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网安装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4906发布日期:2019-08-24 09:2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网安装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滤网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器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目前,空调器的过滤网呈弧形设计,其安装方式普遍采用卡扣结构与限位结构相结合的方式。但当过滤网整体结构不易形变,或者过滤网内部安装其他部件,使其不易形变时,现有的装配方式使得过滤网的拆装困难,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由此可见,研发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滤网安装结构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对于不易形变的过滤网结构,现有的装配方式使得过滤网拆装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滤网安装结构,用于将滤网滑动安装于后围板的进风口处,并固定在所述后围板上覆盖所述进风口的安装位置,包括:

安装结构本体,其设置于所述滤网和所述后围板之间相对滑动处,所述安装结构本体包括抵接件和导向面,且所述抵接件和所述导向面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后围板上,而另一个设置在所述滤网上;

和转轴件,其设置在所述后围板上的所述进风口处,所述转轴件垂直于所述滤网的安装方向设置,且位于装配在所述安装位置上所述滤网的一侧;

所述导向面与所述抵接件在所述滤网安装过程中相互抵接并相对滑动,适于引导所述滤网在滑动安装过程中绕所述转轴件同步转动至所述安装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滤网安装结构通过抵接件、导向面和转轴件的相互配合,来引导滤网在滑动安装过程中同步转动安装至后围板上的安装位置,使得滤网在不发生形变或者仅产生较小形变即可实现装配,不仅拆装方便、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装配过程可靠。

可选的,所述后围板上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安装结构本体相配合,适于在所述滤网装配完成后,对所述滤网进行限位。

这样,通过止挡部与抵接件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对滤网进行限位,防止滤网在安装至安装位置后发生转动,以保障滤网安装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转轴件设置在所述止挡部的边缘处,并与所述止挡部相连。

这样,将第一止挡部的边缘作为第一转轴件,将第二止挡部的边缘作为第二转轴件,简化了后围板在进风口处的结构,便于后围板的制作;还增强了第一转轴件和第二转轴件的结构强度,防止转轴件在与滤网的相对滑移过程中发生断裂。

可选的,所述滤网与所述后围板之间相对滑移处具有相对设置的两处,且所述安装结构本体至少设置于一处。

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滤网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安装结构本体,以实现滤网在几乎不发生形变的情况下完成装配,保障装配过程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抵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围板上的第一抵接件,所述导向面包括设置在所述滤网上的第一导向面,所述转轴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内侧的第一转轴件;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一抵接件之间相互配合,适于引导所述滤网朝所述进风口的内侧方向偏移,并绕所述第一转轴件同步转动至所述安装位置。

这样,可以通过设置第一抵接件和第一导向面,并将第一抵接件和第一导向面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构件上,来引导滤网的滑动安装,并在滤网滑动的同时绕第一转轴件同步转动,以保证滤网能够在不发生形变的情况下顺畅的安装至安装位置。

可选的,所述抵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滤网上的第二抵接件,所述导向面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围板上的第二导向面,所述转轴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外侧的第二转轴件;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第二抵接件之间相互配合,适于引导所述滤网朝所述进风口的外侧方向偏移,并绕所述第二转轴件同步转动至所述安装位置。

这样,可以通过设置第二抵接件和第二导向面,并将第二抵接件和第二导向面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构件上,并在滤网滑动的同时绕第二转轴件同步转动,来引导滤网的滑动安装,以保证滤网能够在不发生形变的情况下顺畅的安装至安装位置。

可选的,所述安装结构本体包括设于所述滤网的侧面上的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件上朝所述滤网外侧的侧面处;所述滤网具有位于安装方向前端的插入端,所述第一导向面为指向所述滤网的外侧,并朝所述插入端所在处的反方向倾斜设置的斜面,且倾斜的角度为锐角。

这样,通过将第一导向面设置在第一导向件上,并利用第一导向件和第一抵接件的相互配合来对滤网进行导向和限位,以保证滤网顺畅的安装至安装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抵接件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配合的弧面,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弧面之间在相对滑移的过程中处于相切的状态。

这样,通过第一导向面与弧面的滑动,来实现第一导向件和第一抵接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对滤网进行导向和限位;而且,弧面的设置使得第一导向件沿第一抵接件滑动得更为顺畅,方便滤网的安装。

可选的,所述安装结构本体包括设于所述后围板中所述进风口的侧壁上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朝向所述后围板外侧的侧面处;所述进风口具有与所述滤网安装方向前端抵接的侧边框,所述第二导向面为指向所述进风口的外侧,并朝所述侧边框所在处的方向倾斜设置的斜面,且倾斜的角度为锐角。

这样,通过将第二导向面设置在第二导向件上,利用第二抵接件与第二导向件之间的相互配合,来进一步引导滤网的安装,降低滤网的安装难度,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抵接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相配合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和所述第二导向面平行设置。

