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1878发布日期:2019-04-20 06:3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节能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目前,冷却塔常作为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中的一种冷却设备被广泛应用,传统的冷却塔传热不够,导致冷却水冷却不够,即输入的高温冷却水未来得及充分降温即已排出,回流的冷却水的温度过高,难以发挥循环冷却介质的作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旨在使高温冷却水充分降温,提高循环冷却的冷却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包括循环水路以及设于所述循环水路上的冷却塔,所述循环水路上形成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其内形成一上下向延伸设置的容腔,在所述冷却塔本体的下端设有连通所述容腔的进风口,上端形成连通所述容腔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风机,用以使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容腔,换热后经所述出风口排出;集水盘结构,设于所述容腔的底部,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集水盘以及第二集水盘;第一淋水换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容腔上端内的淋水管,所述淋水管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第一集水盘;以及,前换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进风口处的表冷器,所述表冷器的进水端连接至所述进水口处;其中,所述第一集水盘收集自所述表冷器的出水端排出的水,所述第二集水盘收集自所述淋水管落下的水,且所述第二集水盘连通所述出水口。可选地,所述第二集水盘以及第一集水盘呈内外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淋水管呈螺旋状设置,所述淋水管的外壁设有多个滴水孔,用以向所述容腔内淋水。可选地,所述淋水管包括位于内部的内螺旋管段以及位于外部的外螺旋管段;相邻所述内螺旋管段之间的距离为l1,相邻所述外螺旋管段之间的距离为l2,且l1<l2。可选地,处于所述内螺旋管段上的滴水孔的直径为d1,处于所述外螺旋管段上的滴水孔的直径为d2,且d1>d2。可选地,所述第一淋水换热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淋水管下方的点滴填料层以及设于所述点滴填料层下方的薄膜填料层。可选地,所述前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淋水填料装置,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淋水填料装置设于所述表冷器的后方。可选地,所述第二淋水填料装置包括:布水装置,所述布水装置的入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口;以及,淋水填料,设于所述布水装置下方。可选地,所述冷却塔设置多个。可选地,多个所述冷却塔之间相互串联、并联或者串并联的方式设于所述循环水路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循环水路上的进水口的回水经过所述前换热装置初步换热后,进入所述第二集水盘内,采用水泵等将所述第二集水盘内的水泵送至所述第一淋水换热装置进行第二步换热之后,进入所述第一收集盘内,然后通过所述第一收集盘收集,并排入至所述循环水路上的出水口内进入所述循环水路,通过二级循环,使得高温回水充分降温,提高循环冷却的冷却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的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淋水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包含多个图1中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的循环水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251第一集水盘1循环水路252第二集水盘11进水口26第一淋水换热装置12出水口261淋水管2冷却塔262点滴填料层2a冷却塔本体263薄膜填料层21容腔27前换热装置22进风口271表冷器23出风口272第二淋水填料装置24风机2721布水装置25集水盘结构2722淋水填料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出一种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其中,图1至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所述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100包括循环水路1以及设于所述循环水路1上的冷却塔2,所述循环水路1上形成有进水口11与出水口12,所述冷却塔2包括冷却塔本体2a、集水盘结构25、第一淋水换热装置26及前换热装置27,其中,所述冷却塔本体2a其内形成一上下向延伸设置的容腔21,在所述冷却塔本体2a的下端设有连通所述容腔21的进风口22,上端形成连通所述容腔21的出风口23,所述出风口23处设有风机24,用以使空气由所述进风口22进入所述容腔21,换热后经所述出风口23排出,所述集水盘结构25设于所述容腔21的底部,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集水盘251以及第二集水盘252,所述第一淋水换热装置26包括设于所述容腔21上端内的淋水管261,所述淋水管261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第一集水盘251,所述前换热装置27包括设于所述进风口22处的表冷器271,所述表冷器271的进水端连接至所述进水口11处,所述第一集水盘251收集自所述表冷器271的出水端排出的水,所述第二集水盘252收集自所述淋水管261落下的水,且所述第二集水盘252连通所述出水口12。