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盘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2596发布日期:2020-02-14 15:12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机盘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舒适、换热效率高的风机盘管。



背景技术:

风机盘管全称为风机盘管机组,它是由小型风机、电动机和盘管等组成的空调系统末端装置之一,常用于中央空调。盘管管内流过冷冻水或热水时与管外空气换热,使空气被冷却,除湿或加热来调节室内的空气参数。它是现代家居、写字楼、办公室等空间中最常用的供冷、供热末端装置。

现有技术的风机盘管,均是通过电机带动风扇直接送风,其排风口的风速高、风量较大,且均为直吹的形式进行送风,这种送风模式的缺陷主要有两点:1、在制冷时,较大风量风速的直吹往往会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感受,严重会造成疾病困扰,容易引起感冒、中风和风湿的病症,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危害用户健康;2、直吹出来的风,其扩散效果较差,导致其与工况中的气体对流、换热效率低,进而对于室内温度的调控效果较差,制冷或者制热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需要提供一种使用舒适且换热效率高、控温效果好的风机盘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盘管,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风机盘管由于排风口出风直吹,容易造成使用者不适、换热效率低、控温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机盘管,包括:壳体、盘管、第一风扇、电机、蜗壳、第二风扇,其中:

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排风口,盘管靠近排风口设置,第二风扇设置在排风口和盘管之间;

蜗壳包裹在第一风扇的外侧,电机的输出轴插入到蜗壳内部与第一风扇连接;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隔板,排风口、第二风扇、盘管位于隔板的一侧,电机、第一风扇、蜗壳位于在隔板的另一侧,蜗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隔板上开设通风口,蜗壳的出风口抵在通风口上,第一风扇、出风口、通风口、盘管、第二风扇均对应排风口依次设置;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安装梁,安装梁上设置有转轴,第二风扇通过静音轴承安装在转轴上。

该风机盘管的工作原理如下:在盘管工作时,第一风扇将持续送直吹风,直吹风吹过盘管后被加热或者冷却,然后吹到第二风扇上,第二风扇在受直吹风吹扫后转动,从而将直吹风打散进行扩散化处理,进而通过排风口排出,排出的风分散程度高,扩散效果好,换热效果优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扇、蜗壳、第二风扇均有两个,所述电机为双轴电机,两个第一风扇分别连接在双轴电机的两端,两个第二风扇分别对应两个第一风扇设置;通过设计两个第一风扇进行送风,风机盘管的整体送风量大,另外,配置两个第二风扇,对两个风源分别进行扩散化处理,保证风机盘管换热效率高,并且通过双轴电机带动两个第一风扇转动,结构布置紧凑。

进一步的,两个第二风扇的叶片倾斜方向相反,这样的结构布置,使风机盘管两侧吹出旋扩散方向相反的冷/热风,这样,有利于强化冷/热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混合效果,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控温效果。

进一步的,两个第二风扇的叶片倾角相等,均为10-20°,通过控制叶片倾角的角度,获得最优的第二风扇启动效果和直吹风透过率,叶片倾角太小,则第二风扇启动对于风速的要求变高,进而对双轴电机的要求提高,能耗增大,叶片的倾角太大,则直吹风的透过率降低,影响风机盘管的控温效果。

进一步的,两个第二风扇的轮毂上分别同心设置有第一锥齿轮,两个第二锥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两个第二锥齿轮分别固定在传动轴两端,传动轴与安装梁平行设置,并且安装梁上设置有传动轴支架,传动轴安装在传动轴支架上。由于装配和尺寸的误差,两个第二风扇在受直吹风而转动时必然会出现转速不同的情况,导致两股旋向相反的冷/热风在室内的混合效果下降,通过设置锥齿轮和传动轴机构,可以保证二者始终以相反的转向、相同的转送转动,进而,冷/热风与室内空气混合均匀、扩散效果好。

进一步的,蜗壳出风口为渐扩型结构且其横截面为圆形,第二风扇的直径为蜗壳出风口最外缘直径的0.9-1.1倍,通过设置圆形横截面的吹风口,配合第二风扇的直径,能够使第二风扇具有最好的受风效果和直吹风扩散化效果,第二风扇在直径过大,则需要的启动风速较高,第二风扇直太小,则第二风扇对于直吹风的扩散化效果下降。,