这样,通过引导面与第二导向面之间的滑动,来实现第二抵接件和第二导向件之间的配合作用,以进一步引导滤网的安装。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向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连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平行于所述滤网的端面设置,适于在所述滤网装配完成后,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一抵接件抵接。

这样,通过在第一导向件上设置第一限位面,利用第一限位面与第一导向面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在滤网装配完成后,能够对滤网进行抵接限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向件上背离所述第一抵接件滑动轨迹的一侧设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面所在处和所述第一限位面所在处相连。

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一导向件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导向件与第一抵接件之间抵接的牢固性,使得滤网在进风口处的安装更加稳固。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向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中至少一个还具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或所述引导面相连,且所述第二限位面平行于所述滤网的端面设置,适于在所述滤网装配完成后,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第二导向件或所述第二抵接件抵接。

这样,通过第二限位面与第二导向件或第二抵接件之间的抵接作用,来实现第二抵接件和第二导向件之间的抵接配合,以进一步对滤网进行抵接限位。

可选的,所述转轴件靠近所述安装位置的中部设置。

这样,可以减小施加给滤网转动的作用力,同时还可以减小滤网转动安装至安装位置时所需的转动角度,便于滤网转动安装。

可选的,所述滤网安装结构还包括限位筋和限位槽;在装配状态下,所述限位筋插在所述限位槽内。

这样,通过限位筋与限位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在拉动滤网过程中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从而防止滤网被轻易拉出,保障了滤网安装的稳固性;而且能够避免在运输或者空调器运行过程中,滤网因受到振动冲击而脱落,造成损坏,有效的提高了滤网的适于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滤网安装结构。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滤网安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围板与滤网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围板与滤网装配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围板在第一抵接件和第二导向件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滤网在第一导向件和第二抵接件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围板与滤网拆分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滤网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围板在限位筋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滤网在限位槽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围板与滤网装配时在限位筋和限位槽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后围板,10-进风口,101-上边框,102-下边框,103-第一侧边框,104-第二侧边框,11-第一抵接件,111-弧面,12-第二导向件,121-第二导向面,122-第一抵接面,123-第一引导部,124-第二引导部,13-限位筋,14-插入口,15-止挡部,151-第一止挡部,152-第二止挡部,16-转轴件,161-第一转轴件,162-第二转轴件,2-滤网,21-第一导向件,211-导向部,212-第一限位面,213-第二连接部,214-加强部,215-第一导向面,216-第一连接部,217-抵接部,22-第二抵接件,221-引导面,222-第二抵接面,23-限位槽,24-上折边,25-下折边,26-插入端,27-手持端,28-手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高”、“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滤网安装结构,用于将滤网2滑动安装于后围板1的进风口10处,并固定在后围板1上覆盖进风口10的安装位置,滤网安装结构包括:

安装结构本体,其设置于滤网2和后围板1之间相对滑动处,安装结构本体包括抵接件和导向面,且抵接件和导向面中的一个设置在后围板1上,而另一个设置在滤网2上;

和转轴件16,其设置在后围板1上的进风口10处,转轴件16垂直滤网2的安装方向设置,且位于装配在安装位置上的滤网2的一侧;

导向面与抵接件在滤网2安装过程中相互抵接并相对滑动,适于引导滤网2在滑动安装过程中绕转轴件16同步转动至安装位置。

后围板1和滤网2均呈圆弧形结构,且滤网2整体不易变形。抵接件和导向面设置在后围板1与滤网2之间的相对滑动处,转轴件16位于进风口10处,并沿后围板1的长度方向从进风口10的上边沿延伸至下边沿,且转轴件16垂直于滤网2的安装方向,而进风口10的上边沿和下边沿之间形成弧形通道,转轴件16将弧形通道分隔为两个部分。滤网2在弧形通道内通过滑移来安装至安装位置,其中,滤网2的安装位置指的是滤网2安装到位,并固定在进风口10处的固定位置。在滤网2滑动安装过程中,滤网2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在进风口10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处相对后围板1滑移,也就是说,后围板1静止不动,滤网2沿弧形进风口10由左至右滑动。安装滤网2时,先将滤网2的右端贴着转轴件16,然后向右推动滤网2,滤网2的右端进入弧形通道的右半部分,并沿弧形通道向右移动,此过程中,抵接件、导向面与转轴件16之间通过相互配合,使得滤网2能够在几乎不发生形变的情况下沿设定轨迹滑移的同时还绕转轴件16转动;当滤网2的右端沿弧形通道移动并同步转动至与进风口10的右边沿相抵靠时,滤网2安装到安装位置,即滤网2安装到位,如此以完成装配。拆卸滤网2时,向左拉动滤网2,滤网2沿弧形进风口10向左移动,直至滤网2的右端脱离与转轴件16的连接,滤网2完成拆卸。

