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8310发布日期:2020-06-23 22:3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多联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相关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联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建或改造数据中心对散热空调的需求量大幅提升,对空调的性能和节能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分离式热管制冷技术是一种可有效利用室外自然冷源的新型制冷技术,因热管制冷系统工作时不需要消耗能源,使得热管制冷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数据中心的散热。

可以理解,热管制冷系统的运行需要要求室外的温度低于室内的温度,这对于不间断运行的数据中心仍存在应用局限性,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失去其功能。为此,人们将压缩制冷与热管制冷相结合,充分利用压缩制冷的可靠性与热管制冷的节能性,来满足数据中心不间断制冷的需求。

然而,目前现有的用于数据中心散热的制冷系统,热管制冷系统和压缩制冷系统共用管路和换热器,使得现有的制冷系统上热管制冷系统和压缩制冷系统只能单独运行,无法充分发挥热管制冷低能耗的优势;而且现有的由热管制冷系统和压缩制冷系统组成的制冷系统,采用中间换热器的方式传递热量,这样会造成中间换热损失,从而降低该制冷系统整体的制冷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联制冷系统。

具体地,一种多联制冷系统,包括

室内机;

热管制冷外机,所述热管制冷外机包括多个热管制冷模块,多个所述热管制冷模块并联设置,并通过第一循环管路分别与所述室内机连接;

压缩制冷外机,所述压缩制冷外机包括多个压缩制冷模块,多个所述压缩制冷模块并联设置,并通过第二循环管路分别与所述室内机连接;

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能够分别对所述热管制冷外机上的每个热管制冷模块,及所述压缩制冷外机上的每个压缩制冷模块进行启闭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室内机包括多个室内机模块,多个所述室内机模块并联设置,其中每个所述室内机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和所述第二循环管路连接并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室内机模块上分别设置有控制件,所述控制件能够控制对应的室内机模块的启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多个所述压缩制冷模块各自通过分支管路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连接并连通,其中每个所述分支管路上分别设置有阻断件,用于对所述分支管路的通断进行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阻断件设为电磁阀或者单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多联制冷系统还包括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能够检测室内及室外的温度;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所述测温组件测得的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控制所述热管制冷外机及所述压缩制冷外机的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室内机模块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和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分别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一蒸发器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热管制冷模块包括第一冷凝器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蒸发器之间形成有高度差,且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蒸发器之间通过第一循环管路连接并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压缩制冷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第二冷凝器和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上,并与所述第一蒸发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冷凝器之间连接有油分离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连接有气液分离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联制冷系统,将热管制冷外机和压缩制冷外机设置为模块化多联结构,并各自通过第一循环管路和第二循环管路分别与室内机连接,使得该多联制冷系统工作时,热管制冷外机和压缩制冷外机能够根据需求同时工作并对室内制冷,充分利用了热管制冷外机低能耗的优势;同时由热管制冷外机和压缩制冷外机工作时用于室内制冷的热交换在室内进行,避免换热损失,具有提高该多联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的作用;而且本实用新型创造性采用多个制冷外机共同用于给室内机制冷,扩充了该制冷系统的容量,能够替代现有的多个制冷系统适用于制冷量需求量大场所,具有简化管路布置,便于操控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多联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室内机;11、室内机模块;111、第一蒸发器;112、第一风机;20、热管制冷外机;201、第一循环管路;21、热管制冷模块;211、第一冷凝器;212、第二风机;30、压缩制冷外机;301、第二循环管路;302、分支管路;31、压缩制冷模块;311、压缩机;312、第二冷凝器;313、第一膨胀阀;314、油分离器;315、气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多联制冷系统,包括室内机10,与所述室内机10分别连接的热管制冷外机20和压缩制冷外机30,及用于对所述热管制冷外机20及所述压缩制冷外机30分别进行启闭的控制装置(图未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热管制冷外机20包括多个热管制冷模块21,多个所述热管制冷模块21并联设置,并通过第一循环管路201分别与所述室内机10连接;所述压缩制冷外机30包括多个压缩制冷模块31,多个所述压缩制冷模块31并联设置,并通过第二循环管路301分别与所述室内机10连接。使得本实施方式的多联制冷系统工作时,所述热管制冷外机20上的每个热管制冷模块21工作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1和所述室内机10对室内进行降温,所述压缩制冷外机30上的每个压缩制冷模块31工作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循环管路301和所述室内机10对室内进行降温。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热管制冷外机20和压缩制冷外机30能够独立工作,并分别通过室内机10对室内进行降温,避免换热损失,具有提高该多联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包括多个室内机模块11,多个所述室内机模块11并联设置,其中每个所述室内机模块11分别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1和所述第二循环管路301连接并连通。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多联制冷系统采用了多拖多的方式,且所述热管制冷外机20上热管制冷模块21,及所述压缩制冷外机31上压缩制冷模块31工作时所产生的制冷量,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循环管路201和第二循环管路301传递至每个所述室内机模块11上,并各自对每个室内机模块11所对应的室内进行降温。

