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丝网结构的内置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84001发布日期:2020-01-03 09:14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丝网结构的内置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高效高可靠性的气体换热器中,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丝网结构的内置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内置式换热器工作原理:压缩气气流从迎风面流过翅片,冷却管与冷介质实现热交换,从而降低压缩气温度;压缩气内含的水分在温度下降时会析出,形成冷凝水,携带冷凝水的压缩气经过气水分离器进行气水分离,从而向下级压缩机输送干燥压缩气。

普通内置式换热器采用勾圈式气水分离器,气水分离器作用为分离冷凝水。但是分离片分布较稀,片与片之间空隙较大,分离器分离效果不佳。原普通内置式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换热器迎风面翅片长期被大流量压缩气长期直接吹打,翅片吹破,损坏;

2.压缩气吹打翅片,会使翅片震动,翅片与换热管连接处震动导致换热管磨损,磨破。最终导致换热器芯组报废;

3.气水分离器因间隙较大,分离效果差。部分冷凝水直接穿过分离器进入下级管路;

4.气水分离器因勾圈形式在气量大时易被吹坏,再反弹回来打伤翅片和冷却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丝网结构的内置式换热器,通过设置丝网分离器,可使压缩气经过丝网分离器的分离后,再进入气水分离器,二级分离,改善分离效果;经过丝网分离器后的压缩气将更加均匀柔和,此时压缩气吹入气水分离器,可以极大程度的避免气水分离器叶片损坏;若气水分离器叶片损坏回弹,也只会打在丝网分离器上,隔断保护换热器翅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丝网结构的内置式换热器,包括:

芯组;

热换器,所述热换器固定在所述芯组的内部;

翅片,所述翅片设置在所述热换器的外部;

侧板,所述侧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芯组的两端,并且所述热换器与侧板之间通过第一螺栓固定;

丝网分离器,所述丝网分离器固定在所述热换器的一侧;

气水分离器,所述气水分离器设置在所述丝网分离器的一侧,并且将丝网分离器限制在所述气水分离器与热换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水分离器的两端分别与侧板连接,并且气水分离器与侧板之间通过第二螺栓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侧板上部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翅片设置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丝网分离器,可使压缩气经过丝网分离器的分离后,再进入气水分离器,二级分离,改善分离效果;经过丝网分离器后的压缩气将更加均匀柔和,此时压缩气吹入气水分离器,可以极大程度的避免气水分离器叶片损坏;若气水分离器叶片损坏回弹,也只会打在丝网分离器上,隔断保护换热器翅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丝网结构的内置式换热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芯组;2、翅片;3、热换器;4、侧板;5、第一螺栓;6、第二螺栓;7、丝网分离器;8、气水分离器;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丝网结构的内置式换热器,包括:

芯组1;

热换器3,所述热换器3固定在所述芯组1的内部;

翅片2,所述翅片2设置在所述热换器3的外部,所述翅片2设置有多个;

侧板4,所述侧板4分别固定在所述芯组1的两端,并且所述热换器3与侧板4之间通过第一螺栓5固定,所述侧板4的上部设置有通孔9;

丝网分离器7,所述丝网分离器7固定在所述热换器3的一侧;

气水分离器8,所述气水分离器8设置在所述丝网分离器7的一侧,并且将丝网分离器7限制在所述气水分离器8与热换器3之间,所述气水分离器8的两端分别与侧板4连接,并且气水分离器8与侧板4之间通过第二螺栓9固定。

工作原理,通过设置丝网分离器,可使压缩气经过丝网分离器的分离后,再进入气水分离器,二级分离,改善分离效果;经过丝网分离器后的压缩气将更加均匀柔和,此时压缩气吹入气水分离器,可以极大程度的避免气水分离器叶片损坏;若气水分离器叶片损坏回弹,也只会打在丝网分离器上,隔断保护换热器翅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