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及灶具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61293发布日期:2020-03-06 08:0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及灶具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及灶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灶具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人们对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不单单局限于通过热量的输出加热食材。例如希望灶具能根据用户日常烹饪的烹饪情形及烹饪温度就能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但是现有技术没有出现能识别到用户饮食习惯的灶具。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及灶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该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能根据烹饪情况及烹饪温度识别用户的饮食习惯。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提供一种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识别当前的烹饪情形,根据烹饪情形及烹饪温度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

优选的,上述烹饪情形包含烹饪模式或者烹饪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还根据烹饪食材进行食材种类识别,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

食材种类通过食材识别模块识别。

本发明的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还将用户的饮食习惯发送至外部设备,进行数据共享。

本发明的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通过人物主动识别模块得到用户的个人信息。

本发明的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通过人物被动识别模块得到用户的个人信息。

本发明的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根据烹饪的温度信息识别烹饪情形。

优选的,上述烹饪的温度信息为采样时间段内的温度信息。

优选的,上述采样时间段内的温度信息至少包含区间温度变化信息、区间温度斜率变化信息、处于所述采样时间段内的具体时刻的瞬时温度信息、瞬时温度斜率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上述烹饪的温度信息由多个采样时刻的温度信息或者多个采样时刻的温度斜率信息构成。

本发明的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识别当前的烹饪情形,根据烹饪情形及烹饪温度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该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还根据烹饪食材进行食材种类识别,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同时该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还能将用户的饮食习惯发送至外部设备,以提高数据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能根据烹饪情形及烹饪温度识别用户的饮食习惯。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提供一种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识别当前的烹饪情形,根据烹饪情形及烹饪温度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

优选的,上述烹饪情形包含烹饪模式或者烹饪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上述灶具设置有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烹饪温度得到温度信号。

灶具设置有模式识别模块,模式识别模块与温度检测模块连接,模式识别模块根据温度信号进行烹饪模式识别得到模式信号。

灶具设置有动作识别模块,动作识别模块与温度检测模块连接,动作识别模块根据温度信号进行烹饪动作识别得到动作信号。

灶具设置有动作识别模块和模式识别模块,动作识别模块和模式识别模块都分别与温度检测模块连接。

灶具还根据烹饪食材进行食材种类识别,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

灶具设置有食材识别模块,所述食材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当前烹饪食材的种类得到食材信号。

灶具设置处理控制装置,所述处理控制装置用于记录烹饪情形、烹饪温度和烹饪食材形成历史数据,并根据历史数据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数据。

处理控制装置根据模式信号、动作信号或者食材信号中的至少一种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数据。

灶具还设置有温度执行模块,温度执行模块控制灶具的输出功率,使得灶具的烹饪温度达到烹饪目标温度。

处理控制装置速根据烹饪情形得到功率控制信号,处理控制装置将功率控制信号发送至温度执行模块。

灶具还设置有数据互联模块,数据互联模块与处理控制装置连接,数据互联模块还与外部设备无线连接。

处理控制装置将饮食习惯数据发送至数据互联模块,数据互联模块将接收到的饮食习惯数据发送至外部设备。

灶具还设置有人物主动识别模块,人物主动识别模块与处理控制装置无线连接。

优选的,上述人物主动识别模块用于主动采集烹饪用户的面部特征进行人物识别得到第一人物信号。

优选的,上述灶具还设置有人物被动识别模块,人物被动识别模块与处理控制装置连接。

人物被动识别模块,通过烹饪用户输入个人信息确定进行人物识别得到第二人物信号。

优选的,上述人物被动识别模块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优选的,上述人物被动识别模块装配于灶具的面板,所述人物被动识别模块为输入按键装置。

