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设备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1547发布日期:2019-10-22 20:3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空调设备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设备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对于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等空调设备而言,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以及换热器的迎风面积会对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风的流速以及产品的进风效率、产品的噪音等都会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若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以及换热器的迎风面积设置的不合理则会导致换热器换热效率不好,风速慢,进风效率低,噪音大等诸多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以及换热器的迎风面积设置的比较合理的空调设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空调设备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孔;进风格栅,安装在所述进风孔处;换热器,对应所述进风格栅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换热器的迎风面积为S1,所述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为S2,S1/S2大于等于0.86小于等于1.1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可为窗式空调或者分体式空调的室内机或室外机等结构,当然,也可为一体式空调。其中,空调设备包括壳体、进风格栅和换热器,具体地,壳体上设置进风孔,进风格栅安装在进风孔处,进风格栅上设置有用于进风的一个或多个格栅孔,这样壳体外部的空气便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格栅孔而进入到空调设备内,而进入到空调设备内的空气可作用到换热器上并与换热器进行充分换热。而换热器的迎风面积S1和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S2之间的比值在大于等于0.86小于等于1.18的范围内能够使换热器的迎风面积S1和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S2相差不大,这样便能够确保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比较适中,从而可防止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过小或过大,而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过小会导致进风量不足,从而导致换热器利用不充分,这样会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而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过大会导致进风量过多,从而会导致风量利用不充分,这样也会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而将换热器的迎风面积S1和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S2之间的比值设置在大于等于0.86小于等于1.18的范围内使得进风格栅的进风量与换热器的换热量相匹配,这样既能够使换热器与进入的空气进行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的利用效率,又能够减小空调进出风量损耗,增大风速,提高进风效率,这样便能够提高产品的换热效果,降低产品的整体噪音,提高产品的制热和制冷效率。

其中,本申请中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指的是进风格栅上设置有格栅孔的最小面积,也即包括所有格栅孔的最小区域的面积,即这里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包括多个格栅孔之间的间隔面积,但不包括进风格栅的边框面积,比如在进风格栅上的格栅孔呈多列多排设置时,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为首尾两列格栅孔的外边缘形成的轨迹与首尾两排格栅孔的外边缘形成的轨迹围成的面积之和。

其中,换热器的迎风面积为换热器靠近进风格栅设置的面的面积,也即换热器对应进风格栅设置的一侧的面积。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进风格栅在所述进风格栅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为d,其中,10×S1/S2≤d≤34×S1/S2。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换热器安装在壳体内后,其与进风格栅的距离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导致换热器与进风格栅之间的距离较远,从而会增大风在与换热器接触之前的距离,这样会使风过于分散,而导致风更不易进入到换热器内,即这样会减小风速,降低换热效率。而换热器与进风格栅之间的距离过小会导致换热器与进风格栅之间的距离过近,这样会增大换热器对进风格栅的遮挡面积,减少换热器的实际进风面积,从而也会影响风量和风速。而优选地可将换热器与进风格栅在进风格栅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d设置在(10~34)S1/S2的范围内,以使换热器与进风格栅之间的距离比较适中,从而既可降低换热器对风的阻挡,以确保进风速度和进风量,又能够减少吸风距离,以使更多的风能够穿过换热器而与换热器进行充分换热,这样便能够增强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提高制热或制冷量。