现有技术中,滤网采用卡扣结构与限位结构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安装固定的,而卡扣结构使得滤网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发生较大的形变才能实现与后围板的卡接,以完成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滤网安装结构通过抵接件、导向面和转轴件16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引导滤网2在滑动安装过程中同步转动安装至后围板1上的安装位置,使得滤网2在不发生形变或者仅产生较小形变即可实现装配,不仅拆装方便、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装配过程可靠。

可选的,转轴件16靠近安装位置的中部设置。也相当于是转轴件16位于进风口10的中间位置。

这样,可以减小施加给滤网2转动的作用力,同时还可以减小滤网2转动安装至安装位置时所需的转动角度,便于滤网2转动安装。

可选的,滤网2与后围板1之间相对滑移处具有相对设置的两处,且安装结构本体至少设置于一处。

结合图8或图9所示,进风口10具有上边框101和下边框102,与进风口10的上边框101和下边框102相对应的,滤网2具有上折边24和下折边25,且上折边24和下折边25均位于滤网2的内侧。进风口10的上边框101和下边框102均位于进风口10的内侧,并分别位于进风口10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处。由于在安装滤网2过程中,是滤网2的上折边24和下折边25分别在进风口10的上边框101和下边框102处相对后围板1滑移。也就是说,安装结构本体可以设置在上边框101与上折边24之间,也可以设置在下边框102与下折边25之间,还可以在上边框101与上折边24之间、下边框102与下折边25之间均设置。

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滤网2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安装结构本体,以实现滤网2在几乎不发生形变的情况下完成装配,保障装配过程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优选安装结构本体在滤网2相对于后围板1滑移的两侧均设置。

这样,可以通过在滤网2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安装结构本体来引导滤网2的滑动安装,保证滤网2的上侧和下侧在滑动安装过程中都不发生偏移;同时,为滤网2在上方向和下方向都提供抵接固定点,使得滤网2的固定更为稳定可靠,以进一步提高了滤网2安装的稳固性。

可选的,结合图1所示,后围板1上设置有止挡部15,止挡部15与安装结构本体相配合,适于在滤网2装配完成后,对滤网2进行限位。

止挡部15是后围板1上围成左进风口或右进风口的边框结构,且止挡部15在滤网2完成安装后,止挡部15与抵接件、导向面相互配合,对滤网2进行限位。

这样,通过止挡部15与安装结构本体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对滤网2进行限位,防止滤网2在安装至安装位置后发生转动,以保障滤网2安装时的稳定性。

止挡部15包括第一止挡部151和/或第二止挡部152,第二止挡部152位于进风口10的外侧,第一止挡部151位于进风口10的内侧。第一止挡部151与第二止挡部152同时存在时,第一止挡部151与第二止挡部152之间相互靠近的端部处形成插入口14;其中,以进风口10的开口所在的弧面为界限,朝向空调器内部的一侧为进风口10的内侧,也是弧形进风口10所包围的一侧,反之,背离空调器内部的一侧为进风口10的外侧;同理,滤网2朝向空调器内部的一侧为滤网2的内侧,背离空调器内部的一侧为滤网2的外侧。此处以第一止挡部151与第二止挡部152同时存在的情况为例,来说明滤网2的安装过程:安装滤网2时,先将滤网2的右端对准插入口14,然后向右推动滤网2,滤网2由插入口14进入弧形通道的右半部分,并沿弧形通道向右移动;此过程中,抵接件、导向面与转轴件16之间通过相互配合,使得滤网2能够在几乎不发生形变的情况下沿设定轨迹滑移的同时还绕转轴件16转动;当滤网2的右端移动并同步转动至与进风口10的右边框沿相抵靠时,滤网2安装到安装位置,即滤网2安装到位,如此以完成装配。拆卸滤网2时,向左拉动滤网2,滤网2沿弧形进风口10向左移动,直至滤网2的右端脱离与转轴件16的连接,滤网2完成拆卸抵接件、导向面与转轴件16之间通过相互配合,使得滤网2能够在几乎不发生形变的情况下沿设定轨迹移动滑移的同时还绕转轴件16转动;当滤网2的右端沿弧形通道移动并同步转动至与进风口10的右边沿相抵靠时,滤网2安装到安装位置,即滤网2安装到位,如此以完成装配。拆卸滤网2时,向左拉动滤网2,滤网2沿弧形通道向左移动,直至滤网2的右端从插入口14脱离,滤网2完成拆卸。

