一种具有围板的安全电陶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3354发布日期:2019-07-03 04:01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围板的安全电陶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围板的安全电陶炉。



背景技术:

电陶炉在加热的过程中或者刚加热完成未完全冷却的情况下,炉体表面的温度较高,而现有技术中,电陶炉并没有设置任何的隔离装置,一旦使用人员手误或者儿童好动而触摸到炉体表面,会导致损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围板的安全电陶炉,其围板具有隔离的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围板的安全电陶炉,包括炉体、第一强磁铁及与第一强磁铁相互吸引的围板;

所述炉体内部具有空腔,第一强磁铁位于空腔内并设置在炉体内侧面上;

所述围板设置在炉体的外侧面上,围板与第一强磁铁相对设置,第一强磁铁将围板吸附在炉体的外侧面上;

所述围板的高度高于炉体的高度。

所述炉体和空腔均呈长方体状,第一强磁铁设置在炉体的后内侧面上,围板设置在炉体的后侧面上。

所述第一强磁铁的数量为若干块,若干块第一强磁铁依次间隔设置在炉体的左内侧面、后内侧面及右内侧面上;

所述围板被第一强磁铁吸附在炉体的左外侧面上或者后外侧面上或者左外侧面和后外侧面上或者后外侧面和右外侧面上或者左外侧面、后外侧面和右外侧面上。

所述第一强磁铁为软性强磁条,软性强磁条依次覆盖在炉体的左内侧面、后内侧面及右内侧面上;

所述围板被第一强磁铁吸附在炉体的左外侧面上或者后外侧面上或者左外侧面和后外侧面上或者后外侧面和右外侧面上或者左外侧面、后外侧面和右外侧面上。

所述围板内侧面的下部设有第二强磁铁;

所述第二强磁铁的数量为若干块,若干块第二强磁铁依次间隔设置在围板内侧面的下部;

或者,所述第二强磁铁的数量为软性强磁条,软性强磁条覆盖设置在围板内侧面的下部。

所述围板外部覆盖有橡胶隔热层。

所述围板为可弯曲的镀锌铁板或者可折叠的卷帘板。

所述围板的长度为10~12cm,围板的高度为炉体高度的1.5~5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以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围板和橡胶隔热层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围板和第二强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5,本具有围板的安全电陶炉,包括炉体1、第一强磁铁2及与第一强磁铁2相互吸引的围板3;

所述炉体1内部具有空腔6,第一强磁铁2位于空腔6内并设置在炉体1内侧面上;

所述围板3设置在炉体1的外侧面上,围板3与第一强磁铁2相对设置,第一强磁铁2将围板3吸附在炉体1的外侧面上;

所述围板3的高度高于炉体1的高度。

第一强磁铁2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其能够稳定地将围板3吸附在炉体1的外侧面上,使用人员或者儿童需要施加一定的力量才能取出围板3,保证围板3作为隔离作用时的位置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在使用人员或者儿童错误地从围板3外侧碰倒或者掰倒围板3时,围板3会顺势覆盖在炉体1表面,避免直接与炉体1表面接触,有利于电陶炉的使用安全。

围板3不使用时,直接取下即可。

同时,鉴于围板3是通过第一强磁铁2的吸附作用定位的,因此,使用人员可方便地对围板3的位置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1和空腔6均呈长方体状,第一强磁铁2设置在炉体1的后内侧面上,围板3设置在炉体1的后侧面上。当然,炉体1和空腔6亦可呈圆柱体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强磁铁2的数量为若干块,若干块第一强磁铁2依次间隔设置在炉体1的左内侧面、后内侧面及右内侧面上;实现第一强磁铁2的布局。

所述围板3被第一强磁铁2吸附在炉体1的左外侧面上或者后外侧面上或者左外侧面和后外侧面上或者后外侧面和右外侧面上或者左外侧面、后外侧面和右外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强磁铁2为软性强磁条,软性强磁条依次覆盖在炉体1的左内侧面、后内侧面及右内侧面上;实现第一强磁铁2的布局。

所述围板3被第一强磁铁2吸附在炉体1的左外侧面上或者后外侧面上或者左外侧面和后外侧面上或者后外侧面和右外侧面上或者左外侧面、后外侧面和右外侧面上。

围板3可完全包围住炉体1的侧部,但是,此种情况下,不便于使用人员的操作。

围板3设置在炉体1的左外侧面上或者后外侧面上或者左外侧面和后外侧面上或者后外侧面和右外侧面上或者左外侧面、后外侧面和右外侧面上。

炉体1表面具有操控面板(操控区域),操控面板位于炉体1表面的前部,炉体1的加热区域位于操控面板后方且靠近炉体1的后部。根据电陶炉的形状和结构特点,使用人员使用电陶炉时,操控面板与操作人员相对,电陶炉的加热区域位于操控面板后方,即位于远离使用人员的一侧(电陶炉的后部),其他人员或者儿童一般位于炉体1的后方、左侧或者右侧,围板3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相应的位置,起到屏障和隔离的作用,避免其他人员或者儿童的误触。

如图1所示,当围板3的整体长度足够的情况下,围板3可覆盖在炉体1的左外侧面、后外侧面和右外侧面,其中左外侧面和右外侧面仅覆盖后部一段,包围炉体1的加热区域即可,或者,完全覆盖左外侧面和右外侧面也可,围板3的整体位置可稍作调整,使其位于左外侧面的长度大于位于右外侧面的长度,反之亦然。

如图2所示,当围板3的整体长度较短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围板3的位置,此种方式围板3的占用面积小,而且便于围板3的收纳储存。

进一步地,所述围板3内侧面的下部设有第二强磁铁4;

所述第二强磁铁4的数量为若干块,若干块第二强磁铁4依次间隔设置在围板3内侧面的下部;实现第二强磁铁4的布局。

或者,所述第二强磁铁4的数量为软性强磁条,软性强磁条覆盖设置在围板3内侧面的下部,实现第二强磁铁4的布局。

第二强磁铁4的设置使围板3能够更稳定地吸附在炉体1的外侧面上。

当围板3由于其自身材质的原因已经能够与第一强磁铁2相互吸引且两者间的吸引力满足使用要求时,则无需设置第二强磁铁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进一步地,所述围板3外部覆盖有橡胶隔热层5。橡胶隔热层5的设置相当于提高围板3的厚度,提高围板3的隔热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围板3为可弯曲的镀锌铁板或者可折叠的卷帘板,围板3采用具有弯曲或者折叠功能的板材即可,便于围板3设置在炉体1外侧面以及围板3的收纳储存。

进一步地,所述围板3的长度为10~12cm,围板3的高度为炉体1高度的1.5~5倍。

进一步地,第一强磁铁2的后部、上部、下部、左侧以及右侧覆盖设置有屏蔽材料,屏蔽材料为隔磁片或者铁氧体吸波膜。避免第一强磁铁2对炉体1内腔6内部的其他电器元件造成干扰和影响。

进一步地,电陶炉的散热孔可设置在炉体1的底部,避免围板3对散热孔的阻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