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炉三次进风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5545发布日期:2019-09-06 19:33阅读:1445来源:国知局
分解炉三次进风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解炉三次进风管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产水泥的预热器,包括分解炉,水泥生料下料系统、进风系统、煤粉燃烧系统等。其中分解炉底部连通窑尾气进风口,含氮氧化物的高温窑尾气从分解炉底部进入分解炉预热分解炉,可以节省一部分能源。水泥生料通入分解炉,进风系统通过三次风管从分解炉下部通入含氧气体,同时煤粉燃烧产生热量,生料在高温下分解。同时,煤粉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可以还原部分氮氧化物,消除有害气体。

现有的分解炉,三次风管设置在分解炉的下部,只有一个,并不能均匀的分布的分解炉内,反应不充分。而且三次风管入口距离分解炉的煤粉入口位置接近,煤粉燃烧充分,产生一氧化碳较少,无法起到充分还原有害尾气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分布均匀、尾气还原充分的分解炉三次进风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分解炉三次进风管结构,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分解炉,分解炉设置两个进风口,每个进风口分别与进风管连通;两个进风口设置在分解炉相同或者相近的高度上、且两个进风口进风方向使分解炉内构成旋流风。

分解炉三次进风管结构,两个进风口的开口方向平行且相反。

分解炉三次进风管结构,两个进风口分别设置在分解炉与进风口开口方向平行的直径的两侧。

分解炉三次进风管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分解炉外的进风总管,进风总管分别连接两个进风管。

分解炉三次进风管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分解炉靠近底部位置的进煤口,进风口位于进煤口的上方,进风口和进煤口之间构成缺氧还原空间。

分解炉三次进风管结构,分解炉上部为圆柱形,下部圆锥形,进煤口位于圆锥形底部位置,进风口位于圆柱形上靠近圆锥形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两个进风口进风方向使分解炉内构成旋流风。旋流风可以更均匀的分布在分解炉内,与煤粉混合均匀。结构比较简单,只需要两根进风管就可以。无论是旧设备改造,还是新设备加工都方便、成本低。进风口的位置升高,保证能有更多的还原性气体产生,还原尾气中的氮氧化物。

附图说明

图1是分解炉整体示意图。

图2是进风管位置示意图。

图3是进风管位置的侧面示意图。

其中,1是分解炉、2是进风口、3是进风管、4是进风总管、5是原有进风口、6是进煤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分解炉三次进风管结构,包括设置有进风口2的分解炉1。分解炉1设置两个进风口2,每个进风口2分别与进风管3连通;两个进风口2设置在分解1炉相同或者相近的高度上、且两个进风口2进风方向使分解炉1内构成旋流风。旋流风可以更均匀的分布在分解炉内,并与煤粉混合均匀。本实用新型结构比较简单,只需要两根进风管3就可以。无论是旧设备改造,还是新设备加工都方便、成本低。两个进风口2的位置关系只要能使分解炉1内进风口2所在的高度区域构成旋流风即可。

优选两个进风口2的开口方向平行且相反。两个进风口2分别设置在分解炉1与进风口2开口方向平行的直径的两侧。进风口2分别位于分解炉1的两侧,这样旋流效果更好。

还包括设置在分解炉1外的进风总管4,进风总管4分别连接两个进风管3。旧设备上进风总管直接连通到分解炉,进风口2的方向对着分解炉1的其中一个直径方向,改造后,封堵原有进风口5。

还包括设置在分解炉1靠近底部位置的进煤口6,进风口位于进煤口6的上方,进风口2和进煤口6之间构成缺氧空间。现在的进风口2位置比之前要高。进风口2和进煤口6之间的距离不接近,此部分空间缺少氧气,煤粉燃烧不充分,产生还原气体、比如一氧化碳,对分解炉中的NOX还原。

分解炉1上部为圆柱形,下部圆锥形,进煤口6位于圆锥形底部位置,进风口2位于圆柱形上靠近圆锥形的一端。

具体实施时:风从三次进风管的两个进风管3进入分解炉1,在分解炉1内构成旋流风,充分分布在分解炉1内,窑尾气从分解炉1底部向上移动,经过缺氧还原空间反应。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