可选的,转轴件16设置在止挡部15的边缘处,并与止挡部15相连。

当止挡部15包括第一止挡部151时,转轴件16包括第一转轴件161,第一止挡部151的左端与后围板连接,右端呈自由状态,第一转轴件161设置在第一止挡部151远离与后围板1连接的一端边缘处,就是说第一转轴件161位于第一止挡部151的右边缘;当止挡部15包括第二止挡部152时,转轴件16包括第二转轴件162,第二止挡部152的左端呈自由状态,右端与后围板连接,第二转轴件162设置在第二止挡部152的左边缘;当止挡部15包括第一止挡部151和第二止挡部152时,转轴件16包括第一转轴件161和第二转轴件162,且第一转轴件161设置在第一止挡部151的右边缘,第二转轴件162设置在第二止挡部152的左边缘上。滤网2在滑动安装过程中,可以绕止挡部15远离与后围板1连接的一端的边缘,即绕转轴件16转动,避免与止挡部15发生干涉。

这样,将第一止挡部151的边缘作为第一转轴件161,将第二止挡部152的边缘作为第二转轴件162,不仅简化了后围板1在进风口10处的结构,便于后围板1的制作,还增强了第一转轴件161和第二转轴件162的结构强度,防止转轴件16在与滤网2的相对滑移过程中发生断裂。

可选的,抵接件设置在后围板1和滤网2中的一个上,导向面设置在所述后围板1和滤网2中的另一个上,或者,抵接件和导向面在后围板1和滤网2上均设置。

也就是说,抵接件和导向面的设置位置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抵接件仅设置在后围板1上,导向面仅设置在滤网2上;第二种情况是,抵接件仅设置在滤网2上,导向面仅设置在后围板1上;第三种情况是,抵接件和导向面在后围板1和滤网2上均设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哪种情况设置抵接件和导向面。

这样,可以扩大抵接件和导向面的适用范围,从而提高了滤网安装结构的通用性。

可选的,结合图2和图3所示,抵接件包括设置在后围板1上的第一抵接件11,导向面包括设置在滤网2上的第一导向面215,转轴件16包括设置在进风口10内侧的第一转轴件161;第一导向面215与第一抵接件11之间相互配合,适于引导滤网2朝进风口10的内侧方向偏移,并绕第一转轴件161同步转动至安装位置。

以进风口10的开口所在的弧形面为界限,朝向空调器内部的一侧为进风口10的内侧,也是弧形进风口10所包围的一侧,反之,背离空调器内部的一侧为进风口10的外侧。由于安装结构本体设置在滤网2相对于后围板1滑移的一侧或两侧,故第一抵接件11设置在后围板1上、第一导向面215设置在滤网2上、第一转轴件161设置在进风口10内侧时,可以将第一抵接件11和第一导向面215分别设置在进风口10的上边框101、滤网2的上折边24,也可以将第一抵接件11和第一导向面215分别设置在进风口10的下边框102、滤网2的下折边25,还可以在进风口10的上边框101和下边框102均设置第一抵接件11,在滤网2的上折边24和下折边25均设置第一导向面215。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抵接件11设置在进风口10的下边框102、第一导向面215设置在滤网2的下折边25上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具体的,第一抵接件11设置在进风口10的下边框102上,并靠近进风10口的左边沿,第一导向面215设置在滤网2的下折边25上与第一抵接件11相对应的位置处。滤网2滑动安装时,滤网2上的第一导向面215与后围板1上的第一抵接件11形成相对滑动,以引导滤网2朝进风口10的内侧偏移,并一边滑动,一边绕第一转轴件161转动,直至安装至安装位置。

这样,可以通过设置第一抵接件11和第一导向面215,并将第一抵接件11和第一导向面215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构件上,来引导滤网2的滑动安装,并在滤网2滑动的同时绕第一转轴件161同步转动,以保证滤网2能够在不发生形变的情况下顺畅的安装至安装位置。

可选的,结合图2、图4和图5所示,抵接件包括设置在滤网2上的第二抵接件22,导向面包括设置在后围板1上的第二导向面121,转轴件16包括设置在进风口10外侧的第二转轴件162;第二导向面121与第二抵接件22之间相互配合,适于引导滤网2朝进风口10的外侧方向偏移,并绕第二转轴件162同步转动至安装位置。

第二抵接件22和第二导向面121的设置位置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第二抵接件22设置在后围板1上,第二导向面121设置在滤网2上;第二种情况是,第二抵接件22设置在滤网2上,第二导向面121设置在后围板1上。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抵接件不包括第一抵接件11,而只包括第二抵接件22,导向面不包括第一导向面215,而只包括第二导向面121。当第二抵接件22设置在滤网2、第二导向面121设置在后围板1上、第二转轴件162设置在进风口10外侧时,可以将第二抵接件22和第二导向面121分别设置在滤网2的上折边24、进风口10的上边框101,也可以将第二抵接件22和第二导向面121分别设置在滤网2的下折边25、进风口10的下边框102,还可以在滤网2的上折边24和下折边25均设置第二抵接件22,在进风口10的上边框101和下边框102均设置第二导向面121。本实施例中以第二抵接件22设置在滤网2的下折边25、第二导向面121设置在进风口10的下边框102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具体的,第二抵接件22设置在滤网2的下折边25上,并靠近进风10口的右边沿,第二导向面121设置在进风口10的下边框102上与第二抵接件22相对应的位置处。滤网2滑动安装时,滤网2上的第二抵接件22和后围板1上的第二导向面121形成相对滑动,以引导滤网2朝进风口10的外侧偏移,并一边滑动,一边绕第二转轴件162转动,直至安装至安装位置。

