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紧凑的地暖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3964发布日期:2019-05-03 18:4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紧凑的地暖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地暖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地面辐射供暖按照供热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水地暖和电地暖,水地暖是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板,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供暖方式。目前的地暖加热器通常采用电加热,加热时间长,加热效率低,而且内部器件布置混乱,导致体积较大,占用用户较大的空间,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地暖加热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地暖加热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加热水箱、膨胀水箱、水泵和控制板,膨胀水箱和水泵均与加热水箱连通,加热水箱内设有加热膜片,加热膜片与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加热水箱、膨胀水箱和控制板均纵向设置,所述加热水箱位于外壳的一侧,所述膨胀水箱和控制板位于外壳的另一侧并紧靠加热水箱设置,且所述膨胀水箱和控制板由内自外设置,所述水泵位于加热水箱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外壳内还设有保温壳,所述保温壳包裹在加热水箱的外部,将加热水箱与控制板隔开。

进一步,所述保温壳包括前壳板和侧壳板,所述前壳板对应于加热水箱的前壁设置,所述侧壳板对应于加热水箱的侧壁设置。

进一步,所述前壳板横向延伸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侧壳板纵向延伸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前壳板和侧壳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前壳板、侧壳板与加热水箱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进一步,所述侧壳板设有台阶,所述控制板搭设在台阶上。

进一步,所述控制板外设有控制箱,所述外壳包括前侧具有敞口的壳体和与敞口匹配的壳盖,所述敞口边缘向内延伸形成翻边,所述控制箱的一侧搭设在台阶上,另一侧卡接于翻边内。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有水箱支撑架,所述加热水箱固定在水箱支撑架上。

进一步,所述加热水箱为方形箱或椭圆箱或圆柱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加热水箱内设有加热膜片,加热膜片为膜加热结构,加热速度快,提高了加热效率,加热水箱、膨胀水箱和控制板均纵向设置,使得外壳的横向尺寸较小,而且加热水箱位于外壳的一侧,膨胀水箱和控制板位于外壳的另一侧并紧靠加热水箱设置,膨胀水箱和控制板由内自外设置,占用空间小,水泵位于加热水箱的下方,一方面可以缩短连接管路,另一方面也不会占用外壳的横向空间,这样整体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实现外壳的整体尺寸小,不占用用户空间,不会增加额外成本。

2、为了布置紧凑,将控制板紧靠加热水箱设置,但是加热水箱会向外辐射热量,这样控制板的温度容易过高影响其正常性能,因此在外壳内还设有保温壳,保温壳包裹在加热水箱的外部,将加热水箱与控制板隔开,一方面能够避免控制板上的温升过高,以保证地暖加热装置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可防止加热水箱的热量传导至外部,以提高加热效率。

3、保温壳包括前壳板和侧壳板,前壳板对应于加热水箱的前壁设置,侧壳板对应于加热水箱的侧壁设置,这样前壳板、侧壳板和外壳合围形成阻隔空间,加热水箱位于阻隔空间内,既能避免控制板受到加热水箱的影响,又能保证加热水箱的热量不向外部散发。

4、前壳板横向延伸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侧壳板纵向延伸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如此保温壳与外壳可靠连接,一方面提高了保温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对加热水箱进行可靠的支撑。

5、前壳板和侧壳板一体成型,这样无缝连接,密封性好,保温效果好。

6、前壳板、侧壳板与加热水箱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效果,防止加热水箱的热量向外部散发。

7、侧壳板设有台阶,控制板搭设在台阶上,方便控制板的安装和固定。

8、控制板外设有控制箱,控制箱对控制板具有防护作用,外壳包括前侧具有敞口的壳体和与敞口匹配的壳盖,敞口边缘向内延伸形成翻边,控制箱的一侧搭设在台阶上,另一侧卡接于翻边内,通过设置翻边可进一步提高控制箱的安装牢靠性,且节省了控制箱的固定结构。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加热水箱和壳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实施例的结构紧凑的地暖加热装置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内设有加热水箱2、膨胀水箱3、水泵4和控制板5,膨胀水箱3和水泵4均与加热水箱2连通,加热水箱2为方形箱或椭圆箱或圆柱箱,加热水箱2内设有加热膜片6和温度传感器,加热膜片6、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板5电连接,控制板5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控制加热膜片6的开启和关闭,加热水箱2、膨胀水箱3和控制板5均纵向设置,使得外壳1的横向尺寸较小,而且加热水箱2位于外壳1的一侧,膨胀水箱3和控制板5位于外壳1的另一侧并紧靠加热水箱2设置,膨胀水箱3和控制板5由内自外设置,占用空间小,水泵4位于加热水箱2的下方,一方面可以缩短连接管路,另一方面也不会占用外壳1的横向空间,这样整体布局合理,实现外壳的整体尺寸小,不占用用户空间,不会增加额外成本。

