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7546发布日期:2019-07-31 09:3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和应用该空调室外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空调器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了。如何提高空调器的能效一直是研发人员着重关注的问题。现有的空调器中,空调室外机内换热器普遍采用的是单一的风冷降温方式,换热效率低,使得空调室外机的能效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旨在提高空调室外机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空调室外机的能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底盘、布水装置、换热器及压缩机组件,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底盘,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布水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压缩机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布水装置包括打水结构、集水结构及布水结构,所述打水结构设于所述底盘内,用于将所述底盘内的水打起;所述集水结构设于所述打水结构上方,用于收集所述打水结构打起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所述布水结构;所述布水结构位于所述换热器上方,用于承接所述集水结构收集到的水,并将水导向所述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为直线型结构或弯折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为单排结构或多排结构。

可选地,当所述换热器为多排结构时,内排换热器的尺寸小于外排换热器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底盘的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沿所述空调室外机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布水装置还包括:罩壳,所述罩壳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并位于所述底盘和所述布水结构之间,所述罩壳与所述底盘、所述中隔板、所述集水结构及所述布水结构共同围合形成风道,所述风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出风口处;和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用于将气流由进风口引入,并将气流由出风口吹出,所述打水结构设于所述风机的风轮外缘。

可选地,所述布水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安装座、连接臂及支撑臂,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换热器的一侧,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罩壳,所述支撑臂的一端连接于安装座的外侧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盘。

可选地,所述布水结构的背离所述换热器的表面凹设有储水槽,所述布水结构的面向所述换热器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水槽的布水孔,所述储水槽的底壁于所述布水孔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一挡边,所述第一挡边的高度低于所述储水槽的侧壁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布水结构的面向所述换热器的表面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水槽的溢流孔,所述储水槽的底壁于所述溢流孔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二挡边,所述第二挡边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挡边的高度、且低于所述储水槽的侧壁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集水结构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倾斜设置于所述打水结构上方,所述导流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高于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一侧边高于所述布水结构,并位于所述布水结构所在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边朝向所述布水结构凸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侧边朝向所述底盘凸设有第二挡板。

可选地,所述布水装置还包括围设于所述布水结构四周的框架,所述框架的面向所述打水结构的表面开设有透水口,所述集水结构设于所述透水口上方,并与所述框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挡板的背离所述导流板的侧边形成有插接槽,所述透水口的侧边朝向所述插接槽凸设有围板,所述围板的背离所述透水口的侧边插设于所述插接槽内。

可选地,所述布水装置还包括聚水结构,所述聚水结构设于所述布水结构背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用于收集所述集水结构背离所述打水结构一侧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导向所述布水结构内。

可选地,所述布水装置还包括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连接于所述底盘,用于排出所述底盘内的水;

且/或,所述打水结构呈环圈状结构,设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并面向所述换热器设置,所述环圈状结构的底部设于所述底盘内。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与所述空调室外机相连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底盘、布水装置、换热器及压缩机组件,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底盘,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布水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压缩机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布水装置包括打水结构、集水结构及布水结构,所述打水结构设于所述底盘内,用于将所述底盘内的水打起;所述集水结构设于所述打水结构上方,用于收集所述打水结构打起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所述布水结构;所述布水结构位于所述换热器上方,用于承接所述集水结构收集到的水,并将水导向所述换热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换热器和布水装置设置于空调室外机的第一容置空间内,将压缩机组件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内,压缩机组件与换热器和布水装置分开独立设置,可以保证各自的运行可靠性。并且,布水装置包括打水结构、集水结构及布水结构,打水结构设置于底盘内,便可利用打水结构将底盘内的水打起;之后,将集水结构设置于打水结构上方,将集水结构设于打水结构的上方,便可利用收集打水结构打起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布水结构;最后,将布水结构设置于换热器上方,用于承接集水结构收集到的水,并将水导向换热器,完成对加热器的加湿过程。如此,换热器除了利用风冷降温方式外,还获得了额外的加湿过程,可利用水冷进行降温,则换热效率大大提升,从而使得空调室外机的能效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室外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空调室外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空调室外机一视角沿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其中,虚线箭头所示路径为水流路径;

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空调室外机另一视角沿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空调室外机移除聚水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空调室外机沿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其中,虚线箭头所示路径为水流路径;

图13为图1空调室外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g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空调室外机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空调室外机中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空调室外机中换热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空调室外机中换热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空调室外机中换热器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1000。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发明空调室外机1000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1000包括壳体200、底盘300、布水装置100、换热器400及压缩机组件500,壳体200罩设底盘300,壳体200内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210和第二容置空间220,换热器400和布水装置100设于第一容置空间210内,压缩机组件500设于第二容置空间220内,布水装置100包括打水结构10、集水结构20及布水结构30,打水结构10设于底盘300内,用于将底盘300内的水打起;集水结构20设于打水结构10上方,用于收集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布水结构30;布水结构30位于换热器400上方,用于承接集水结构20收集到的水,并将水导向换热器400。