这样,可以通过设置第二抵接件22和第二导向面121,并将第二抵接件22和第二导向面121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构件上,并在滤网2滑动的同时绕第二转轴件162同步转动,来引导滤网2的滑动安装,以保证滤网2能够在不发生形变的情况下顺畅的安装至安装位置。

可选的,结合图2至图4所示,抵接件包括设置在后围板1上的第一抵接件11和设置在滤网2上的第二抵接件22,导向面包括设置在滤网2上的第一导向面215和设置在后围板1上的第二导向面121,转轴件16包括设置在进风口10内侧的第一转轴件161和设置在进风口10外侧的第二转轴件162;第一导向面215与第一抵接件11之间相互配合、第二导向面121与第二抵接件22之间相互配合,适于引导滤网2朝进风口10的外侧方向偏移,并绕转轴件16同步转动至安装位置。

转轴件16具有位于滤网2安装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为左侧和右侧,其中,滤网2是从左至右沿弧形通道滑动安装,即滤网2的安装方向是由左至右。第一抵接件11与第一导向面215位于不同的构件上,且均位于转轴件16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个;第二抵接件22与第二导向面121也位于不同的构件上,且均位于转轴件16的左侧和右侧中的另一个。抵接件和导向面的设置位置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第一抵接件11与第二导向面121设置在后围板1上,第二抵接件22与第一导向面215设置在滤网2上;第二种是,第一抵接件11与第二导向面121设置在滤网2上,第二抵接件22与第一导向面215设置在后围板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件11与第二导向面121设置在后围板1上,第二抵接件22与第一导向面215设置在滤网2上,且第一抵接件11与第一导向面215位于转轴件16的左侧,第二抵接件22与第二导向面121位于转轴件16的右侧。

这样,通过第一抵接件11与第一导向面215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第二抵接件22与第二导向面121之间的相互配合,来进一步引导滤网2的滑动安装,以进一步保证滤网2能够在不发生形变的情况下顺畅的安装至安装位置。

另外,当第一导向面215与第二导向面121相互平行时,即第一导向面215与第二导向面121相对于同一方向的倾斜角度相同时,滤网2在滑动安装过程中,可不接触转轴件16转动。

可选的,结合图1至图3、以及图8所示,安装结构本体包括设于滤网2的侧面上的第一导向件21,第一导向面215设置在第一导向件21上朝滤网2外侧的侧面处;滤网2具有位于安装方向前端的插入端26,第一导向面215为指向滤网2的外侧,并朝插入端26所在处的反方向倾斜设置的斜面,且倾斜的角度为锐角。

第一导向件21设置在滤网2内侧的侧面上,同时也位于滤网2的下折边25上,其中,滤网2朝向空调器内部的一侧为滤网2的内侧,背离空调器内部的一侧为滤网2的外侧。滤网2上沿安装方向具有两端,一端位于安装方向的前端,称作插入端26,另一端位于安装方向的后端,称作手持端27。插入端26所在处的反方向指的是由滤网2的插入端26指向滤网2的手持端27方向,例如图8中,滤网2的插入端26位于滤网2的右端,手持端27位于滤网2的左端,则插入端26所在处的反方向指的是图1中从右至左的方向。第一导向面215指向滤网2的外侧,并朝插入端26所在处的反方向倾斜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导向面215在图2中朝左后方倾斜设置。由于第一导向面215是相对于滤网2径向倾斜设置,故第一导向面215的倾斜角度指的是第一导向面215与滤网2半径之间的夹角α,且α小于90°。安装滤网2过程中,设置在后围板1上的第一抵接件11是固定不动的,设置在滤网2上的第一导向件21随滤网2的移动而与第一抵接件11在第一导向面215上发生相对滑动,以引导滤网2的安装;当滤网2的插入端26沿弧形通道移动至与进风口10的右边沿相抵靠时,滤网2安装到安装位置,即滤网2安装到位,此时滤网2与止挡部15之间形成抵接,同时第一抵接件11与第一导向件21之间也形成抵接,从而将滤网2固定在进风口10处。

