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和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9994发布日期:2019-07-19 22:1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和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和具有所述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的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具有“零冷水”功能的热水器,通常利用水泵循环热水管中的水来进行预先加热,从而使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热水。其中,带有回水管的热水器使用回水管和热水管形成回路,无回水管的热水器通过类似“H阀”这样带有单向阀的装置构建回路。然而,上述两种方法均需要水泵,热水器内部需要与水泵配套的管件,控制器部分也需要和水泵相关的元器件,配套成本较高;同时,均需要类似“H阀”的零件来构建回路,安装工序多。并且,70%的用户没有安装回水管路,这部分用户会使用冷水管与“H阀”构建回路,在循环过程中冷水管内会有热水流过,当预热后打开冷水水龙头,会有热水流出,可能会烫伤用户;同时,当用户接有其他水处理产品(如净水器)时,如果冷水管内水的水温超过38℃,可能会直接导致净水器的RO膜损坏。还有,在循环预热过程中会有不被需要的水路被加热,废气、不节能;而且,由于循环流量较小,对热水器的最小温升有要求,否则,在夏天进水温度较高时会出现超温而无法使用的情况。此外,部分用户由于管路老化、管路阻力大,导致循环流量较小,无法使用“零冷水”功能。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所述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具有“零冷水”功能,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工序少、安全可靠、节能、使用要求低、适用性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的热水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包括:存水容器,所述存水容器具有进水接口、出水接口、储水入口和供水出口,所述进水接口适于与所述热水器的混水阀或水阀的出水口连通;吸水装置,所述吸水装置设在所述存水容器外且具有射流入口、射流出口以及与所述射流入口和所述射流出口分别连通的文丘里流道,所述射流入口与所述文丘里流道的连接处设有吸水口;换向阀,所述换向阀设在所述存水容器内且具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接口相连,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储水入口可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所述出水接口与所述射流入口连通,所述换向阀被构造成控制由所述进水口进入的水先从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在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储水入口断开时再从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水位检测装置设在所述存水容器内且在所述存水容器内水的水位到达预设高水位时断开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储水入口;截止装置,所述截止装置安装在所述存水容器内且具有连通口和供水接口,所述连通口连通所述存水容器的内部空间,所述供水接口通过所述供水出口与所述吸水口连通,所述截止装置被构造成在所述存水容器内水的水位低于预设低水位时关闭所述连通口。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不需要建立循环回路便可实现“零冷水”功能,从而不需要水泵以及与其配套的元器件,成本最优;不管是有回水管还是无回水管的用户都不需要使用“H阀”来构建回路,结构简单、安装工序少;由于没有水路的循环,因此,不存在冷水管被混入热水和损坏其他水处理设备的情况,安全可靠性高;也不会有除热水管路之外的管路被加热的情况,省气、节能;而因为没有水路的循环,出水流量即正常的用水流量,对热水器的最小温升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水压和流量在正常范围内,管路老化的场合也可以采用该混水装置,适用性强。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在进水状态和截止状态之间可切换且包括:水盒,所述水盒具有敞开口和排水口,所述敞开口位于所述排水口上方;浮子,所述浮子可浮动地设在所述水盒内且从所述敞开口露出;水位控制件,所述水位控制件设在所述排水口处且被构造成控制水从所述敞开口进入所述水盒且从所述排水口排出所述水盒;进水控制组件,所述进水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水盒且具有进口、控制口以及位于所述进口和所述控制口之间的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控制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分别连通,所述出口构成所述储水入口;摇臂,所述摇臂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浮子的顶壁上且与所述进水控制组件相连,其中,在所述进水状态时,所述摇臂打开所述控制口且所述进水控制组件连通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在所述截止状态时,所述摇臂关闭所述控制口且所述进水控制组件断开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控制组件包括:进水座,所述进水座设在所述水盒的侧壁上形成的置纳腔中,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设在所述进水座上;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进水座上且与所述进水座共同限定出进水腔,所述控制口设在所述上盖上;弹性控制件,所述弹性控制件被夹持在所述上盖和所述进水座之间且位于所述进水腔内,所述弹性控制件在所述进水状态下连通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且在所述截止状态下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封堵所述进口。可选地,所述上盖设有导向柱,所述弹性控制件的与所述进口位置对应的部分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且与所述导向柱之间限定出连通所述进口和所述控制口的过水间隙。有利地,所述出口为多个且沿所述进口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出口之间限定出支撑筋,在所述截止状态时所述弹性控制件与所述支撑筋相抵。