其中,换热器与进风格栅在进风格栅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指的是换热器与进风格栅沿进风格栅的进风方向上的最小距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进风格栅在所述进风格栅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d大于等于10mm小于等于40m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换热器与进风格栅在进风格栅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d(也即换热器与进风格栅在进风格栅的进风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可具体设置在10mm-40mm之间,这样可使换热器与进风格栅之间的距离比较适中,从而既可降低换热器对风的阻挡,以确保进风速度和进风量,又能够减少吸风距离,以使更多的风能够穿过换热器而与换热器进行充分换热,这样便能够增强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提高制冷或制热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翅片组和部分安装在所述翅片组内的换热管;其中,安装在所述翅片组内部的换热管的总长度之和大于等于25m小于等于36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换热器可优选通过翅片组和换热管组成,此时,设置在翅片组内部的换热管的长度之和优选在25m-36m的范围内,这样能够确保换热管与翅片组之间具有足够的换热长度,从而可确保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制冷或制热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U形管,所述U形管的数量大于等于36个小于等于52个。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换热管优选为多个U形管,此时,U形管的数量优选为36个-52个,这样可确保换热管的数量,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换热管的总长度,增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换热器的迎风面积S1等于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进风格栅设置的面的长度与换热器靠近进风格栅设置的面的高度的乘积。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换热器设置呈弧形,此时换热器的迎风面积等于换热器的迎风侧的弧长与换热器的高度的乘积,也可将换热器设置呈板形,此时换热器的迎风面积等于换热器的迎风侧的板形长度与换热器的高度的乘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设备还包括:滤网,安装在所述进风格栅上;接水盘,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对应所述换热器下方设置。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还可在进风格栅上设置滤网,这样便能够通过滤网来对进入到空调设备内的空气进行进一步过滤,这样便能够防止灰尘等通过进风格栅而进入到空调设备内部。同时,可在换热器的下方设置接水盘,这样可通过接水盘来收集换热器上产生的冷凝水,进而可防止冷凝水四处流淌。

进一步优选地,还可在壳体内设置固定结构,这样换热器便可通过固定结构而固定安装在壳体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设备还包括:风机,对应所述换热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换热器远离所述进风格栅的面对应所述风机的进风端设置。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空调设备还包括对应换热器安装在壳体内的风机,且换热器远离进风格栅的面对应风机的进风端设置,即是说换热器的出风侧对应风机的进风端设置,也即风机设置在换热器的出风处,而不是设置在换热器的迎风侧,这样就使得从进风格栅进入的风能够先经过换热器进行换热后再经过风机。其中,这里风机的进风端为风进入到风机内的一端。而该种设置风机没有设置在进风格栅与换热器之间,而是大致设置在换热器的后面,这样风机在工作时便能够产生吸力而使进风格栅进入的风能够直接快速地进入到换热器内,这样便能够提高风速,增大风量,从而便可增大换热效果,提高制热或制冷量。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风机也可对应安装在换热器与进风格栅之间,这样从进风格栅进入的风便会先经过风机,然后由风机将风吹送到换热器内进行换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单排换热器或所述换热器的排数大于1。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换热器既可为单排换热器,也可为多排换热器,此时,换热器的排数大于1,而具体地,换热器既可为双排、四排等整数排换热器,也可为1.5或2.5等非整数排换热器。而换热器的排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空调设备为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或一体式空调。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空调设备既可为空调室内机,也可为空调室外机,这就是说本申请提供的空调设备既能够用作室外机,也能够用作室内机,而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当然,在其它方案中,空调设备还可为一体式空调,比如窗式空调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空调设备为柜式空调器或壁挂式空调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空调设备可优选用作空调室内机,比如柜式空调器,这样能够提高空调柜机的性能,当然空调设备也可为壁挂式空调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为圆形贯流柜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进风格栅上平行并间隔设置有多个栅条,所述栅条在所述进风格栅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大高度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8mm。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栅条能够通过栅条来围成格栅孔,以实现进风格栅的进风,而将栅条的最大高度设置在1mm-8mm之间既能够确保进风格栅的强度,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进风风阻,有效提高风机效率、降低风机的噪音。同时,这样设置也能够使换热器进风均匀,从而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栅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栅条沿高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其中,相邻两个栅条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8mm小于等于30mm,和/或所述栅条的最大高度与相邻两个所述栅条之间的间距的比值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0.4m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多个栅条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8mm小于等于30mm,能够使栅条在格栅上的分布比较合理,即使得相邻栅条之间的间距比较合理,这样便能够在确保进气格栅的强度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进风风阻,有效提高风机效率、降低风机噪音。同时,这样设置也能够使换热器进风均匀,从而能够提高换热效率。而将栅条的最大高度与相邻两个栅条之间的间距的比值设置在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0.4mm的范围内,能够进一步降低进风风阻,提高风机效率、降低风机噪音,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横截面的最小面积为S3,其中,S2/S3大于等于2.7小于等于5.6。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明确限定了进风格栅有效进风面积与出风风道的最小截面的面积的比值范围,可以保证风机的进风顺畅性,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和风机效率、降低室内机噪音,同时还可以保证风机的耐压性,提高风机在滤网或换热器脏堵条件下的出风能力,避免因脏堵引起空调出风效果差、喘振等问题。