这样,通过将第一导向面215设置在第一导向件21上,并利用第一导向件21和第一抵接件11的相互配合来对滤网2进行导向和限位,以保证滤网2顺畅的安装至安装位置。

可选的,结合图3所示,第一抵接件11上具有与第一导向面215相配合的弧面111,第一导向面215与弧面111之间在相对滑移的过程中处于相切的状态。

装配状态下,第一导向件21位于第一抵接件11的内侧,第一抵接件11上朝向第一导向件21的一侧为弧面111,也就是说弧面111设置在第一抵接件11的内侧,而第一导向面215设置在第一导向件21的外侧;其中,第一抵接件11的内侧指的是第一抵接件11朝向空调器内部的一侧,反之,第一抵接件11的外侧指的是第一抵接件11背离空调器内部的一侧;同理,第一导向件21的内侧指的是第一导向件21朝向空调器内部的一侧,第一导向件21的外侧指的是第一导向件21背离空调器内部的一侧。弧面111在第一抵接件11上呈外凸状,在滤网2滑动安装过程中,弧面111与第一导向面215之间也相对滑移,且弧面111与第一导向面215在相对滑移过程中始终处于相切的状态。

这样,通过第一导向面215与弧面111的滑动,来实现第一导向件21和第一抵接件11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对滤网2进行导向和限位;而且,弧面111的设置使得第一导向件21沿第一抵接件11滑动得更为顺畅,方便滤网2的安装。

可选的,结合图2至图5所示,第一抵接件11为限位柱,且限位柱呈圆柱状。

第一抵接件11为进风口10的上边框101向下凸起、下边框102向上凸起所形成的圆柱状限位柱。

这样,将第一抵接件11设置为限位柱结构,简化了后围板1在进风口10处的结构,便于模具的制作,从而提高了后围板1的生产效率高;而且,将第一抵接件11设置为圆柱状,可以保证第一抵接件11与第一导向件21之间滑动顺畅,提高了滤网2安装的方便性。

可选的,结合图2至图5所示,第一导向件21还具有与第一导向面215相连的第一限位面212,第一限位面212平行于滤网2的端面设置,适于在滤网2装配完成后,第一限位面212与第一抵接件11抵接。

第一导向件21包括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呈类似于“s”形,分别是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6、导向部211、抵接部217和第二连接部213,第一导向面215设置在导向部211的外侧面上,第一限位面212设置在抵接部217的外侧面上,且第一导向面215与第一限位面212相连,第一限位面212与滤网2的端面平行。导向部211与抵接部217的连接处、抵接部217与第二连接部213的连接处均为圆弧过渡连接,即第一导向面215与第一限位面212通过圆弧面相连,且导向部211与滤网2的内侧壁连接,第一连接部216与第一止挡部151连接,第二连接部213与滤网2的外侧壁连接。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将滤网2上位于滤网2外侧的侧壁称作滤网2的外侧壁,同时滤网2的外侧壁也是滤网2的端面,将位于滤网2内侧的侧壁称作滤网2的内侧壁。在滤网2沿弧形通道向右移动安装过程中,第一抵接件11固定不动,第一导向件21随着滤网2一起沿弧形通道向右移动,第一导向件21的导向部211率先与第一抵接件11接触,随着滤网2的继续移动,第一导向件21也继续贴着第一抵接件11的表面移动;此过程中,当以第一导向件21为参照物时,即将第一导向件21看作是固定不动的,第一抵接件11就相当于是沿第一导向件21的导向部211相对移动,第一抵接件11与第一导向件21相互配合,引导滤网2的左端沿设定轨道移动;当滤网2安装到位时,第一抵接件11沿导向部211移动至抵接部217上,并与抵接部217上的第一限位面212抵接,此时滤网2的左端与进风口10的左侧相连接,右端与进风口10的右侧相抵靠,滤网2被固定在进风口10处,第一抵接件11与第一限位面212的抵接处为第一抵接件11在第一导向件21上的固定极点,如此以完成滤网2的安装。

这样,通过在第一导向件21上设置第一限位面212,利用第一限位面212与第一导向面215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在滤网2装配完成后,能够对滤网2进行抵接限位。

可选的,第一导向件21为凸筋结构。

第一导向件21由滤网2的上折边24向上凸起、下折边25向下凸起所形成的凸筋结构。

这样,通过凸筋来与限位柱进行配合作用,引导滤网2沿设定轨迹移动,以较大程度的减少滤网2的形变,保证滤网2在安装过程中不发生形变或产生较小形变;另外,将第一导向件21设置为凸筋结构,可以增大第一导向件21的结构强度,提高第一导向件21与第一抵接件11之间抵接的牢固性,防止第一导向件21在与第一抵接件11相配合的过程中发生断裂,影响滤网2的安装。

可选的,结合图3所示,第一导向件21上背离第一抵接件11滑动轨迹的一侧设有加强部214,加强部2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面215所在处和第一限位面212所在处相连。

