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全方位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5445发布日期:2019-09-29 15:23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360°全方位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取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360°出风的全方位取暖器。



背景技术:

授权公告号为CN20736534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360°出风的取暖器,它是将离心风轮置于圆筒状壳体内,离心风轮与圆筒状壳体之间形成第一环状出风通道,圆筒状壳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装配支架组件,支架组件上设有位于中间部位的进风口及环绕在进风口外围的第二环状出风通道,第二环状出风通道与第一环状出风通道相连构成全段环状出风通道,全段环状出风通道内置有环状电加热器。实现了取暖器以360°向四面八方出风将暖气扩散到浴室,让暖气分布均匀;加快了浴室由冷变暖的速度;暖风不会对着人体吹风,提高了人的舒适感。该取暖器虽然能实现360°取暖,但还是有如下不足:

1.舒适感欠佳,虽然有相关结构防止进风口与出风口的空气短路,但此取暖器由于原理上导致进出风口过近还是会有少量空气短路,空气短路会造成产品进出风口的正下方有比较强烈的风感,影响取暖时的体验。

2.噪音大或者产品体积大:产品体积小时意味着风轮体积小,要达到同样风量的情况下需增大转速,转速越大,噪音越大,且其采用后向型离心风轮,在同风量、低转速情况下与同尺寸的前向型离心风轮相比,后向型离心风轮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360°出风的取暖器存在的舒适感欠佳、噪音大或者产品体积大的缺陷,提供一种出风体验舒适感好、噪音较小的360°全方位取暖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360°全方位取暖器,包括主机组件、面罩组件,所述的主机组件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内的离心风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箱体上设有朝下的环形出风口,所述的环形出风口内设有环形电加热器,所述的离心风机包括蜗壳、位于所述蜗壳内由电机驱动的离心风轮,所述蜗壳具有朝下的且位于所述环形出风口旁的吸风口及连接所述吸风口与环形出风口的风道,所述的面罩组件上或/和所述面罩组件与所述主机组件之间设有连通所述吸风口的侧向进风口,所述的面罩组件上还设有对应所述环形出风口的出风通道。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箱体由框体及装配在所述框体上、下两端的后盖、蜗壳盖构成,所述的吸风口设于所述的蜗壳盖上。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环形出风口由装配在一起的壳体与中心盖形成。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中心盖上设有作为所述环形出风口下端口的通风承台,所述的环形电加热器置于所述的通风承台上。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出风通道为圆孔,所述的通风承台位于所述的圆孔中使得所述的环形出风口朝下。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壳体上设有连接所述风道的风道接口及与所述的风道接口连通的敞口,所述的敞口朝向所述的环形电加热器。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壳体具有环边,所述的中心盖由所述的环边环绕将所述的敞口向所述的环形电加热器引导。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离心风轮为前向型离心风轮。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箱体上设有朝向箱体侧面的排风口,所述的风道与所述的排风口经连通风口连通,所述的连通风口处设有风门,所述风门由风门电机驱动以切换所述风道与所述排风口、环形出风口的连通及阻断。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排风口为一个;所述的离心风机为两个,仅其中一个离心风机的风道与所述的排风口经连通风口连通并在所述的连通风口处设有风门。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箱体呈方形,所述的两个风机位于所述箱体的两个对角上,所述的环形出风口位于所述两个离心风机的吸风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上设朝下的环形出风口及朝向箱体侧面的排风口,环形出风口内设有环形电加热器,离心风机包括蜗壳、位于蜗壳内由电机驱动的离心风轮,蜗壳具有朝下的且位于环形出风口旁的吸风口及连接吸风口与环形出风口的风道,风道与排风口经连通风口连通,连通风口处设有风门,风门由风门电机驱动以切换风道与排风口、环形出风口的连通及阻断,面罩组件上或/和面罩组件与主机组件之间设有连通吸风口的侧向进风口,面罩组件上还设有对应环形出风口的出风通道。将环形出风口与吸风口的距离拉远,解决了进出风短路问题,增强取暖时的舒适感,而且更利于结构设计及功能拓展。而且,该结构尤其适用于前向型离心风轮,相比于后向型离心风轮,可明显降低噪音或者减小产品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由主机组件、面罩组件构成360°全方位取暖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面罩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机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机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门将风道与排风口阻断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门将风道与环形出风口阻断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01-主机组件:11-箱体,12-离心风机,13-环形出风口,14-环形电加热器,15-蜗壳,16-电机,17-离心风轮,18-吸风口,19-风道,110-框体,111-后盖,112-蜗壳盖,113-壳体,114-中心盖,115-环边,116-通风承台,117-风道接口,118-敞口,119-排风口,120-连通风口,121-风门,122-风门电机;