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位检测装置还包括:水位调节件,所述水位调节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存水容器内且所述水盒与所述存水容器的内壁相抵,所述水位调节件与所述水盒螺纹配合以将自身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所述水盒的升降运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文丘里流道包括沿从所述射流入口至所述射流出口的方向依次相连的收缩流道、混合流道和扩张流道,所述收缩流道的流通面积沿从所述射流入口至所述射流出口的方向减小且所述扩张流道的流通面积沿从所述射流入口至所述射流出口的方向增大,所述射流入口与所述收缩流道的连接处设有所述吸水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水装置包括:管本体,所述射流入口、所述射流出口以及所述文丘里流道分别设于所述管本体;喷嘴,所述喷嘴安装于所述管本体且与所述射流入口连通,所述喷嘴具有沿从所述射流入口至所述射流出口的方向流通面积减小的喷射流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向阀在初始状态和换向状态之间可切换且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具有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第一动作腔和第二动作腔;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动作腔内;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在初始位置和换向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动作腔内且与所述第一阀芯联动,其中,在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阀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阀芯仅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以向所述存水容器进水;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储水入口断开时,所述第一阀芯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带动所述第二阀芯移动至所述换向位置,所述第二阀芯仅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所述换向阀切换至所述换向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换向阀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可转动地设在所述阀体上且与所述第二阀芯相连,其中,在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连杆相抵;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储水入口断开时,所述第一阀芯推动所述连杆转动,所述连杆带动所述第二阀芯移动至所述换向位置。有利地,在所述换向状态时,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连杆可分离以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芯在水的静压力作用下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可选地,所述第一阀芯上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具有将所述第一阀芯常驱向所述第一位置的力;所述第二阀芯上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将所述第二阀芯常驱向所述初始位置的力。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截止装置设有补水接口,所述截止装置被构造成在补水状态和供水状态之间可切换,所述截止装置在所述补水状态时封堵所述连通口且连通所述供水接口和所述补水接口,所述截止装置在所述供水状态时遮挡所述补水接口且打开所述连通口以连通所述供水接口和所述连通口,其中,所述补水接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或,所述补水接口与所述热水器的混水阀或水阀的冷水进口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截止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所述连通口、所述供水接口和所述补水接口;浮动组件,所述浮动组件在补水位置和供水位置之间可浮动地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浮动组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至所述补水位置时所述截止装置切换至所述补水状态,所述浮动组件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浮起至所述供水位置时所述截止装置切换至所述供水状态。可选地,所述浮动组件包括:浮球,所述浮球可上下浮动地设在所述连通口处以打开和封堵所述连通口;活塞,所述活塞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底座内且与所述浮球相连,所述浮动组件在所述补水位置时所述活塞连通所述补水接口和所述供水接口,所述浮动组件在所述供水位置时所述活塞遮挡所述补水接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出水接口设在所述存水容器的底壁上,所述存水容器的底壁的一部分向下突出以形成排水槽,所述供水出口设在所述排水槽的内壁上且所述截止装置安装在所述排水槽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射流入口通过出水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吸水口通过吸水管与所述供水接口连通,所述吸水管包括依次相连的定位段、走水段和连接段,所述存水容器的顶部设有挡位,所述定位段挂设在所述挡位上且所述走水段设在所述出水水管内,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出水水管外以与所述吸水口相连,或,所述射流入口通过法兰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所述吸水口通过吸水管与所述供水接口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水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利用如上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具有“零冷水”功能,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工序少、安全可靠、节能、使用要求低、适用性强。