装配状态下,滤网2安装在后围板1上的进风口10处,此时,第一抵接件11位于第一导向件21的外侧,加强部214位于第一导向件21的内侧。加强部214呈弯折状的凸筋结构,其一端与导向部211连接,另一端与抵接部217连接,其中,第一导向面215设置在导向部211上,第一限位面212设置在抵接部217上,且加强部214的弯折处朝向滤网2的内侧,使得加强部214与导向部211、抵接部217围成一菱形结构。

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一导向件21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导向件21与第一抵接件11之间抵接的牢固性,使得滤网2在进风口10处的安装更加稳固。

可选的,结合图2至图5所示,安装结构本体包括设于后围板1进风口10的侧壁上的第二导向件12,第二导向面121设置在第二导向件12上朝向后围板1外侧的侧面处;进风口10具有与滤网2安装方向前端抵接的侧边框,第二导向面121为指向进风口10的外侧,并朝侧边框所在处的方向倾斜设置的斜面,且倾斜的角度为锐角。

第二导向件12设置在后围板1内侧的侧壁上,同时也位于进风口10的下边框102上,其中,后围板1朝向空调器内部的一侧为后围板1的内侧,背离空调器内部的一侧为后围板1的外侧。进风口10的径向指的是弧形进风口10的半径所在的方向。进风口10处沿安装方向具有两个侧边框,分别是第一侧边框103和第二侧边框104,其中,第二侧边框104位于滤网2安装方向的前端,并与滤网2抵接。且第一侧边框103位于进风口10的内侧,并位于进风口10的左边沿处,第二侧边框104位于进风口10的内侧,并位于进风口10的右边沿处。第二导向面121为平面,且指向进风口10的外侧,并朝第二侧边框104所在处的方向倾斜设置,也就是说,第二导向面121在图4中朝右后方倾斜设置。由于第二导向面121是相对于进风口10的径向倾斜设置,故第二导向面121的倾斜角度指的是第二导向面121与进风口10半径之间的夹角β,且β小于90°。安装滤网2时,先将滤网2的右端对准插入口14,然后向右推动滤网2,滤网2由插入口14进入弧形通道的右半部分,并沿弧形通道向右移动;此过程中,设置在后围板1上的第二导向件12固定不动,设置在滤网2上的第二抵接件22随滤网2一起移动,第二抵接件22沿第二导向件12移动,以引导滤网2的安装;当滤网2的插入端26沿弧形通道移动并转动安装至与进风口10的第二侧边框104相抵靠时,滤网2安装到位。

这样,通过将第二导向面121设置在第二导向件12上,利用第二抵接件22与第二导向件12之间的相互配合,来进一步引导滤网2的安装,降低滤网2的安装难度,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的,结合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二抵接件22上设有与第二导向面121相配合的引导面221,引导面221和第二导向面121平行设置。

装配状态下,第二抵接件22位于第二导向件12的外侧,引导面221设置在第二抵接件22的内侧;其中,第二导向件12的内侧指的是第二导向件12朝向空调器内部的一侧,反之,第二导向件12的外侧指的是第二导向件12背离空调器内部的一侧;同理,第二抵接件22的内侧指的是第二抵接件22朝向空调器内部的一侧,第二抵接件22的外侧指的是第二抵接件22背离空调器内部的一侧。

这样,通过引导面221与第二导向面121之间的滑动,来实现第二抵接件22和第二导向件12之间的配合作用,以进一步引导滤网2的安装。

可选的,第二导向件12和第二抵接件22中至少一个上还设有第二限位面,第二限位面与第二导向面121或引导面221相连,且第二限位面平行于滤网2的端面设置,适于在滤网2装配完成后,第二限位面与第二导向件12或第二抵接件22抵接。

第二导向件12和第二抵接件22中至少一个上还设有第二限位面,指的是,第二限位面可以设置在第二导向件12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抵接件22上,还可以在第二导向件12和第二抵接件22上均设置。当第二限位面设置在第二导向件12上时,第二限位面为设置在第二导向件12上外侧的第一抵接面122,且第一抵接面122与滤网2的端面平行,此时第一抵接面122与第二导向面121相连;当第二限位面设置在第二抵接件22上时,第二限位面为设置在第二抵接件22内侧的第二抵接面222,且第二抵接面222与滤网2的端面平行,此时,第二抵接面222与引导面221相连。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件12和第二抵接件22上均设有第二限位面,即第二导向件12上设有第一抵接面122,第二抵接件22上设有第二抵接面222。滤网2安装到位后,第一抵接面122与第二抵接件22抵接,第二抵接面222与第二导向件12抵接。