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循环水路1上的进水口11的回水经过所述前换热装置27初步换热后,进入所述第二集水盘252内,采用水泵等将所述第二集水盘252内的水泵送至所述第一淋水换热装置26进行第二步换热之后,进入所述第一收集盘内,然后通过所述第一收集盘收集,并排入至所述循环水路1上的出水口12内进入所述循环水路1,通过二级循环,使得高温回水充分降温,提高循环冷却的冷却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集水盘251与所述第二集水盘252分别为独立的区间,分别用以收集所述淋水管261排出的水以及所述表冷器271排出的水,考虑到所述集水盘结构25的布局,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集水盘252以及第一集水盘251呈内外间隔设置,两个集水盘内的温度会有差异,为了保证自所述第一集水盘251排出的水的温度较低,可以在所述第一集水盘251以及第二集水盘252之间设置隔热装置,或者设置隔热空间,减少两个集水盘之间的热传递。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淋水换热装置26包括设于所述容腔21上端内的淋水管261,所述淋水管261呈螺旋状设置,所述淋水管261的外壁设有多个滴水孔,用以向所述容腔21内淋水,所述淋水换热装置主要是采用从上至下淋水,而空气是从下至上流通,使得空气与水之间充分发生热交换,便于提高冷却效率。空气从所述进风口22进入至所述容腔21,并经所述出风口23排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23处于所述冷却塔2的上端中部位置,如此会在所述容腔21内的中间形成主风道,而在所述容腔21的周侧形成次风道,明显地,在主风道内的气流速度较快,流量较大,而在次风道位置,气流速度较慢,流量较小,针对该风道的特点,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淋水管261的结构设置为对应所述风道设置,具体地,所述淋水管261包括位于内部的内螺旋管段以及位于外部的外螺旋管段,相邻所述内螺旋管段之间的距离为l1,相邻所述外螺旋管段之间的距离为l2,且l1<l2,即为对应所述主风道处的淋水的水量会较大,可以使更多的水与空气发生热交换,而对应所述次风道处的淋水的水量会比较小,热交换的水量也可以设置的较小,合理分配所述淋水管261的结构,使得回水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更充分,热交换效率更高,回水的冷却效果会更好。进一步地,在主风道区还可以设置较大直径的滴水孔来进一步地增大淋水的水量,具体地,处于所述内螺旋管段上的滴水孔的直径为d1,处于所述外螺旋管段上的滴水孔的直径为d2,且d1>d2,更进一步地合理分配所述淋水管261的结构,使得回水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更充分,热交换效率更高,回水的冷却效果会更好。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淋水换热装置26还包括设于所述淋水管261下方的点滴填料层262以及设于所述点滴填料层262下方的薄膜填料层263,回水自上而下穿过所述点滴填料层262和薄膜填料层263,水在穿过所述点滴填料层262和薄膜填料层263过程中与空气充分接触和热交换,使得回水的温度降低得更多。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点滴填料层262可以为pp材质制成的点滴型网格淋水填料2722,该填料具有耐受高温、通风阻力低的特点,其利用穿过下端薄膜填料层263的未饱和空气流(利用空气焓的富余量)对冷却水进行大温度梯度(冷却负荷低)预冷却的同时,又不至于对整体冷却塔本体2a的通风阻力产生超负荷的影响;所述薄膜填料层263为pvc材质制成的薄膜式淋水填料2722,该填料热工性能优良,对冷却气水比的适应性广,其在气水比λ≥1.3时的容积散质系数可达到25000kg/m3.h以上,有效地实现薄膜填料层263的高负荷冷却,实现冷却前的冷却水与冷却后的冷却水之间的高温差,满足充分冷却高温冷却水的要求。所述前换热装置27主要是起到初步换热的效果,为了加强初步换热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换热装置27还包括第二淋水填料装置272,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淋水填料装置272设于所述表冷器271的后方,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淋水填料装置272包括布水装置2721以及淋水填料2722,所述布水装置2721的入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口11,所述淋水填料2722设于所述布水装置2721下方,先经过所述表冷器271初步降温后,在进过所述布水装置2721以及淋水填料2722,减少白烟的产生,具有较好的效果。为了更大程度地取得较好的冷却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塔2设置多个,且多个所述冷却塔2之间相互串联、并联或者串并联的方式设于所述循环水路1上,多个冷却塔2之间相互并联时,多个冷却塔2的进水端分别与循环水路1上的进水口11相连接,所述多个冷却塔2的出水端分别与循环水路1上的出水口12相连接;所述多个冷却塔2之间相互串联时,多个冷却塔2包括首级冷却塔2、中间冷却塔2及末级冷却塔2,所述首级冷却塔2、中间冷却塔2及末级冷却塔2沿水流循环方向次第排布,所述首级冷却塔2进水端与循环水路1上的进水口11相连接,首级冷却塔2出水端与相邻中间冷却塔2进水端连通,所述中间冷却塔2出水端与相邻中间冷却塔2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末级冷却塔2进水端与相邻中间冷却塔2出水端相连通,所述末级冷却塔2出水端与循环水路1上的出水口12相连通,通过所述冷却塔2之间相互串联、并联或者串并联的方式可以实现更充分地降低高温冷却水的温度,提高循环冷却的冷却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