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生产用冷、热风交替式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7723发布日期:2019-09-12 10:18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纺布生产用冷、热风交替式烘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烘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纺布生产用冷、热风交替式烘箱。



背景技术:

熔喷无纺布的工艺过程:聚合物喂入---熔融挤出---纤维形成---纤维冷却---成网---加固成布;熔喷法是由聚合物直接成网,将熔融料斗中的螺杆挤出机挤出的高聚物熔体通过高速高温气流喷吹,使熔体细流受到极度拉伸而形成极细的短纤维,再聚集到成网滚筒或成网网帘上形成纤网,最后经自粘合作用得以加固而制成无纺布,在加工成网过后,需要对成型的无纺布进行干燥处理,之前烘箱主要是热风,由于亲水产品烘干使用需要快速定型,普通的热风烘干不适用亲水产品的使用;冷、热风交替式处理无纺布能够有效的快速吹走水气,进行干燥,但目前的方法多是通过对整个设备进行冷热切换,由于在冷热切换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时段不能进行干燥处理,而是间断性进行干燥处理,需要将无纺布长时间停留在设备中,切换前进行热风干燥然后进行切换待切换完毕后冷风吹走进行干燥,整体干燥时间久,干燥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整体干燥时间久,干燥效果不佳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无纺布生产用冷、热风交替式烘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纺布生产用冷、热风交替式烘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上冷风腔和下热风腔,所述下热风腔中转动连接有第一热风辊、第二热风辊和第三热风辊,所述上冷风腔中转动连接有第一冷风辊、第二冷风辊和第三冷风辊,所述箱体移动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中转动设有第一导辊组,所述箱体中还设有第二导辊组、第三导辊组、第四导辊组、第五导辊组和第六导辊组,所述出口中转动设有第七导辊组。

优选的,所述第一热风辊、第二热风辊、第三热风辊、第一冷风辊、第二冷风辊和第三冷风辊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箱体上,所述转轴中开设有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箱体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冷风箱和热风箱,所述所述第一热风辊、第二热风辊、第三热风辊上的转轴与热风箱连通,所述第一冷风辊、第二冷风辊和第三冷风辊的转轴与冷风箱连通。

优选的,所述冷风箱上连接冷风进管,所述热风箱中设有热风进管,所述热风进管中通过连接软管连接有螺旋加热管,所述螺旋加热管套在熔融料斗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热风辊、第二热风辊、第三热风辊、第一冷风辊、第二冷风辊和第三冷风辊均开设有与通气孔连通的吹风细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纺布生产用冷、热风交替式烘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无纺布生产用冷、热风交替式烘箱,需要进行干燥时,首先将成型的无纺布通过进口中转动的第一导辊组引导进入箱体的下热风腔中,绕过第一热风辊通过第二导辊组进入上冷风腔,然后绕过第一冷风辊通过第三导辊组再次进入下热风腔,然后绕过的第二热风辊通过第四导辊组进入上冷风腔,然后绕过第二冷风辊通过第五导辊组进入下热风腔,然后绕过第三热风辊通过第六导辊组进入上冷风腔,然后绕过第三冷风辊从出口中第七导辊组穿出,利用箱体中的上冷风腔和下热风腔进行干燥处理,首先经过下热风腔进行水分蒸发溢出,出现“流汗”现象,然后进入上冷风腔经过冷风吹拂,将表面的水分迅速带走,在箱体的上冷风腔部分连接相应的排风管,将冷风吹拂的水分从排风管迅速排走,多次循环冷热交替干燥,连续性干燥,无须等待切换干燥,干燥效果好,干燥效率高;

