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2894发布日期:2019-11-08 23:0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地区的冬季不供暖,但是气候湿冷,所以人们通过空调、取暖器等多种设备来抵御寒冷,这些设备存在许多的弊端,如:家用空调升温慢;取暖器虽升温快,但散热效果差,而且由于内部热量散热慢,又会引起设备高温,易损坏或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克服上述缺陷,通过对取暖器风罩体结构的改良,解决散热慢、易高温、易损坏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包括风道壳、风机、下侧板、上侧板和两块反射板,

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下侧板平行设置,所述反射板的顶端连接所述上侧板,所述反射板的底端连接所述下侧板,所述风道壳的顶端连接所述上侧板,所述风道壳的底端连接所述下侧板,所述风道壳的两侧分别连接一块反射板,所述两块反射板、风道壳、下侧板和上侧板构成一个用于容纳加热装置的开放式腔体,

所述风道壳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开放式腔体的腔壁,所述风道壳上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自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风机罩设于所述第一通风孔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表面为外凸的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机包括防风壁、固定架、多个风叶、中心部和电机,所述防风壁包括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所述第一壁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壁体的底部连接呈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壁体与所述第二壁体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壁体与所述第二壁体之间设有所述固定架,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固定架的中心,所述电机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罩设有中心部,所述多个风叶与所述中心部固定连接,当所述电机启动时,所述中心部带动所述风叶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风孔的直径,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壁体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壁体的高度相同,所述固定架的高度+所述中心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壁体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叶与所述固定架的夹角为60-80度,相邻两片风叶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c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叶具有7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壁体与所述第二壁体均为圆弧板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射板上设有多个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三通风孔设置在反射板与所述风道壳的连接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将风机放入风罩体结构中、使得风罩体既能保持原有的功能,又能通风散热,迅速将热量传至取暖器外部,提高了匀热效果,也避免了取暖器内部因温度过高而产生安全隐患,而且这种取暖器造价与原有取暖器相比,差异不大,给普通消费者带来了福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风道壳、11为第二表面、2为风机、21为第一壁体、22为固定架、221为第二通风孔、23为风叶、24为中心部、25为第二壁体、3为下侧板、4为上侧板、5为反射板、51为第三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其包括:风道壳1、风机2、下侧板3、上侧板4和两块反射板5。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其包括:风道壳1、风机2、下侧板3、上侧板4和两块反射板5,上述结构形成一个开放式腔体,在这个开放式腔体中,风道壳1为后背封闭面,下侧板3为下方封闭面,上侧板4为顶部封闭面,而两块反射板5则为侧壁封闭面,上侧板4与下侧板3平行设置,上述结构的连接方式为:反射板5的顶端连接上侧板4,反射板5的底端连接下侧板3,风道壳1的顶端连接上侧板4,风道壳1的底端连接下侧板3,风道壳1的两侧分别连接一块反射板5。在正面的开放面上可以设置百叶窗或者网格结构,用于进入外界冷气、发散热气和阻挡外界异物进入开放式腔体,在开放式腔体中,设有加热装置,这种加热装置为一般的取暖器中常用的,如发热管等,加热原理为电加热。

在风道壳1上设置风机2,为了便于理解,将风道壳1分成第一表面(未图示)和第二表面11,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11相对设置,第一表面为开放式腔体的内部腔壁,而第二表面11为开放式腔体的背面,在风道壳1上设有第一通风孔(未图示),第一通风孔贯穿风道壳1,风机2设置在第二表面11上,并且罩设于第一通风孔上。为了便于理解,将风机2分为防风壁(未图示)、固定架22、多个风叶23、中心部24和电机(未图示)这五部分,防风壁分成两部分,两部分的底部连接在一起,两部分构成一完整的圆形壁,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壁,圆形壁由固定架22穿插经过,将圆形壁分成第一壁体21和第二壁体25,第一壁体21与第二壁体25对称设置,而固定架22的长度大于第一通风孔的直径,使得固定架22能够架设在第一通风孔之上,电机安装在固定架22上,且位于固定架22的中心,电机可以有多种选择,仅需达到使风叶23转动的目的即可,电机由电源电性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上罩设有中心部24,多个风叶23与中心部24固定连接,当取暖器启动时,电机启动,中心部24带动风叶23转动。通过风叶23的转动,将外界的空气送入开放式腔体之中,将发热管产生的热量带走,从开放面送出取暖器,使得热量传播得更快,取暖器内的结构也不易于高温。由于第一壁体21的高度与第二壁体25的高度相同,而且固定架22的高度+中心部24的高度小于第一壁体21的高度,因此,防风壁在风叶23吸入风之前,先将风聚拢于第一壁体21与第二壁体25之间,固定架22上设有多个贯通固定架22的第二通风孔,风从第一壁体21与第二壁体25之间进入风叶23,加速由第二通风孔送入开放式腔体中,带着发热管的热量从开放面送出取暖器。

为了扩大进风量,风叶23与固定架22的夹角为60-80度,相邻两片风叶23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cm。在本实施例中,风叶具有7片。为了更进一步的扩大散热效果,在反射板5上设有多个第三通风孔51,第三通风孔51设置在反射板5与风道壳1的连接处。

在上述结构之中第二表面11最优设置成外凸的弧面,这样设计后,在风道壳1的底部,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的侧面是一圆弧状的平面,其与下侧板3共同构成一个底座,使得取暖器的底部更加稳定。

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或目的之一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取暖器的风罩体,具有通风散热,能够快速将取暖器热量带到房间每一个角度,而且价格便宜,避免取暖器因高温而损坏,且使用寿命长,具有普及性。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