进一步优选地,S2/S3大于等于3.2小于等于4.2。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的长度大于等于500mm小于等于1000mm,和/或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的宽度大于等于120mm小于等于180mm。

进一步优选地,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的长度大于等于550mm小于等于690mm,和/或进风格栅的有效进风面积的宽度大于等于140mm小于等于165mm。

进一步优选地,出风风道的最小宽度大于等于35mm小于等于55mm,进一步优选地,出风风道的最小宽度大于等于40mm小于等于50mm。

进一步优选地,出风风道的有效长度大于等于485mm小于等于985mm,进一步优选地,出风风道的有效长度大于等于535mm小于等于675mm。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空调器为分体式空调,所述分体式空调还包括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设备为能够与所述空调室外机相适配的空调室内机。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空调器设置成分体式空调,此时,可将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作为室内机使用,然后在配设一个对应的室外机即可。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将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作为室外机使用,此时可对应配设一个室内机,以使室外机和室内机能够正常工作而进行制冷或制热。同时,也可将空调器设置为一体式空调,此时空调设备可作为一体式空调的一部分结构,比如可将空调设备用作一体式空调的室内侧结构或者室外侧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空调设备的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空调设备的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第五个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空调设备的C-C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的空调设备的D-D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第六个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换热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换热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壳体,2进风格栅,22格栅孔,3换热器,32翅片组,34换热管,4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孔;进风格栅2,安装在进风孔处;换热器3,对应进风格栅2安装在壳体1内;其中,换热器3的迎风面积为S1,进风格栅2的有效进风面积为S2,S1/S2大于等于0.86小于等于1.1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可为窗式空调或者分体式空调的室内机或室外机等结构,当然,也可为一体式空调。其中,空调设备包括壳体1、进风格栅2和换热器3,具体地,壳体1上设置进风孔,进风格栅2安装在进风孔处,进风格栅2上设置有用于进风的一个或多个格栅孔22,这样壳体1外部的空气便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格栅孔22而进入到空调设备内,而进入到空调设备内的空气可作用到换热器3上并与换热器3进行充分换热。而换热器3的迎风面积S1和进风格栅2的有效进风面积S2之间的比值在大于等于0.86小于等于1.18的范围内能够使换热器3的迎风面积S1和进风格栅2的有效进风面积S2相差不大,这样便能够确保进风格栅2的有效进风面积比较适中,从而可防止进风格栅2的有效进风面积过小或过大,而进风格栅2的有效进风面积过小会导致进风量不足,从而导致换热器3利用不充分,这样会降低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而进风格栅2的有效进风面积过大会导致进风量过多,从而会导致风量利用不充分,这样也会降低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而将换热器3的迎风面积S1和进风格栅2的有效进风面积S2之间的比值设置在大于等于0.86小于等于1.18的范围内使得进风格栅2的进风量与换热器3的换热量相匹配,这样既能够使换热器3与进入的空气进行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3的利用效率,又能够减小空调进出风量损耗,增大风速,提高进风效率,这样便能够提高产品的换热效果,降低产品的整体噪音,提高产品的制热和制冷效率。

其中,本申请中进风格栅2的有效进风面积指的是进风格栅上设置有格栅孔的最小面积,也即包括所有格栅孔22的最小区域的面积,即这里进风格栅2的有效进风面积包括多个格栅孔22之间的间隔面积,但不包括进风格栅2的边框面积,比如在进风格栅2上的格栅孔22呈多列多排设置时,进风格栅2的有效进风面积为首尾两列格栅孔的外边缘形成的轨迹与首尾两排格栅孔的外边缘形成的轨迹围成的面积之和。

其中,换热器的迎风面积为换热器靠近进风格栅设置的面的面积,也即换热器3对应进风格栅2设置的一侧的面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换热器3与进风格栅2在进风格栅2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为d,10×S1/S2≤d≤34×S1/S2。

