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4250发布日期:2019-09-25 00:0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烘干设备一般都是散件运输,现场安装,施工难度较大,安装条件差,且安装周期长,转场困难,烘干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不高。烘干设备内高温高湿空气直接排放至空气中,能量损失严重;热量分配不均,造成物料烘干质量不高;设备运行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温/湿度控制不稳定,造成物料闷坏或烘干过度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采用一体化设计,整机出厂,现场仅需接电源即可运行使用,简便快捷,更节能环保。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包括外壳、能源端、控制器、送风分隔板、循环风机和若干均风板,其中:

所述外壳内竖向设置一竖隔板,该竖隔板将所述外壳内部分为两个区,分别为能源区和烘房区;

所述能源区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通风口、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通风口内设置有温控式通风机;

所述竖隔板上一上一下地设置有送风口和回风口;

所述能源端采用热泵烘干机,所述热泵烘干机设置在所述能源区,所述热泵烘干机的烘干机壳体上开设有烘干机排风口、烘干机送风口和烘干机回风口,所述烘干机排风口通过排风风管与排风口相连;述烘干机送风口通过送风风管与所述送风口相连;所述烘干机回风口通过回风风管与所述回风口相连;

所述送风风管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回风风管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

所述烘房区内设置有送风通道和若干移动货架,所述送风通道横向设置,且所述送风通道位于所述若干移动货架的上方;

所述送风通道与所述送风口连通;

所述送风分隔板竖向设置在所述送风通道内;

所述循环风机设置在所述送风口和送风分隔板之间;

所述送风通道的下壁面的左右侧一一对应地设置有通风格栅和送风格栅;

所述若干均风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烘房区内,且所述若干均风板均位于所述送风格栅的下方;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能源区的外侧壁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循环风机进行通讯。

上述的一种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其中,所述热泵烘干机还包括全热交换器、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电辅热器、变频除湿风机和耐高温送风机,其中:

所述烘干机壳体上还开设有烘干机新风口;所述烘干机新风口和烘干机回风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烘干机壳体的左右侧壁上;所述烘干机排风口和烘干机送风口一左一右地位于所述烘干机壳体的顶板上;

所述全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烘干机壳体的中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顶端和所述烘干机壳体的顶板之间设置有上隔板,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底端和所述烘干机壳体的底板之间设置有下隔板,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左端和所述烘干机壳体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左隔板,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右端和所述烘干机壳体的右侧壁之间设置有右隔板;

所述全热交换器、左隔板和下隔板之间的区域为新风区,该新风区与所述烘干机新风口连通;

所述全热交换器、右隔板和下隔板之间的区域为回风区,该回风区与所述烘干机回风口连通;

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烘干机壳体的底板上,且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新风区内;

所述蒸发器固定在所述烘干机壳体的顶板上,所述烘干机排风口位于所述蒸发器和上隔板之间,所述蒸发器的底端和所述上隔板的底端之间设置有横隔板,所述蒸发器、上隔板和横隔板之间的区域为排风区,该排风区与所述烘干机排风口连通;所述蒸发器、左隔板和横隔板之间的区域为蒸发区;

所述电辅热器和冷凝器一上一下地设置在所述上隔板和烘干机壳体的右侧壁之间;所述烘干机送风口位于所述电辅热器的上方,所述电辅热器和烘干机送风口之间为送风区;所述冷凝器和右隔板之间的区域为冷凝区;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的出口通过膨胀阀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相连,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

所述变频排湿风机设置在所述烘干机排风口内;

所述耐高温送风机设置在所述烘干机送风口内;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变频排湿风机、耐高温送风机和电辅热器相连。

上述的一种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其中,所述电辅热器采用PTC陶瓷加热器。

上述的一种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其中,所述控制器采集烘房区内相对湿度数据,并根据该相对湿度数据自动调节所述变频排湿风机的转速。

上述的一种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其中,所述烘房区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保温库板。

