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压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5288发布日期:2019-04-29 15:1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常压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风炉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常压热风炉。

技术背景

热风炉,是热动力机械,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广泛应用,它在许多行业已成为电热源和传统蒸汽动力热源的换代产品。热风炉品种多、系列全,以加煤方式分为手烧、机烧两种,以燃料种类分为煤、油、气炉等。

目前热风炉有直燃式和间接换热式两种,直燃式热风炉中由于管壁长期在高温状态下工作,发生高温氧化使其机械性能被破坏,时常出现管壁和焊口开裂,影响使用寿命,其工作时间常在20-50天左右,而间接式的热水热风炉又存在对风冷器的要求过大,虽然能保护管壁温度,延长使用寿命,但其热能损失较高,热效差,钢耗较多,经济指标不尽人意。

经研究发现,现今人们常用的热风炉是将风管布置在炉膛内,利用鼓风机将冷风从风管一端鼓入,然后利用燃料燃烧加热风管,将风管内的冷风加热为热风,最后利用排出的热风烘干物料。由于风管布置在炉膛内,炉膛内的温度较高,铝管的熔点为635℃,铝管不能直接布置在炉膛内作为风管使用,风管只能利用钢、铁、铜等熔点较高材质的管作为风管;但是钢管和铁管内壁易生锈,导出的热风会不干净;当需要洁净率较高的热风时,风管只能选择不锈钢管或铜管;采用不锈钢管和铜管作为风管有各自的优缺点:不锈钢管价格便宜,但导热系数低,只有17左右,热能转换率低;铜管价格昂贵,导热系数高达380左右。因此,当需要洁净率较高的热风时,采用铜管或不锈钢管作为热风炉的风管都不是最佳选择。当对热风的洁净率没有要求时,可以采用钢、铁、铜等熔点较高材质的管作为风管,但是没有将烟气的热能回收,未实现热量的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常压热风炉,当需要洁净率较高的热风时,热风炉可以以铝质管作为风管,布置在炉膛内,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证热能转换率,且导出的是洁净率较高的热风,也可以设置铝质烟气管,利用鼓入的冷风冷却铝质烟气管,实现能量交换,降低烟气的温度,使冷风变热风,实现热量充分利用。当对热风的洁净率没有要求时,可以采用钢、铁、铜等熔点较高材质的管作为风管,同时设置铝质烟气管,利用鼓入的冷风冷却铝质烟气管,实现能量交换,降低烟气的温度,使冷风变热风,实现热量充分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当需要洁净率较高的热风时,常压热风炉包括炉壳和炉膛壁,所述的炉壳内壁设置有保温层,炉壳的前方设置有炉门;炉膛壁设置在炉壳内,远离炉门侧的炉膛壁上设置有排烟口,炉膛壁底部设置有炉排,炉排下部设置有集灰室,炉壳内下部设置有热风仓隔层,热风仓隔层将集灰室两侧及后部隔成相互连通的热风仓;热风仓设置有热风出口,热风出口排出的热风通过热风输送管输送到需要热风的地方;炉膛壁顶部设置有风仓隔层,风仓隔层将炉壳内上部隔成进风仓;进风仓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上安装有鼓风机;常压热风炉还包括均衡器,所述的均衡器呈中空的方柱体或圆柱体状,其一端面或一端面及底面不封闭,其它面设置有多个小孔;当底面不封闭式,设置的孔需满足排灰需求;小孔孔径的大小需满足火焰的外焰及炭火堆积所产生的局部高温热能,在穿过小孔时低于导风管的熔点,小孔的孔径一般设置在6-15毫米之间;小孔的孔距即小孔的密度需满足均衡器的通风量、热能的散发量及排烟量,小孔的孔距一般不低于3厘米;均衡器采用耐火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耐高温的钢或合金材料制成;均衡器设置在炉膛壁内,不封闭的端面与炉门位置对应,燃料从不封闭的端面进入,均衡器内作为燃烧室,可将燃料从炉门投放到燃烧室内;当燃料在均衡器内燃烧时,火焰的外焰及炭火堆积所产生的局部高温热能,在穿过小孔时,由于受到孔径的限制,会很均匀的分散才能通过,从而降低了通过时的温度,从而起到保护均衡器外的导风管和导热片,使其不会被烧坏;均衡器与炉膛壁之间安装有多根铝质的导风管;导风管上端与进风仓连通,下端与热风仓连通;所述的导风管不能贴紧炉膛壁,需间距2厘米以上。

