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空调方法以及控制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73233发布日期:2019-02-26 18:44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空调方法以及控制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空调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空气处理单元,其具有换热器和供气扇,并用于大型施设等的空调。作为具备这种空气处理单元的空调系统,例如已知一种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即,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空调系统,其具备“台数控制部,其以满足与空调负载相应的能力要求的方式,……控制压缩机的运转台数以及所运转的各压缩机的各运转频率”。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934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压缩机的控制,但是并未记载空气处理单元所具备的设备的控制。

可是,在选择室外机的连接对象的空气处理单元时,多数情况是考虑冷冻循环的可靠性,来限制其规格。例如,以具有与一般的室内机相等的换热性能的方式限制空气处理单元的规格。如果列举具体例,在要求高换热性能的情况下,具有大容量的换热器的空气处理单元成为选择对象,除此以外的部分被从选择对象中排除。在这样选择空气处理单元时,当其规格被限制时,存在选择时的自由度变窄(也就是说,能够与室外机进行组合的空气处理单元的选项减少)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选择空气处理单元时具有高自由度的空调系统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至少具有压缩机和第一换热器的室外机、具有供气扇和第二换热器的空气处理单元、膨胀阀以及控制部,并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环状地依次连接上述压缩机、上述第一换热器、上述膨胀阀以及上述第二换热器来使制冷剂循环,上述控制部根据包含上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每个端侧上的制冷剂的温度检测值、流向上述第二换热器的空气的温度检测值以及由上述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后的空气的温度检测值的信息,调整上述供气扇的转速和/或上述膨胀阀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选择空气处理单元时具有高自由度的空调系统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系统所具备的控制单元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系统所具备的控制单元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系统所具备的控制单元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空调系统的结构>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系统100的结构图。

此外,图1的实线箭头表示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向,图1的虚线箭头表示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向。

另外,在图1的空气处理单元30(airhandlingunit:在图1中记载为“ahu”)附近记载的空心箭头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

空调系统100是通过在冷冻循环(热泵循环)中使制冷剂循环来进行空气调节的系统。

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100具备室外机10、空气处理单元30、减压装置40。另外,空调系统100除了上述结构以外还具备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1、52、空气温度传感器53、54、控制单元60(控制部)以及遥控器70(显示部)。

(室外机)

室外机10具备压缩机11、蓄能器12、室外换热器13(第一换热器)、室外风扇14、四通阀15、室外膨胀阀16。另外,室外机10除了上述结构以外还具备油分离器17、毛细管18、22、止回阀19、双向阀21、过冷却器23、过冷却用膨胀阀24、室外控制电路25。

压缩机11是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并作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进行排出的设备。

蓄能器12是用于使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的壳状部件,并被设置于压缩机11的吸入侧。

室外换热器13是在流经其传热管(未图示)的制冷剂与从室外风扇14送入的外部空气之间进行换热的换热器。

室外风扇14是将外部空气送入到室外换热器13的风扇,并设置于室外换热器13的附近。

四通阀15是根据空调系统100的运转模式来切换制冷剂的流向的阀。即,在制冷运转时(参照实线箭头),压缩机11的排出侧经由四通阀15等连接到室外换热器13的一端m,压缩机11的吸入侧经由四通阀15、配管k1等连接到换热器32(第二换热器)的一端n。由此,室外换热器13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换热器32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此外,上述配管k1是气体制冷剂所流经的配管。四通阀15与换热器32的一端n经由该配管k1相连接。

另外,在制热运转时(参照虚线箭头)时,压缩机11的排出侧经由四通阀15、配管k1等连接到换热器32的一端n,压缩机11的吸入侧经由四通阀15等连接到室外换热器13的一端m。由此,换热器32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室外换热器13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

室外膨胀阀16是对流入自身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阀,并在配管k2中,设置于室外换热器13的另一端v附近。此外,配管k2是液体制冷剂或气液两相制冷剂所流经的配管。室外换热器13的另一端v与换热器32的另一端w经由该配管k2相连接。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配管k2的一部分(室外膨胀阀16与过冷却器23之间)构成为传热管ka,该传热管ka贯通室外换热器13的风扇。

油分离器17是用于分离混合在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中的润滑油的分离器,并设置于压缩机11的排出侧。由油分离器17分离出的润滑油经由配管k3被引导到蓄能器12。另一方面,由油分离器17分离润滑油而得的制冷剂经由后述的止回阀19等被引导到四通阀15。