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水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水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水装置的管本体的立体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吸水装置的管本体的立体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向阀的立体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向阀的爆炸图;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向阀在初始状态时的剖视图;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向阀由初始状态向换向状态的切换过程中的剖视图;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向阀在换向状态时的剖视图;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止装置的爆炸图;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止装置在补水状态时的剖视图;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止装置在补水状态时的剖视图;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止装置在供水状态时的剖视图;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止装置在供水状态时的剖视图;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存水容器和水位检测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存水容器和水位检测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位检测装置的立体图;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位检测装置的立体图;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位检测装置的爆炸图;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位检测装置在进水状态时的剖视图;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位检测装置在进水状态时的剖视图;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位检测装置在进水状态时的剖视图;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位检测装置在进水状态时的剖视图;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位检测装置在截止状态时的剖视图;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的爆炸图;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混水装置10、密封件11、密封垫12、水位检测管13、拉手14、出水水管15、定位段16、连接段17、吸水管18、截止管19、存水容器100、固定环扣101、存水腔体110、进水接口111、出水接口112、供水出口113、排水槽114、挡位115、存水盖体120、线槽121、吸水装置200、射流入口201、射流出口202、文丘里流道203、吸水口204、管本体210、收缩流道211、混合流道212、扩张流道213、喷嘴220、喷射流道221、换向阀300、进水口301、第一出水口302、第二出水口303、安装轴304、装配轴305、盖型螺母306、动作口307、阀体310、固定支架311、安装孔312、第一阀芯320、第二阀芯330、装配孔331、进水接头340、出水接头350、连杆360、定位孔361、贯通孔362、适配孔363、容纳腔364、第一弹性件371、第二弹性件372、截止装置400、连通口401、供水接口402、补水接口403、截止密封圈404、底座410、浮球420、活塞430、过水孔431、过水通道432、遮挡部433、顶盖440、通水孔441、水位检测装置500、进口501、出口502、控制口503、过水间隙504、水盒510、敞开口511、排水口512、螺纹孔513、置纳腔514、浮子520、水位控制件530、挂钩531、水位调节件540、调节操作槽541、弹性控制件550、进水座560、扣位561、支撑筋562、上盖570、凸起571、导向柱572、安装支架573、摇臂580、误操作调节结构581、混水阀或水阀20、花洒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10。如图1-图2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10,包括:存水容器100、吸水装置200、换向阀300、截止装置400和水位检测装置500。具体而言,存水容器100可以为不锈钢件或塑料(例如,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PET(polyethyleneglycol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件,存水容器100包括存水腔体110和存水盖体120,存水盖体120盖设在存水腔体110上。存水腔体110具有进水接口111、出水接口112、储水入口和供水出口113,进水接口111适于与热水器的混水阀或水阀20的出水端相连。有利地,存水容器100的容积不超过15L。吸水装置200设在存水容器100外,吸水装置200具有射流入口201、射流出口202以及与射流入口201和射流出口202分别连通的文丘里流道203,射流出口202适于与热水器的花洒30相连,射流入口201与文丘里流道203的连接处设有吸水口204。可以理解,文丘里流道203指的是根据文丘里原理设计的流道,即,由射流入口201进入的水在流过文丘里流道203时会产生负压,负压传递到吸水口204而使得吸水口204产生吸水效果。换向阀300设在存水容器100内,换向阀300具有进水口301、第一出水口302和第二出水口303,进水口301与进水接口111相连,第一出水口302与储水入口可选择性地连通,第二出水口303通过出水接口112与射流入口201连通,换向阀300被构造成控制由进水口301进入的水先从第一出水口302流出、在第一出水口302与储水入口断开时再从第二出水口303流出。水位检测装置500设在存水容器100内,水位检测装置500在存水容器100内水的水位到达预设高水位(可以根据不同用户所需的冷水量设定)时断开第一出水口302与储水入口,以实现第一出水口302与存水容器100的可选择性通断。由于吸水装置200的吸水口204在有空气流入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因此,如图1、图2和图12-图16所示,截止装置400用于检测存水容器100内是否无水供给吸水口204。具体地,截止装置400安装在存水容器100的底部,且截止装置400具有连通口401和供水接口402,连通口401连通存水容器100的内部空间,供水接口402通过供水出口113与吸水口204连通,截止装置400被构造成在存水容器100内水的水位低于预设低水位时关闭连通口401。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10的工作过程。