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科研温室风机湿帘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0094发布日期:2019-10-15 19:0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科研温室风机湿帘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降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科研温室风机湿帘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科研温室一般分区数较多,单个分区的的面积较小,各分区彼此相邻或通过连廊连接,且科研温室配置的设备较多。因此,科研温室在温室结构的设计与设备的空间布局上存在着较多的困难。传统温室的湿帘与风机分别安装在温室的相对的两侧,通过风机排风,温室内形成负压,使得室外的干热空气通过湿帘,湿帘水气化吸热,进行降温,这种风机湿帘降温方式对于面积较大、设备配置较少的生产性温室较为适用,但对于面积小、环境控制要求高的科研温室存在较多问题。传统的风机湿帘的降温方式,往往因为湿帘与风机的遮阳导致温室内风机与湿帘侧采光不足,在温室面积较大的情况下,这种局部的影响相对于整个温室的影响较小;而当科研温室单个分区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湿帘与风机的遮阳对整个温室的采光的影响就变得十分严重。同时,在面积较小的情况下,还要设置出入口、通道等必须空间,往往造成湿帘进风口面积不够、科研温室内温度分布不均等问题,导致科研温室的降温效果不佳。传统的负压式风机湿帘降温装置,还容易造成温室内作物病原、虫源通过窗户、门和玻璃间的缝隙吸入。在湿帘结构设计上,传统湿帘因为侧面平整度等因素,造成湿帘滴落漏水,引起温室内蓝藻、有害菌等繁殖,影响温室的正常运行。

在湿帘风机装置的控制上,传统的湿帘只是根据室内温度进行开启或停止控制,没有考虑实际的降温效果与能耗效率;风机的控制上,采用简单的开启与停止的控制,不能获得适宜的降温通风量,并造成室内温度变幅过大,空气流动骤起与骤停,使得温室内环境的稳态性较差,影响了温室内作物的正常生长。另外,频繁的设备启动与停止,也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与使用寿命,以及设备配电与供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科研温室风机湿帘降温装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科研温室的风机湿帘降温装置,该科研温室风机湿帘降温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对环境控制精度高、降温与防病虫害效果好的科研温室、小型试验温室。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科研温室风机湿帘降温装置,用于给温室进行降温,该降温装置包括用于检测室外太阳辐射值的辐射传感器、用于室外风速的风速传感器、导流网、密封盖、用于检测室外温度的室外干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气温的室外湿球温度传感器、水泵、湿帘池、回水槽、风道、变频风机、通风管、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室内干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气温的室内湿球温度传感器、植物、栅格板、顶窗、顶窗电机、箱式湿帘;所述温室内设置栅格板,将温室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栅格板上放置植物;温室顶部设有顶窗,顶窗由顶窗电机驱动开闭;所述温室下部设有若干通风管,通风管与风道的一端相接,相接处设有变频风机,所述通风管上设有若干出风口,风道的另一端与箱式湿帘的出风口相接;所述箱式湿帘的内外两侧覆有导流网;所述箱式湿帘下方设有回水槽,回水槽与湿帘池相连通,水泵放置于湿帘池;水泵抽取湿帘池中的水,将水注入导流网;所述箱式湿帘顶端设有密封盖,所述辐射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室内干球温度传感器、室内湿球温度传感器、室外干球温度传感器、室外湿球温度传感器、水泵、变频风机和顶窗电机均与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栅格板材质选择玻璃钢或镀锌钢。

进一步的,所述箱式湿帘由四块相同的湿帘块组合而成的箱体,箱体中间空腔为风道,四周为进风口,上部设密封盖,箱式湿帘出风口位于湿帘箱体和湿帘池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网的网目为菱形结构,网目的长度为5mm~15mm;导流网由合成纤维网线编制而成,合成纤维网线直径在0.1mm~0.6mm。

进一步的,所述回水槽为大檐口结构,檐口的宽度为20mm~50mm。

进一步的,所述箱式湿帘的地面中心位置与温室底部进风口的直线距离为2~6米。

进一步的,所述辐射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固定在温室天沟正上方;所述室内干球温度传感器和室内湿球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温室的中央;所述室外干球温度传感器和室外湿球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密封盖的外缘。

进一步的,所述箱式湿帘的四周的进风口处设有进风口防虫网。

进一步的,所述顶窗外罩有顶窗防虫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湿帘的箱式设计,便利了湿帘与温室的分开布置。通过湿帘与温室的分开布置,解决了的湿帘对温室的遮阳影响。通过栅格板将温室上、下空间隔离,并在下部设置通风管与变频风机,消除了传统湿帘风机降温装置,风机对温室遮光的影响,同时,通过底部正压式送风设计,提高了温室的有效使用面积,并减少了温室作物病原、虫源从温室窗户、门和玻璃等缝隙的吸入。在温室的底部设置进风口,顶部设置出风口,有效利用冷、热空气上下对流中,热空气的自然升力,提高通风效率,减少了降温能耗。湿帘立面覆盖导流网、湿帘水槽采用大檐口设计,有效防止湿帘滴落漏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降温模式的侧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湿帘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湿帘的剖面图图;