这样,通过第二限位面与第二导向件12或第二抵接件22之间的抵接作用,来实现第二抵接件22和第二导向件12之间的抵接配合,以进一步对滤网2进行抵接限位。

可选的,结合图2至图5所示,第二抵接件22和第二导向件12均为凸筋结构,在装配过程中,第二抵接件22可沿第二导向件12滑动。

第二抵接件22由滤网2的上折边24向上凸起、下折边25向下凸起所形成的凸筋结构;第二导向件12为进风口10的上边框101向下凸起、下边框102向上凸起所形成的凸筋结构。

这样,利用凸筋与凸筋之间的滑动来进一步引导滤网2的安装,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可选的,结合图2和图4所示,第二导向件12上靠近转轴件16的一端,朝向进风口10的内侧弯折。

第二抵接件22在装配状态下位于第二导向件12的外侧,第二导向件12经过一次弯折后形成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引导部123和第二引导部124,第二导向面121设置在第一引导部123上并位于第一引导部123的外侧,第一引导部123为第二导向件12上朝向进风口10的内侧弯折的一端。滤网2由插入口14进入弧形通道的右半部分,并沿弧形通道向右移动过程中,当第二导向件12未设置成弯折结构时,第二抵接件22的右端容易移动至第二导向件12的内侧,使得第二导向件12和第二抵接件22之间无法相互配合来引导滤网2的安装;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件12呈弯折结构,第二抵接件22率先与第二导向件12的第一引导部123接触,并由第一引导部123引导至第二引导部124上。

这样,可以避免在滤网2移动安装过程中,因第二抵接件22偏离第二导向件12的外侧而影响滤网2的安装,从而确保滤网2能够正确安装至后围板1上,保障了滤网2安装过程的可靠性。

可选的,结合图6、图9、图10至图13所示,滤网安装结构还包括限位筋13和限位槽23;在装配状态下,限位筋13插在限位槽23内。

限位筋13设置有多个,这多个限位筋13在进风口10的第一侧边框103上沿进风口10的长度方向分布。限位筋13为凸起结构,限位槽23为凹槽结构。当滤网2安装到位时,限位筋13插在限位槽23内。

这样,通过限位筋13与限位槽23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在拉动滤网2过程中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从而防止滤网2被轻易拉出,保障了滤网2安装的稳固性;而且能够避免在运输或者空调器运行过程中,滤网2因受到振动冲击而脱落,造成损坏,有效的提高了滤网2的适于寿命。

可选的,结合图7至图9所示,滤网2的插入端26在装配状态下与进风口10的第一侧边框103可拆卸式连接。

进风口10的第一侧边框103位于进风口10的内侧,并位于进风口10的左边沿处。由于滤网2在安装时,是先将滤网2的右端插进插入口14,故滤网2的插入端26也为滤网2的右端。当滤网2安装到位时,滤网2的插入端26与进风口10的第一侧边框103可拆卸式连接。

这样,通过在滤网2的右端增加与进风口10右边沿之间的连接固定点,以进一步提高滤网2装配的稳固性,使得滤网2的安装更为牢固。

可选的,结合图7至图9所示,滤网2的手持端27在装配状态下与进风口10的第二侧边框104可拆卸式连接。

进风口10的第二侧边框104位于进风口10的内侧,并位于进风口10的左边沿处。由于滤网2是从左向右安装的,且在安装时,使用者是握住滤网2的左端来推动滤网2,故滤网2的手持端27也为滤网2的左端。当滤网2安装到位时,滤网2的手持端27与进风口10的第二侧边框104可拆卸式连接。

这样,通过在滤网2的左两端增加与进风口10的左边沿之间的连接固定点,以进一步提高滤网2装配的稳固性,使得滤网2的安装更为牢固。

可选的,结合图8所示,滤网2的外侧面上靠近手持端27处设有手持部28。

滤网2上朝向空调器内部的侧面为滤网2的内侧面,显露在空调器外部的侧面为滤网2的外侧面。手持部28就设置在滤网2的外侧面上,并靠近手持端27。

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握持手持部28来推动或拉动滤网2,操作方便。

可选的,手持部28由滤网2的外侧面向内凹陷而成。

这样,使用者可以在手持部28的凹陷处握持滤网2,以便在滤网2的安装过程中推动滤网2,或者在拆卸滤网2过程中拉动滤网2,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凹陷状的手持部28使得空调器的外表面较为平顺,不影响空调器的外观。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不易形变的过滤网结构采用现有的装配方式时拆装困难的问题,该空调器包含上述任一所述的滤网安装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通过在后围板1与滤网2的连接处设置抵接件、导向面和转轴件16,通过抵接件、导向面和转轴件16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引导滤网2在滑动安装过程中同步转动安装至后围板1上的安装位置,使得滤网2在不发生形变或者仅产生较小形变即可实现装配,不仅拆装方便、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装配过程可靠。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