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6904发布日期:2020-05-01 18:0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环境,工业废水不能直接排入自然环境,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以污泥的形式送给专业的公司进行处理。目前,一般的污泥收集完后,用袋子装好,等待自然风干,这种收集方式存在很大的缺点:1.自然风干受天气影响,需要时间长;2.效果差,风干后重量和刚收集几乎没有多大变化。而公司每日生产都会排出一定量的工业废水,花费在污泥处理的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生产效益。因此,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烘干效率好的污泥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体、设于所述烘干箱体顶部的加热装置及抽湿装置,所述烘干箱体的前部设有活动门,所述烘干箱体内部设有污泥烘干车,所述加热装置通过热空气进气管及第一空气回流管与所述烘干箱体连接,所述抽湿装置通过湿气出气管及第二空气回流管与所述烘干箱体连接,所述污泥烘干车包括底架及设于所述底架顶部的若干个叠加设置的烘干架,所述底架及烘干架构成热空气流通的通道。

进一步,所述烘干架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设于所述烘干架底部的层板及设于所述层板顶部的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与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及左侧板构成热空气流通的通道或所述中隔板与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及右侧板构成热空气流通的通道,所述中隔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及右侧板的高度,所述烘干架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定位件。

进一步,所述上下相邻的烘干架的层板及中隔板相向设置。

进一步,所述层板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进一步,所述热空气进气管连接于所述烘干箱体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湿气出气管连接于所述烘干箱体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烘干箱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架顶部叠加设置有五个烘干架。

进一步,所述底架底部安装有活动轮。

进一步,所述中隔板的高度为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及右侧板的高度的50%~80%。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烘干箱体,并在烘干箱体上设置加热装置和抽湿装置,来对污泥进行烘干,并设置具底架及烘干架的污泥烘干车来存放污泥,底架及烘干架构成热空气流通的通道,加快污泥的烘干速度,本实用新型污泥烘干装置提高了污泥的烘干效率,节省了污泥的处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污泥烘干装置的第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污泥烘干装置的第二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污泥烘干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污泥烘干车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中:1-烘干箱体;2-加热装置;3-抽湿装置;4-活动门;5-污泥烘干车;6-热空气进气管;7-第一空气回流管;8-湿气出气管;9-第二空气回流管;10-底架;11-烘干架;12-前侧板;13-后侧板;14-左侧板;15-右侧板;16-层板;17-中隔板;18-定位件;19-通孔;20-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体1、设于烘干箱体1顶部的加热装置2及抽湿装置3,烘干箱体1的前部设有活动门4,烘干箱体1内部设有污泥烘干车5,加热装置2通过热空气进气管6及第一空气回流管7与烘干箱体1连接,抽湿装置3通过湿气出气管8及第二空气回流管9与烘干箱体1连接,污泥烘干车5包括底架10及设于底架10顶部的若干个叠加设置的烘干架11,底架10及烘干架11构成热空气流通的通道。通过设置烘干箱体1,并在烘干箱体1上设置加热装置2和抽湿装置3,来对污泥进行烘干,并设置具底架10及烘干架11的污泥烘干车5来存放污泥,底架10及烘干架11构成热空气流通的通道,加快污泥的烘干速度,本实用新型污泥烘干装置提高了污泥的烘干效率,节省了污泥的处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烘干架11包括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设于烘干架10底部的层板16及设于层板16顶部的中隔板17,中隔板17与前侧板12、后侧板13及左侧板14构成热空气流通的通道或中隔板17与前侧板12、后侧板13及右侧板15构成热空气流通的通道,中隔板17的高度小于所述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及右侧板15的高度,烘干架11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定位件18,烘干架11利于热空气流通,加快污泥的烘干速度。

上下相邻的烘干架11的层板16及中隔板17相向设置,更利于形成热空气流通的循环通道。

层板16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9,加大了热空气与污泥的接触面积,加快污泥的烘干速度。

热空气进气管6连接于烘干箱体1的底部,利于热空气从烘干箱体1内自下而上的对污泥进行烘干,污泥烘干更加均匀。

湿气出气管8连接于烘干箱体1的顶部,利于抽湿装置3对烘干箱体1内的热湿气的抽吸。

烘干箱体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加热装置2电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及时反馈烘干箱体1内的温度,利于加热装置2及时对回流空气的加热以与及时输送热空气。

底架10顶部叠加设置有五个烘干架11,既可提高烘干箱体1的烘干效益,又利于污泥烘干车5上的污泥的充分烘干。

底架10底部安装有活动轮20,方便污泥烘干车5的放置与移动。

中隔板17的高度为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及右侧板15的高度的50%~80%,更利于热空气对污泥的充分接触与提高热空气的流通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箱体、设于所述烘干箱体顶部的加热装置及抽湿装置,所述烘干箱体的前部设有活动门,所述烘干箱体内部设有污泥烘干车,所述加热装置通过热空气进气管及第一空气回流管与所述烘干箱体连接,所述抽湿装置通过湿气出气管及第二空气回流管与所述烘干箱体连接,所述污泥烘干车包括底架及设于所述底架顶部的若干个叠加设置的烘干架,所述底架及烘干架构成热空气流通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架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设于所述烘干架底部的层板及设于所述层板顶部的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与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及左侧板构成热空气流通的通道或所述中隔板与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及右侧板构成热空气流通的通道,所述中隔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及右侧板的高度,所述烘干架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定位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相邻的烘干架的层板及中隔板相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板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空气进气管连接于所述烘干箱体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气出气管连接于所述烘干箱体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顶部叠加设置有五个烘干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底部安装有活动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的高度为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及右侧板的高度的50%~8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体、设于所述烘干箱体顶部的加热装置及抽湿装置,所述烘干箱体的前部设有活动门,所述烘干箱体内部设有污泥烘干车,所述加热装置通过热空气进气管及第一空气回流管与所述烘干箱体连接,所述抽湿装置通过湿气出气管及第二空气回流管与所述烘干箱体连接,所述污泥烘干车包括底架及设于所述底架顶部的若干个叠加设置的烘干架,所述底架及烘干架构成热空气流通的通道。本实用新型污泥烘干装置提高了污泥的烘干效率,节省了污泥的处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林子嘉;王火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鹤山市德柏纸袋包装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6
技术公布日:2020.05.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