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无尘玻璃试管烘干装置及无尘玻璃试管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6919发布日期:2020-05-01 18:02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用无尘玻璃试管烘干装置及无尘玻璃试管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实验用无尘玻璃试管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试管,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用作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试管分普通试管、具支试管、离心试管等多种;试管在化学分时使用很广泛,对试管使用后清洗对于实验室很重要的,试管清洗的洁净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清洗后的试管进行快速烘干能够保证试管内部的洁净度,同时也能够避免能源过多的消耗;

现阶段我们对试管烘干主要采用自然晾干进行干燥,但是这种干燥方式不但干燥时间长,而且试管内壁容易沾染污染物,影响了对试管的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实验用无尘玻璃试管烘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用无尘玻璃试管烘干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板、第三连接杆和试管架,所述支撑底座上方左侧固定连接干燥腔,所述支撑底座上表面右侧固定焊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前侧固定焊接驱动转轮,所述驱动转轮左上方设置被动转轮,被动转轮也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驱动转轮与被动转轮通过传送带连接,所述被动转轮前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所述被动转轮一端安装滚轮,所述滚轮右上方铰接推块;所述推块左侧固定焊接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左端固定焊接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下端延伸至所述干燥腔内,并与试管架固定连接,以解决现有干燥方式不但干燥时间长,而且试管内壁容易沾染污染物,影响了对试管的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验用无尘玻璃试管烘干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板和试管架,所述支撑底座上方左侧固定连接干燥腔,所述支撑底座上表面右侧固定焊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前侧固定焊接驱动转轮,所述驱动转轮左上方设置被动转轮,被动转轮也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驱动转轮与被动转轮通过传送带连接,所述被动转轮前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所述被动转轮一端安装滚轮,所述滚轮右上方铰接推块;所述推块左侧固定焊接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左端固定焊接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下端延伸至所述干燥腔内,并与试管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试管架包括第三连接杆和试管倒置杆,所述第三连接杆水平排列,且第三连接杆下端固定焊接两个试管倒置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上端贯穿上侧的试管倒置杆并且延伸至试管倒置杆上方,所述第三连接杆上套设无尘玻璃试管,所述干燥腔侧壁上关于第二连接杆对称安装两个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的型号为gm-040。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块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且推块的斜面与滚轮抵接,所述推块与支撑底座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干燥腔上表面卡接盖板,所述盖板位置开设滑槽,所述滑槽上对称安装两个滑板,所述滑板相互靠近一侧均固定焊接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滑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长度一致,所述干燥腔左侧壁中间位置开设推拉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转轮前侧壁铰接铰接杆,所述铰接杆远离所述驱动转轮一端铰接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干燥腔滑动连接,所述齿条后侧设置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轮上方固定焊接两个扇叶,所述扇叶设置在所述干燥腔底部,所述铰接杆与所述驱动转轮铰接点位于所述驱动转轮偏心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扇叶之间固定焊接,且扇叶相互靠近一端低、相互远离一端高倾斜设置。

一种无尘玻璃试管清洁装置,包含所述的实验用无尘玻璃试管烘干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电加热管的设置有助于实现对试管架上的试管进行快速的烘干处理;启动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所述驱动转轮和被动转轮转动,所述被动转轮带动所述推杆转动,推杆挤压推块,所述推块水平滑动,从而使得所述推块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左右滑动,有利于增加无尘玻璃试管与热气流之间的接触面积,强化了烘干效果,所述第二连接杆水平滑动能够带动所述滑板水平滑动,从而避免了所述干燥腔内热气流外逸;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无尘玻璃试管的快速烘干,通过加快热气流的流动,保证了干燥腔内温度的均衡,且能够避免干燥腔内热气流逸出,节约了热能,适用于对实验后无尘玻璃试管的快速干燥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验用无尘玻璃试管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验用无尘玻璃试管烘干装置中试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验用无尘玻璃试管烘干装置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座、2-支撑板、3-驱动转轮、4-传送带、5-被动转轮、6-推杆、7-滚轮、8-推块、9-第一连接杆、10-干燥腔、11-第二连接杆、12-推拉门、13-电加热管、14-第三连接杆、15-试管倒置杆、16-扇叶、17-齿轮、18-齿条、19-铰接杆、20-滑槽、21-滑板、22-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实验用无尘玻璃试管烘干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板2、电加热管13、第三连接杆14和试管架,所述支撑底座1上方左侧固定连接干燥腔10,所述支撑底座1上表面右侧固定焊接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底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电机前侧固定焊接驱动转轮3,所述驱动转轮3左上方设置被动转轮5,被动转轮5也安装在支撑板2上,所述驱动转轮3与被动转轮5通过传送带4连接,所述被动转轮5前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推杆6,所述推杆6远离所述被动转轮5一端安装滚轮7,所述滚轮7右上方铰接推块8;所述推块8左侧固定焊接第一连接杆9,所述第一连接杆9左端固定焊接第二连接杆11,所述第二连接杆11下端延伸至所述干燥腔10内,并与试管架固定连接;