打开混水阀或水阀20后,水流通过管路流入换向阀300的进水口301,从第一出水口302流出并通过水位检测管13进入水位检测装置500的进口501,接着通过水位检测装置500的出口502流入存水容器100;当存水容器100内水的水位达到预设高水位时,储水入口与第一出水口302断开,此时,换向阀300改变水路方向,由进水口301过来的水从第二出水口303出水并进入射流入口201;吸水装置200在有水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文丘里流道203产生负压,由吸水口204从存水容器100的供水出口113吸水,吸入的水和热水器流出的热水在吸水装置200内混合后一起流入花洒30,即花洒30出水,同时提示可以沐浴;随着存水容器100内水的水位逐渐下降,当水位到达预设低水位时,截止装置400断开连通口401与供水接口402之间的水路,花洒30不会因为吸入大量空气而发出较大的噪音,保证沐浴体验;沐浴结束后,关闭混水阀或水阀20,换向阀300变成第一出水口302出水状态,等待下次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10,利用存水容器100收集冷水(通常,温度低于30℃的水为冷水),当热水(例如,温度超过35℃的水)到达用水点后自动切换到从花洒30出水,收集的冷水通过吸水装置200吸回到花洒30前端用掉,从而不需要建立循环回路便可实现“零冷水”功能,即,用户打开混水阀或水阀20后用水时没有冷水从花洒30流出,且不用单独排放冷水,达到省水环保的目的。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10,结构紧凑、整体性好,不需要水泵以及与其配套的元器件,成本最优;不管是有回水管还是无回水管的用户都不需要使用“H阀”来构建回路,结构简单、安装工序少;由于没有水路的循环,因此,不存在冷水管被混入热水和损坏其他水处理设备的情况,安全可靠性高;也不会有除热水管路之外的管路被加热的情况,省气、节能;而因为没有水路的循环,出水流量即正常的用水流量,对热水器的最小温升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水压和流量在正常范围内,管路老化的场合也可以采用该混水装置10,且由于该混水装置10应用在热水器的用水端,各种类型的热水器都可以采用,因而适用性非常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7-图31所示,进水接口111和出水接口112设在存水腔体110的底壁上,存水腔体110的底壁的一部分向下突出以形成排水槽114,供水出口113设在排水槽114的内壁上,截止装置400安装在排水槽114内。如此,水流更加顺畅,排水效果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17-图26所示,水位检测装置500在进水状态和截止状态之间可切换且包括:水盒510、浮子520、水位控制件530和进水控制组件。具体而言,水位检测装置500安装在存水容器100内。水盒510具有敞开口511和排水口512,敞开口511位于排水口512上方,例如,水盒510的顶壁敞开以形成敞开口511。浮子520可浮动地设在水盒510内。水位控制件530设在排水口512处,且水位控制件530被构造成控制水从敞开口511进入水盒510且从排水口512排出水盒510。进水控制组件安装于水盒510。且进水控制组件具有进口501、控制口503以及位于进口501和控制口503之间的出口502,进口501与控制口503连通。其中,如图22-图25所示,在进水状态时,浮子520打开控制口503且进水控制组件连通进口501和出口502,水由进口501进入进水控制组件内,然后分别从出口502和控制口503流出至存水容器100内,存水容器100开始存水;当存水容器100内水的水位升高至预设高水位时,水位检测装置500切换至如图26所示的截止状态,浮子520在浮力作用下浮起以关闭控制口503,且进水控制组件断开进口501和出口502,从而停止向存水容器100内进水。需要说明的是,当存水容器100内水的水位到达排水口512附近时,如图25所示,水位控制件530关闭排水口512,水不会从排水口512进入水盒510,而是通过敞开口511进入水盒510内,从而使得水位能够到达预设高水位;当存水容器100向外排水时,水位控制件530打开排水口512,以利于水盒510内的水排尽。由此,水位检测装置500能够在水位到达预设高水位时可靠截止水路,这样,在用户打开热水器的混水阀或水阀20后,存水容器100收集先流出的冷水,当收集的冷水量达到设定水量(即预设高水位)时,可以停止向存水容器100进水而将热水供给花洒30,从而利于实现热水器的“零冷水”功能,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7和图18所示,水位检测装置500还包括:水位调节件540,水位调节件540安装在存水容器100内,水盒510抵靠存水容器100的内壁,水位调节件540与水盒510螺纹配合以将自身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水盒510的升降运动,水位调节件540的顶端设有调节操作槽541。这样,无需将水盒510拆下便可以方便地调节水盒510的高度,并且,无需设置对水盒510进行定位的结构,从而可以方便地调节预设高水位的高低,结构非常简单,零部件的数量非常少。举例而言,水盒510上设有螺纹孔513,水位调节件540为螺杆,螺杆与螺纹孔513配合,调节操作槽541被构造成十字槽,这样,可以使用例如为螺丝批的工具旋转便可快速调节水盒510的高度,以达到适应不同存水容量的目的,例如,存水容量为2L-15L。有利地,存水容器100的内壁设有用于对螺杆进行定位的固定环扣101,螺杆通过固定环扣101挂在存水容器100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9-图26所示,进水控制组件包括:进水本体和弹性控制件550。进水本体内具有进水腔且进水腔具有进口501、控制口503和出口502。弹性控制件550设在进水腔内,且弹性控制件550与进水本体之间限定出连通进口501和控制口503的过水间隙504,弹性控制件550在进水状态下连通进口501和出口502且在截止状态下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封堵进口501。具体地,在进水状态时,弹性控制件550为未变形的原始状态,从进口501进来的水通过出口502流入存水容器100,同时通过过水间隙504由控制口503流入存水容器100;在截止状态时,由于控制口503被关闭,进水腔内的压力增大,弹性控制件550会在水压的作用下向下变形并最终抵在进水本体上,此时,弹性控制件550堵住进口501,起到了截止水路的作用。如此,无需外接电路,结构非常简单。进一步地,如图19-图26所示,进水本体包括:进水座560和上盖570。进水座560设在水盒510的侧壁上形成的置纳腔514中,进口501和出口502设在进水座560上。上盖570可拆卸地安装在进水座560上,例如,上盖570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起571,进水座560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扣位561,多个凸起571与多个扣位561一一对应且每个凸起571配合在对应的扣位561中。其中,多个扣位561围绕进口501设置。上盖570与进水座560共同限定出进水腔,弹性控制件550被夹持在上盖570和进水座560之间,控制口503设在上盖570上且控制口503位于弹性控制件550上方。例如,弹性控制件550为胶垫,上盖570上设有卡槽,胶垫装配在卡槽内,且胶垫位于进口501上方。有利地,如图22-图26所示,上盖570设有导向柱572,弹性控制件550的与进口501位置对应的部分套设在导向柱572上,且弹性控制件550的该部分与导向柱572之间限定出过水间隙504。如此,弹性控制件550可以在导向柱572的引导下可靠地压住进口50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2和图23所示,出口502为多个且多个出口502沿进口501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出口502之间限定出支撑筋562,在截止状态时弹性控制件550与支撑筋562相抵,从而既可以保证进水时水流畅通,又可以保证截止水路时的密封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4-图26所示,浮子520从敞开口511露出,浮子520与上盖570之间设有摇臂580,摇臂580可转动地安装在浮子520的顶壁上且与上盖570相连以打开和关闭控制口503。