上述的一种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其中,所述进风口、回风口、烘干机新风口和烘干机回风口上分别设置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采用一体化设计,整机出厂,现场仅需接电源即可运行使用,简便快捷,更节能环保,与传统烘干设备相比,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

(1)整机出厂,现场仅需接好电源就可运行使用,简单快捷,做到当天安装,当天使用;

(2)采用二次能量回收,使设备更加节能,排风通过全热交换器吸收热量,再经过蒸发器二次吸收热量后排放到室外,有效地避免了设备内的热量流失,提高设备整机效率;

(3)采用了逆卡诺循环原理,能效比高达4以上;

(4)采用均风板,使得烘干品质更高;

(5)采用控制器,可实时采集烘干房内温度、湿度,自动控制压缩机、辅热、变频排湿风机、耐高温送风机和循环风机的工作状态,实现精准升温、控温、排湿、控湿的同时,确保设备时刻处在高效、稳定的状态中运行,同时提高产品烘干品质和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的能源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一种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包括外壳200、能源端100、控制器21、送风分隔板22、循环风机23和若干均风板24。

外壳200内竖向设置一竖隔板201,该竖隔板201将外壳200内部分为两个区,分别为能源区202和烘房区203;能源区203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通风口、进风口31和排风口32,通风口和进风口31一上一下地设置,通风口内设置有温控式通风机25;竖隔板201上一上一下地设置有送风口33和回风口34。进风口31和回风口34上分别设置有滤网。

能源端100采用热泵烘干机,热泵烘干机设置在能源区202,热泵烘干机包括烘干机壳体9,烘干机壳体9上开设有烘干机排风口93、烘干机送风口94和烘干机回风口92,烘干机排风口93通过排风风管35与排风口32相连;烘干机送风口94通过送风风管36与送风口33相连;烘干机回风口92通过回风风管37与回风口34相连。

送风风管36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8,回风风管37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39。

烘房区203内设置有送风通道41和若干移动货架42,送风通道41横向设置,且送风通道41位于若干移动货架42的上方;送风通道41与送风口33连通;送风分隔板22竖向设置在送风通道41内;循环风机23设置在送风口33和送风分隔板22之间;送风通道41的下壁面的左右侧一一对应地设置有通风格栅43和送风格栅44;若干均风板24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烘房区203内,且若干均风板24均位于送风格栅44的下方。

控制器21设置在能源区202的外侧壁上,控制器21分别与温度传感器38、温湿度传感器39和循环风机23进行通讯。烘房区203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保温库板204。

请参阅图2,热泵烘干机还包括全热交换器1、压缩机2﹑蒸发器3﹑冷凝器4﹑电辅热器7、变频除湿风机5和耐高温送风机6。

烘干机壳体9上还开设有烘干机新风口91;烘干机新风口91和烘干机回风口9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烘干机壳体9的左右侧壁上;烘干机排风口93和烘干机送风口94一左一右地位于烘干机壳体9的顶板上;烘干机新风口91和烘干机回风口92上分别设置有滤网。

全热交换器1位于烘干机壳体9的中部,全热交换器1的顶端和烘干机壳体9的顶板之间设置有上隔板11,全热交换器1的底端和烘干机壳体9的底板之间设置有下隔板12,全热交换器1的左端和烘干机壳体9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左隔板13,全热交换器1的右端和烘干机壳体9的右侧壁之间设置有右隔板14。

全热交换器1、左隔板13和下隔板12之间的区域为新风区a,该新风区a与烘干机新风口91连通;全热交换器1、右隔板14和下隔板12之间的区域为回风区b,该回风区b与烘干机回风口92连通;压缩机2设置在烘干机壳体9的底板上,且压缩机2位于新风区a内;蒸发器3固定在烘干机壳体9的顶板上,烘干机排风口93位于蒸发器3和上隔板11之间,蒸发器3的底端和上隔板11的底端之间设置有横隔板15,蒸发器3、上隔板11和横隔板15之间的区域为排风区e,该排风区e与烘干机排风口93连通;蒸发器3、左隔板13和横隔板15之间的区域为蒸发区c。