优选的,上述模式信号为干锅烹饪模式信号、水烹饪模式信号或油烹饪模式信号。

当模式信号为水烹饪模式信号时,灶具的烹饪目标温度为r1,r1为正数。

当模式信号为油烹饪模式信号时,灶具的烹饪目标温度为r2,r2为正数。

当模式信号为干锅烹饪模式信号时,灶具的烹饪目标温度为r3,r3为正数。

r3>r2>r1。

优选的,上述动作信号为热锅信号、下料信号、翻炒信号、翻面信号、收汁信号或起锅信号。

优选的,上述外部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云端服务器中至少一种。

无线连接为蓝牙连接、wifi连接、zigbee连接或5g连接。

一种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识别当前的烹饪情形,根据烹饪情形及烹饪温度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还根据烹饪食材进行食材种类识别,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同时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还能将用户的饮食习惯发送至外部设备,以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再者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还能对灶具的输出功率进行自动控制,帮助用户掌握烹饪的火力。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实施例2的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的信号传输关系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4的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的信号传输关系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5的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的信号传输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识别当前的烹饪情形,根据烹饪情形及烹饪温度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

烹饪情形包含烹饪模式或者烹饪动作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烹饪模式为干锅烹饪模式、水烹饪模式或油烹饪模式。干锅烹饪模式是指炊具中没有其它介质或者仅仅具有少量的水或者油,在干锅烹饪模式下,炊具内的水或者油仅仅是少量的,水或者油的量不能达到水煮或者油炸的需求。水烹饪模式是指炊具内以水为介质对食物进行烹饪,如水煮。油烹饪模式是指炊具内以油为介质对食物进行烹饪,如油炸。

具体的,烹饪动作为热锅动作、下料动作、翻炒动作、翻面动作、收汁动作或起锅动作。

本发明的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还根据烹饪食材进行食材种类识别,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其中,食材种类通过食材识别模块识别。

本发明的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还将用户的饮食习惯发送至外部设备,进行数据共享。

本发明的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可以通过人物被动识别模块得到用户的个人信息。

本发明的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还可以通过人物主动识别模块得到用户的个人信息。

本发明的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还能获取与所识别的烹饪情形对应的烹饪目标温度。

具体的,本发明的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预存有烹饪模式与烹饪目标温度对应的关系,在识别到烹饪模式后,根据预先存储的关系获得与所识别到的烹饪模式对应的烹饪目标温度。

具体的,本发明的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预存有烹饪动作与烹饪目标温度对应的关系信息,在识别到烹饪动作后,根据预先存储的关系信息获得与所识别到的烹饪动作对应的烹饪目标温度。

其中,烹饪模式的识别是基于烹饪的温度信息识别的。在不同的烹饪模式下,一段时间内的温度变化信息不同。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温度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烹饪模式。具体时间段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决定。具体所选择的时间段一般以采样时间段表示。

烹饪的温度信息为采样时间段内的温度信息,本实施例中的温度时间信息是获取采样时间段内的连续温度信息。采样时间段内的温度信息至少包含区间温度变化信息、区间温度斜率变化信息、处于采样时间段内的具体时刻的瞬时温度信息、瞬时温度斜率信息中的至少一种。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根据温度信息获得其它信息,如方差信息、均值信息等,以为不同的识别方法提供判断依据。

所获取的采样时间段内的连续温度信息可以通过温度—时间曲线表示,也可以在温度—时间曲线的基础上形成斜率—时间曲线,也可以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斜率分别为纵坐标,在一幅图中形成温度/斜率—时间曲线关系。

基于同一烹饪模式下,在采样时间段内炊具内的温度、斜率变化满足各自对应的规则。通过采样时间段内的温度信息,可以判断出具体的烹饪模式。

例如,以炊具内的温度为例,在干锅烹饪模式下,以炊具在干锅烹饪模式开始前没有进行其它操作为例,在干锅烹饪模式开启的过程中,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炊具内的温度随着加热时间增加而升高,温度变化对应的斜率也满足一定范围,当炊具内的温度达到t1时,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炊具内的温度基本保持在t1范围内,达到稳定状态。通常在干锅烹饪模式的稳定状态下,炊具内的温度保持175℃≤t1≤190℃范围内。

