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效率出风结构的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2849发布日期:2019-11-08 23:05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高效率出风结构的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效率出风结构的取暖器。



背景技术:

取暖器是人们冬季取暖的必备产品,电取暖器以其加热效果快,使用方便,价格相对较低的诸多优点,成为取暖设备的主导产品,电取暖器的种类包括,电热油汀、反射型取暖器、暖风机及对流式取暖器等。其中,对流式取暖器以其自身的安全性能高,运行宁静、厚度薄,占用空间小等诸多优点,深受人们喜爱;现有技术中取暖器的出风通道大多为直角结构,暖风在通过出风通道时,由于出风口设置为直角,因此大量的暖风会冲击直角结构,从而使得出风的效率低下,降低了能源的使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取暖器出风效率低下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效率出风结构的取暖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具有高效率出风结构的取暖器,包括取暖器本体、配合连接在取暖器本体上的操控面板和电源开关、配合连接在取暖器本体下端的进风组件、配合连接在取暖器本体上端且与进风组件对应设置的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面板、导流板、定位件、上定位板、上固定壳以及上连接件,所述出风面板配合连接在取暖器本体上,上固定壳配合连接在取暖器本体上左右两端,所述上连接件配合连接在出风面板左右两端且与上固定壳配合连接,上定位板一端与出风面板配合连接、另一端与取暖器本体配合连接,所述导流板通过定位件配合连接在取暖器本体与出风面板之间,所述进风组件包括进风面板、下定位板、下固定壳以及下连接件,进风面板通过下定位板配合连接在取暖器本体下端,下固定壳配合连接取暖器本体下端、且通过下连接件与进风面板配合连接,所述出风面板内侧面与进风面板内侧面均呈弧形结构设置、且弧形面设置在同一侧。

其中,所述出风面板包括出风主板、设置在出风主板下端的插边、配合连接在出风主板上的卡槽、配合连接在出风主板内的支撑斜板,所述出风主板内设置有连接孔。

其中,所述导流板包括导流主板、设置在导流主板下端且与定位件配合连接的定位边、对称设置在导流主板左右两端的定位孔,所述导流主板呈弧形结构设置。

其中,所述定位件包括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下端且水平设置的连接片、配合连接在固定板上的定位槽与插接孔,所述定位槽与定位边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上定位板包括定位主板、配合连接在定位主板底面的销孔、对称设置在定位主板两端的卡边。

其中,所述上连接件包括隔板以及与隔板配合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隔板上均布设置有固定孔。