在该些实施例中,换热器3安装在壳体1内后,其与进风格栅2的距离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导致换热器3与进风格栅2之间的距离较远,从而会增大风在与换热器3接触之前的距离,这样会使风过于分散,而导致风更不易进入到换热器3内,即这样会减小风速,降低换热效率。而换热器3与进风格栅2之间的距离过小会导致换热器3与进风格栅2之间的距离过近,这样会增大换热器3对进风格栅2的遮挡面积,减少换热器3的实际进风面积,从而也会影响风量和风速。而优选地可将换热器3与进风格栅2之间的最小距离d设置在(10~34)S1/S2的范围内,以使换热器3与进风格栅2之间的距离比较适中,从而既可降低换热器3对风的阻挡,以确保进风速度和进风量,又能够减少吸风距离,以使更多的风能够穿过换热器3而与换热器3进行充分换热,这样便能够增强换热器3的换热效果,提高制热或制冷量。

其中,换热器3与进风格栅2在进风格栅2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指的是换热器与进风格栅沿进风格栅的进风方向上的最小距离。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换热器3与进风格栅2在进风格栅2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d大于等于10mm小于等于40mm。

在该些实施例中,换热器3与进风格栅2在进风格栅2的厚度方向的最小距离d(也即换热器3与进风格栅2在进风格栅2的进风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可具体设置在10mm-40mm之间,这样可使换热器3与进风格栅2之间的距离比较适中,从而既可降低换热器3对风的阻挡,以确保进风速度和进风量,又能够减少吸风距离,以使更多的风能够穿过换热器3而与换热器3进行充分换热,这样便能够增强换热器3的换热效果,提高制冷或制热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1至图13所示,换热器3包括翅片组32和部分安装在翅片组32内的换热管34;其中,安装在翅片组32内部的换热管34的总长度之和大于等于25m小于等于36m,和/或换热管34包括多个U形管,U形管的数量大于等于36个小于等于52个。

在该些实施例中,换热器3可优选通过翅片组32和换热管34组成,此时,设置在翅片组32内部的换热管34的长度之和优选在25m-36m的范围内,这样能够确保换热管34与翅片组32之间具有足够的换热长度,从而可确保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提高制冷或制热量。而换热管34优选为多个U形管,此时,U形管的数量优选为36个-52个,这样可确保换热管34的数量,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换热管34的总长度,增强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换热器3的迎风面积S1等于换热器3靠近进风格栅2设置的面的长度与换热器3靠近进风格栅2设置的面的高度的乘积。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如图1至图13所示,将换热器3设置呈弧形,此时换热器3的迎风面积等于换热器3的迎风侧的弧长与换热器3的高度H的乘积,也可将换热器3设置呈板形(该实施例图中未示出),此时换热器3的迎风面积等于换热器3的迎风侧的板形长度与换热器3的高度的乘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空调设备还包括:滤网,安装在进风格栅2上;接水盘,设置在壳体1内,并对应换热器3设置。

在该些实施例中,还可在进风格栅2上设置滤网,这样便能够通过滤网来对进入到空调设备内的空气进行进一步过滤,这样便能够防止灰尘等通过滤网而进入到空调设备内部。同时,可在换热器3的下方设置接水盘,这样可通过接水盘来收集换热器3上产生的冷凝水,进而可防止冷凝水四处流淌。

进一步优选地,还可在壳体1内设置固定结构,这样换热器3便可通过固定结构而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空调设备还包括:风机4,对应换热器3安装在壳体1内,且换热器3远离进风格栅2的面对应风机4的进风端设置。

在该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还包括对应换热器3安装在壳体1内的风机4,且换热器3远离进风格栅2的面对应风机4的进风端设置,即是说换热器3的出风侧对应风机4的进风端设置,也即风机4设置在换热器3的出风处,而不是设置在换热器3的迎风侧,这样就使得从进风格栅2进入的风能够先经过换热器3进行换热后再经过风机4。其中,这里风机4的进风端为风进入到风机4内的一端。而该种设置风机4没有设置在进风格栅2与换热器3之间,而是大致设置在换热器3的后面,这样风机4在工作时便能够产生吸力而使进风格栅2进入的风能够直接快速地进入到换热器3内,这样便能够提高风速,增大风量,从而便可增大换热效果,提高制热或制冷量。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风机4也可对应安装在换热器3与进风格栅2之间,这样从进风格栅2进入的风便会先经过风机4,然后由风机4将风吹送到换热器3内进行换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换热器3为单排换热器或如图1至图13所示,换热器3的排数大于1。