以水烹模式为例,在水烹饪模式下,刚开始进行加热的一段时间内,炊具内的温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水烹模式下炊具内温度变化的斜率满足对应的范围,当炊具内的温度达到t2时,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炊具内的温度基本保持在t2附近,达到稳定状态。通常水烹模式的稳定状态下,炊具内的温度保持95℃≤t2≤105℃范围内。

以油烹模式为例,在油烹饪模式下,刚开始进行加热的一段时间内,炊具内的温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油烹模式下炊具内温度变化的斜率满足对应的范围,当炊具内的温度达到t3时,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炊具内的温度基本保持在t3附近。通常油烹模式的稳定状态下,炊具内的温度保持140℃≤t3≤170℃范围内。

因此,根据采样时间段内的温度及斜率情况,可以识别炊具内的烹饪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烹饪模式识别一般采用对一段时间段内的温度信息进行分析,采样时间的长度一般大于20秒,不会使用小于20秒的瞬时温度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烹饪模式的识别可以通过对检测的温度变化性能进行判断识别得出,也可以通过市售的模式识别组件识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选择需要的型号,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烹饪的温度信息的检测可以通过温度检测模块获得。温度检测模块可以选择温度传感器或者温度探测装置完成,可以选择红外温度传感器或者选择热电偶或者其它能够进行温度探测的装置。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方案的要求选择需要的温度检测模块,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烹饪模式不同,对应炊具所需的烹饪目标温度则不相同。比如,干锅烹饪,相对需要的烹饪目标温度比水烹饪模式需要的目标温度要高。本发明通过对烹饪模式的识别,获取需要的烹饪目标温度,本发明的方法所获得的烹饪目标温度更加符合实际烹饪模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盲目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一种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可以选择以炊具内的温度为标准,检测炊具内的温度信息,识别烹饪模式,获得的烹饪目标温度也是针对炊具内的烹饪温度。

也可以选择以炊具外表面的温度为标准,检测炊具外表面处的温度信息,识别烹饪模式,获得的烹饪目标温度也是针对炊具外表面的烹饪温度。

也可以选择以炊具内的温度为标准,检测炊具外表面处的温度信息,将炊具外表面处的温度信息进行补偿得到相对于以炊具内的温度为标准的温度,基于炊具内的温度与烹饪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式识别,获得炊具内的烹饪目标温度。当然,也可以将炊具内的温度进行补偿得到对应炊具外表面处的温度信息,基于炊具外表面处的温度与烹饪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式识别,获得炊具外表面处的烹饪目标温度。

温度信息探测的位置是炊具内、炊具外还是其它位置,均不影响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对应选择所存储的烹饪模式与探测位置对应的温度数据信息,可以得到以相应位置为基础的烹饪目标温度,所得某个基础位置的烹饪目标温度也可以经过转化得到以其它位置为基础的烹饪目标温度。

该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识别当前的烹饪情形,根据烹饪情形及烹饪温度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该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还根据烹饪食材进行食材种类识别,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同时该能识别饮食习惯方法,还能将用户的饮食习惯发送至外部设备,以提高数据的利用率。

实施例2。

一种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如图1所示,识别当前的烹饪情形,根据烹饪情形及烹饪温度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

烹饪情形包含烹饪模式或者烹饪动作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烹饪模式为干锅烹饪模式、水烹饪模式或油烹饪模式。干锅烹饪模式是指炊具中没有其它介质或者仅仅具有少量的水或者油,在干锅烹饪模式下,炊具内的水或者油仅仅是少量的,水或者油的量不能达到水煮或者油炸的需求。水烹饪模式是指炊具内以水为介质对食物进行烹饪,如水煮。油烹饪模式是指炊具内以油为介质对食物进行烹饪,如油炸。具体的,烹饪动作为热锅动作、下料动作、翻炒动作、翻面动作、收汁动作或起锅动作。