例如,上盖570上设有安装支架573,摇臂580的与上盖570相连的一端安装在安装支架573上。有利地,如图21和图24-图26所示,摇臂580上设有密封垫12,在截止状态密封垫12封堵控制口503,从而密封性好、也能够缓冲减振。可以理解,为了进一步地简化结构,摇臂580的与浮子520相连的部分与摇臂580的与上盖570相连的部分位于摇臂580的用于封堵控制口503的部分的同一侧。可选地,如图19所示,摇臂580的与浮子520相连的一端设有误操作调节结构581,用户在用水过程中误关水后,误操作调节结构581提起摇臂580以关闭控制口503,从而防止在不必要时向存水容器100内进水,保证用户持续用水。例如,误操作调节结构581可以为缺口,存水盖体120上设有线槽121,缺口连接拉线到存水容器100外,存水容器100外设有与拉线相连的拉手14,从而可以手动拉扯拉线来截止水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1-图26所示,排水口512位于水盒510的底壁,水位控制件530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水盒510上,且水位控制件530被构造成底部敞开的中空件。当存水容器100内水的水位低于水位控制件530的下沿时,水位控制件53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打开排水口512;当存水容器100内的水漫过水位控制件530时,水位控制件530内部的空气会让水位控制件530浮起并顶在水盒510的底部,从而水位控制件530关闭排水口512,使得水不会从排水口512进入水盒510内。例如,水位控制件530的顶壁设有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挂钩531,当存水容器100内水的水位低于水位控制件530的下沿时,水位控制件53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钩挂在水盒510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盒510、浮子520、水位控制件530、摇臂580、上盖570、进水座560、固定环扣101、水位调节件540均为塑料件,从而成本更加低廉。其中,浮子520可以被构造成中空件,从而易于浮起、结构简单。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水位检测装置500的工作过程。如图24所示,水盒510内无水时,浮子520会在重力作用下落在水盒510的底部,浮子520拉住摇臂580,使得摇臂580的与上盖570相连的一端抬起,从而打开上盖570顶部的控制口503;同时,水盒510下部的水位控制件530也会在重力作用下钩挂在水盒510上,且水位控制件530的外周壁与排水口512的内周壁之间留有间隙。如图22-图25所示,水位检测装置500处于进水状态,当水流从进口501流入时,水会通过出口502流出,然后流到存水容器100内;同时,水流会从过水间隙504流入上盖570和弹性控制件550之间的空间,最后再通过上盖570顶部的控制口503流出。随着进入存水容器100内的水慢慢变多,水的液面逐渐升高。当液面漫过水位控制件530时,水位控制件530内部的空气会让水位控制件530浮起,水位控制件530顶在水盒510的底部,使得水不会从排水口512进入水盒510内部,如图25所示;当液面升高至漫过水盒510顶部时,水从水盒510顶部的敞开口511快速流入,使得水盒510内部液面升高,浮子520会在浮力作用下浮起,顶起与浮子520连接的摇臂580,摇臂580的与上盖570相连的一端所设有的密封垫12会盖住控制口503;由于控制口503被密封,上盖570和弹性控制件550之间的压力增大,弹性控制件550会在水压的作用下向下变形,最终,弹性控制件550的下部压住底座410并封堵进口501,从而截止水路,如图26所示。存水容器100内的水可以通过供水出口113排出,当存水容器100排水时,水盒510底部的水位控制件530会在液面低于水位控制件530时回落到钩挂状态,如图26所示,此时,水盒510内的水会从水位控制件530和水盒510之间的间隙流出,水全部排干后水位检测装置500复位至图24所示的进水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文丘里流道203包括沿从射流入口201至射流出口202的方向依次相连的收缩流道211、混合流道212和扩张流道213,收缩流道211的流通面积沿从射流入口201至射流出口202的方向减小且扩张流道213的流通面积沿从射流入口201至射流出口202的方向增大,射流入口201与收缩流道211的连接处设有吸水口204。如此,水流高速流过收缩流道211时会产生卷吸效果,并在此区域产生负压,负压传递到吸水口204从而使吸水口204具有吸水效果;混合了吸入的水的混水最后通过扩张流道213经射流出口202流出。其中,混合流道212和扩张流道213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来混合扩压,从而保证射流出口202的压力(即耐压值),避免射流出口202的外端有阻力水时倒流回吸水口204。由此,吸水装置200在花洒30和花洒30管路阻力范围内产生较好的负压,保证了吸水流量,并且无需外接电或气,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收缩流道211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收缩流道211的纵剖面轮廓线被构造成朝向中心轴线突出的弧形;扩张流道213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大,扩张流道213被构造成截圆锥形;射流入口201的流通面积不小于收缩流道211的最大流通面积,射流出口202的流通面积大于扩张流道213的最大流通面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6所示,吸水装置200包括:管本体210和喷嘴220。射流入口201、射流出口202以及文丘里流道203分别设于管本体210。喷嘴220安装于管本体210,喷嘴220与管本体210之间可以设置例如为O型密封圈的密封件11以增强密封性。喷嘴220与射流入口201连通,喷嘴220具有沿从射流入口201至射流出口202的方向流通面积减小的喷射流道221。由于喷射流道221的渐缩作用,水流流过喷嘴220时在水压的作用下被加速,从而水流可以喷射到文丘里流道203。例如,喷射流道221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喷射流道221被构造成截圆锥形。有利地,喷射流道221的最小直径小于4mm,从而喷射速度更快、射程更远。可以理解,如图5和图28-图30所示,吸水装置200可以安装在花洒30的前端,射流入口201可以通过出水水管15与第二出水口303连通,吸水口204通过吸水管与供水接口113连通,且吸水管包括依次相连的定位段16、走水段和连接段17,存水腔体110的上部设有挡位115,挡位115位于存水容器100内水的最高水位之上。定位段16挂设在挡位115上且走水段设在出水水管15内,连接段17位于出水水管15外以与吸水口204相连。如此,当存水容器100内液面高度高于花洒30时,水不会直接从花洒30流出。或者,如图6和图31所示,吸水装置200也可以安装在出水接口112,射流入口201通过法兰与第二出水口303相连,吸水口204通过吸水管18与供水接口402连通。又或者,吸水装置200安装在花洒30和换向阀300之间,吸水装置200通过水管分别与花洒30和换向阀300连接;当然,吸水装置200还可以内置于花洒30中,以提升性能。其中,管本体210可以为铜件、PPS(Polyphenylenesulphide,聚苯硫醚)加玻纤件、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ET(polyethyleneglycol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M(Paraformaldehyde,聚甲醛)或PP(Polypropylene,聚丙烯)件。