在该些实施例中,换热器3既可为单排换热器,也可为多排换热器,此时,换热器3的排数大于1,而具体地,换热器3既可为双排、四排等整数排换热器,也可为1.5或2.5等非整数排换热器。而换热器3的排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空调设备为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或一体式空调。

在该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既可为空调室内机,也可为空调室外机,这就是说本申请提供的空调设备既能够用作室外机,也能够用作室内机,而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当然,在其它方案中,空调设备还可为一体式空调,比如窗式空调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空调设备为柜式空调器或壁挂式空调器。

在该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可优选用作空调室内机,比如柜式空调器,这样能够提高空调柜机的性能,当然,空调设备也可为壁挂式空调器等。

进一步优选地,空调柜机为圆形贯流柜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进风格栅2上平行并间隔设置有多个栅条,栅条在进风格栅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大高度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8mm。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栅条能够通过栅条来围成格栅孔,以实现进风格栅的进风,而将栅条的最大高度设置在1mm-8mm之间既能够确保进风格栅的强度,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进风风阻,有效提高风机4效率、降低风机4的噪音。同时,这样设置也能够使换热器3进风均匀,从而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栅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栅条沿高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其中,相邻两个栅条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8mm小于等于30mm,和/或栅条的最大高度与相邻两个栅条之间的间距的比值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0.4mm。

在该些实施例中,多个栅条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8mm小于等于30mm,能够使栅条在格栅上的分布比较合理,即使得相邻栅条之间的间距比较合理,这样便能够在确保进气格栅的强度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进风风阻,有效提高风机4的效率、降低风机4的噪音。同时,这样设置也能够使换热器3进风均匀,从而能够提高换热效率。而将栅条的最大高度与相邻两个栅条之间的间距的比值设置在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0.4mm的范围内,能够进一步降低进风风阻,提高风机4的效率、降低风机4的噪音,提高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空调设备还包括出风通道,出风通道的横截面的最小面积为S3,其中,S2/S3大于等于2.7小于等于5.6。

在该些实施例中,明确限定了进风格栅2有效进风面积与出风风道的最小截面的面积的比值范围,可以保证风机4的进风顺畅性,提高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和风机4的效率、降低室内机噪音,同时还可以保证风机4的耐压性,提高风机4在滤网或换热器3脏堵条件下的出风能力,避免因脏堵引起空调出风效果差、喘振等问题。

进一步优选地,S2/S3大于等于3.2小于等于4.2。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进风格栅2的有效进风面积的长度大于等于500mm小于等于1000mm,和/或进风格栅2的有效进风面积的宽度大于等于120mm小于等于180mm。

进一步优选地,进风格栅2的有效进风面积的长度大于等于550mm小于等于690mm,和/或进风格栅2的有效进风面积的宽度大于等于140mm小于等于165mm。

进一步优选地,出风风道的最小宽度大于等于35mm小于等于55mm,进一步优选地,出风风道的最小宽度大于等于40mm小于等于50mm。

进一步优选地,出风风道的有效长度大于等于485mm小于等于985mm,进一步优选地,出风风道的有效长度大于等于535mm小于等于675mm。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中未示出),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空调器为分体式空调,分体式空调还包括空调室外机,空调设备为能够与空调室外机相适配的空调室内机。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空调器设置成分体式空调,此时,可将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作为室内机使用,然后在配设一个对应的室外机即可。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将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作为室外机使用,此时可对应配设一个室内机,以使室外机和室内机能够正常工作而进行制冷或制热。同时,也可将空调器设置为一体式空调,此时空调设备可作为一体式空调的一部分结构,比如可将空调设备用作一体式空调的室内侧结构或者室外侧结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