毛细管18是直径较小的金属管,并设置于上述配管k3。

止回阀19是允许制冷剂经由油分离器17流向四通阀15并禁止流向反方向的阀,并设置于油分离器17的下游侧。

双向阀21和毛细管22是用于使混合在制冷剂中的润滑油返回到蓄能器12的部件,并设置于配管k5。此外,上述配管k5的上游端连接到止回阀19的下游侧,分支成三股的下游端连接到配管k6(连接四通阀15与蓄能器12的配管)。

过冷却器23对在室外换热器13或换热器32中凝结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并在配管k2中设置于室外膨胀阀16与后述的膨胀阀41之间。如图1所示,过冷却器23具备构成配管k2的一部分的过冷却用主流管23a以及与该过冷却用主流管23a一起呈现双重管构造的过冷却用副流管23b。然后,在流过过冷却用主流管23a的制冷剂与流过过冷却用副流管23b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换热。

如图1所示,过冷却用副流管23b的一端经由配管k7连接到配管k2(过冷却器23与室外膨胀阀16之间),另一端经由配管k8连接到配管k6(蓄能器12的上游侧)。

过冷却用膨胀阀24是对流入到自身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阀,并设置于上述配管k7。

虽然并未图示,但室外控制电路25构成为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各种接口等的电路。然后,cpu读取存储于rom的程序来展开至ram,并执行各种处理。

如图1所示,室外控制电路25具备接收部25a、运算部25b以及通信部25c。

接收部25a接收设置于室外机10的未图示的各传感器(检测室外温度传感器、压缩机11的吸入温度、排出温度、排出压力等的传感器)的检测值。

运算部25b根据由接收部25a接收到的各检测值、从控制单元60获取到的数据等,来计算压缩机11、室外风扇14、四通阀15、室外膨胀阀16、过冷却用膨胀阀24等的控制指令值。

通信部25c具有在与后述的控制单元60之间进行规定的通信的功能。

(空气处理单元)

空气处理单元30是以下设备,即经由壳体31的开口h1吸入空气,并将由换热器32进行换热后的空气经由其它开口h2提供给被空调空间。如图1所示,空气处理单元30具备壳体31、换热器32以及供气扇33。

壳体31是设置有换热器32、供气扇33的箱状部件。

换热器32是在流经其传热管(未图示)的制冷剂与从供气扇33送入的空气之间进行换热的换热器。

供气扇33是将空气送入换热器32的风扇,并设置于换热器32附近。

(减压装置)

减压装置40具备膨胀阀41。膨胀阀41是对流过自身的制冷剂进行减压或调整制冷剂的循环流量的阀。如图1所示,膨胀阀41在配管k2中设置于过冷却器23与换热器32之间。

然后,在经由四通阀15环状地依次连接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3、室外膨胀阀16、过冷却器23、膨胀阀41以及换热器32的制冷剂回路g中,制冷剂在冷冻循环中进行循环。

此外,上述“环状地依次连接”这种语句并不限定制冷剂的流向。例如在制热运转中(参照虚线箭头),制冷剂依次经由压缩机11、换热器32、膨胀阀41、过冷却器23、室外膨胀阀16、室外换热器13而循环。

(传感器类)

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1是检测换热器32的一端n侧的制冷剂的温度的传感器,并设置于配管k1。

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2是检测换热器32的另一端w侧的制冷剂的温度的传感器,并设置于配管k2。

空气温度传感器53是检测空气处理单元30的吸入侧的空气温度的传感器,并设置于开口h1附近。也就是说,空气温度传感器53是检测流向换热器32的空气的温度的传感器。

空气温度传感器54是检测空气处理单元30的吹出侧的空气的温度的传感器,并设置于开口h2附近。也就是说,空气温度传感器54是检测由换热器32进行换热后的空气的温度的传感器。

(控制单元)

虽然并未图示,但控制单元60构成为包括cpu、rom、ram、各种接口等的电路,cpu读取存储于rom的程序来展开至ram,并执行各种处理。控制单元60根据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1、52、空气温度传感器53、44的检测值等,来控制供气扇33、膨胀阀41。

如图1所示,控制单元60具备接收部61、运算部62、通信部63。

接收部61接收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1、52、空气温度传感器53、54的检测值。