下面以布水装置100水平设置为例进行介绍。

具体地,底盘300位于空调室外机1000的底部,大致呈盘体结构,用以储存空调室外机1000内产生的冷凝水、自来水、雨水或其他水体。壳体200罩设于底盘300的上表面,壳体200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210和第二容置空间220,第一容置空间210和第二容置空间220可沿空调室外机100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也可沿空调室外机1000的宽度方向或高度方向依次设置。换热器400和布水装置100位于第一容置空间210内,压缩机组件500位于第二容置空间220内。布水装置100的打水结构10可以为打水环圈,打水环圈的中心轴线水平设置,打水环圈的底部位于底盘300的储水空间内,顶部位于底盘300的上方。进一步地,打水环圈能够绕其轴线转动,以使其底部将底盘300内的水打起。当然的,为了使打水环圈能够绕其轴线转动,布水装置100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打水环圈绕其中心轴线转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可以为轴流风机60,轴流风机60包括电机61和轴流风轮63,打水环圈环绕设置于轴流风轮63的外缘,当轴流风机60运行时,电机61驱动轴流风轮63转动,并带动打水环圈转动,从而使得打水环圈的底部能够将底盘300内的水打起。当然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可以为电机61,打水环圈直接套设于电机61的输出轴,当电机61运行时,电机61驱动打水环圈转动。也或者是电机61、齿轮及齿圈的组合,此时,齿圈可沿打水环圈的周向环绕打水环圈设置,并安装固定于打水环圈;齿轮可套设于电机61的输出轴,并与齿圈啮合;当电机61运行,电机61通过齿轮和齿圈的配合驱动打水环圈转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实施其他合理且有效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打水结构10也可以为打水板、打水轮或其他合理且有效的打水结构。相应的驱动组件可采用电机驱动的曲柄摇杆机构,以使条形设置的打水板的一端高度摆动,从而接触并打起底盘300内的水;也可直接采用电机对打水轮的转动进行驱动,以使打水轮的外缘在转动过程中接触并打起底盘300内的水。当然,其他打水结构10对应的驱动组件也可做合理且有效的设置,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集水结构20可以为板状结构,以利用其下表面对水进行收集;也可以为罩盖结构,以利用其内表面对水进行收集。集水结构20位于第一容置空间210内,并位于打水结构10的上方,用于收集由打水结构10打起的底盘300内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布水结构30。布水结构30位于换热器400的上方,布水结构30可以为板状结构,以利用其上表面对收集到的水进行承接,之后水沿其上表面流动至边缘而滴向换热器400;也可以为盘体结构、盒体结构、槽体结构或箱体结构,以利用其内部空间对收集到的水进行承接,之后利用开口或开孔,将水滴向换热器400。需要说明的是,水既可以由换热器400的正上方被竖直地导向换热器400,也可以由换热器400的斜上方被斜向地导向换热器400。具体地,集水结构20可以为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按其板面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地、倾斜地设置在打水结构10和换热器400的上方,并且,该板状结构的板面高度按由打水结构10到换热器400的方向逐渐递减。布水结构30可以设置于集水结构20与换热器400之间,并通过导流管、导流槽等导流结构与集水结构20连通;当然布水结构30也可以与集水结构20并排设置,即二者设置高度相同。此时,板状结构的下表面可收集到由打水结构10打起的底盘300内的水,并且,这部分收集到的底盘300内的水可沿该板状结构的下表面流向布水结构30,并由布水结构30流向换热器400的上方,最后在换热器400的上方滴落而与换热器400接触,完成对换热器400的加湿过程。当然,还可以在上述板状结构的四周朝向底盘300(向下)凸设挡水板,以得到集水功能和布水功能于一体的罩盖结构,从而实现更高效率的集水和布水。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换热器400和布水装置100设置于空调室外机1000的第一容置空间210内,将压缩机组件500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220内,压缩机组件500与换热器400和布水装置100分开独立设置,可以保证各自的运行可靠性。并且,布水装置100包括打水结构10、集水结构20及布水结构30,打水结构10设置于底盘300内,便可利用打水结构10将底盘300内的水打起;之后,将集水结构20设置于打水结构10上方,将集水结构20设于打水结构10的上方,便可利用收集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布水结构30;最后,将布水结构30设置于换热器400上方,用于承接集水结构20收集到的水,并将水导向换热器400,完成对加热器的加湿过程。如此,换热器400除了利用风冷降温方式外,还获得了额外的加湿过程,可利用水冷进行降温,则换热效率大大提升,从而使得空调室外机1000的能效得以提高。

