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花烘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2650发布日期:2020-01-31 15:3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花烘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花烘房余热回收,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印花烘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属于印花行业余热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印花机因其本身设备特点,在印花过程中,烘房利用导热油加热,将刚印完的花布进行烘干,在烘干的过程中产生大量带有高温的气体,这部分高温气体经过简单处理后排入大气;造成热量浪费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鉴于我国北方地区在冬季都要供暖,目前,企业正在研究探索将余热回收再利用到供暖系统中去。经检索,专利权人张译文于2015年5月6日申请了一项申请号为cn201520285804.0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墨印刷行业中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余热回收塔、余热回收柱,余热回收塔上部一侧通过直形供暖管道与余热回收柱相连,另一侧与曲形供暖管道相连,余热回收塔、余热回收柱上分别设置有气路接口,气路接口通过回收管道与印刷机的uv加热灯管烘干装置相连,余热回收塔、余热回收柱的顶端内部分别设置有风机,余热回收塔、余热回收柱的顶部分别安装有空气过滤装置一、空气过滤装置二。该实用新型将印刷机的余热回收后进行供暖,大量的热量被重新利用,提高了余热的利用的效率,大大减少企业冬季供暖所需的经济费用,减轻了企业负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备成本低,可以广泛应用于印刷厂房内。

上述实用新型专利利用在供暖管道中直接通高温废气来实现车间供暖,但是存在的问题时,当室内温度高时,不需要供暖,高温气体经处理后仍旧直接排放,而一年中只有冬季需要供暖,也就是说一年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无法对高温废气进行预热回收的,仍旧造成热量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印花烘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可以将印花烘房产生的余热回收后进行冬季供暖,大大减少企业冬季供暖所需的经济费用,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还可以在不需要供暖的季节,将所得到的温水作为生产中备用水使用;从而提高了余热的利用的效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印花烘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包括集气单元、气液换热单元和供暖单元;

所述气液换热单元包括保温桶、螺旋气管和废气净化器;所述螺旋气管设置在保温桶内腔中;所述废气净化器设置在螺旋气管的出气端;

所述保温桶内部设置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为圆桶形状;所述支撑筒的两端分别与保温桶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筒上均匀设置有圆孔;

所述螺旋气管为双层螺旋结构,螺旋气管包括内层螺旋和外层螺旋,所述内层螺旋悬空设置在支撑筒的内腔中,内层螺旋的末端穿过支撑筒的筒壁后与外层螺旋相连通;所述外层螺旋缠绕在支撑筒的外壁上;

所述供暖单元包括三通水阀和供暖管道;所述三通水阀的进口与保温桶上的出水管相连通;三通水阀的一个出口与供暖管道相连通;三通水阀的另一个出口作为备用水流出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集气单元包括印花烘房、风机、储气保温室和气阀;所述风机的进口与印花烘房的出口相连通,风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储气保温室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储气保温室为长方形箱体结构,储气保温室的进口和出口的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桶为圆桶形,所述保温桶包括外桶、保温层和内桶;所述保温层设置在外桶和内桶之间的空隙中;所述保温层优选聚氨酯板;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桶上还设置有进水口、出水管和回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保温桶的顶部,进水口用于将冷水通入保温桶内;所述出水管设置在保温桶靠近底部的侧壁上,出水管为l形管,出水管的一端深入到保温桶的底部;所述回水口设置在保温桶与出水管相对应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层螺旋的始端穿过保温桶的底部与进气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储气保温室的出口相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外部包覆有保温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外层螺旋的末端设置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一个出口与出气管相连通,三通接头的另一个出口设置有疏水阀;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的末端与废气净化器的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供暖管道外部包覆有保温材料;所述供暖管道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循环水泵、若干个散热器和回水阀门;所述回水阀门靠近回水口设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印花烘房产生的余热回收后进行冬季供暖,大大减少企业冬季供暖所需的经济费用,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还可以在不需要供暖的季节,将所得到的温水作为生产中备用水使用;从而提高了余热的利用的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集气单元,11-印花烘房,12-风机,13-储气保温室,14-气阀,2-气液换热单元,21-保温桶,2101-外桶,2102-保温层,2103-内桶,22-螺旋气管,221-内层螺旋,222-外层螺旋,23-支撑筒,24-进气管,25-三通接头,26-疏水阀,27-出气管,28-废气净化器,29-进水口,210-出水管,211-回水口,3-供暖单元,31-三通水阀,32-循环水泵,33-供暖管道,34-散热器,35-回水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印花烘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印花烘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包括集气单元1、气液换热单元2和供暖单元3;