工作过程中的加热水箱2会向外辐射热量,控制板5紧靠加热水箱2设置,温升过高不符合安规要求,因此本实施例在外壳1内还设有保温壳7,保温壳7包裹在加热水箱2的外部,将加热水箱2与控制板5隔开,一方面能够避免控制板5上的温升过高,以保证地暖加热装置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可防止加热水箱2的热量传导至外部,以提高加热效率。

具体地,保温壳7包括前壳板8和侧壳板9,前壳板8对应于加热水箱2的前壁设置,侧壳板9对应于加热水箱2的侧壁设置,这样前壳板8、侧壳板9和外壳1合围形成阻隔空间,加热水箱2位于阻隔空间内,既能避免控制板5受到加热水箱2的影响,又能保证加热水箱2的热量不向外部散发,前壳板8横向延伸与外壳1内壁固定连接,侧壳板9纵向延伸与外壳1内壁固定连接,如此保温壳7与外壳1可靠连接,一方面提高了保温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对加热水箱2进行可靠的支撑,而且前壳板8和侧壳板9一体成型,这样无缝连接,密封性好,保温效果好。前壳板8、侧壳板9与加热水箱2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效果,防止加热水箱2的热量向外部散发,侧壳板9设有台阶10,控制板5搭设在台阶10上,方便控制板5的安装和固定。

本实施例的控制板5外设有控制箱(未示出),控制箱对控制板5具有防护作用,外壳1包括前侧具有敞口的壳体12和与敞口匹配的壳盖11,壳盖11与壳体12铰接,壳体12内设有水箱支撑架13,加热水箱2固定在水箱支撑架13上,敞口边缘向内延伸形成翻边14,控制箱的一侧搭设在台阶10上,另一侧卡接于翻边14内,通过设置翻边14可进一步提高控制箱的安装牢靠性,且节省了控制箱的固定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靠近加热水箱2的一侧设有出水管15、进水管16、排污管17和回水管18,出水管15、进水管16、排污管17和回水管18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出水管15贯穿外壳1后与加热水箱2的上部连通,进水管16贯穿外壳1后与加热水箱2的下部连通,排污管17贯穿外壳1后与加热水箱2的底部连通,出水管15将地暖管路的输入端与加热水箱2连通,回水管17贯穿外壳1后与膨胀水箱3、水泵4连通,而且回水管17与地暖管路的输出端连通。水通过进水管16进入到加热水箱2内,当水量达到合适值后关闭进水管16,此时加热水箱2内部的水经过加热膜片6的加热达到合适温度后,通过出水管15进入外部地暖管路中进行对相应的环境加热,在水泵4的作用下,地暖管路中的回水通过回水管18回流至加热水箱2,再一次经过加热膜片6的加热,从而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果回水管18内的压力过大时,一部分水流会进入到膨胀水箱3内,保证加热水箱2内部水压稳定,当水压过低时,膨胀水箱3内的水又回流至回水管18进而回流至加热水箱2。当加热水箱2需要检修或者长期不使用时,可打开排污管17把加热水箱2内的水排出。本方案把排污管17设计在加热水箱2的最下方,保证在排污时,水能完全排出,避免加热水箱2在冬天不工作时不会有大量余水而冻坏加热水箱2。

如上所述,在加热水箱内设有加热膜片,加热膜片为膜加热结构,加热速度快,提高了加热效率,加热水箱、膨胀水箱和控制板均纵向设置,使得外壳的横向尺寸较小,而且加热水箱位于外壳的一侧,膨胀水箱和控制板位于外壳的另一侧并紧靠加热水箱设置,膨胀水箱和控制板由内自外设置,占用空间小,水泵位于加热水箱的下方,一方面可以缩短连接管路,另一方面也不会占用外壳的横向空间,这样整体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实现外壳的整体尺寸小,不占用用户空间,不会增加额外成本。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