请参阅图5、图17及图18,换热器400为直线型结构或弯折型结构。请参阅图1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换热器400为直线型结构,沿布水结构3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容置空间210对应于换热器400的腔壁也设置为直线型结构,以使得空调室外机1000内部结构设置更加紧凑。直线型换热器400位于布水结构30的下方,如此可使得由布水结构30的布水孔32流下的水借由气流而与换热器400充分接触,以提升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当然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8,换热器400为弯折型结构,换热器400大致呈l型结构,第一容置空间210对应于换热器400的腔壁也设置为l型结构,如此可使得空调室外机1000内部结构设置更加紧凑。将换热器400设置为l型结构可以使得由布水结构30的布水孔32流下的水更充分地于换热器400接触,进一步提升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400可以为单排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多排结构。

请参阅图17和图1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换热器400为两排结构,即包括沿布水结构30宽度方向向外依次排列的第一排换热器410和第一排换热器420,此时,布水孔32与第一排换热器410相对设置,这样,布水孔32设置在换热器400上方靠内的位置处,由于气流由第一排换热器410吹向第一排换热器420,这样的设置可使由布水孔32落下的水借由气流而与换热器400充分接触,避免水体落下位置靠外、未与换热器400充分接触而被吹掉,避免冷量的损失,从而提升了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空调室外机1000的能效。

可选地,当换热器400为多排结构时,内排换热器的尺寸小于外排换热器的尺寸。请参照图17和图18,换热器400为两排结构,包括沿布水结构30宽度方向向外依次排列的第一排换热器410和第一排换热器420,第一排换热器410的尺寸小于第一排换热器420的尺寸,如此由布水孔32落下的水一部分直接流向第一排换热器410,另一部分借由气流吹向第二排换热器420,使得由布水孔32落下的水更充分地与整个换热器400接触,以进一步提升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9,第一排换热器410为直线型换热器,第一排换热器420为弯折型换热器。当然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0,第一排换热器410为直线型换热器,第二排也为直线型换热器。当然地,换热器400也可以为三排结构或者三排以上的结构,且每一排换热器400的结构型式在此不作限定。

请再次参阅图1,空调室外机1000还包括设于底盘300的中隔板330,中隔板330将壳体200分隔为第一容置空间210和第二容置空间220,第一容置空间210和第二容置空间220沿空调室外机100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中隔板330竖直设置于底盘300的上表面,将整个空调室外机1000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容置空间210和第二容置空间220,并且,第一容置空间210和第二容置空间220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如此,使得空调室外机100内部零部件设置更加紧凑。可选地,中隔板330开设设有通孔,可以使得气流穿过通孔以对压缩机组件500进行有效地散热。

请再次参照图1和图5,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00还包括:罩壳50,罩壳50设于第一容置空间210内,并位于底盘300和所述布水结构30之间,罩壳50与底盘300、中隔板330、集水结构20及布水结构30共同围合形成风道51,风道51设有进风口52和出风口53,换热器400设于出风口53处;和风机60,风机60设于风道51内,用于将气流由进风口52引入,并将气流由出风口53吹出,打水结构10设于风机60的风轮63外缘。

具体地,布水装置100的框架40连接于罩壳50的顶部,罩壳50的一侧部连接于中隔板330,罩壳50的底部伸入底盘300的容水槽310内,并连接于底盘300的上表面。即布水结构30和集水结构20通过罩壳50安装固定于底盘300。本实施例中,布水结构30、框架40及罩壳50为一体成型(如注塑成型)的一体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三者也可单独成型制造,后利用连接结构(如卡扣、螺钉等)进行相互之间的安装固定。如此,打水结构10被设置在了风道51内,集水结构20和布水结构30则位于风道51的顶部。此时,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一部分被集水结构20收集利用,并通过布水结构30将收集的水由换热器400的顶部对换热器400进行了加湿,另一部分则被气流直接吹向换热器400表面,对换热器400的表面进行了加湿,两部分共同作用,有效增大了加湿面积,提升了加湿效率,从而大大地提升了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提高了空调室外机1000的能效。

本实施例中,打水结构10设于风机60的风轮63外缘,由风机60进行驱动,不仅避免了其他驱动组件的设置,简化并优化了布水装置100的结构,而且打水结构10在风机60的带动下转动更加稳定,打水效率更加高效,还可进一步提升布水装置100对换热器400的加湿效率,提升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