运算部62根据由接收部61接收到的各检测值,来计算供气扇33、膨胀阀41的控制指令值。

通信部63将由运算部62运算得到的控制指令值输出到供气扇33、室外膨胀阀16或在与室外控制电路25、遥控器70之间进行规定的通信。

(遥控器)

遥控器70具有以下功能,即进行与空调有关的规定的显示(运转模式、定时器设定、设定温度等的显示、后述的警报显示)或将基于用户操作的规定的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60。

<空调系统的动作>

图2是表示由控制单元6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适当参照图1)。此外,图2示出的一系列处理既可以在空调系统100的试运转阶段进行,也可以在通常的空调运转中进行。

另外,在控制单元60侧,在多数情况下并未事先掌握换热器32的换热性能(传热面积和管内容积)、基于该换热性能的最佳风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60在空调系统100的运转初期以预先设定的规定的转速来驱动供气扇33。

在步骤s101中,控制单元60读取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1的检测值tg以及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2的检测值tq。另外,在步骤s101中,控制单元60读取空气温度传感器53的检测值ts以及空气温度传感器54的检测值td。

在步骤s102中,控制单元60推定制冷剂压力p。例举其一例,控制单元60根据在步骤s101中读取的检测值tg、tq,计算液体侧的制冷剂压力p(由换热器32进行凝结后的制冷剂的压力)。

此外,与填充在制冷剂回路g中的制冷剂的物理性质(饱和压力与饱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有关的信息被预先存储于控制单元60。在步骤s102中,控制单元60根据与上述制冷剂的物理性质有关的信息、检测值tg、tq,来推定制冷剂压力p。

在步骤s103中,控制单元60根据在步骤s101中读取到的检测值tg、tq,来计算制冷剂温度差(tg-tq)。也就是说,控制单元60计算作为换热器32的一端n侧的制冷剂的温度(检测值tg)与另一端w侧的制冷剂的温度(检测值tq)之间的差的制冷剂温度差(tg-tq)。

另外,在步骤s103中,控制单元60根据在步骤s101中读取的检测值ts、td,来计算空气温度差(ts-td)。也就是说,控制单元60计算作为换热器32中的空气吸入侧的温度(检测值ts)与吹出侧的温度(检测值td)之间的差的空气温度差(ts-td)。

在步骤s104中,控制单元60判断制冷剂回路g中的冷冻循环是否为合理的状态。换言之,控制单元60判断在上述冷凝器、蒸发器中是否适当地进行换热。例举其一例,控制单元60除了在步骤s102中计算出的制冷剂压力p以外,还根据在步骤s103中计算出的制冷剂温度差(tg-tq)、空气温度差(ts-td),来计算凝结后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蒸发后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并判断这些值是否在合理的规定范围内。

在步骤s104中冷冻循环处于合理的状态的情况下(s104:是),控制单元60的处理返回至“开始”(“返回”)。另一方面,在步骤s104中冷冻循环并不处于合理的状态的情况下(s104:否),控制单元60的处理前进至步骤s105。

在步骤s105中,控制单元60判断空调能力相对于空调负载是否过大。例如,在制冷运转中,当从基于遥控器70的操作的设定温度tset中减去检测值td(吹出侧的空气温度)而得的值δt=(tset-td)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判定为空调能力过大。

在步骤s105中空调能力相对于空调负载过大的情况下(s105:是),控制单元60的处理前进至步骤s106。例如,在使用传热面积、管内容积大的大容量的换热器32并且在供气扇33的风量较大时,空调能力有可能变得过大。如果这种状态长时间持续,则可能发生诸如被调节过的空间的过度冷却或过度升温的情况。

在步骤s106中,控制单元60判断供气扇33当前的转速是否下降至规定的转速下限值。该转速下限值为供气扇33的转速的下限值,并预先进行设定。

在步骤s106中供气扇33当前的转速大于转速下限值的情况下(s106:否),控制单元60的处理前进至步骤s107。

在步骤s107中,控制单元60降低供气扇33的转速。由此供气扇33的风量减小,空气处理单元30的换热性能得到抑制,因此可以适度地调节被空调空间。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6中,在供气扇33当前的转速下降至转速下限值的情况下(s106:是),控制单元60的处理前进至步骤s108。