灶具设置有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烹饪温度得到温度信号。

本发明的灶具,可以只设置有模式识别模块,模式识别模块与温度检测模块连接,模式识别模块根据温度信号进行烹饪模式识别得到模式信号。

本发明的灶具,可以只设置有动作识别模块,动作识别模块与温度检测模块连接,动作识别模块根据温度信号进行烹饪动作识别得到动作信号。

本发明的灶具,可以同时设置有动作识别模块和模式识别模块,动作识别模块和模式识别模块都分别与温度检测模块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灶具同时设置有动作识别模块和模式识别模块。

本发明的灶具还根据烹饪食材进行食材种类识别,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

灶具设置有食材识别模块,所述食材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当前烹饪食材的种类得到食材信号。

灶具设置处理控制装置,所述处理控制装置用于记录烹饪情形、烹饪温度和烹饪食材形成历史数据,并根据历史数据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数据。

本发明的处理控制装置根据模式信号、动作信号或者食材信号中的至少一种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数据。本实施例的处理控制装置具体是根据模式信号、动作信号和食材信号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数据。

灶具还设置有温度执行模块,温度执行模块控制灶具的输出功率,使得灶具的烹饪温度达到烹饪目标温度。

处理控制装置速根据烹饪情形得到功率控制信号,处理控制装置将功率控制信号发送至温度执行模块。

灶具还设置有数据互联模块,数据互联模块与处理控制装置连接,数据互联模块还与外部设备无线连接。

处理控制装置将饮食习惯数据发送至数据互联模块,数据互联模块将接收到的饮食习惯数据发送至外部设备。

处理控制装置接收模式信号、动作信号和食材信号进行记录分析处理得到功率控制信号和饮食习惯数据,处理控制装置将功率控制信号发送至温度执行模块,温度执行模块根据所接收的功率控制信号并对灶具进行功率控制。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数据互联模块是用于数据分享,对于具有这种功能的模块也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同时模块的型号和结构并非本发明的发明重点,因此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模式识别模块和动作识别模块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预先建立有不同烹饪模式的温度变化曲线数据库。将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温度与温度变化曲线进行匹配,当与某一个温度曲线相匹配时,则认为当前烹饪模式为这个温度曲线对应的烹饪模式。而模式识别模块和动作识别模块为市售装置,能通过购买得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晓其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型号,因此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食材识别模块的工作原理也是基于建立不同烹饪模式的温度变化曲线,当温度组件检测到的温度与温度变化曲线进行匹配,当与某一个温度曲线相匹配时,则认为当前烹饪食材种类为这个温度曲线的食材种类。而这个食材识别模块为市售装置,能通过购买得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晓其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型号,因此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处理控制装置为具有数据记录分析及处理功能的处理控制装置,具有这些功能的处理控制装置都可以作为本发明的处理控制装置,对于具有这种功能的处理控制装置也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同时处理控制装置的型号和结构并非本发明的发明重点,因此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本发明外部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云端服务器中至少一种,本实施例外部设备具体为云端服务器。

本发明的模式信号为干锅烹饪模式信号、水烹饪模式信号或油烹饪模式信号。

本发明的动作信号为热锅信号、下料信号、翻炒信号、翻面信号、收汁信号或起锅信号。

本发明以本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用户饮食习惯,例如:(1)用户在80%的烹饪时间进行翻炒信号的烹饪模式,可以得知用户爱好翻炒这一烹饪模式;

(2)在翻炒模式下,用户在80%的烹饪时间内烹饪温度高于180℃,可以得知用户爱好高温爆炒这一烹饪模式;