请再次参照图1和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00还包括支架70,支架70包括安装座71、连接臂75及支撑臂73,安装座71设于进风口52处,风机60安装于安装座71朝向换热器400的一侧,连接臂75的一端连接于安装座71的外侧壁,另一端连接于罩壳50,支撑臂73的一端连接于安装座71的外侧壁,另一端连接于底盘300。具体地,风机61包括电机61和风轮63,电机61安装于安装座71朝向换热器400的一侧,风轮63套接于电机61的输出轴,工作时电机61启动带动风轮63转动,并带动打水结构10转动。将风机60采用该结构的支架70进行固定安装,可进一步提升风机60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打水结构10的打水效果更加稳定和可靠,使得布水装置100对换热器400的加湿效果更加稳定和可靠,使得空调室外机1000能效的提升效果更加稳定和可靠。

请参阅图5、图6、及图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布水结构30的背离换热器400的表面凹设有储水槽31,布水结构30的面向换热器400的表面开设有连通储水槽31的布水孔32,储水槽31的底壁于布水孔32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一挡边34,第一挡边34的高度低于储水槽31的侧壁的高度。

具体地,布水孔32设置于换热器400的正上方,此时布水结构30的储水槽31内的水可通过布水孔32直接滴落至换热器400的上表面,完成对换热器400的加湿过程。并且,集水结构20邻近布水结构30设置,用于收集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布水结构30的储水槽31内。进一步地,布水孔32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一挡边34,第一挡边34为环状结构,其高度低于储水槽31的侧壁高度。此时,由集水结构20导入储水槽31内的水体,无法在第一时间由布水孔32而漏下,需要在储水槽31内积累,使得液面升高至高于第一挡边34的高度后才可漏下,而在水体的积累过程中,水体中的泥沙等杂质便可得到沉降。即,利用第一挡边34高于储水槽31底壁而发生的止挡作用,可以使储水槽31内的水体进行泥沙等杂质的沉降过程,从而大大降低储水槽31内的表层水中杂质的含量,进而减少随水滴漏下而与换热器400接触的泥沙等杂质的数量,降低泥沙等杂质对换热器400的侵蚀和影响,避免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寿命受影响。

布水结构30如此简单的结构,生产制造较为方便,且可靠性较高;同时,该结构的布水结构30极大地缩短了水滴在到达换热器400之前的行程,避免了水滴的损失,避免了冷量的损失,从而有效提升了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空调室外机1000的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0和图11,定义第一挡边34的高度为h,h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若过高,则储水槽31内需要聚集大量的水体,才能使水通过布水孔32而漏下,此时,会造成大量水体无法漏下,形成浪费,导致冷量大量损失;若过低,则泥沙等杂质的沉降效果将明显下降,此时,还是会存在部分泥沙等杂质随水滴漏下而侵向换热器400,侵蚀和影响换热器400,使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寿命受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挡边34的高度h设计在不低于3mm、且不高于6mm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挡边34的高度h可以选用3mm、3.1mm、3.2mm、3.3mm、3.5mm、4mm、4.5mm、5mm或者6mm。

同时,参阅图11,定义布水孔32的孔径为d1,d1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若过大,则会造成储水槽31内水体漏下过快,造成水体未与换热器400充分接触而流散开,造成冷量的损失;若过小,则会造成储水槽31内水体漏下过慢,造成换热器400的加湿效率降低,从而导致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的提升效果减弱;并且,布水孔32的孔径过小,还会使得布水孔32容易被泥沙等杂质堵塞,造成漏水不良,使得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的提升效果减弱。因此,本实施例中,将布水孔32的孔径d1设计在不低于3mm、且不高于6mm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布水孔32的孔径d1可以选用3mm、3.1mm、3.2mm、3.3mm、3.5mm、4mm、4.5mm、5mm或者6mm。

请再次参阅图10和图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布水结构30的面向换热器400的表面还开设有连通储水槽31的溢流孔33,储水槽31的底壁于溢流孔33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二挡边35,第二挡边35的高度高于第一挡边34的高度、且低于储水槽31的侧壁的高度。可以理解的,若布水孔32堵塞,则储水槽31内的液面高度将不断升高;此时,溢流孔33及第二挡边35的设置,可使得储水槽31内的水体在液面升高至高于第二挡边35的高度时,便可由溢流孔33漏下而滴向换热器400,实现对换热器400的加湿过程,从而有效避免了布水孔32堵塞时水体由储水槽31侧壁溢出而造成冷量大量损失的情况,使得布水结构30在布水孔32堵塞时仍然可以正常运行,实现对换热器400的加湿,提升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提升空调室外机1000的能效,同时也提升了布水装置100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1,定义第二挡边35的高度与第一挡边34的高度之差为l,l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若过大,则当布水孔32堵塞时,储水槽31内的液面高度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达到高于第二挡边35的高度,从而出现较长时间的断档,期间换热器400未得到加湿,换热效率明显下降;并且,l过大,还会使得储水槽31内聚集大量的水体,一方面,大量水体无法漏下,会造成冷量损失,另一方面,大量水体重量过大,影响布水结构30的稳定性;若过小,则当集水结构20的集水效率加快时,储水槽31内的液面很容易高过第二挡边35而发生布水孔32和溢流孔33同时漏水的现象,导致水体漏下过多,造成水体未与换热器400充分接触而流散开,造成冷量的损失。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挡边35的高度与第一挡边34的高度之差l设计在不低于5mm、且不高于8mm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挡边35的高度与第一挡边34的高度之差l可以选用5mm、5.1mm、5.2mm、5.3mm、5.5mm、6mm、6.5mm、7mm或者8mm。