图中,温室1、辐射传感器2、风速传感器3、导流网4、喷水管5、密封盖6、室外干球温度传感器7、室外湿球温度传感器8、湿帘块9、进风口防虫网10、供水管11、水泵12、湿帘池13、排水管14、回水槽15、风道16、变频风机17、通风管18、出风口19、室内干球温度传感器20、室内湿球温度传感器21、横梁22、立柱23、植物24、栅格板25、顶窗 26、顶窗电机27、顶窗防虫网2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科研温室风机湿帘降温装置,用于给温室1进行降温,该降温装置包括用于检测室外太阳辐射值的辐射传感器2、用于室外风速的风速传感器3、导流网4、喷水管5、密封盖6、用于检测室外温度的室外干球温度传感器7、用于检测室外气温的室外湿球温度传感器8、湿帘块9、进风口防虫网10、供水管11、水泵12、湿帘池13、排水管14、回水槽15、风道16、变频风机17、通风管18、出风口19、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室内干球温度传感器20、用于检测室内气温的室内湿球温度传感器21、横梁22、立柱23、植物24、栅格板25、顶窗26、顶窗电机27、顶窗防虫网28、箱式湿帘。所述温室1有若干立柱23与若干横梁22,横梁22上方放置栅格板25,将温室1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栅格板25上放置植物24进行试验。所述温室1顶部设顶窗26,顶窗26由顶窗电机27驱动顶窗26的开合(这种控制开合的连接方式为常规的手段,可以通过顶窗电机27直接驱动顶窗26的旋转轴转动,亦可采用连接件将动力传递到顶窗26),顶窗26外罩有顶窗防虫网28。所述温室1下部设有若干通风管18,通风管18与风道16的一端相接,相接处设有变频风机17,所述通风管18上设有若干出风口19,所述风道16 的另一端与箱式湿帘的出风口相接。所述箱式湿帘由四块相同湿帘块9组合而成,箱式湿帘的四周为进风口,进风口处设有进风口防虫网10。所述湿帘块9内外两侧覆有导流网4,湿帘块9 上面设有喷水管5,喷水管5与供水管11相连,供水管11与水泵12相接,水泵12放置于湿帘池 13底部。所述湿帘块9下面设有回水槽15,回水槽15下端有排水管14,排水管14与湿帘池13 相连接。所述箱式湿帘顶端设有密封盖6,密封盖6的外缘处设有室外气象盒,室外气象盒内配置室外干球温度传感器7和室外湿球温度传感器8。所述温室1外天沟上方设有辐射传感器2 与风速传感器3。所述温室1内的中央设有室内气象盒,室内气象盒内配置有室内干球温度传感器20与室内湿球温度传感器21。所述辐射传感器2、风速传感器3、室内干球温度传感器20、室内湿球温度传感器21、室外湿球温度传感器8、室外湿球温度传感器、水泵12、变频风机17 和顶窗电机27均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可以采用浙江大学ZJU-AES-09型号的产品,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的,栅格板25材质可选择玻璃钢或镀锌钢,栅格的形状一般为矩形,大小规格可以25mm*25mm至60mm*60mm,优选38mm*38mm,栅格板25的厚度25mm~50mm,优选38mm。

进一步的,箱式湿帘布置于距离温室1一定距离的位置,通过风道16与栅格板25离的温室 1底部连接。箱式湿帘的地面中心位置与温室1底部进风口的直线距离为2~6米,优选4米。

如图3-4所示所述箱式湿帘采用箱式设计,由四块相同的湿帘块9组合而成的箱体,箱体中间空腔为风道16,四周为进风口。上部设密封盖6,湿帘出风口19位于湿帘箱体和湿帘池13 之间。导流网4的网目为菱形结构,网目的长度为5mm~15mm,优选10mm,导流网4可由合成纤维网线编制而成,合成纤维网线直径在0.1mm~0.6mm,优选0.3mm。箱式湿帘的下端设水槽,水槽为大檐口设计,檐口的宽度为20mm~50mm,优选35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科研温室风机湿帘降温装置的控制器设定室内干球气温、室外干球气温、辐射强度、风速的阈值,并根据辐射传感器2、风速传感器3、外干球温度传感器7、室内干球温度传感器20测定值在阈值范围时,判断湿帘风机降温的适时启动。在装置启动运行后,变频风机采用PID控制,调节进入温室1的新风量,达到精确调控温室1室内温度的目的,避免传统风机启动与停止,温室1内温度剧烈变化的弊端。该装置湿帘采用箱式设计,并布置于距离温室1一定距离的位置,通过风道16与栅格板25隔离的温室1底部连接,温室1底部设置通风管18与变频风机。外界干热空气在变频风机的负压下,通过湿帘降温后变成湿冷空气,经过风道16与变频风机后,正压式进入科研温室1,并经通风管18、出风口与栅格板25后,对科研温室1试验区域进行降温,降温完成后变成热空气经科研温室1顶窗26排出室外。通过湿帘与温室1的分开布置,解决了箱式湿帘对温室1的遮阳影响。通过湿帘的箱式设计,便利了湿帘与温室1的分开布置。通过栅格板25将温室1上、下空间隔离,并在下部设置通风管18与变频风机17,消除了传统湿帘风机降温装置,风机对温室1遮光的影响,同时,通过底部正压式送风设计,提高了温室1的有效使用面积,并减少了温室1作物病原、虫源从温室1窗户、门和玻璃等缝隙的吸入。在温室1的底部设置进风口,顶部设置出风口,有效利用冷、热空气上下对流中,热空气的自然升力,提高通风效率,减少了降温能耗。湿帘立面覆盖导流网4、湿帘水槽采用大檐口设计,有效防止湿帘滴落漏水。

装置通过控制器调节温室1内的温度、湿度,使室内气温、湿度达到设置的要求。在装置启动运行的过程中,控制器控制装置中风机的启动或停止、水泵12的启动与停止、顶窗26 的开启与关闭,并根据室外进风口的新风量调节变频风机的通风量。同时,控制器通过室外外干球温度传感器7、室外湿球温度传感器8的差值与室内干球温度传感器20、室内湿球温度传感器21的差值的比较,衡量水泵12运行的降温效率,并设定两个差值比较的阈值,根据阈值启动和停止水泵12的运行,提高水泵12运行的能源效。该科研温室风机湿帘降温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对环境控制精度高、降温与防病虫害效果好的科研温室、小型试验温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