喷嘴220可以为铜件、PPS(Polyphenylenesulphide,聚苯硫醚)加玻纤件、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ET(polyethyleneglycol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M(Paraformaldehyde,聚甲醛)或PP(Polypropylene,聚丙烯)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吸水口204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文丘里流道203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从而利于减小对水流的扰动,利于减小损失。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吸水口204的中心轴线沿管本体210的径向向外且沿从射流出口202至射流入口201的方向倾斜延伸,这样,由吸水口204吸入的水流流向接近由喷嘴220射入的水流流向,从而进一步地减小损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喷射流道221的出口502朝向收缩流道211且邻近吸水口204设置。如此,利于减小流体损失,保证混水效果。有利地,喷射流道221的出口502在管本体210的轴向上正对收缩流道211且在管本体210的径向上正对吸水口2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收缩流道211的最小直径、混合流道212的直径和扩张流道213的最小直径均为d。也就是说,混合流道212的流通面积在从射流入口201至射流出口202的方向上不变,从而产生较好的负压和耐压效果。可选地,收缩流道211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比值为2-2.5,扩张流道213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比值为1.5-2;扩张流道213的扩张角度为3°-5°;收缩流道211的长度为1d-3d,混合流道212的长度为1d-3d,扩张流道213的长度为2d-5d。如此,可以在综合考虑流体损失、耐压、负压强度、吸水效果和流量的情况下对吸水装置200进行优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文丘里流道203的中心轴线、管本体210的中心轴线与喷射流道221的中心轴线重合,从而结构更加简单、吸水效果和流体损失更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和图11所示,换向阀300在初始状态和换向状态之间可切换且换向阀300包括:阀体310、第一阀芯320和第二阀芯330。进水口301、第一出水口302、第二出水口303设在阀体310上,阀体310具有第一动作腔和第二动作腔。第一阀芯320在图9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11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第一动作腔内,第二阀芯330在图9所示的初始位置和图11所示的换向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第二动作腔内,且第二阀芯330与第一阀芯320联动。其中,换向阀300在初始状态时,第一阀芯320位于第一位置且第二阀芯330位于初始位置,第二阀芯330仅连通进水口301与第一出水口302以向存水容器100进水;第一出水口302与储水入口断开时,第一阀芯320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带动第二阀芯330移动至换向位置,第二阀芯330仅连通进水口301与第二出水口303,换向阀300切换至换向状态。由此,无水通过时,换向阀300处于初始状态;当有水由进水口301进入阀体310时,水流先从第一出水口302进入到存水容器100;当第一出水口302与储水入口断开时,第一阀芯320联动第二阀芯330改变水路方向,这样,由进水口301过来的水从第二出水口303出水,从而使得先出来的冷水被存水容器100收集,而后出来的热水可以直接从花洒30流出供给用户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向阀300,利用第一阀芯320与第二阀芯330的联动改变水路方向,使得由进水口301进入的水先从第一出水口302流出、在第一出水口302与存水容器100断开时再从第二出水口303流出,从而有利于实现热水器的“零冷水”功能,并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图11所示,换向阀300还包括:进水接头340,进水接头340的一端与进水口301相连且另一端与混水阀或水阀20的出水口相连。有利地,为了保证密封性和可靠性,进水接头340与阀体310之间设有例如为O型密封圈的密封件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图11所示,换向阀300还包括:出水接头350,出水接头350的一端与第二出水口303相连且另一端与喷嘴220相连,第二阀芯330的头部在初始位置时封堵出水接头350的所述一端且在换向位置时打开出水接头350的所述一端。有利地,为了保证密封性和可靠性,出水接头350与阀体310之间设有例如为O型密封圈的密封件11,第一阀芯320的头部与阀体310之间设有例如为O型密封圈的密封件11,第二阀芯330的头部与出水接头350之间设有例如为异型密封圈的密封件11,第二阀芯330的主体与阀体310之间设有例如为O型密封圈的密封件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图11所示,换向阀300还包括:连杆360,连杆360可转动地设在阀体310上,且连杆360与第二阀芯330相连。例如,阀体310上设有固定支架311,连杆360上设有定位孔361且固定支架311上设有安装孔312,安装轴304穿过安装孔312和定位孔361,安装轴304与螺母配合以将连杆360安装在固定支架311上;第二阀芯330的主体上设有装配孔331且连杆360上设有贯通孔362和适配孔363,装配轴305穿过贯通孔362和装配孔331,且装配轴305与螺母配合以将第二阀芯330的尾端固定在适配孔363中。其中,换向阀300在初始状态时,第一阀芯320与连杆360相抵;第一出水口302与储水入口断开时,第一阀芯320推动连杆360转动,连杆360带动第二阀芯330移动至换向位置。如此,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第一阀芯320和第二阀芯330的联动。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换向阀300在换向状态时,第一阀芯320与连杆360可分离以移动至第一位置,从而实现第一阀芯320的复位。例如,可以在阀体310上盖570设盖型螺母306,盖型螺母306与阀体310之间共同限定出第一动作腔,且盖型螺母306上设有动作口307,第一阀芯320的尾端从动作口307中伸出以与连杆360相抵。可选地,如图8-图11所示,连杆360具有容纳腔364,容纳腔364内设有例如为胶垫的密封垫12,换向阀300在初始状态时第一阀芯320的尾端抵住密封垫12,从而利于缓冲减振。