进一步地,布水孔32设有若干,若干布水孔32沿布水结构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此时,溢流孔33也设有若干,但数量少于布水孔32的数量,每一溢流孔33均设置在相邻两布水孔32之间;并且,溢流孔33的孔径大于布水孔32的孔径;这样,当布水孔32堵塞时,溢流孔33可起到有效的导流作用,保障水体导向换热器400,保障布水结构30的正常运行。

请参阅图7至图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集水结构20包括导流板21,导流板21倾斜设置于打水结构10上方,导流板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二侧边高于第一侧边,第一侧边高于布水结构30,并位于布水结构30所在范围内。

具体地,导流板21的第二侧边高于其第一侧边,导流板21的第一侧边高于布水结构30,并位于布水结构30的储水槽31的槽口所在范围内。此时,导流板21的下表面可对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进行收集;之后,这部分收集到的水可沿导流板21的下表面、并按由第二侧边向第一侧边的方向流动至导流板21的第一侧边;接着,由导流板21的第一侧边滴落至布水结构30的储水槽31内。集水结构20如此的设置,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集水效率高,可靠性高。并且,与布水结构30配合良好,可实现向布水结构30快速导流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提升空调室外机1000的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板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若过大,则导流板21的倾斜角度过大,将会造成布水装置100整体高度过高,从而导致空调室外机1000的体积庞大,不便安置和安装;若过小,则导流板21的倾斜角度过小,其下表面的水滴流动将会极其缓慢,难以导入布水结构30,从而导致布水结构30缺水,水难以到达换热器400。因此,本实施例中,将导流板21与水平面的夹角设计在不低于5°、且不高于30°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导流板21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选用5°、6°、7°、8°、10°、15°、20°或者30°。

进一步地,第一侧边朝向布水结构30凸设有第一挡板22,第二侧边朝向底盘300凸设有第二挡板23。

具体地,集水结构2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侧边的第一挡板22,该第一挡板22竖直设置,且朝向布水结构30的储水槽31延伸设置,可选地,第一挡板22背离导流板21的一侧伸入出水槽内。可以理解的,第一挡板22的设置,可止挡住由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冲击导流板21下表面后而形成的部分飞溅水,使这部分飞溅水能够沿第一挡边34的表面顺利进入布水结构30的储水槽31内,从而提升了集水结构20的集水效率,减少了水体飞溅所带来的冷量损失,提升了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同样地,集水结构20还包括设置在第二侧边的第二挡板23,该第二挡板23竖直设置,且其靠下的侧边朝向底盘300设置。可以理解的,第二挡板23的设置,可止挡住由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冲击导流板21下表面后而形成的部分飞溅水,使这部分飞溅水能够沿第二挡板23的表面流下而回归到底盘300内,重新循环而被收集,从而减少了水体飞溅所带来的冷量损失,提升了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5至图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00还包括围设于布水结构30四周的框架40,框架40的面向打水结构10的表面开设有透水口41,集水结构20设于透水口41上方,并与框架40连接。如此,实现了集水结构20于框架40的安装固定,提升了集水结构20的设置稳定性,保障了集水结构20与布水结构30的有效配合,提升了二者配合的可靠性,从而有效保障了布水装置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了换热器400的加湿效果,保障了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的提升效果。可以理解的,集水结构20的导流板21倾斜设置在透水口41的上方,此时,由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穿过透水口41而到达导流板21的下表面,并沿导流板21的下表面流向布水结构30的上方,后由布水结构30的上方滴落进入布水结构30。

需要说明的是,透水口41的宽度范围在竖直方向上覆盖打水结构10的宽度范围。如此,可提升打水结构10打起的水穿过透水口41而到达导流板21下表面的概率,提升进入布水结构30内的水量,提升换热器400的加湿量,减少冷量损失,提升换热效率。并且,请参阅图6,定义打水结构10的宽度边缘与之相对的透水口41的宽度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w,w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若过小,则透水口41的宽度过小,穿过透水口41而到达导流板21下表面的水量会过小,冷量损失会过大,换热效率的提升效果将明显降低;若过大,则透水口41的宽度过大,不仅会使得布水装置100整体变厚,使得空气处理装置变厚,不便安置和安装,而且还会使得导流板21的宽度变大,倾斜角度下降,导流效果变差,从而影响布水结构30内的水量,造成冷量损失,换热效率的提升效果将明显降低。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打水结构10的宽度边缘与与之相对的透水口41的宽度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w设计在不低于10mm、且不高于45mm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打水结构10的宽度边缘与与之相对的透水口41的宽度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w,可以选择10mm、11mm、12mm、13mm、15mm、20mm、30mm或者45mm。

