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外机出风网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5164发布日期:2019-06-15 00:2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室外机出风网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出风网罩,属于空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空调外机又被称为空调的主机,室外机中的压缩机是空调的心脏,空调主要是通过压缩机将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来实现换热的。

现有的空调外机均挂设在窗外,空调外机的空调室外机出风网罩作为通风换热且保护空调外机的护罩具有重要作用,但现有的空调室外机出风网罩的整体风阻较高,使得在换热的过程中耗能高,且现有的空调室外机出风网罩不能较少振动,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交错的第一环形肋和第二环形肋,使装置整体前侧形成凸面,整体风阻降低,风速增大,增加换热效果,减少耗能;同时,在工作期间减少产生的振动。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空调室外机出风网罩包括中部组件、外围安装组件、第一径向连接板、第二径向连接板、第三径向连接板、第一环形肋、第二环形肋、槽口,所述中部组件和外围安装组件同心设置,中部组件和外围安装组件之间通过均匀倾斜设置的第一径向连接板相连接,均匀设置的第一径向连接板之间均匀设置第二径向连接板和第三径向连接板,所述中部组件和外围安装组件通过第一径向连接板、第二径向连接板、第三径向连接板均匀安装有第一环形肋、第二环形肋,且第一环形肋、第二环形肋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外围安装组件前侧均匀设有安装凹槽,安装凹槽底部设有安装孔,外围安装组件后侧均匀设有卡扣。

优选地,所述第一径向连接板、第二径向连接板、第三径向连接板后侧均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为梯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肋与第一径向连接板的连接位置位于槽口左右两侧,第二环形肋与第一径向连接板的连接位置位于槽口下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倾斜设置的第一径向连接板、第二径向连接板、第三径向连接板上安装交错的第一环形肋和第二环形肋,使装置整体前侧形成凸面,整体风阻降低,风速增大,增加换热效果,减少耗能;同时,设置带有安装孔的凹槽以及卡扣,装配牢固,减少工作期间产生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中部组件、2-外围安装组件、3-第一径向连接板、4-第二径向连接板、5-第三径向连接板、6-安装凹槽、7-安装孔、8卡扣、9-第一环形肋、10-第二环形肋、11-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3所示,所述空调室外机出风网罩包括中部组件1、外围安装组件2、第一径向连接板3、第二径向连接板4、第三径向连接板5、第一环形肋9、第二环形肋10、槽口11,所述中部组件1和外围安装组件2同心设置,中部组件1和外围安装组件2之间通过均匀倾斜设置的第一径向连接板3相连接,第一径向连接板3沿中部组件1和外围安装组件2径向分布,均匀设置的第一径向连接板3之间均匀设置第二径向连接板4和第三径向连接板5,所述中部组件1和外围安装组件2通过第一径向连接板3、第二径向连接板4、第三径向连接板5均匀安装有第一环形肋9、第二环形肋10,且第一环形肋9、第二环形肋10交错设置,第二径向连接板4和第三径向连接板5可比第一径向连接板3略短,将第一环形肋9、第二环形肋10的再次定位,增加稳定性。

所述外围安装组件2前侧均匀设有安装凹槽6,安装凹槽6底部设有安装孔7,设置的安装凹槽6不少于6个,相应的安装孔7也不少于6个,外围安装组件2后侧均匀设有卡扣8,外围安装组件2可通过卡扣8首先与空调外机相连接固定,作第一次定位;螺栓通过安装孔7将外围安装组件2安装在空调外机上,作第二次定位,使得空调室外机出风网罩整体安装牢固,减少工作期间产生的振动,从而减少噪音。所述第一径向连接板3、第二径向连接板4、第三径向连接板5后侧均设有槽口11,槽口11能够增加空气流动,从而增大风速,所述槽口11为梯形。所述第一环形肋9与第一径向连接板3的连接位置位于槽口11左右两侧,第二环形肋10与第一径向连接板3的连接位置位于槽口11下侧,以第一径向连接板3为水平基准位置时,第一环形肋9位于第二环形肋10的顶部位置,相对于第二环形肋10的位置,第一环形肋9的位置较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倾斜设置的第一径向连接板、第二径向连接板、第三径向连接板上安装交错的第一环形肋和第二环形肋,使装置整体前侧形成凸面,整体风阻降低,风速增大,增加换热效果,减少耗能;同时,设置带有安装孔的凹槽以及卡扣,装配牢固,减少工作期间产生的振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