有利地,如图9-图11所示,第一阀芯320和第二阀芯330位于连杆360的转动中心的同一侧,从而结构更加紧凑、更加易于保证换向可靠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阀芯320在水的静压力作用下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这样,当第一出水口302与储水入口断开时,阀体310内水的压力由动压变为静压而迅速升高,升高的水压推动第一阀芯320移动,接着,第一阀芯320联动第二阀芯330以使换向阀300切换至换向状态。由此,换向阀300利用水的压力变化改变水路方向,换向阀300无需外接电或气,从而结构更加简单、可靠性更高,尤其适用于水压在0.1MPa-1MPa范围内的家用自来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9-图11所示,第一阀芯320上设有第一弹性件371,第一弹性件371具有将第一阀芯320常驱向第一位置的力;第二阀芯330上设有第二弹性件372,第二弹性件372具有将第二阀芯330常驱向初始位置的力。例如,第一弹性件371和第二弹性件372均为弹簧。可以理解,第一阀芯320的头部的直径大于第一阀芯320的其余部分的直径,第二阀芯330的头部的直径大于第二阀芯330的其余部分的直径。这样,换向阀300在初始状态时,第一阀芯320在第一弹性件371的作用下压在阀体310的内侧,第二阀芯330在第二弹性件372的作用下压在出水接头350的所述一端以封堵第二出水口303;当有水流进进水接头340时,水的压力和第二弹性件372的力都作用在第二阀芯330的头部,以使第二阀芯330的头部堵住出水接头350的所述一端,此时,水流从第一出水口302流出且流入存水容器100。当储水入口与第一出水口302断开时,阀体310内部的压力随着动压变为静压而增大,当[(P1*S1-F1-f1)*1.4]>(P2*S2+F2+f2)时,第一阀芯320就会推动连杆360,连杆360带动第二阀芯330移动,换向阀300切换至换向状态。其中,P1为第一阀芯320的头部所受的静压力,S1为第一阀芯320的头部的受力面积,F1为第一弹性件371的力,f1为第一阀芯320所受的摩擦力,P2为第二阀芯330的头部所受的静压力,S2为第二阀芯330的头部的受力面积,F2为第二弹性件372的力,f2为第二阀芯330所受的摩擦力,式中数值1.4为连杆360的杠杆原理所产生的压力比。由于在第二阀芯330的头部打开出水接头350时,进水口301与第二出水口303连通,此时,水压会从静压变为动压,压力下降,第一阀芯320所受的推力再次减小而被第一弹性件371压回至第一位置;而由于第二阀芯330打开出水接头350后,第二阀芯330的头部左侧的受力面积大于右侧的受力面积,因此,在水压的作用下,第二阀芯330会继续向右移动直至异型密封圈密封进水口301与第一出水口302之间的水路,至此完成换向动作。关水后,第二阀芯330在第二弹性件372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开水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9-图11所示,第一阀芯320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动作腔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二阀芯330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动作腔的中心轴线重合,从而结构简单、换向阀300的状态切换比较顺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9-图11所示,第一阀芯320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阀芯330的中心轴线平行,连杆360的转动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阀芯330的中心轴线,如此,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并且,第一阀芯320、第二阀芯330与连杆360之间的联动更加顺利、可靠。为了保证用户使用的水流不过多地受到无水吸入的影响,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12-图16所示,截止装置400还设有补水接口403,补水接口403与第二出水口303连通。截止装置400被构造成在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补水状态和如图15和如图16所示的供水状态之间可切换,截止装置400在补水状态时封堵连通口401且连通供水接口402和补水接口403,截止装置400在供水状态时遮挡补水接口403且打开连通口401以连通供水接口402和连通口401,使得在存水容器100无水供给吸水口204时,吸水口204可以吸入来自第二出水口303的热水,以补充给花洒30,增大花洒30的水流量,保证沐浴体验。有利地,补水接口403通过直径不大于3mm的截止管19与第二出水口303连通。例如,水位检测管13可以为不锈钢软管或防爆塑料软管,截止管19可以为不锈钢软管或防爆塑料软管。当然,补水接口403还可以连接至混水阀或水阀20的冷水进口,可以实现花洒30的出水温度在消耗存水容器100内的水和存水容器100内的水消耗完之后水温基本不波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图16所示,截止装置400包括:底座410和浮动组件。底座410具有连通口401、供水接口402和补水接口403。浮动组件在补水位置和供水位置之间可浮动地设在底座410上,浮动组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至补水位置时截止装置400切换至补水状态,浮动组件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浮起至供水位置时截止装置400切换至供水状态。由此,截止装置400能够在存水容器100有水供给吸水口204时保证存水容器100内的水优先流向吸水口204,且在存水容器100无水供给吸水口204时,通过补水接口403向吸水口204供给来自第二出水口303的水,保证持续有水从供水出口113流出,从而截止装置400利用浮力和重力来实现存水容器100的优先供水和持续出水,利于实现热水器的“零冷水”功能,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存水容器100无水供给外部包括存水容器100内完全没有存水和存水容器100内还残留部分水这两种情况。进一步地,如图12-图16所示,浮动组件包括:浮球420和活塞430。可以理解,浮球420为内部充满气体的密封球体,浮球420可上下浮动地设在连通口401处以打开和封堵连通口401。例如,连通口401处可以设置截止密封圈404,以增强底座410与浮球420之间的密封性。活塞430可移动地设在底座410内,且活塞430与浮球420相连,活塞430在浮球420的带动下上下移动。浮动组件在补水位置时活塞430连通补水接口403和供水接口402,浮动组件在供水位置时活塞430遮挡补水接口40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图16所示,活塞430具有过水孔431、连通过水孔431和供水接口402的过水通道432以及遮挡部433,浮动组件在补水位置时过水孔431与补水接口403连通,浮动组件在供水位置时遮挡部433遮挡补水接口403。由此,在存水容器100无水供向吸水口204的情况下,浮球420会在重力作用下落在截止密封圈404上面,密封底座410和存水容器100的内部空间,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补水位置,此时,浮球420所连接的活塞430上的过水孔431、过水通道432和补水接口403连通,且过水孔431和过水通道432进一步地和供水接口402连通,这样,当补水接口403有水流入时,截止装置400即处于补水状态,水流路径如图13和图14中的箭头所示。