优选的:炉膛壁后部的炉壳内设置有烟气余热回收室,烟气余热回收室顶部通过通风口与进风仓连通,底部通过过风口与热风仓连通;烟气余热回收室内安装有烟气管,烟气管一端与炉膛壁上的排烟口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炉壳外部的排烟管连接;排烟管上安装有引风机。

优选的:所述的排烟口为多个,烟气管的数量与排烟口的数量对应,烟气管一端与排烟口连接,另一端通过集烟箱与排烟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烟气管采用铝质管制成。

优选的:所述的烟气管呈似倒几字行,且烟气余热回收室内设置有隔板,隔板隔在呈似倒几字行的烟气管中间。

当对热风的洁净率没有要求时,可以采用钢、铁、铜等熔点较高材质的管作为风管,同时设置铝质烟气管,利用鼓入的冷风冷却铝质烟气管,实现能量交换,降低烟气的温度,使冷风变热风,实现热量充分利用,其中烟气管设置在进风仓内时,常压热风炉包括炉壳和炉膛壁,所述的炉壳内壁设置有保温层,炉壳的前方设置有炉门;炉膛壁设置在炉壳内,远离炉门侧的炉膛壁上设置有排烟口,炉膛壁底部设置有炉排,炉排下部设置有集灰室,炉壳内下部设置有热风仓隔层,热风仓隔层将炉壳的内下部隔成热风仓;热风仓设置有热风出口,炉膛壁顶部设置有风仓隔层,风仓隔层将炉壳内上部隔成进风仓;进风仓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上安装有鼓风机;炉膛壁内安装有多根导风管;导风管上端与进风仓连通,下端与热风仓连通;炉膛壁的内顶部还设置有网孔板;进风仓内安装有多根铝质的烟气管,多根铝质的烟气管的一端分别与炉膛壁和网孔板之间的空腔连通,另一端通过集烟箱与排烟管连接;排烟管上安装有引风机。网孔板的小孔孔径的大小需满足火焰的外焰及炭火堆积所产生的局部高温热能,在穿过小孔时低于铝质的烟气管的熔点,小孔的孔径一般设置在6-15毫米之间;小孔的孔距即小孔的密度需满足热风炉的通风量、热能的散发量及排烟量,小孔的孔距一般不低于3厘米;网孔板采用耐火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耐高温的钢或合金材料制成。

烟气管设置在进风仓内时,常压热风炉包括炉壳和炉膛壁,所述的炉壳内壁设置有保温层,炉壳的前方设置有炉门;炉膛壁设置在炉壳内,远离炉门侧的炉膛壁上设置有排烟口,炉膛壁底部设置有炉排,炉排下部设置有集灰室,其特征在于:炉壳内下部设置有热风仓隔层,热风仓隔层将炉壳的内下部隔成热风仓;热风仓设置有热风出口,炉膛壁顶部设置有风仓隔层,风仓隔层将炉壳内上部隔成进风仓;进风仓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上安装有鼓风机;炉膛壁内安装有多根导风管;导风管上端与进风仓连通,下端与热风仓连通;炉膛壁的内顶部还设置有网孔板;炉膛壁后部的炉壳内设置有烟气余热回收室,烟气余热回收室顶部通过通风口与进风仓连通,底部通过过风口与热风仓连通;烟气余热回收室内安装有烟气管,烟气管一端与与炉膛壁和网孔板之间的空腔连通,另一端与安装在炉壳外部的排烟管连接;排烟管上安装有引风机。