所述集气单元1包括印花烘房11、风机12、储气保温室13和气阀14;所述风机12的进口与印花烘房11的出口相连通,风机1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储气保温室13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储气保温室13为长方形箱体结构,储气保温室13的进口和出口的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气阀14;

所述气液换热单元2包括保温桶21、螺旋气管22和废气净化器28;所述螺旋气管22设置在保温桶21内腔中;所述废气净化器28设置在螺旋气管22的出气端;

所述保温桶21为圆桶形,所述保温桶21包括外桶2101、保温层2102和内桶2103;所述保温层2102设置在外桶2101和内桶2103之间的空隙中;所述保温层2102优选聚氨酯板;

如图1-2所示,所述保温桶21内部设置有支撑筒23,所述支撑筒23为圆桶形状;所述支撑筒23的两端分别与保温桶21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筒23上均匀设置有圆孔;方便支撑筒23内外的液体相互流通;

所述保温桶21上还设置有进水口29、出水管210和回水口211;所述进水口29设置在保温桶21的顶部,进水口29用于将冷水通入保温桶21内;所述出水管210设置在保温桶21靠近底部的侧壁上,出水管210为l形管,出水管210的一端深入到保温桶21的底部;所述回水口211设置在保温桶21与出水管210相对应的侧壁上;

所述螺旋气管22为双层螺旋结构,螺旋气管22包括内层螺旋221和外层螺旋222,所述内层螺旋悬空设置在支撑筒23的内腔中,内层螺旋221的末端穿过支撑筒23的筒壁后与外层螺旋222相连通;所述外层螺旋222缠绕在支撑筒23的外壁上;

所述内层螺旋221的始端穿过保温桶21的底部与进气管24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气管24的另一端与储气保温室13的出口相连通;所述进气管24的外部包覆有保温材料;

所述外层螺旋222的末端设置有三通接头25,所述三通接头25的一个出口与出气管27相连通,三通接头25的另一个出口设置有疏水阀26;所述疏水阀26用于排出螺旋气管22中的冷凝水;

所述出气管27的末端与废气净化器28的进口相连通;

所述供暖单元3包括三通水阀31、循环水泵32、供暖管道33、散热器34和回水阀门35;所述三通水阀31的进口与保温桶21上的出水管210相连通;三通水阀31的一个出口与供暖管道33相连通;三通水阀31的另一个出口作为备用水流出使用;

所述供暖管道33外部包覆有保温材料;所述供暖管道33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循环水泵32、若干个散热器34和回水阀门35;所述回水阀门35靠近回水口211设置;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印花烘房余热回收供暖系统工作原理为:

工作时,通过进水口29将保温桶21内加入冷水;然后打开气阀14,将印花烘房11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风机12收集到储气保温室13内,高温废气经由进气管24进入到螺旋气管22内与保温桶21内的冷水进行换热,使冷水温度升高为可以供暖的热水;热交换后的废气通过出气管27进入到废气净化器28内净化处理后排入大气中;热交换时产生的冷凝水通过疏水阀26排出;需要供暖时,调节三通水阀31,使三通水阀31与供暖管道33相连通的出口开启,热水在循环水泵32作用下依次通过若干个散热器34进行供暖;由散热器34出来的水经过回水阀门35和回水口211回流至保温桶21进行循环使用;不需要供暖时,调节三通水阀31,使三通水阀31与供暖管道33相连通的出口关闭,保温桶21内的热水生产中的备用水使用;使用时热水从三通水阀31的另一个出口流出;

本实施例可以将印花烘房产生的余热回收后进行冬季供暖,大大减少企业冬季供暖所需的经济费用,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还可以在不需要供暖的季节,将所得到的温水作为生产中备用水使用;从而提高了余热的利用的效率。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