请参阅图6和图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挡板23的背离导流板21的侧边形成有插接槽231,透水口41的侧边朝向插接槽231凸设有围板42,围板42的背离透水口41的侧边插设于插接槽231内。

具体地,第二挡板23的背离导流板21的侧边朝向底盘300凸设有第一连接板232,第二挡板23的背离导流板21的侧边向外凸设有第二连接板233,第二连接板233的背离所述第二挡板23的侧边朝向所述底盘300凸设有第三连接板234,第一连接板232、第二连接板233及第三连接板234围合形成插接槽231。透水口41的侧边朝向插接槽231凸设有围板42,围板42的顶部插接于插接槽231内,如此,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并且可使得围板42和第二挡板23的连接稳定性提升。并且,这样的设计,可使得被第二挡板23的内壁面所止挡住的飞溅水在流下的过程中不被其他结构所遮挡,从而使得这部分飞溅水能够顺利地回流至地底盘300内而实现循环,进而减少了水体飞溅所带来的冷量损失,提升了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空调室外机1000的能效。当然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围板42的顶部与第二挡板23连接,还可采用如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实现。

进一步地,插接槽231内设有密封件(未图示),密封件分别抵接插接槽231的槽壁和围板42的插设于插接槽231内的表面。如此,利用密封件,可对插接槽231的槽壁和围板42的插设于插接槽231内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有效的密封,防止水由该间隙流出,从而减少了水体的泄漏,减少了冷量的损失。即,提高了集水结构20的集水效率和集水量,提高了进入布水结构30的水量,提高了换热器400所获得的冷量,提升了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空调室外机1000的能效。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00还包括聚水结构80,聚水结构80设于布水结构30背离换热器400的一侧,用于收集集水结构20背离打水结构10一侧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导向布水结构30内。

由于在打水结构10将水打起后的运动过程中,部分水滴会飞溅并沾附于打水结构10上方的集水结构20下表面上,由于打水结构10从底盘300中打起的水通常温度都较低,特别是打起的水为换热器400表面形成的冷凝水时,集水结构20下表面靠近于换热器400一侧,在换热器400换热后,该侧空气温度也较低,如此集水结构20背离打水结构10一侧温度较高的空气遇冷后,容易冷凝形成二次凝结水。本实施例中,通过聚水结构80对二次凝结水进行收集利用,有效防止空气处理装置内部积水,节约水资源。具体地,聚水结构80可以是板状结构,以利用其上表面对收集到的水进行承接,之后水沿其上表面流动至边缘而滴向布水结构30;也可以为盘体结构、盒体结构、槽体结构或箱体结构,以利用其内部空间对收集到的水进行承接,之后利用开口或开孔,将水滴向布水结构30。聚水结构80与集水结构20背离打水结构10一侧导通,则可以是通过设置连通管、连通槽等结构导通,也可以是与集水布水结构30连接后通过设置连通口、连通孔等的结构而导通,使得凝结水能够由集水结构20背对打水结构10的表面汇聚于聚水结构80中,而后从聚水结构80中重新导回布水结构30,以供换热器400使用。当然地,聚水结构80可以与集水结构20连接为一体结构,而后再与布水结构30背离换热器400的一侧通过焊接或螺接等本领域常用的连接方式固定。如此,便于将集水结构20与聚水结构80进行导通,不必设计复杂的导通结构,同时,可以降低生产制造的难度,提升生产制造的效率,而且部件之间还实现了相互可拆卸,提升了更换维修的便捷性,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

请参照图2和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聚水结构80背离布水结构30的表面设有聚水槽81,集水结构20背离所述打水结构10的一侧设有集水槽20a,聚水槽81与集水槽20a连通。

具体地,聚水槽81可以是凹陷形成于聚水结构80的上表面,集水槽20a凹陷形成于集水结构20的上表面,即背离打水结构10的表面,当集水结构20的上表面产生凝结水时,先是容纳于集水槽20a内,之后从集水槽20a流向聚水槽811内,以再次回到布水结构30内对换热器400进行加湿。如此,实现对二次凝结水的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并且,对二次凝结水的整个利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本实施例中,集水结构20连接于聚水结构80的一侧壁而形成一体结构,并且,该侧壁形成为集水槽20a、聚水槽81的共用槽壁,该共同槽壁开设导水口82,如此便可使得集水槽20a中的凝结水能够通过导水口82流入聚水槽81内。这里导水口82可以是该槽壁上的切口,外形可以设计“u”形或其它异形,当然,导水口82也可以是该槽壁上的通孔。导水口82的数量则可以根据凝结水的实际水量而设计,例如,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甚至更多。通过聚水槽81的侧壁开设导水口82直接与集水槽20a连通,极大地缩短了二次凝结水滴在到达被换热器400之前的行程,避免了二次凝结水滴的损失,避免了冷量的损失,从而有效提升了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空调室外机1000的能效。