进一步的,在蜗壳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设置过滤网,能够对进气进行有效过滤,提升排风管出风的空气质量,另外,也避免了尘埃、毛发通过进风口进入之后附着或者缠绕在第一风扇上,造成的第一风扇送风效果下降、甚至损坏。

进一步的,壳体上开设有排风口的侧壁,其一侧与壳体铰接,其另一侧设置有锁合部,壳体上对应该锁合部的位置设置有按压自锁弹簧卡扣。这种结构设计,能够使设置排风口的侧壁开关便捷,用户可以打开该侧壁,对第二风扇或者盘管进行检查清洁,操作便捷,在风机盘管故障时,也可以打开该侧壁的查看风机盘管内部情况,便于维修和维护。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梁可拆卸的安装在壳体内。由于风机盘管均是安装在房顶、侧壁等高处,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当第二风扇需要清洁或者维修、更换时,可以将安装梁拆下进行操作,无需长期在高处进行作业,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盘管,使用第一风扇进行送直吹风,直吹风被盘管加热或者冷却之后,吹到第二风扇上,第二风扇在受直吹风吹扫后转动,从而将直吹风打散进行扩散化处理,然后通过排风口排出,排出的风是旋转的,因此其分散程度高,扩散效果好,换热效果优异,也避免了由于直吹而导致用户不适、影响用户健康的问题的发生,另外,第二风扇使用第一风扇的直吹风作为动力,既无需额外的动力源进行辅助、不会带来能源消耗量的增加,又无需专用的控制系统或者结构,工作可靠性高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盘管结构图;

图2为图1的风机盘管结构图,其中排风口的侧壁处于打开状态;

图3为图1的风机盘管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01-侧壁;2-排风口;3-按压部;4-盘管;5-隔板;6-双轴电机;7-第一风扇;8-蜗壳;9-过滤网;10-安装梁;11-转轴;12-第二风扇;13-锁合部;14-按压自锁弹簧卡扣;15-第一锥齿轮;16-第二锥齿轮;17-传动轴;18-传动轴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盘管结构图;图2为图1的风机盘管结构图,其中排风口的侧壁处于打开状态;图3为图1的风机盘管的剖面图。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盘管;包括:壳体1、盘管4、第一风扇7、双轴电机6、蜗壳8、第二风扇12,其中:

所述壳体1的侧壁101上开设有排风口2,壳体1内设置有隔板5,排风口2、第二风扇12、盘管4位于隔板5的一侧,双轴电机6、第一风扇7、蜗壳8位于在隔板5的另一侧,蜗壳8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蜗壳8的出风口为渐扩型结构且其横截面为圆形;隔板5上开设通风口,蜗壳8的出风口抵在通风口上,第一风扇7、出风口、通风口、盘管4、第二风扇12均对应排风口依次设置;

所述第一风扇7、蜗壳8均有两个,两个第一风扇7分别连接在双轴电机6的两端,两个第二风扇12分别对应两个第一风扇7设置,蜗壳8包裹在第一风扇7的外侧,双轴电机6的输出轴插入到蜗壳8内部与第一风扇7连接,蜗壳8的进风口设置有过滤网9;

所述盘管4靠近排风口2设置,第二风扇12有两个,设置在排风口2和盘管4之间且均正对蜗壳8的出风口设置且第二风扇12的直径与蜗壳8出风口最外缘直径相等;两个第二风扇12的叶片倾斜方向相反,且两个第二风扇12的叶片倾角均为15°;

所述壳体1内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设置有安装梁10,安装梁10上设置有转轴11,两个第二风扇12通过静音轴承安装在转轴11上;

两个第二风扇12的轮毂上分别同心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5,两个第二锥齿轮16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15啮合传动,两个第二锥齿轮16分别固定在传动轴17两端,传动轴17与安装梁10平行设置,并且安装梁10上设置有传动轴支架18,传动轴17安装在传动轴支架18上;

所述第一风扇7、蜗壳8均有两个,两个第一风扇7分别连接在双轴电机6的两端,两个第二风扇12分别对应两个第一风扇7设置,蜗壳8包裹在第一风扇7的外侧,双轴电机6的输出轴插入到蜗壳8内部与第一风扇7连接;

壳体1上开设有排风口的侧壁101,其一侧与壳体1铰接,其另一侧设置有锁合部13,壳体1上对应该锁合部13的位置设置有按压自锁弹簧卡扣14,侧壁101外侧对应锁合部13的位置设置有按压部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