2、该无纺布生产用冷、热风交替式烘箱,可以冷风热风进行交替使用,可在冷风进管和热风进管增加流量计,精确控制风量;在生产柔软产品时,可以采用冷风快速定型布卷,使产品定型快,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冷风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旋加热管套在无纺布生产工艺的熔融料斗的外壁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冷风箱;3、热风箱;4、冷风进管;5、热风进管;6、连接软管;7、螺旋加热管;8、熔融料斗;9、进口;10、第一导辊组;11、第一冷风辊;12、上冷风腔;13、第二冷风辊;14、第三冷风辊;15、出口;16、第七导辊组;17、热风腔;18、第六导辊组;19、第三热风辊;20、第五导辊组;21、第四导辊组;22、第二热风辊;23、第三导辊组;24、第二导辊组;25、第一热风辊;26、吹风细孔;27、转轴;28、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4,一种无纺布生产用冷、热风交替式烘箱,包括箱体1,箱体1包括上冷风腔12和下热风腔17,下热风腔17中转动连接有第一热风辊25、第二热风辊22和第三热风辊19,上冷风腔12中转动连接有第一冷风辊11、第二冷风辊13和第三冷风辊14,箱体1移动设有进口9和出口15,进口9中转动设有第一导辊组10,箱体1中还设有第二导辊组24、第三导辊组23、第四导辊组21、第五导辊组20和第六导辊组18,出口15中转动设有第七导辊组16;需要进行干燥时,首先将成型的无纺布通过进口9中转动的第一导辊组10引导进入箱体1的下热风腔17中,绕过第一热风辊25通过第二导辊组24进入上冷风腔12,然后绕过第一冷风辊11通过第三导辊组23再次进入下热风腔17,然后绕过的第二热风辊22通过第四导辊组21进入上冷风腔12,然后绕过第二冷风辊13通过第五导辊组20进入下热风腔17,然后绕过第三热风辊19通过第六导辊组18进入上冷风腔12,然后绕过第三冷风辊14从出口15中第七导辊组16穿出,利用箱体1中的上冷风腔12和下热风腔17进行干燥处理,首先经过下热风腔17进行水分蒸发溢出,出现“流汗”现象,然后进入上冷风腔12经过冷风吹拂,将表面的水分迅速带走,在箱体1的上冷风腔12部分连接相应的排风管,将冷风吹拂的水分从排风管迅速排走,多次循环冷热交替干燥,连续性干燥,无须等待切换干燥,干燥效果好,干燥效率高。

实施例2:

参照图1-4,一种无纺布生产用冷、热风交替式烘箱,包括箱体1,箱体1包括上冷风腔12和下热风腔17,下热风腔17中转动连接有第一热风辊25、第二热风辊22和第三热风辊19,上冷风腔12中转动连接有第一冷风辊11、第二冷风辊13和第三冷风辊14,箱体1移动设有进口9和出口15,进口9中转动设有第一导辊组10,箱体1中还设有第二导辊组24、第三导辊组23、第四导辊组21、第五导辊组20和第六导辊组18,出口15中转动设有第七导辊组16;需要进行干燥时,首先将成型的无纺布通过进口9中转动的第一导辊组10引导进入箱体1的下热风腔17中,绕过第一热风辊25通过第二导辊组24进入上冷风腔12,然后绕过第一冷风辊11通过第三导辊组23再次进入下热风腔17,然后绕过的第二热风辊22通过第四导辊组21进入上冷风腔12,然后绕过第二冷风辊13通过第五导辊组20进入下热风腔17,然后绕过第三热风辊19通过第六导辊组18进入上冷风腔12,然后绕过第三冷风辊14从出口15中第七导辊组16穿出,利用箱体1中的上冷风腔12和下热风腔17进行干燥处理,首先经过下热风腔17进行水分蒸发溢出,出现“流汗”现象,然后进入上冷风腔12经过冷风吹拂,将表面的水分迅速带走,在箱体1的上冷风腔12部分连接相应的排风管,将冷风吹拂的水分从排风管迅速排走,多次循环冷热交替干燥,连续性干燥,无须等待切换干燥,干燥效果好,干燥效率高;

第一热风辊25、第二热风辊22、第三热风辊19、第一冷风辊11、第二冷风辊13和第三冷风辊14均通过转轴27转动连接在箱体1上,转轴27中开设有通气孔28,通过转轴27的通气孔28便于向下热风腔17或上冷风腔12通入热风和冷风。

实施例3:

参照图1-4,一种无纺布生产用冷、热风交替式烘箱,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箱体1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冷风箱2和热风箱3,第一热风辊25、第二热风辊22、第三热风辊19上的转轴27与热风箱3连通,第一冷风辊11、第二冷风辊13和第三冷风辊14的转轴27与冷风箱2连通,通过冷风箱2便于向第一冷风辊11、第二冷风辊13和第三冷风辊14的转轴27中通气孔28通冷风,通过热风箱3便于向第一热风辊25、第二热风辊22、第三热风辊19上的转轴27中的通气孔28通热风。

冷风箱2上连接冷风进管4,热风箱3中设有热风进管5,热风进管5中通过连接软管6连接有螺旋加热管7,螺旋加热管7套在熔融料斗8的外壁上,充分利用熔融料斗8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螺旋加热管7加热形成热风;可以冷风热风进行交替使用,可在冷风进管4和热风进管5增加流量计,精确控制风量;在生产柔软产品时,可以采用冷风快速定型布卷,使产品定型快,更加稳定。

实施例4:

参照图1-4,一种无纺布生产用冷、热风交替式烘箱,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第一热风辊25、第二热风辊22、第三热风辊19、第一冷风辊11、第二冷风辊13和第三冷风辊14均开设有与通气孔28连通的吹风细孔26,提高了吹风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