请参照图3和图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聚水槽81的槽壁设有连通布水结构30的排水孔83。

具体地,排水孔83开设于聚水槽81的底壁,位于布水结构30的上方,此时聚水槽81内的水可通过排水孔83直接滴入布水结构30内,而后由布水结构30导向换热器400,结构设置较为简单,生产制造方便,且可靠性较高。可选地,排水孔83设置有多个,多个排水孔83沿聚水槽8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应地,布水结构30面向换热器400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布水孔32,一排水孔83与一布水孔32错位设置。如此,聚水槽81内的水通过间隔设置的排水孔83流入布水结构30的过程中,由于对应的排水孔83与布水孔32错位设置,则从排水孔83流下的水不会直接从排水孔83进入布水孔32内并滴向换热器400,而是先均匀分布于布水结构30内,在布水结构30内均匀布水,之后才从多个布水孔32均匀滴向换热器400,这样便实现形成对换热的喷淋效果,大大提高了对换热器400加湿的效率,从而提升了其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和图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排水孔83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三挡边85,第三挡边85的高度低于聚水槽81的槽壁高度。第三挡边85为环状结构,围设于排水孔83的周缘,其形状可以是圆形挡边,也可以是方形挡边,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第三挡边85的设置,凝结水先是流入聚水槽81内,这样使得凝结水中的泥沙等杂质能够沉积于聚水槽81的底部,在凝结水流入聚水槽81内的水位超过第三挡边85的高度后,凝结水上部相对较清澈的水会从排水孔83流入布水结构30内。可以理解的,通过设计第三挡边85可使得凝结水中的泥沙等杂质能够沉积下来,以保证排水孔83不被堵塞;同时可以大大降低由排水孔83流入储水槽31内的表层水中杂质的含量,进而减少随水滴漏下而与换热器400接触的泥沙等杂质的数量,降低泥沙等杂质对换热器400的侵蚀和影响,避免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寿命受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4,定义第三挡边85的高度为h1,h1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若过高,则聚水槽81内的水位较高,当产生大量的凝结水时,容易从聚水槽81内溢流出去,给用户带来不便;若过低,则凝结水中的泥沙、杂质不易被沉积下来,导致由排水孔83流入储水槽31内的表层水中杂质的含量增加,进而使得随水滴漏下而与换热器400接触的泥沙等杂质的数量增加,影响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寿命。当然排水孔83的孔径同样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若过大,则在排水过程中容易导致飞溅的现象,造成水体的浪费,若过小,则在产生大量的凝结水时,容易由于排水流量不足而造成溢出的现象。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三挡边85的高度设计为不低于5mm、且不高于8mm的范围,排水孔83的孔径不小于8mm、且不大于15mm的范围。可以理解地,实际应用中,第三挡边85的高度可以为5mm、6mm、6.5mm、7mm或者8mm。排水孔83的孔径可以为8mm、10mm、12mm、14mm或者15mm。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3,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聚水槽81还开设有连通布水结构30的溢水孔84,溢水孔84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四挡边86,第四挡边86的高度低于聚水槽81的深度、且高于第三挡边85的高度。可以理解的,若排水孔83堵塞,则聚水槽81内的液面高度将不断升高;此时,溢水孔84及第四挡边86的设置,可使得聚水槽81内的水体在液面升高至高于第四挡边86的高度时,便可由溢水孔84流入布水结构30,有效避免了排水孔83堵塞时二次凝结水由聚水槽81侧壁溢出而造成冷量大量损失的情况,使得聚水结构80在排水孔83堵塞时仍然可以正常运行,提升了布水装置100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请再次参阅图4,定义第四挡边86的高度为h2,则满足关系:10mm≤h2≤16mm;定义溢水孔84的孔径为d2,则满足关系:13mm≤d2≤24mm。具体而言,第四挡边86的高度可以为10mm、11mm、12mm、13mm、14mm或者16mm。溢水孔84的孔径可以为13mm、15mm、17mm、20mm、22mm或者24mm。将溢水孔84的孔径设计为稍大于排水孔83的孔径,有利于排水孔83堵塞时将聚水槽81内的水快速排出,且第四挡边86的高度低于聚水槽81深度,则是确保不会有水从聚水槽81的槽壁溢出。