根据上述的常压热风炉,优选的:炉膛壁的两侧与炉壳之间预留后通风道,即炉膛壁的侧面与炉壳内壁不贴近,留有距离,通风道顶部与进风仓连通,底部通过过风口与热风仓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炉膛壁两侧的外部设置有多片竖向放置的导热片;导热片也采用铝质导热片。

鼓风机采用变频鼓风机,通过控制器控制进料及鼓风量大小,实现热风温度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值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常压热风炉在炉膛壁内安装均衡器,当燃料在均衡器内燃烧时,火焰的外焰及炭火堆积所产生的局部高温热能,在穿过均衡器上的小孔时,由于受到孔径的限制,会很均匀的分散才能通过,从而降低了通过时的温度,从而起到保护均衡器外的铝质的导风管和导热片,使其不会被烧坏,从而可以采用铝质管作为风管,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换热效率。

2、炉膛壁的炉壳内设置有烟气余热回收室,烟气余热回收室顶部通过通风口与进风仓连通,底部通过过风口与热风仓连通;烟气余热回收室内安装有铝质烟气管,利用尾气带有的热量加热热风,实现热能充分利用,并降低尾气排放温度。

3、炉膛壁的两侧与炉壳之间预留后通风道,即炉膛壁的侧面与炉壳内壁不贴近,留有距离,通风道顶部与进风仓连通,底部通过过风口与热风仓连通;述的炉膛壁两侧的外部设置有多片竖向放置的铝质导热片;通过铝质导热片集热导热利用外散的热量加热冷风,避免外散的热量得不到充分利用,与导风管和烟气余热回收室的共同作用,实现热能转换率可达9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常压热风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中序号的名称为:

1、炉壳,2、保温层,3、导热片,4、炉膛壁,5、导风管,6、均衡器,7、风仓隔层,8、进风仓,9、进风口,10、鼓风机,11、炉门,12、热风仓隔层,13、过风口,14、热风出口,15、热风仓,16、集灰室,17、炉排,18、通风口,19、烟气余热回收室,20、隔板,21、烟气管,22、集烟箱,23、排烟管,24、引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常压热风炉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所示:

实施例1

一种常压热风炉,包括炉壳1和炉膛壁4,所述的炉壳1内壁设置有保温层2,炉壳1的前方设置有炉门11;炉膛壁4设置在炉壳1内,远离炉门11侧的炉膛壁4上设置有排烟口,炉膛壁4底部设置有炉排17,炉排17下部设置有集灰室16,炉壳1内下部设置有热风仓隔层12,热风仓隔层12将集灰室16两侧及后部隔成相互连通的热风仓15;热风仓15设置有热风出口14,热风出口14排出的热风通过热风输送管输送到需要热风的地方;炉膛壁4顶部设置有风仓隔层7,风仓隔层7将炉壳1内上部隔成进风仓8;进风仓8设置有进风口9,进风口9上安装有鼓风机10;常压热风炉还包括均衡器6,所述的均衡器6呈中空的方柱体或圆柱体状,其一端面或一端面及底面不封闭,其它面设置有多个小孔;均衡器6设置在炉膛壁4内,不封闭的端面与炉门11位置对应,均衡器6内作为燃烧室,可将燃料从炉门11投放到燃烧室内;均衡器6与炉膛壁4之间安装有多根铝质的导风管5;导风管5上端与进风仓8连通,下端与热风仓15连通。所述的导风管5不能贴紧炉膛壁4,需间距2厘米以上。

