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精密滤网的油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1665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自带精密滤网的油量控制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在高压油泵上,根据发动机ECU控制信号调节高压油泵燃油吸入量,从而控制高压共轨系统压力的自带精密滤网的油量控制阀。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市场返回件拆解分析,约30%故障件为该阀内部清洁度较差而造成高精密配合的阀芯与阀套卡滞,影响阀总成高速响应性能,从而无法满足发动机对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尾气排放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带精密滤网的油量控制阀,其设计合理,制作简便,成本低,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油量控制阀的进油端加入精密滤网,可以有效过滤发动机油路及燃油杂质,避免杂质进入阀内部,造成阀组件卡滞而失效,发动机限速或无法启动;同时可以避免一部分微小杂质进入阀组件配合间隙内,造成阀芯或阀套异常划伤、过早磨损,降低油量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设计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下:

一种自带精密滤网的油量控制阀,包括滤网、阀套、阀芯、导向套、轴承、前轭铁、后轭铁、衔铁、顶杆、线圈组件、外壳,所述外壳内套接线圈组件,线圈组件两端分别套接前轭铁、后轭铁,所述前轭铁、后轭铁分别设有延伸到线圈组件内环的延伸部,所述后轭铁的延伸部内套接衔铁,衔铁内套接顶杆,顶杆一端通过轴承套接在后轭铁的延伸部内,顶杆另一端通过轴承套接在导向套内,所述导向套套接在前轭铁一端内侧,所述前轭铁由外壳一端延伸出来形成外延伸部,所述前轭铁的外延伸部内套接阀套,阀套内套接阀芯,所述阀芯末端设有滤网。

优选地,所述滤网包括尼龙网架和不锈钢丝网,不锈钢丝网套接在尼龙网架内。

优选地,所述顶杆一端顶置在阀芯一端,所述阀芯另一端通过弹簧座压扣弹簧。

优选地,所述外壳另一端固定端子座,端子座内设有端子。

优选地,所述衔铁与后轭铁的延伸部内侧底部之间设有垫片。

优选地,所述后轭铁与线圈组件之间设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线圈组件与前轭铁之间设有密封圈。

本发明所述的自带精密滤网的油量控制阀的有益效果是:在油量控制阀的进油端加入精密滤网,可以有效过滤发动机油路及燃油杂质,避免杂质进入阀内部,造成阀组件卡滞而失效,发动机限速或无法启动;同时可以避免一部分微小杂质进入阀组件配合间隙内,造成阀芯或阀套异常划伤、过早磨损,降低油量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自带精密滤网的油量控制阀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自带精密滤网的油量控制阀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自带精密滤网的油量控制阀的滤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所述的自带精密滤网的油量控制阀,包括滤网3、阀套4、阀芯5、端子座6、导向套7、轴承8、前轭铁10、后轭铁11、衔铁12、顶杆13、线圈组件17、外壳18、端子19,所述外壳18内套接线圈组件17,线圈组件17两端分别套接前轭铁10、后轭铁11,所述前轭铁10、后轭铁11分别设有延伸到线圈组件17内环的延伸部,所述后轭铁11的延伸部内套接衔铁12,衔铁12内套接顶杆13,顶杆13一端通过轴承14套接在后轭铁11的延伸部内,顶杆13另一端通过轴承8套接在导向套7内,所述导向套7套接在前轭铁10一端内侧,所述前轭铁10由外壳18一端延伸出来形成外延伸部,所述前轭铁10的外延伸部内套接阀套4,阀套4内套接阀芯5,所述阀芯5末端设有滤网3。

所述滤网3包括尼龙网架21和不锈钢丝网20,不锈钢丝网20套接在尼龙网架21内。

所述顶杆13一端顶置在阀芯13一端,所述阀芯13另一端通过弹簧座1压扣弹簧2。

所述外壳18另一端固定端子座6,端子座6内设有端子19。

所述衔铁12与后轭铁11的延伸部内侧底部之间设有垫片15。

所述后轭铁11与线圈组件17之间设有密封圈16。

所述线圈组件17与前轭铁10之间设有密封圈9。

高压共轨系统低压燃油通过统低压燃油通过阀套4端部精密滤网3流入阀内部,再经阀口流出到高压油泵进油端,阀口开度根据发动机高压共轨系统电子控制单元(ECU)接收车速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共轨压力传感器等信号,比对MAP进行脉宽调制波(PWM)输出控制燃油油量控制阀的比例电磁铁输入电流的大小,驱动衔铁12及顶杆13左右移动,配合弹簧2实现阀芯5左右移动来调节燃油油量控制阀的开口宽度,从而控制高压油泵的进油量,达到控制高压共轨系统轨压的目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对本发明做出的简单改进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