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7722发布日期:2019-09-12 10:17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微藻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家居、办公场所、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等场所的微藻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雾霾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解决的方案基本上就是减少户外活动,并购买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但是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只能提供干净的气体,无法提供新鲜的气体,因此,使得很多在室内待久的人感到头晕恶心等不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已经有研究人员提出微藻空气净化的概念,该微藻空气净化利用微藻在曝气及光照条件下,能够有效去除二氧化碳、甲醛、氨气、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并且高效率产氧气以及负离子的特性,使处于封闭环境的人能呼吸到新鲜的气体,但是仍然存在诸多设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即是在上述技术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情况,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新型微藻空气净化装置,外形美观,组装方便,结构合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微藻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由下至上顺次连接的底座、筒体和筒帽,所述筒体固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筒帽与所述筒体配合设置,所述筒体内设有内置光源单元;

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壁和第二筒壁,所述第一筒壁与第二筒壁形成环形结构;

所述筒帽包括筒帽盖和筒帽体,所述筒帽盖和筒帽体为配合设置,所述筒帽体上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所述筒帽体内的下部设有一体连接的凸缘部,该凸缘部伸出所述筒帽体的部分插接于所述环形结构内,所述凸缘部上均布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环形结构与所述筒帽体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

进一步,所述凸缘部上表面设有环形槽。

进一步,所述内置光源单元包括灯管和管座,灯管插入所述管座内,所述管座为锥形结构,该管座的底部位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灯管由所述凸缘部中部伸入由所述第二筒壁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灯管伸入所述筒体内底部。

进一步,所述管座内上部设有电机,所述管座顶部设有由电机带动转动的风扇。

进一步,所述第一筒壁外的下部设有微藻母液出液管,该微藻母液出液管与所述环形结构连通,该微藻母液出液管上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所述第一筒壁外的下部设有进气管。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为L型,该L型管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滤网式管帽和纳米曝气头。

进一步,该L型管的竖管部内设置有微型气泵。

进一步,该L型管的横管部内顺次设有粗滤网、蜂窝状活性炭过滤网和单向阀,所述粗滤网靠近所述微型气泵设置,所述单向阀靠近所述纳米曝气头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筒体与筒帽配合,既提供了环形的微藻母液容纳空间,也提供了新鲜氧气的排出路径,微藻母液易装入易排出,外形美观,组装方便,结构合理;(2)空气在进入微藻母液前通过粗滤网过滤大颗粒粉尘及毛发等,通过活性炭过滤网过滤掉异味,有效避免了微型气泵出来的气体堵塞纳米曝气头甚至污染微藻母液;(3)该净化装置易于移动、清洗及维护,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微藻空气净化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的筒帽和筒体配合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筒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进气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筒体,21-底板,22-第一筒壁,23-第二筒壁,3-筒帽,31-筒帽盖,32-筒帽体,321-第二通气孔,33-凸缘部,331-第一通气孔,4-内置光源单元,41-灯管,42-管座,43-风扇,5-出液管,6-进气管,61-滤网式管帽,62-纳米曝气头,63-微型气泵,64-粗滤网,65-蜂窝状活性炭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藻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由下至上顺次连接的底座1、筒体2和筒帽3,所述筒体2固设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筒帽3与所述筒体2螺纹配合设置,所述筒体2内设有内置光源单元4;微藻母液位于所述筒体2内,并由内置光源单元4提供光源,微藻母液产生的氧气由筒帽3处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筒体2与底座1的固定方式,可以是插接、螺纹连接或铆接等,并优选插接。

当该筒体2与底座1的固定方式为插接时,所述底座中部设有一多边形孔槽,所述筒体底部设有一多边形插头,所述插头位于所述孔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2包括底板21、第一筒壁22和第二筒壁23,所述第一筒壁22与第二筒壁23形成环形结构,所述底板21位于所述第一筒壁22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筒壁22及第二筒壁23为一体结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2包括底板21、第一筒壁22和第二筒壁23,所述第一筒壁22与第二筒壁23形成环形结构,所述底板21位于所述第一筒壁22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筒壁22为一体结构连接。

所述底板21中部设有内凹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筒壁23下部设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螺纹槽上的内螺纹配合,所述第二筒壁23与所述内螺纹槽之间设有密封环,微藻母液位于第一筒壁和第二筒壁形成的环形结构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壁22外的下部设有微藻母液出液管5,该微藻母液出液管5与所述环形结构连通,该微藻母液出液管上设有单向阀;该母液储液管与第一筒壁之间可以为一体结构连接,或者是螺纹连接,当为螺纹连接的情况下,为防止漏液,需要加设密封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壁22外的下部设有进气管6;该进气管6与第一筒壁22之间可以为一体结构连接,或者是螺纹连接,当为螺纹连接的情况下,为防止漏液,需要加设密封圈。

所述进气管6为L型,该L型管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滤网式管帽61和纳米曝气头62,该L型管的竖管部内设置有微型气泵63,该L型管的横管部内顺次设有粗滤网64、蜂窝状活性炭过滤网65和单向阀,所述粗滤网64靠近所述微型气泵63设置,所述单向阀靠近所述纳米曝气头62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帽3包括筒帽盖31和筒帽体32,所述筒帽盖31和筒帽体32为螺纹配合,所述筒帽体32上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321,所述筒帽体32内的下部设有一体连接的凸缘部33,该凸缘部33伸出所述筒帽体32的部分插接于所述环形结构内,所述凸缘部33上均布有若干第一通气孔331,该第一通气孔331与所述筒帽体32内连通,所述凸缘部33上表面设有环形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置光源单元4包括灯管41和管座42,灯管41插入所述管座42内,所述管座42为锥形结构,该管座42的底部位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灯管41由所述凸缘部33中部伸入由所述第二筒壁23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灯管41伸入所述筒体2内底部,所述管座42内上部设有电机,所述管座42顶部设有由电机带动转动的风扇43。且,灯管的电源开关与电机的电源开关为同一个开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便于后续清洁且防止微藻母液挂壁,可在微藻生物体内表面涂覆1mm的ZXL-CSS型超疏水型纳米自清洁涂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微藻空气净化装置的组装及使用过程如下:

(1)将筒体插接于底座上;

(2)将管座放置于筒帽体的环形槽内,将灯管下部伸入第二筒壁围成的空间内,将灯管上部插接于管座内,将筒帽盖旋拧至筒帽体上部;

(3)将微藻母液由包装袋/瓶中倒入环形结构内,该微藻母液的液位上限一般控制在环形结构有效高度的80%~90%为宜;

(4)将筒帽体的凸缘部插接于环形结构内,连通电源,打开气泵开关及灯管开关即可,外部的空气进入进气管内的微型泵内,并经由粗滤网、蜂窝状活性炭过滤网、单向阀和纳米曝气头后向微藻母液内曝气,微藻母液在曝气及光照作用下产生的氧气由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后排出,风扇可加快氧气的排出。

当环形结构内的微藻母液的液位达到上限时,或微藻母液出现污染时,开启出液管上的单向阀,排出的微藻母液可直接作为周围绿植的肥料使用,安全环保,无二次废物出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