实施例2

一种常压热风炉,包括炉壳1和炉膛壁4,所述的炉壳1内壁设置有保温层2,炉壳1的前方设置有炉门11;炉膛壁4设置在炉壳1内,远离炉门11侧的炉膛壁4上设置有排烟口,炉膛壁4底部设置有炉排17,炉排17下部设置有集灰室16,炉壳1内下部设置有热风仓隔层12,热风仓隔层12将集灰室16两侧及后部隔成相互连通的热风仓15;热风仓15设置有热风出口14,热风出口14排出的热风通过热风输送管输送到需要热风的地方;炉膛壁4顶部设置有风仓隔层7,风仓隔层7将炉壳1内上部隔成进风仓8;进风仓8设置有进风口9,进风口9上安装有鼓风机10;常压热风炉还包括均衡器6,所述的均衡器6呈中空的方柱体或圆柱体状,其一端面或一端面及底面不封闭,其它面设置有多个小孔;均衡器6设置在炉膛壁4内,不封闭的端面与炉门11位置对应,均衡器6内作为燃烧室,可将燃料从炉门11投放到燃烧室内;均衡器6与炉膛壁4之间安装有多根铝质的导风管5;导风管5上端与进风仓8连通,下端与热风仓15连通。

炉膛壁4后部的炉壳1内设置有烟气余热回收室19,烟气余热回收室19顶部通过通风口18与进风仓8连通,底部通过过风口13与热风仓15连通;烟气余热回收室19内安装有烟气管21,烟气管21一端与炉膛壁4上的排烟口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炉壳1外部的排烟管23连接;排烟管23上安装有引风机24。

实施例3

一种常压热风炉,包括炉壳1和炉膛壁4,所述的炉壳1内壁设置有保温层2,炉壳1的前方设置有炉门11;炉膛壁4设置在炉壳1内,远离炉门11侧的炉膛壁4上设置有排烟口,炉膛壁4底部设置有炉排17,炉排17下部设置有集灰室16,炉壳1内下部设置有热风仓隔层12,热风仓隔层12将集灰室16两侧及后部隔成相互连通的热风仓15;热风仓15设置有热风出口14,热风出口14排出的热风通过热风输送管输送到需要热风的地方;炉膛壁4顶部设置有风仓隔层7,风仓隔层7将炉壳1内上部隔成进风仓8;进风仓8设置有进风口9,进风口9上安装有鼓风机10;常压热风炉还包括均衡器6,所述的均衡器6呈中空的方柱体或圆柱体状,其一端面或一端面及底面不封闭,其它面设置有多个小孔;均衡器6设置在炉膛壁4内,不封闭的端面与炉门11位置对应,均衡器6内作为燃烧室,可将燃料从炉门11投放到燃烧室内;均衡器6与炉膛壁4之间安装有多根铝质的导风管5;导风管5上端与进风仓8连通,下端与热风仓15连通。所述的导风管5不能贴紧炉膛壁4,需间距2厘米以上。

炉膛壁4后部的炉壳1内设置有烟气余热回收室19,烟气余热回收室19顶部通过通风口18与进风仓8连通,底部通过过风口13与热风仓15连通;烟气余热回收室19内安装有烟气管21,烟气管21一端与炉膛壁4上的排烟口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炉壳1外部的排烟管23连接;排烟管23上安装有引风机24。