在步骤s108中,控制单元60将警报显示的信号发送到遥控器70。即,即使将供气扇33的转速下降至规定转速下限值(s106:是),空调能力也过大时(s105:是),控制单元60使遥控器70显示该情况(s108)。在试运行阶段进行这种警报显示的情况下,既可以变更室外机10的连接对象的空气处理单元30的规格,另外,也可以减小填充在制冷剂回路g中的制冷剂的量。由此,空调能力得到抑制,随后能够进行适当的空气调节。

另外,在步骤s105中空调能力相对于空调负载并不过大的情况下(s105:否),控制单元60的处理前进至步骤s109。也就是说,在空调系统100的空调能力相对于空调负载过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的处理前进至步骤s109。例如在使用传热面积、管内容积小的小容量的换热器32,而且供气扇33的风量较小时,空调能力有可能变得过小。当这种状态持续长时间时,可能发生诸如被空调空间不冷却或不升温的情况。

在步骤s109中,控制单元60判断供气扇33当前的转速是否达到规定的转速上限值。该转速上限值为供气扇33的转速上限值,并预先进行设定。

在步骤s109中供气扇33当前的转速小于转速上限值的情况下(s109:否),控制单元60增加供气扇33的转速。由此供气扇33的风量变大,空气处理单元30的换热性能提高,因此可以适度地调节被空调空间。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9中供气扇33当前的转速达到转速上限值的情况下(s109:是),控制单元60的处理前进至步骤s111。

在步骤s111中,控制单元60将警报显示的信号发送到遥控器70。即,即使将供气扇33的转速增加至规定的转速上限值(s109:是),空调能力也过小时(s105:否),控制单元60使遥控器70显示该情况。在试运转阶段进行这种警报显示的情况下,既可以变更室外机10的连接对象的空气处理单元30的规格,另外,也可以将追加的制冷剂填充到制冷剂回路g中。由此空调能力提高,随后能够进行适当的空气调节。

另外,在通常的空调运转中进行步骤s111的警报显示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遥控器70显示需要清扫换热器32等的情况。这是由于,在多数情况下通过冲洗附着于换热器32的灰尘等,能够恢复空气处理单元30的换热性能。

在进行步骤s104(是),s107、s108、s110或s111的处理之后,控制单元60的处理返回至“开始”(“返回”)。如此,控制单元60反复进行图2所示的一系列处理。

<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调整供气扇33的转速(图2的s107、s110),能够使空调系统100的空调能力处于适度的范围内。例如在使用大容量的换热器32的情况下,以较小转速驱动供气扇33,能够进行适度的空气调节。另一方面,在使用小容量的换热器32的情况下,以较大转速驱动供气扇33,由此能够进行适度的空气调节。因此,各种规格的空气处理单元30能够与室外机10相连接。如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可靠性高且选择空气处理单元30时的自由度高的空调系统100。

另外,不需要如以往技术的专利文献1那样设置多台压缩机,控制单元60的处理也比较简单,因此能够实现空调系统100的低成本化。

另外,即使将供气扇33的转速下降至转速下限值(图2的s106:是),空调能力也过大时(s105:是),使遥控器70显示该情况(s108)。另一方面,即使将供气扇33的转速增加至转速上限值(s109:是),空调能力也过小时(s105:是),使遥控器70显示该情况(s111)。由此,能够在试运行阶段中调整填充在制冷剂回路g中的制冷剂的量或在随后的空调运转时提醒用户进行规定的维护。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调整膨胀阀41(参照图1)的开度来增减空调能力,但是其它(空调系统100的结构等:参照图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省略说明重复的部分。

图3是表示由控制单元6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适当参照图1)。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2)相同的处理赋予相同的步骤编号。

在步骤s104中,控制单元60判断制冷剂回路g中的冷冻循环是否为合理的状态。在冷冻循环并非为合理的状态的情况下(s104:否),控制单元60的处理前进至步骤s105。

在步骤s105中,控制单元60判断空调能力相对于空调负载是否过大。此外,判断空调能力是否过大(或过小)的方法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相同。在步骤s105中空调能力相对于空调负载过大的情况下(s105:是),控制单元60的处理前进至步骤s206。例如当使用大容量的换热器32时,在制冷剂回路g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流量容易变得过多,其结果,空调能力容易变得过大。