当存水容器100内进水后,液面会逐渐升高,如图15和图16所示,浮球420在浮力作用下浮起,同时,与浮球420连接的活塞430会一同浮起,使得原本被密封的通道得以打开,供水接口402与存水容器100的内部相通,且被浮球420拉起的活塞430此时遮挡补水接口403,起到截流的作用,仅有少量水可以从补水接口403流入,保证储存在存水容器100内的水优先从供水接口402流出,此时截止装置400即处于供水状态,水流路径如图15和图16中的箭头所示。当存水容器100内水的水位下降到截止密封圈404的高度后,浮球420会随着液面降低再次堵塞底座410的上部,关闭通道,截止装置400切换至补水状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图16所示,过水孔431为多个,多个过水孔431沿活塞430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过水孔431被构造成沿活塞430的轴向延伸的长条形,从而可以保证水流畅通。有利地,如图12-图16所示,过水孔431位于遮挡部433上方,过水通道432沿活塞430的轴向贯通遮挡部433。这样,活塞430向上移动后遮挡部433正对补水接口403,截流效果好,并且,利于水自上而下地流至供水接口40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2-图16所示,连通口401位于补水接口403上方,补水接口403位于供水接口402上方,从而结构比较紧凑,空间利用率高,水的流动路径较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2-图16所示,连通口401的中心轴线、补水接口403的中心轴线与供水接口402的中心轴线彼此垂直设置。例如,连通口401的中心轴线与活塞430的轴向均沿上下方向定向,补水接口403的中心轴线和供水接口402的中心轴线均沿水平方向,且补水接口403的中心轴线垂直于供水接口402的中心轴线。如此,便于水的顺畅流动,水路布置比较简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活塞430的下端可以设有用于防止浮动组件脱出底座410的止挡部,截止装置400在供水状态时,止挡部与底座410相抵,从而对浮球420进行限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2-图16所示,用于热水器的截止装置400还包括:用于对浮动组件进行限位的顶盖440,顶盖440安装在底座410上且位于浮球420上方,顶盖440具有通水孔441。例如,顶盖440罩设底座410,浮球420位于顶盖440内,存水容器100进水时,水通过通水孔441进入顶盖440内部,当浮球420浮起后,顶盖440可以限制浮球420的装置。可以理解,换向阀300还可以为电磁换向阀300、电机驱动摇臂580、电机驱动螺杆等电动换向阀300,只要可以保证实现换向功能即可;截止装置400还可以为电磁水阀,只要可以保证实现无水截止功能即可;水位检测装置500还可以为电子式液位检测配合电磁开关阀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均不作特殊限定。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10的工作过程。混水装置10安装使用时,首先要确定热水器到花洒30的冷水量,通过旋转水位调节件540可以调节水位检测装置500的高度,从而设定不同的液面高度,即不同的容量;没有用水时,整个装置处于无水复位状态,此时,换向阀300为初始状态、水位检测装置处于进水状态;打开混水阀或水阀20后,水流通过管路流入换向阀300的进水口301,从第一出水口302流出并进入水位检测装置500的进口501,通过水位检测装置500的出口502流入存水容器100;由于与截止装置400连接的吸水管在存水容器100的背部被挂起,因此,当截止装置400内有水后,虽然浮球浮起而打开与存水容器100的内部相通的通道,也不会有水通过吸水管流出到花洒30,于是,存水容器100内部的水位会逐渐升高;当液面逐渐升高到水位检测装置500的预设高水位时,水会流入水盒510,水位检测装置500的浮子520浮起,通过弹性控制件550封住水路,使得水位检测装置500与换向阀300的水压迅速升高;升高的水压推动换向阀300的第一阀芯320移动,联动第二阀芯330改变水路方向,由进水口301过来的水从第二出水口303出水并进入吸水装置200的喷嘴220;吸水装置200在有水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文丘里流道203产生负压,由于截止装置400的顶部与存水容器100内部连通,因此,吸水口204通过吸水管吸取存水容器100内的水,吸入的水和热水器流出的热水在吸水装置200内混合后一起流入花洒30,即花洒30出水,同时提示可以沐浴;沐浴过程中,存水容器100内水的水位会逐渐下降,当水位下降到低于水位检测装置500时,水位检测装置500会复位到进水状态;当液面到达预设低水位时,截止装置400内部的浮球420落下并堵住连通口401,活塞430连通补水接口403和供水接口402,吸水口204吸入从第二出水口303流出的水,保证花洒30的出水流量,且避免噪音影响;沐浴结束后,混水阀或水阀20关闭,换向阀300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复位(即切换至初始状态),换向阀300变成第一出水口302出水状态,等待下次使用。由于在沐浴中途开关水时管路内的水都是热水,不需要“零冷水”功能,因此,在沐浴过程中关水后再开水时,不需要使用混水装置10收集冷水,此时,用手拉动拉手14,拉手14通过拉线连接到水位检测装置500的摇臂580,摇臂580抬起后,截止了通过水位检测装置500的水路,换向阀300会处于换向状态,从而可以直接从花洒30流出热水,实现了中途开关水花洒30快速出水的功能。以上过程中,当沐浴温度(即花洒30的出水温度)设置在40℃,水压为0.2MPa,花洒30的流量为6L/min,吸水流量为1.0L/min,吸水口204吸入的存水容器100内的存水与热水混合后,有如下的混合温度:存水温度消耗存水时花洒出水温度消耗完存水时花洒出水温度温度波动5℃35℃40℃-5℃10℃35.7℃40℃-4.3℃20℃37.1℃40℃-2.9℃30℃38.5℃40℃-1.5℃用户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冬天的吸水温度较低,此时,可以适当调高设定的沐浴温度,如41℃或42℃,保证舒适用水;也可以通过降低吸入的冷水流量来提高出水温度,但要符合用户实际使用习惯并且可以在一个沐浴周期内回收利用所储存的冷水。在春秋甚至夏天吸水温度达到20℃时,使用先前储存的冷水混水后,混水温度将会达到37℃,完全达到了可以直接沐浴的条件。可以理解,当储存的冷水吸收完之后,出水温度将会回到正常值。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10,可以直接串联在水路系统内来解决沐浴前端出冷水的问题,从而不必改装用户家里的混水阀或水阀20以及花洒3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水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10。例如,热水器可以为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壁挂炉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等流量较大的热水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利用如上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10,具有“零冷水”功能,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工序少、安全可靠、节能、使用要求低、适用性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