其中,所述上固定壳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安装槽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安装孔,所述安装槽与连接板配合连接,所述安装孔与固定孔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出风组件内侧面与进风组件侧面都呈弧形面结构设置,且弧形面都设置在同一侧,使得取暖器在进风以及出风时效率更好,弧形面更符合空气流通的线路,使其空气在流通时更顺畅无阻,同时设有导流板能使得出风量更加均匀,使得取暖器的出风面积更大;支撑斜板能使得出风面板结构更加稳固,且定位板、连接件以及与固定壳、出风面板之间的装配简便,节省了大量的装配时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出风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出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流板、定位件、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取暖器本体,2—操控面板,3—电源开关,4—进风组件,5—出风组件,6—出风面板,7—导流板,8—定位件,9—上定位板,10—上固定壳,11—上连接件,12—进风面板,13—下定位板,14—下固定壳,15—下连接件,16—出风主板,17—插边,18—卡槽,19—支撑斜板,20—连接孔,21—导流主板,22—定位边,23—定位孔,24—固定板,25—连接片,26—定位槽,27—插接孔,28—定位主板,29—销孔,30—卡边,31—隔板,32—连接板,33—固定孔,34—壳体,35—安装槽,36—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具有高效率出风结构的取暖器,包括取暖器本体1、配合连接在取暖器本体1上的操控面板2和电源开关3、配合连接在取暖器本体1下端的进风组件4、配合连接在取暖器本体1上端且与进风组件4对应设置的出风组件5,所述出风组件5包括出风面板6、导流板7、定位件8、上定位板9、上固定壳10以及上连接件11,所述出风面板6配合连接在取暖器本体1上,上固定壳10配合连接在取暖器本体1上左右两端,所述上连接件11配合连接在出风面板6左右两端且与上固定壳10配合连接,上定位板9一端与出风面板6配合连接、另一端与取暖器本体1配合连接,所述导流板7通过定位件8配合连接在取暖器本体1与出风面板6之间,所述进风组件4包括进风面板12、下定位板13、下固定壳14以及下连接件15,进风面板12通过下定位板13配合连接在取暖器本体1下端,下固定壳14配合连接取暖器本体1下端、且通过下连接件15与进风面板12配合连接,所述出风面板6内侧面与进风面板12内侧面均呈弧形结构设置、且弧形面设置在同一侧;由于出风面板6与进风面板12、上定位板9与下定位板13、上固定壳10与下固定壳14以及上连接件11与下连接件15结构相同,故进风面板12、下定位板13、下固定壳14与下连接件15的结构不加赘述;固定壳通过连接件与出风面板6以及导流板7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面板6包括出风主板16、设置在出风主板16下端的插边17、配合连接在出风主板16上的卡槽18、配合连接在出风主板16内的支撑斜板19,所述出风主板16内设置有连接孔20;取暖器本体1上设有与插边17对应设置的插槽,插边17与插槽连接,完成初步的固定,支撑斜板19能加强出风面板6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7包括导流主板21、设置在导流主板21下端且与定位件8配合连接的定位边22、对称设置在导流主板21左右两端的定位孔23,所述导流主板21呈弧形结构设置;导流板7能使得取暖器的出风更加均匀、出风面积更大,增大取暖器的取暖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8包括固定板24、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4下端且水平设置的连接片25、配合连接在固定板24上的定位槽26与插接孔27,所述定位槽26与定位边22配合连接;连接片25与定位板相配合,插接孔27设置在固定板24下方、用于和定位板相固定,导流板7的定位边22卡在定位槽26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定位板9包括定位主板28、配合连接在定位主板28底面的销孔29、对称设置在定位主板28两端的卡边30;销孔29与插接孔27对应设置,卡边30与卡槽18相对应设置,且取暖器本体1上设有相同的卡槽18,使得出风面板6通过上定位板9与取暖器本体1相固定,结构拆装简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件11包括隔板31以及与隔板31配合连接的连接板32,所述连接板32与隔板31上均布设置有固定孔33;连接板32呈“几”字型结构设置,固定孔33与连接孔20、定位孔23相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壳10包括壳体34、设置在壳体34内安装槽35以及设置在壳体34上的安装孔36,所述安装槽35与连接板32配合连接,所述安装孔36与固定孔33配合连接;连接孔20凸起部分设置在安装槽35内,安装孔36与固定孔33相对应设置,通过销轴将其固定在一起,装配以及固定方式便捷,节省大量的装配时间。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取暖器在出风时,空气由下端进风组件4进入取暖器内,通过加热装置加热后,由出风组件5向外界散出,而出风组件5内侧面与进风组件4侧面都呈弧形面结构设置,且弧形面都设置在同一侧,弧形面更符合空气流通的线路,使其空气在流通时更顺畅无阻,同时设有导流板7能使得出风量更加均匀,使得取暖器的出风面积更大;在装配时,先将上定位板9通过卡边30以及销孔29固定在取暖器上,定位件8通过插接孔27与上定位板9固定,导流板7卡接在定位槽26内,出风面板6通过插边17以及卡槽18固定连接在取暖器本体1上,然后将隔板31以及连接板32固定在取暖器本体1的两端,最后通过上固定壳10上的安装孔36与连接板32上的固定孔33通过销轴或是螺钉相连接,完成装配,装配过程简便,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低,装配时间短。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