在步骤s206中,控制单元60判断膨胀阀41当前的开度是否下降至规定的开度下限值。该开度下限值为膨胀阀41的开度下限值,并预先进行设定。

在步骤s206中膨胀阀41当前的开度大于开度下限值的情况下(s206:否),控制单元60的处理前进至步骤s207。

在步骤s207中,控制单元60减小膨胀阀41的开度。由此,制冷剂回路g中的制冷剂的循环流量变小,因此空调能力得到抑制,并适度地调节被空调空间。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6中膨胀阀41当前的开度下降至开度下限值的情况下(s206:是),控制单元60的处理前进至步骤s208。

在步骤s208中,控制单元60将警报显示的信号发送到遥控器70。即,即使将膨胀阀41的开度下降至规定开度下限值(s206:是),空调能力也过大时(s105:是),控制单元60使遥控器70显示该情况(s208)。在试运行阶段进行这种警报显示的情况下,既可以变更室外机10的连接对象的空气处理单元30的规格,另外,也可以减小填充到制冷剂回路g中的制冷剂的量。由此空调能力得到抑制,随后能够进行适当的空气调节。

另外,在步骤s105中空调能力相对于空调负载并非过大而是过小的情况下(s105:否),控制单元60的处理前进至步骤s209。例如,当使用小容量的换热器32时,在制冷剂回路g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流量容易变得过少,其结果是空调能力容易变得过小。

在步骤s209中,控制单元60判断膨胀阀41当前的开度是否达到规定的开度上限值。该开度上限值为膨胀阀41的开度上限值,并预先进行设定。

在步骤s209中膨胀阀41的开度小于开度上限值的情况下(s209:否),控制单元60的处理前进至步骤s210。

在步骤s210中,控制单元60增加膨胀阀41的开度。由此,制冷剂回路g中的制冷剂的循环流量变大,因此空调能力增加,可以适度地调节被空调空间。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9中膨胀阀41的开度达到开度上限值的情况下(s209:是),控制单元60的处理前进至步骤s211。

在步骤s211中,控制单元60将警报显示的信号发送到遥控器70。即,即使将膨胀阀41的开度增加至规定的开度上限值(s209:是),空调能力也过小时(s105:否),控制单元60使遥控器70显示该情况(s211)。由此,能够提醒用户在试运转阶段中追加制冷剂、在随后的空调运转时进行维护。

在进行步骤s104(是)、s207、s208、s210或s211的处理之后,控制单元60的处理返回至“开始”(“返回”)。如此,控制单元60反复进行图3所示的一系列处理。

<效果>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通过调整膨胀阀41的开度(图3的s207、s210),能够使空调系统100的空调能力处于适度的范围内。因此,各种规格的空气处理单元30能够与室外机10相连接,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选择空气处理单元30时的自由度。

另外,即使将膨胀阀41的开度下降至开度下限值(s206:是),空调能力也过大时(s105:是),使遥控器70显示该情况(s208)。另一方面,即使将膨胀阀41的开度增加至开度上限值(s209:是),空调能力也过小时(s105:否),使遥控器70显示该情况(s211)。由此,能够在试运转阶段中调整填充到制冷剂回路g中的制冷剂的量或在随后的空调运转时提醒用户进行规定的维护。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制冷剂的温度检测值来检测制冷剂泄漏,但是其它(空调系统100的结构等:参照图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省略说明重复的部分。

图4是表示由控制单元6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适当地参照图1)。此外,设为在图4所示的一系列处理中进行制热运转(也就是说,换热器32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

另外,图4所示的一系列处理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控制单元60的处理(参照图2)并行地进行。

在步骤s301中,控制单元60读取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2的检测值tq。即,控制单元60读取由作为冷凝器的换热器32进行换热后的制冷剂的温度(检测值tq)。

在步骤s302中,控制单元60判断在步骤s301中读取的检测值tq是否为规定阈值t1以下。该规定阈值t1是作为判断在制冷剂回路g中是否发生制冷剂泄漏的基准的阈值,并预先进行设定。

在步骤s302中检测值tq为规定阈值t1以下的情况下(s302:是),控制单元60的处理前进至步骤s303。假设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填充到制冷剂回路g中的制冷剂的量比正常时减少。其结果,在多数情况下,在由换热器32进行凝结时制冷剂被过度冷却,制冷剂的温度变得比正常时低。

在步骤s303中,控制单元60判断在制冷剂回路g中“发生制冷剂泄漏”。此外,除了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2的检测值tq以外,也可以根据压缩机11的电动机(未图示)的转速、室外膨胀阀16、膨胀阀41的开度、其它各传感器的检测值等,来判断控制单元60是否发生制冷剂泄漏。