请参照图13至图15,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00还包括排水结构90,排水结构90连接于底盘300,用于排出底盘300内的水。当底盘300内的水过多时,可利用排水结构90将底盘300内的水排出,以避免底盘300内水从底盘300侧壁流出而造成空调室外机1000漏液现象发生,排水结构90的设置能够保证空调室外机1000的运行可靠性,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请再次参照图13,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底盘300的上表面设有容水槽310,打水结构10设于容水槽310内,容水槽310的槽壁开设有连通外界的泄流孔320;排水结构90包括密封件91,密封件91可拆卸封堵于泄流孔320,以控制容水槽310内的水位线。

具体地,底盘300的上表面凹陷形成有容水槽310,泄流孔320开设于容水槽310的底壁,这样容水槽310内的水可以通过容水槽310底壁的泄流孔320排出,或者泄流孔320也可以开设于容水槽310的侧壁,且靠近底壁设置,如此当容水槽310内的水达到一定高度时,便可有侧壁的泄流孔320排出。这里泄流孔320的形状可以设计成多种,比如圆形、方形或者其它合理的形状等。密封件91可以是密封塞,例如采用橡胶或者硅橡胶等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密封塞封堵于泄流孔320时,受挤压后的密封塞在弹性力作用下能与泄流孔320紧贴,从而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当然,密封件91也可以密封盖,并罩盖封堵于泄流孔320的孔口处。当底盘300内的水位线过高时,可通过拆卸密封件91使得底盘300内的水经由泄流孔320排出,有效地避免由于底盘300积水而造成空调室外机1000内漏水的现象发生,从而保障了空调室外机1000的运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件91的纵截面轮廓可以为上宽下窄的梯形,例如,密封件91的外形可以为是圆台形,在用户人工拔塞排水或者封堵泄流孔320的过程中,上宽下窄的梯形面轮廓能够便于将密封件91插入泄流孔320内,操作不费力,同时也能使密封件91与泄流孔320贴合更加紧密,密封效果更好。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底盘300的容水槽310底壁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水位线的水位控制器(未标示)。其中,该水位控制器可以是浮球开关,或者是液位继电器等现有中的水位控制并配合水位报警,其原理是通过电子探头对水位进行检测,再由水位检测专用芯片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当被测液体到达动作点时,输出高或低电平信号,再配合水位控制器,输出继电器开关信号,或者直接供电给报警器,从而实现对液位的报警功能。如此,当水位控制器检测底盘300的容水槽310内水位过高时,可以通过报警提醒用户手动拆卸密封件91进行排水,由于底盘300积水而造成空调室外机1000内漏水的现象发生,保障了空调室外机1000的运行可靠性。

请参照图15和图16,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排水结构90还包括排水管组件92,排水管组件92设有进水口9211和出水口9212,密封件91开设有贯通的过孔,排水管组件92贯穿所述过孔,进水口9211伸入容水槽310内,且进水口9211与容水槽310底壁之间的距离值小于容水槽310侧壁的高度值,出水口9212与外界连通。由于密封件91具有一定的弹性,排水管组件92与密封件91的过孔为过盈配合,以保证排水组件的安装稳定性。当容水槽310内的水位低于排水管组件92进水口9211高度时,容水槽310内可以积存水量,而当容水槽310内的水位高于排水管组件92进水口9211高度时,容水槽310内的水能够由进水口9211流入排水组件内,随后由出水口9212流出至外界,由排水组件对底盘300内的水进行排出,结构设计较为简单,且使得排水操作更加快速有效,进而更有效地避免由于底盘300积水而造成空调室外机1000内漏水的现象发生,保障了空调室外机1000的运行可靠性。

请再次参照图16,排水管组件92包括排水接头921和排水管本体922,排水接头921插接于过孔,进水口9211设于排水接头921的一端,排水接头921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9212,排水管本体922套接于排水接头921邻近出水口9212的一端。排水接头921可以设计为“l”形,当本布水装置100安装于平坦的地面或楼面时,也能较方便的将底盘300内的水从底壁引出,而后从侧向的排水管本体922排出,同时,使得排水结构90的组装过程更加简便。为了使排水管本体922与排水接头921能够方便快速的进行拆装,本申请排水接头921邻近出水口9212的一端形成有导引面9213。其中,导引面9213为锥面,或者导引面9213为弧面,由此可以引导排水管本体922快速的套接于排水接头921,安装更加方便。

请参阅图12和图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打水结构10呈环圈状结构,设于第一容置空间210内,并面向换热器400设置,环圈状结构的底部设于底盘300内。如此的设置,不仅可有效保障打水结构10的打水效果,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稳定性、可靠性均优异。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如前所述的空调室外机1000和与空调室外机1000相连的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外机10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