其中,每个所述室内机模块11上分别设置有控制件(图未示),所述控制件能够控制对应的室内机模块11的启闭。使得本实施方式的多联制冷系统的室内机模块11能够根据使用的需求,选择开启具体的室内机模块11,以达到充分利用所述热管制冷外机20和所述压缩制冷外机20工作时所产生的制冷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施方式在多个所述压缩制冷模块31各自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301连接并连通的分支管路302上分别设置有阻隔件(图未示),用于对所述分支管路的通断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压缩制冷外机30上压缩制冷模块31进行工作时,可用阻隔件将处于关闭状态的压缩制冷模块31所对应的分支管路302进行隔断,使得开启的压缩制冷模块31工作所产生的制冷剂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循环管路301全部导入至室内机10上,起到防止制冷剂的回流的作用,进而具有提高该压缩制冷外机30工作时可靠性的作用。

具体地,所述阻隔件设为电磁阀或者单向阀。其中当所述阻隔件为单向阀时,所述压缩制冷模块31上的制冷剂能够通过分支管路302导出至所述第二循环管路301上,而所述第二循环管路301内的制冷剂不会通过所述分流管路302回流至对应的压缩制冷模块31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联制冷系统还包括测温组件(图未示),所述测温组件能够检测室内机室外的温度,且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所述测温组件测得的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控制所述热管制冷外机20及所述压缩制冷外机30的工作。使得本实施方式的多联制冷系统在工作时,优先选用热管制冷外机20进行工作制冷,而当所述热管制冷外机20工作所产生的制冷不足以满足室内降温的需求时,或者热管制冷外机20因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而不工作时,才控制所述压缩制冷外机30工作制冷,以此达到充分利用热管制冷外机20低能耗的优势的目的。

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上每个所述室内机模块11包括第一蒸发器111和第一风机112,所述第一蒸发器111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1和所述第二循环管路301分别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风机112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一蒸发器111设置,使得本实施方式的多联制冷系统工作时,所述热管制冷外机20和所述压缩制冷外机30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蒸发器111对放置于该室内机模块11的室内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具体在第一风机112的导流下,热风途经第一蒸发器111并与所述第一蒸发器111进行热交换,变为冷风向外吹出,以此实现对室内降温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蒸发器111具有两套换热管组,且两套换热管组相互独立,并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1和所述第二循环管路301一一对应并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热管制冷外机20上的热管制冷模块21包括第一冷凝器211和第二风机212,所述第一冷凝器211与所述第一蒸发器111之间具有高度差,且所述第一冷凝器211与所述第一蒸发器111之间通过第一循环管路201连接并连通。使得所述热管制冷模块21工作时,利用所述第一冷凝器211与所述第一蒸发器111之间的高度差,来提供制冷剂在所述第一冷凝器211与所述第一蒸发器111之间流动的动力。且该热管制冷模块21工作时,液态冷凝剂在重力的作用下,途经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1进入至所述第一蒸发器111并实现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内空气因放热而降温,而液态制冷剂因吸热则变为气态制冷剂,再通过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1回流至所述第一冷凝器211中,气态的制冷剂在所述第一冷凝感器211中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态制冷剂因放热而变回为液态制冷剂,以此形成一个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的制冷循环。