在步骤s304中,控制单元60使压缩机11停止并且关闭膨胀阀41。由此,能够在制冷剂回路g中停止流过制冷剂(也就是说,使空调运转强制停止)。

在步骤s305中,控制单元60将用于通知制冷剂泄漏的信号发送到遥控器70。由此,使遥控器70显示在制冷剂回路g中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因此,能够向用户通知需要更换配管等的维护的意思。

另外,在步骤s302中检测值tq大于规定阈值t1的情况下(s302:否),控制单元60的处理前进至步骤s306。

在步骤s306中,控制单元60判断在制冷剂回路g中“并未发生制冷剂泄漏”,从而持续进行空调运转。

在进行了步骤s305或s306的处理之后,控制单元60的处理返回至“开始”(“返回”)。如此,控制单元60反复进行图4所示的一系列处理。

<效果>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在检测出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图4的s302:是、s303),使压缩机11停止并且关闭膨胀阀41(s304)。由此,能够防止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状态下仍然持续进行空调运转的情况。另外,在检测出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由遥控器70向用户通知该情况(s304)。因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提高空调系统100的可靠性。

《变形例》

以上,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系统10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图1所示的室外机10具备过冷却器23、过冷却用膨胀阀24以及配管k7、k8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适当地省略这些。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室外机10具备油分离器17、止回阀19、毛细管18、22、双向阀21以及配管k3、k5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适当地省略这些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室外机10具备四通阀15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即,可以省略四通阀15,并设为制冷专用或制热专用的结构。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空调系统100具备室外膨胀阀16、减压装置40的膨胀阀41的结构,但是也可以省略这些中的一个。即,室外机10也可以构成为至少具有压缩机11和室外换热器13的结构。也就是说,在环状地依次连接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3(第一换热器)、膨胀阀41以及换热器32(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回路中,构成在冷冻循环中使制冷剂循环的结构即可。此外,上述结构包括图1所示的制冷剂回路g的结构。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从控制单元60向遥控器70发送用于进行警报显示等的信号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是,控制单元60将用于进行警报显示等的信号发送到室外控制电路25,并在室外机10侧通过七段显示等来进行规定的通知。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设置一台室外机10和一台空气处理单元30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即,既可以并列连接多台室外机10,另外,也可以并列连接多台空气处理单元30。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制热运转中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2的检测值tq为规定阈值t1以下时(图4的s302:是)控制单元60判断为“发生制冷剂泄漏”的处理(s303),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在制冷运转中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1的检测值tg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判断为“发生制冷剂泄漏”。换言之,也可以在换热器32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在由换热器32进行换热后的制冷剂的温度检测值为规定阈值以上时,控制单元60判断为“发生制冷剂泄漏”。这是由于,在多数情况下,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在作为蒸发器的换热器32中,制冷剂的温度过度地上升。如上所述,在判断为“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使压缩机11停止并且关闭膨胀阀41,进而使遥控器70显示在制冷剂回路g中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

另外,能够适当地组合各实施方式。

例如在组合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且空调能力过大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可以降低供气扇33的转速并且减小膨胀阀41的开度。由此,能够抑制空调能力,并适度地调节被空调空间。

另一方面,在空调能力过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0可以增加供气扇33的转速并且增加膨胀阀41的开度。由此,能够提高空调能力,并适度地调节被空调空间。如此,可以设控制单元60根据包含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1、52和空气温度传感器53、54的检测值的信息,来调整供气扇33的转速和/或膨胀阀41的开度。

另外,也可以组合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并根据空调能力来调整膨胀阀41的开度(第二实施方式),并且检测制冷剂泄漏(第三实施方式)。

另外,为了使本发明更容易理解而详细说明了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另外,能够针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来添加、删除、替换其它结构。

另外,示出了认为说明所需的上述机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在产品上必须示出所有的机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00:空调系统(空调装置);10:室外机;11:压缩机;12:蓄能器;13:室外换热器(第一换热器);30:空气处理单元;31:壳体;32:换热器(第二换热器);33:供气扇;40:减压装置;41:膨胀阀;51: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2:制冷剂温度传感器;53:空气温度传感器;54:空气温度传感器;60:控制单元(控制部、控制装置);70:遥控器(显示部);g:制冷剂回路;n:一端(第二换热器的一端);w:另一端(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