(3)用户在使用蔬菜类烹饪时,60%使用土豆,可以得知用户爱好土豆这一食材。

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识别当前的烹饪情形,根据烹饪情形及烹饪温度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还根据烹饪食材进行食材种类识别,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同时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还能将用户的饮食习惯发送至外部设备,以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再者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还能对灶具的输出功率进行自动控制,帮助用户掌握烹饪的火力。。

实施例3。

一种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其他特征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当模式信号为水烹饪模式信号时,灶具的烹饪目标温度为r1,r1为正数;当模式信号为油烹饪模式信号时,灶具的烹饪目标温度为r2,r2为正数;当模式信号为干锅烹饪模式信号时,灶具的烹饪目标温度为r3,r3为正数。且r3>r2>r1。

本发明的r1可以为90℃~110℃之间的任意温度,具体为100℃;r2可以为150℃~170℃之间的任意温度,具体为160℃;r3可以为175℃~195℃之间的任意温度,具体为180℃。

本发明的无线连接为蓝牙连接、wifi连接、zigbee连接或5g连接,本实施例的无线连接具体为蓝牙连接。

本发明的以本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用户将进行番茄炒蛋烹饪,首先用户进行热锅,因此时属于热锅烹饪,模式识别模块得到干锅烹饪模式信号,处理控制装置使灶具的烹饪目标温度为185℃。热锅完成后,用户加入50ml的油,模式识别模块得到油烹饪模式信号,处理控制装置使灶具的烹饪目标温度为165℃。

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识别当前的烹饪情形,根据烹饪情形及烹饪温度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还根据烹饪食材进行食材种类识别,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同时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还能将用户的饮食习惯发送至外部设备,以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再者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还能对灶具的输出功率进行自动控制,帮助用户掌握烹饪的火力。

实施例4。

一种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如图2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的灶具还设置有人物主动识别模块,人物主动识别模块与处理控制装置无线连接。

人物主动识别模块,主动采集烹饪用户的面部特征进行人物识别得到第一人物信号。

人物主动识别模块得到的第一人物信号发送至处理控制装置,处理控制装置接收第一人物信号、模式信号、动作信号和食材信号进行记录得到饮食习惯数据。

需说明的是,人物主动识别模块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摄像头进行人物面部特征采集从而区分用户,对于这种功能的人物主动识别模块已经在工业化中广泛应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其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结构,同时人物主动识别模块的型号并非本发明的发明重点,因此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本实施例的通过人物主动识别模块区分不同用户进行烹饪,从而能记录对应用户的饮食习惯,从而能够在云端服务器中建立更加详尽的个人饮食习惯资料档案。

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识别当前的烹饪情形,根据烹饪情形及烹饪温度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还根据烹饪食材进行食材种类识别,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同时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还能将用户的饮食习惯发送至外部设备,以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再者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还能对灶具的输出功率进行自动控制,帮助用户掌握烹饪的火力。

实施例5。

一种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如图3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的灶具还设置有人物被动识别模块,人物被动识别模块与处理控制装置连接。

人物被动识别模块,通过烹饪用户输入个人信息确定进行人物识别得到第二人物信号。

用户通过人物被动识别模块输入个人信息得到第二人物信号并发送至处理控制装置,处理控制装置接收第二人物信号模式信号、动作信号和食材信号进行记录得到饮食习惯数据。

本发明的人物被动识别模块与处理控制装置无线连接,其中人物被动识别模块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本发明的人物被动识别模块还可以装配于灶具主体的面板,且人物被动识别模块为输入按键装置。本实施例的人物被动识别模块与处理控制装置无线连接,其中人物被动识别模块为手机。

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的能够降低生产的成本,通过人物被动识别模块得到的个人信息更加准确。

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识别当前的烹饪情形,根据烹饪情形及烹饪温度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还根据烹饪食材进行食材种类识别,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同时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还能将用户的饮食习惯发送至外部设备,以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再者该能识别饮食习惯的灶具,还能对灶具的输出功率进行自动控制,帮助用户掌握烹饪的火力。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