02-面罩组件:21-侧向进风口,22-外层面罩,23-里层面罩,24-出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4所示的360°全方位取暖器,包括主机组件01、面罩组件02,主机组件01包括箱体11、设于箱体内的离心风机12,箱体11上设有朝下的环形出风口13,环形出风口13内设有环形电加热器14,离心风机12包括蜗壳15、位于蜗壳15内由电机16驱动的离心风轮17,蜗壳15具有朝下的且位于环形出风口旁的吸风口18及连接吸风口18与环形出风口13的风道19,面罩组件02上设有连通吸风口18的侧向进风口21,面罩组件02上还设有对应环形出风口13的出风通道24。如图2所示,面罩组件02由外层面罩22、里层面罩23构成,外层面罩22、里层面罩23之间保持间隙,该间隙形成所述的侧向进风口。具体实施时,令面罩组件与主机组件之间保持间隙,则面罩组件与主机组件之间即形成连通吸风口的侧向进风口,此时还可以在面罩组件上设对应环形出风口的出风通道。

为了便于装配,箱体11由框体110及装配在框体上、下两端的后盖111、蜗壳盖112构成,吸风口18设于蜗壳盖112上。

为了确定出风方向,环形出风口13由装配在一起的壳体113与中心盖114形成。为了便于定位及装配,中心盖114上设有作为环形出风口下端口的通风承台116,环形电加热器14置于通风承台116上。出风通道24为圆孔,通风承台116位于圆孔中使得环形出风口朝下。壳体113上设有连接风道的风道接口117及与风道接口连通的敞口118,取暖器就有两个离心风机的情形下优选敞口的圆心角为180º,敞口朝向环形电加热器。壳体113具有环边115,中心盖114由环边115环绕将敞口向环形电加热器引导,使得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离心风轮17优选前向型离心风轮,可降低噪音。

箱体11上设有朝向箱体侧面的排风口119,风道19与排风口119经连通风口120连通,连通风口120处设有风门121,风门121由风门电机122驱动以切换风道19与排风口119、环形出风口13的连通及阻断,即风门由风门电机驱动以如图6所示阻断风道与环形出风口的连通、开启风道与排风口的连通或者如图5所示开启风道与环形出风口的连通、阻断风道与排风口的连通。

如图5-6所示,排风口119为一个;离心风机12为两个,仅其中一个离心风机的风道与排风口经连通风口连通并在连通风口处设有风门。

为了充分利用利用箱体体积,箱体11呈方形,两个风机位于箱体的两个对角上,环形出风口13位于两个离心风机的吸风口18之间。使得两个离心风机及其吸风口相对于环形出风口呈中心对称布置。

取暖工作时,如图5所示,两个离心风机工作,室内空气依次流经侧向进风口、吸风口、蜗壳、风道、风道接口、敞口、环形电加热器、通风承台,最后流回到室内,其间流经环形电加热器时被加热,如此循环,实现室内取暖。

换气工作时,如图6所示,左侧的离心风机工作、右侧的离心风机不工作,室内空气依次流经侧向进风口、吸风口、蜗壳、风道、连通风口、排风口排向室外。

该取暖器,侧向进风口呈四周隐藏状态,将环形出风口与吸风口的距离拉远,解决了进出风短路问题,增强取暖时的舒适感,而且更利于结构设计及功能拓展、外观造型上也更容易做各种风格造型。

该取暖器,采用两个离心风机对称分布的方式,衔接处平滑过渡,减小体积尺寸;一个离心风道风机只把空气从半圆吹出,更加利于保证出风均匀性。

该取暖器,作为环形出风口下端口的通风承台的截面优选为喇叭状并沿出风方向逐渐减小,增加出风平均风速,从而使风吹得更远,室内温度分布更均匀,提高体验舒适感,为了增加刚性、强度,通风承台的中空通风部位设筋条或者筋板。

该取暖器,环形出风口由装配在一起的壳体与中心盖形成,环形出风口的截面也呈喇叭状,在风向转换过渡时,平滑渐进过渡,在保持各风向均匀的同时不会因为风向突变而增大噪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