所述的排烟口为多个,烟气管21的数量与排烟口的数量对应,烟气管21一端与排烟口连接,另一端通过集烟箱22与排烟管23连接。

所述的烟气管21采用铝质管制成。

实施例4

一种常压热风炉,包括炉壳1和炉膛壁4,所述的炉壳1内壁设置有保温层2,炉壳1的前方设置有炉门11;炉膛壁4设置在炉壳1内,远离炉门11侧的炉膛壁4上设置有排烟口,炉膛壁4底部设置有炉排17,炉排17下部设置有集灰室16,炉壳1内下部设置有热风仓隔层12,热风仓隔层12将集灰室16两侧及后部隔成相互连通的热风仓15;热风仓15设置有热风出口14,热风出口14排出的热风通过热风输送管输送到需要热风的地方;炉膛壁4顶部设置有风仓隔层7,风仓隔层7将炉壳1内上部隔成进风仓8;进风仓8设置有进风口9,进风口9上安装有鼓风机10;常压热风炉还包括均衡器6,所述的均衡器6呈中空的方柱体或圆柱体状,其一端面或一端面及底面不封闭,其它面设置有多个小孔;均衡器6设置在炉膛壁4内,不封闭的端面与炉门11位置对应,均衡器6内作为燃烧室,可将燃料从炉门11投放到燃烧室内;均衡器6与炉膛壁4之间安装有多根铝质的导风管5;导风管5上端与进风仓8连通,下端与热风仓15连通。

炉膛壁4后部的炉壳1内设置有烟气余热回收室19,烟气余热回收室19顶部通过通风口18与进风仓8连通,底部通过过风口13与热风仓15连通;烟气余热回收室19内安装有烟气管21,烟气管21一端与炉膛壁4上的排烟口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炉壳1外部的排烟管23连接;排烟管23上安装有引风机24。

所述的排烟口为多个,烟气管21的数量与排烟口的数量对应,烟气管21一端与排烟口连接,另一端通过集烟箱22与排烟管23连接。

所述的烟气管21采用铝质管制成。

所述的烟气管21呈似倒几字行,且烟气余热回收室19内设置有隔板20,隔板20隔在呈似倒几字行的烟气管21中间。

实施例5

一种常压热风炉,包括炉壳1和炉膛壁4,所述的炉壳1内壁设置有保温层2,炉壳1的前方设置有炉门11;炉膛壁4设置在炉壳1内,远离炉门11侧的炉膛壁4上设置有排烟口,炉膛壁4底部设置有炉排17,炉排17下部设置有集灰室16,炉壳1内下部设置有热风仓隔层12,热风仓隔层12将集灰室16两侧及后部隔成相互连通的热风仓15;热风仓15设置有热风出口14,热风出口14排出的热风通过热风输送管输送到需要热风的地方;炉膛壁4顶部设置有风仓隔层7,风仓隔层7将炉壳1内上部隔成进风仓8;进风仓8设置有进风口9,进风口9上安装有鼓风机10;常压热风炉还包括均衡器6,所述的均衡器6呈中空的方柱体或圆柱体状,其一端面或一端面及底面不封闭,其它面设置有多个小孔;均衡器6设置在炉膛壁4内,不封闭的端面与炉门11位置对应,均衡器6内作为燃烧室,可将燃料从炉门11投放到燃烧室内;均衡器6与炉膛壁4之间安装有多根铝质的导风管5;导风管5上端与进风仓8连通,下端与热风仓15连通。

炉膛壁4后部的炉壳1内设置有烟气余热回收室19,烟气余热回收室19顶部通过通风口18与进风仓8连通,底部通过过风口13与热风仓15连通;烟气余热回收室19内安装有烟气管21,烟气管21一端与炉膛壁4上的排烟口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炉壳1外部的排烟管23连接;排烟管23上安装有引风机24。