电辅热器7和冷凝器4一上一下地设置在上隔板11和烘干机壳体9的右侧壁之间;烘干机送风口94位于电辅热器7的上方,电辅热器7和烘干机送风口94之间为送风区f;冷凝器4和右隔板14之间的区域为冷凝区d。

压缩机2的出口与冷凝器4的进口相连,冷凝器4的的出口通过膨胀阀8与蒸发器3的进口相连,蒸发器3的出口与压缩机2的进口相连。

变频排湿风机5设置在烘干机排风口93内;耐高温送风机6设置在烘干机送风口94内;控制器21分别与压缩机2、变频排湿风机5、耐高温送风机6和电辅热器7相连。

控制器21采集烘房区内相对湿度数据,并根据该相对湿度数据自动调节变频排湿风机5的转速。烘干房内相对湿度越大,排湿风机5转速越快。这样实现自动排湿、控湿,避免产生闷湿或脱水过快现象,同时避免了能量的损失和浪费。

电辅热器7采用PTC陶瓷加热器。PTC陶瓷加热器7具有热阻小、换热效率高、安全性高的优点,是一种自动恒温、省电的电加热器。根据烘干的物料品性不同,可自由配置PTC陶瓷加热器7数量,拓宽了热泵烘干机的使用范围。使烘干范围扩大到85℃以上,无论物料在初始加热阶段,还是在温度补偿阶段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控制器21通过实时采集烘干房内温度、湿度,自动控制压缩机、PTC陶瓷加热器、变频排湿风机、耐高温送风机和循环风机的工作状态,实现精准升温、控温、排湿、控湿的同时,确保设备时刻处在高效、稳定的状态中运行,同时提高产品烘干品质和产量。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采用的能源端100(热泵烘干机)具有两条气流通道,一条气流通道为:烘干房内的高湿空气通过回风口92进入回风区b,与全热交换器1进行换热(一次换热)后进入蒸发区c,再经过蒸发器3换热(二次换热)后进入排风区e,通过变频排湿风机5排到室外;另一条气流通道为:室外新风通过新风口91进入新风区a,经过全热交换器1进行换热(一次加热)后进入冷凝区d,经过冷凝器4加热(二次加热),再经过PTC陶瓷加热器7加热(三次加热)后进入送风区f,通过耐高温送风机94将高温空气送入烘房;这两条气流通道往复循环。采用了逆卡诺循环原理,能效比高达4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在使用时,高温高湿排风先经过全热交换器1一次换热,再经过蒸发器3二次换热后排放到室外,减少了设备内的热量流失,提高了设备整机效率。

采用变频除湿风机,当监测到烘房区内相对湿度达到预警参数,自动启动排湿模式,避免烘干房内产生闷湿现象,有效解决了物料变质问题。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变频除湿风机自动降低转速,减少排湿风量,降低热量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采用的柔性设计,根据物料烘干不同的工艺参数,保证了能源区与烘房区之间的协调、联动效应,在优化烘干时间、烘干温/湿度的同时,提高了物料的烘干品质和烘干产量。

烘房区203的送风通道41内设置送风分隔板22,使送风、回风有效分离,避免了送风短路问题;设置均风板24,将设备的送风能够均匀的分配给待烘干的物料,达到烘干均匀,提高烘品品质。

当能源区202的室内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温控式通风机25自动开启,为能源区202降温,保证能源区202内电控系统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外壳200采用耐腐蚀、高强度的金属材料,不怕风吹日晒,既可放置室内,又可安全的放置于室外。本设备属于可移动型设备,在不同的场地间可方便的移动,降低了物料损耗及转场运输及人工费用,提高了整体效益。且整个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整个设备运行无燃油、燃气或电加热中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中毒、短路等危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烘干柔性设备一体机,采用一体化设计,整机出厂,现场仅需接电源即可运行使用,简便快捷,更节能环保。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