试管架包括第三连接杆14和试管倒置杆15,所述第三连接杆14水平排列,且第三连接杆14下端固定焊接两个试管倒置杆15,所述第三连接杆14上端贯穿上侧的试管倒置杆15并且延伸至试管倒置杆15上方,所述第三连接杆14上套设无尘玻璃试管,所述干燥腔10侧壁上关于第二连接杆11对称安装两个电加热管13,所述电加热管13的设置有助于实现对试管架上的试管进行快速的烘干处理;启动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所述驱动转轮3和被动转轮5转动,所述被动转轮5带动所述推杆6转动,推杆6挤压推块8,所述推块8水平滑动,从而使得所述推块8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1左右滑动,有利于增加无尘玻璃试管与热气流之间的接触面积,强化了烘干效果;

所述电加热管13的型号为gm-040;

驱动电机的型号为th80m3-2;

所述推块8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且推块8的斜面与滚轮7抵接,所述推块8与支撑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底座1具有对推块8限位的作用;

所述干燥腔10上表面卡接盖板22,所述盖板22位置开设滑槽20,所述滑槽20上对称安装两个滑板21,所述滑板21相互靠近一侧均固定焊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1,所述第二连接杆11水平滑动能够带动所述滑板21水平滑动,从而避免了所述干燥腔10内热气流外逸;

所述滑板21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1长度一致;

所述干燥腔10左侧壁中间位置开设推拉门12。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转轮3前侧壁铰接铰接杆19,所述铰接杆19远离所述驱动转轮3一端铰接齿条18,所述齿条18与所述干燥腔10滑动连接,所述齿条18后侧设置齿轮17,所述齿轮17与所述齿条18啮合,所述齿轮17上方固定焊接两个扇叶16,所述扇叶16设置在所述干燥腔10底部,

所述铰接杆19与所述驱动转轮3铰接点位于所述驱动转轮3偏心位置处;

所述扇叶16之间固定焊接,且扇叶16相互靠近一端低、相互远离一端高倾斜设置,所述驱动转轮3转动带动所述齿条18左右滑动,能够使得所述齿条18带动所述齿轮17和扇叶16转动,实现了带动所述干燥腔10内热气流上下的流动,从而增加了热气流的与无尘玻璃试管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烘干效率,本实施例中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一种无尘玻璃试管清洁装置,包含如实施例2所述的实验用无尘玻璃试管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需要对无尘玻璃试管进行干燥时,打开所述支撑板2,将无尘玻璃开口朝下倒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杆14上,然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所述驱动转轮3和被动转轮5转动,所述被动转轮5带动所述推杆6转动,推杆6挤压推块8,所述推块8水平滑动,从而使得所述推块8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1左右滑动,有利于增加无尘玻璃试管与热气流之间的接触面积,强化了烘干效果,所述驱动转轮3转动带动所述齿条18左右滑动,能够使得所述齿条18带动所述齿轮17和扇叶16转动,实现了带动所述干燥腔10内热气流上下的流动,从而增加了热气流的与无尘玻璃试管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烘干效率,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无尘玻璃试管的快速烘干,通过加快热气流的流动,保证了干燥腔10内温度的均衡,且能够避免干燥腔10内热气流逸出,节约了热能,适用于对实验后无尘玻璃试管的快速干燥处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