本实施方式的压缩制冷外机30上的每个压缩制冷模块31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311、第二冷凝器312和第一膨胀阀313,所述第一膨胀阀313设置在所述第二循环管路301上,并与所述第一蒸发器111连接,使得本实施方式的压缩制冷模块31工作时,所述压缩机311、所述第二冷凝器312、所述第一膨胀阀313和所述第一蒸发器111形成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的压缩制冷循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311与所述第二冷凝器312之间连接有油分离器314,所述第一蒸发器111与所述压缩机311之间连接有气液分离器315。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联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室内温度,室外温度,室内降温所需的总制冷量;s2:根据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选择控制所述热管制冷外机20和/或所述压缩制冷外机30开启;s3:根据室内降温所需的总制冷量,选择所述控制热管制冷外机20上热管制冷模块21的开启数量,及所述压缩制冷外机30上压缩制冷模块31的开启数量。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多联制冷系统在控制具体根据待降温处理的室内温度与室外的温度之间的比对来选择所述热管制冷外机20及所述压缩制冷外机30的工作,而所述热管制冷外机20上热管制冷模块21的开启数量,及所述压缩制冷外机上压缩制冷模块31的开启数量,则根据待降温处理的室内总制冷量,以及每个热管制冷模块21及每个压缩制冷模块31单独工作时对室内的制冷量,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到,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待降温的室内的温度来实时反馈。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室内温度为该多联制冷系统工作时对待降温处理的室内的温度,包括处于开启状态的每个室内机模块所对应的室内的空气温度;而上述的室外温度为所述热管压缩外机20所处的环境温度,且室内的空气温度和室外的环境温度具体可通过温度计测得,而室内降温所需的总制冷量则为待降温处理的单个室内机模块11的制冷量之和,其中单个室内机模块11的制冷量也就是说单个室内机模块11的实时制冷量需求,可以在采集到对应室内机模块11的回风温度、送风温度、风量以及外界环境温度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到,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还包括获取所述热管制冷外机20上每个热管制冷模块21对室内降温时的制冷量,及所述压缩制冷外机20上每个压缩制冷模块31对室内降温时的制冷量,且本实施方式的多联制冷系统可以根据待降温处理的室内的使用需求,来具体设置所述热管制冷外机20上每个热管制冷模块21,及所述压缩制冷外机30上每个压缩制冷模块31工作时的制冷量,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其中,步骤s2中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开启热管制冷外机20,压缩制冷外机30选择性地开启。也就是说,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优选开启所述热管制冷外机20,至于所述压缩制冷外机30的是否开启则根据实际的需求来选择控制。

具体地,上述步骤s2中当所述热管制冷外机20上每个热管制冷模块21开启时对室内降温时的制冷量之和小于室内降温所需的总制冷量,则开启压缩制冷外机30,使得所述压缩制冷外机30与所述热管制冷外机20共同工作,反之则关闭压缩制冷外机30。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多联制冷系统工作时,优先用热管制冷模块21对室内进行降温处理,以此达到充分利用热管制冷外机20工作时低能耗的目的。

而当上述步骤s2中当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时,因为热管制冷外机20工作不能实现对室内的降温,故此,开启压缩制冷外机30,而热管制冷外机20则关闭。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将热管制冷外机和压缩制冷外机设置为模块化多联结构,并各自通过第一循环管路和第二循环管路分别与室内机连接,使得该多联制冷系统工作时,热管制冷外机和压缩制冷外机能够根据需求同时工作并对室内制冷,充分利用了热管制冷外机低能耗的优势;同时由热管制冷外机和压缩制冷外机工作时用于室内制冷的热交换在室内进行,避免换热损失,具有提高该多联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的作用;而且本实用新型创造性采用多个制冷外机共同用于给室内机制冷,扩充了该制冷系统的容量,能够替代现有的多个制冷系统适用于制冷量需求量大场所,具有简化管路布置,便于操控的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