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管壳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8224发布日期:2019-07-10 10:4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管壳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管壳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流通截面较宽、易于清洗水垢;但传热系数低、占地面积大。可用各种结构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类型。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220162834.9公开了组合管壳换热器,它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包括壳体、模块化的传热元件、分隔管程与壳程的管板、接管、密封的封条;模块化的传热元件是在每个传热管上设置外展翅片,翅片相互组合,构成平行于传热管的流道,实现与传热管的纯逆流工作。本实用新型以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制造灵活,组装简便、易于标准化生产,能形成纯逆流,实现高效换热。

但是该换热器由于管内外流体的温度不同,因之换热器的壳体与管束的温度也不同。如果两温度相差很大,换热器内将产生很大热应力,导致管子弯曲、断裂,或从管板上拉脱,且由于管板焊接在壳体内侧,若是出现换热管出现泄漏,维护人员很难对其进行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换热器壳体与管束温度不同导致换热管弯曲、断裂、或拉脱,且换热管出现泄漏,维护人员难以维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组合管壳式换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次壳体,所述次壳体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封头,主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介质进口,主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介质出口,主壳体的底部还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次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介质出口,所述封头的一侧开设有第二介质进口;

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内部焊接有后管板,所述次壳体的一端内部固定安装有前管板,所述第一介质进口的内部绕设有预热管,所述封头的内侧焊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内部放置有弹簧,套杆的内部还套接有支杆。

优选的,所述主壳体、次壳体和封头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法兰的内部安装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后管板的内部焊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延伸至次壳体的内部,且换热管的末端与前管板焊接。

优选的,所述主壳体和次壳体的内壁均焊接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套设在换热管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介质出口的一端穿过第一介质进口,且第二介质出口的一端延伸至第一介质进口的另一侧外部,所述预热管的两端均与第二介质出口焊接。

优选的,所述支杆的一端延伸至套杆的一端外侧,且支杆的末端胶黏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前管板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套杆的内部放置弹簧,当封头通过法兰连接在次壳体上时,次壳体会压缩弹簧,使弹簧产生反作用力推动支杆末端的密封圈将前管板的通过密封圈与次壳体的内壁之间实现密封,当前管板和后管板上焊接的换热管发生泄漏等故障时,只需要打开封头与次壳体之间的法兰,再打开次壳体与主壳体之间的法兰,即可将次壳体从主壳体上脱出,使换热管完全暴露出来,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2、第二介质出口排出的尚有余温的第二介质通过预热管先与第一介质进口内温度较低的第一介质先进行热交换,使得热量充分利用,且不至于使内外温度过高导致换热管损坏的问题。

综上所述,利用封头内的弹簧压缩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密封圈密封前管板与次壳体内壁,使得前管板既能得到有效的密封,同时还可实现从次壳体内进行拆卸,方便维护人员对故障的换热管进行维修,同时通过使第二介质出口的一端穿过第一介质进口,并在第二介质出口的内部焊接预热管,使第二介质出口导出的尚有余温的第二介质通过预热管优先与第一介质进口内的第一介质进行换热,从而使得壳体内外温差减少,有效的防止换热管出现故障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管壳式换热器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管壳式换热器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壳体、2次壳体、3封头、4后管板、5前管板、6折流板、7排污口、8换热管、9第一介质出口、10第一介质进口、11第二介质出口、12第二介质进口、13预热管、14套杆、15弹簧、16支杆、1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组合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主壳体1,主壳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次壳体2,次壳体2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封头3,主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介质进口10,主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介质出口11,主壳体1的底部还开设有排污口7,次壳体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介质出口9,封头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介质进口12,主壳体1的一端内部焊接有后管板4,次壳体2的一端内部固定安装有前管板5,第一介质进口10的内部绕设有预热管13,封头3的内侧焊接有套杆14,套杆14的内部放置有弹簧15,套杆14的内部还套接有支杆16;

主壳体1、次壳体2和封头3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法兰的内部安装有密封圈,后管板4的内部焊接有换热管8,换热管8的一端延伸至次壳体2的内部,且换热管8的末端与前管板5焊接,主壳体1和次壳体2的内壁均焊接有折流板6,折流板6套设在换热管8的外侧,第二介质出口11的一端穿过第一介质进口10,且第二介质出口11的一端延伸至第一介质进口10的另一侧外部,预热管13的两端均与第二介质出口11焊接,支杆16的一端延伸至套杆14的一端外侧,且支杆16的末端胶黏有密封圈17,密封圈17套设在前管板5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将管壳式换热器拆分成为主壳体1、次壳体2和封头3,并通过法兰进行组合连接,在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在主壳体1的一端内部焊接后管板4,在次壳体2的一端内部安装前管板5,在封头3的内侧焊接一圈套杆14,并在套杆14的内部放置弹簧15,当封头3通过法兰连接在次壳体2上时,次壳体2会压缩弹簧15,使弹簧15产生反作用力推动支杆16末端的密封圈17将前管板5的通过密封圈17与次壳体2的内壁之间实现密封,当前管板5和后管板4上焊接的换热管8发生泄漏等故障时,只需要打开封头3与次壳体2之间的法兰,再打开次壳体2与主壳体1之间的法兰,即可将次壳体2从主壳体1上脱出,使换热管8完全暴露出来,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进一步的,在主壳体1的一侧和顶部分别开设第二介质出口11和第一介质进口10,并使第二介质出口11的一端穿过第一介质进口10的内部,第二介质出口11所在第一介质进口10内焊接有预热管13,并使预热管13呈螺旋绕设在第一介质出口10的内壁,使得第二介质出口11排出的尚有余温的第二介质通过预热管13先与第一介质进口10内温度较低的第一介质先进行热交换,使得热量充分利用,且不至于使内外温度过高导致换热管8损坏的问题。

综上所述,利用封头3内的弹簧15压缩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密封圈17密封前管板5与次壳体2内壁,使得前管板5既能得到有效的密封,同时还可实现从次壳体2内进行拆卸,方便维护人员对故障的换热管8进行维修,同时通过使第二介质出口11的一端穿过第一介质进口10,并在第二介质出口11的内部焊接预热管13,使第二介质出口11导出的尚有余温的第二介质通过预热管13优先与第一介质进口10内的第一介质进行换热,从而使得壳体内外温差减少,有效的防止换热管8出现故障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