所述的排烟口为多个,烟气管21的数量与排烟口的数量对应,烟气管21一端与排烟口连接,另一端通过集烟箱22与排烟管23连接。

所述的烟气管21采用铝质管制成。

所述的烟气管21呈似倒几字行,且烟气余热回收室19内设置有隔板20,隔板20隔在呈似倒几字行的烟气管21中间。

炉膛壁4后部的两侧与炉壳1之间预留后通风道,即炉膛壁4的侧面与炉壳1内壁不贴近,留有距离,通风道顶部与进风仓8连通,底部通过过风口13与热风仓15连通。

所述的炉膛壁4两侧的外部设置有多片竖向放置的导热片3。

实施例6

一种常压热风炉,包括炉壳1和炉膛壁4,所述的炉壳1内壁设置有保温层2,炉壳1的前方设置有炉门11;炉膛壁4设置在炉壳1内,远离炉门11侧的炉膛壁4上设置有排烟口,炉膛壁4底部设置有炉排17,炉排17下部设置有集灰室16,炉壳1内下部设置有热风仓隔层12,热风仓隔层12将炉壳1的内下部隔成热风仓15;热风仓15设置有热风出口14,炉膛壁4顶部设置有风仓隔层7,风仓隔层7将炉壳1内上部隔成进风仓8;进风仓8设置有进风口9,进风口9上安装有鼓风机10;炉膛壁4内安装有多根导风管5;导风管5上端与进风仓8连通,下端与热风仓15连通;炉膛壁4的内顶部还设置有网孔板;进风仓8内安装有多根铝质的烟气管21,多根铝质的烟气管21的一端分别与炉膛壁4和网孔板之间的空腔连通,另一端通过集烟箱22与排烟管23连接;排烟管23上安装有引风机24。

炉膛壁4的两侧与炉壳1之间预留后通风道,即炉膛壁4的侧面与炉壳1内壁不贴近,留有距离,通风道顶部与进风仓8连通,底部通过过风口13与热风仓15连通。

所述的炉膛壁4两侧的外部设置有多片竖向放置的导热片3。

实施例7

一种常压热风炉,包括炉壳1和炉膛壁4,所述的炉壳1内壁设置有保温层2,炉壳1的前方设置有炉门11;炉膛壁4设置在炉壳1内,远离炉门11侧的炉膛壁4上设置有排烟口,炉膛壁4底部设置有炉排17,炉排17下部设置有集灰室16,其特征在于:炉壳1内下部设置有热风仓隔层12,热风仓隔层12将炉壳1的内下部隔成热风仓15;热风仓15设置有热风出口14,炉膛壁4顶部设置有风仓隔层7,风仓隔层7将炉壳1内上部隔成进风仓8;进风仓8设置有进风口9,进风口9上安装有鼓风机10;炉膛壁4内安装有多根导风管5;导风管5上端与进风仓8连通,下端与热风仓15连通;炉膛壁4的内顶部还设置有网孔板;炉膛壁4后部的炉壳1内设置有烟气余热回收室19,烟气余热回收室19顶部通过通风口18与进风仓8连通,底部通过过风口13与热风仓15连通;烟气余热回收室19内安装有烟气管21,烟气管21一端与与炉膛壁4和网孔板之间的空腔连通,另一端与安装在炉壳1外部的排烟管23连接;排烟管23上安装有引风机24。

炉膛壁4的两侧与炉壳1之间预留后通风道,即炉膛壁4的侧面与炉壳1内壁不贴近,留有距离,通风道顶部与进风仓8连通,底部通过过风口13与热风仓15连通。

所述的炉膛壁4两侧的外部设置有多片竖向放置的导热片3。

本发明实施例5中常压热风炉的工作过程如下:将燃料从炉门11投入到均衡器6内燃烧,炉灰从炉排17排到集灰室16内;鼓风机10将冷风鼓入到进风仓8内,然后分别进入到炉膛壁4与炉壳1之间的通风道、导风管5和烟气余热回收室19内,由于燃料在均衡器6内燃烧产生热量,并从均衡器6上的小孔向外扩散,对导风管5加热,从而加热导风管5内的风;剩余的热量通过热传递传递到炉膛壁4外的导热片3处,由于导热片3的集热导热作用,加热通风道中的风;冷风被加热后进入到热风仓15中;烟气管21与排烟口连通,尾气中带有热量,烟气管21会发热,冷风从进风仓8与烟气余热回收室19之间的通风口18进入到烟气余热回收室19内,与烟气管21进行热交换,冷却烟气管21,尾气也被冷却,冷风变热风并进入到热风仓15中;热风出口14排出的热风通过热风输送管输送到需要热风的地方;冷却后的尾气通过引风机24的作用,通过排烟管23排放。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实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