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7077发布日期:2020-07-04 01:2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红外线燃气灶其发热体主要有陶瓷蜂窝体和金属蜂窝体两种,其中金属蜂窝体因其更好的耐冷热冲击性能和更好的质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金属蜂窝多为一根或多根金属薄带盘绕而成,但是致密的金属带相比于疏松的陶瓷而言,其热导率更高,热量更容易从蜂窝板上侧往下侧传导,导致蜂窝板下侧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火焰往蜂窝体下端传播而引起回火,需要将金属蜂窝体的孔隙设计得很小,孔隙越小,蜂窝体的孔隙率越低,越不利于引射,从而限制了燃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红外燃烧器的燃气首先在蜂窝体的表层燃烧,随着表层材料受热变红,燃气进入蜂窝体的孔隙中进行燃烧,为了提高红外燃气灶的加热效率,需要燃气保持在蜂窝体的上侧进行燃烧,但蜂窝体上下孔隙均匀的结构难以将火焰维持在上侧而不向下侧传播,火焰稳定性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其火焰稳定性更高,不易发生回火。

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包括金属带料,在所述金属带料的同一面交替设置有凸起组ⅰ和凸起组ⅱ,所述金属带料盘绕形成具有复数个盘绕圈的蜂窝发热体,所述凸起组ⅰ和所述凸起组ⅱ分别布置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盘绕圈上,并且相邻盘绕圈之间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孔隙,其中所述凸起组ⅰ下端的凸起密度大于所述凸起组ⅰ上端的凸起密度,所述凸起组ⅱ下端的凸起密度大于所述凸起组ⅱ上端的凸起密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组ⅰ至少包括沿所述金属带料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镂空凸起和第二镂空凸起,所述第一镂空凸起和所述第二镂空凸起的上下两端具有开口,其中上端的开口为出气口,下端的开口为进气口,所述出气口形成所述孔隙,所述第一镂空凸起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镂空凸起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镂空凸起设置在所述金属带料的中段,所述第二镂空凸起设置在所述金属带料的下半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镂空凸起与所述第二镂空凸起的凸起高度相同,所述第二镂空凸起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镂空凸起的下端相平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镂空凸起和所述第二镂空凸起为所述金属带料冲压形成,且所述第一镂空凸起和所述第二镂空凸起的上端和下端与所述金属带料切割分离,分别形成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组ⅱ包括分别在水平方向上排成一排的复数个第三镂空凸起和复数个第四镂空凸起,所述第三镂空凸起位于所述第四镂空凸起的上方,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所述第四镂空凸起的上下两端具有开口,其中上端的开口为出气口,下端的开口为进气口,所述出气口形成所述孔隙,相邻所述第三镂空凸起之间的距离l1大于相邻所述第四镂空凸起之间的距离l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第四镂空凸起在同一凸起组ⅱ中均匀设置,且距离l1不小于距离l2的两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所述第四镂空凸起分别设置在所述金属带料的上半段和下半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所述第四镂空凸起的凸起高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所述第四镂空凸起为对金属带料冲压形成,且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所述第四镂空凸起的上端和下端与所述金属带料切割分离,分别形成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金属蜂窝发热体,其凸起组ⅰ和凸起组ⅱ的下端凸起密度大,使金属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孔隙率变低,从而使火焰更难于向蜂窝发热体下端传播而避免引起回火,火焰稳定性更高;

2、本实用新型的金属蜂窝发热体,其凸起组ⅰ和凸起组ⅱ的上端凸起密度小,使蜂窝发热体上端具有较高的孔隙率,有利于燃气高效燃烧和燃烧尾气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带料盘绕形成蜂窝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蜂窝发热体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局部金属带料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局部金属带料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局部金属带料的轴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如图1-3所示,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包括金属带料1,在金属带料1的同一面交替设置有凸起组ⅰ21和凸起组ⅱ22,金属带料1盘绕形成具有复数个盘绕圈的蜂窝发热体,凸起组ⅰ21和凸起组ⅱ22分别布置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盘绕圈上,并且相邻盘绕圈之间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孔隙3,燃气从孔隙3传输至蜂窝发热体的上表面进行燃烧。其中凸起组ⅰ21下端的凸起密度大于凸起组ⅰ21上端的凸起密度,凸起组ⅱ22下端的凸起密度大于凸起组ⅱ22上端的凸起密度。在本实施例中,凸起组的下端指凸起组位于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中心线以下(即下半段)的一端,凸起组的上端具体指位于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中心线以上(即上半段)的一端。凸起密度具体指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上半段或下半段的凸起数量。

本实施例的金属蜂窝发热体,其凸起组ⅰ21和凸起组ⅱ22的下端凸起密度大,使凸起组ⅰ21的下端、凸起组ⅱ22的下端与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的下半段共同围合形成的孔隙3更小更密,从而保证火焰更难于向蜂窝发热体下端传播而避免引起回火,火焰稳定性更高;此外,凸起组ⅰ21和凸起组ⅱ22的上端凸起密度小,使凸起组ⅰ21的上端、凸起组ⅱ22的上端与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的上半段共同围合形成的孔隙3更大更疏,从而使金属蜂窝发热体上端具有较高的孔隙率,有利于燃气高效燃烧,发热速度快,同时还有利于燃烧尾气排放。

如图2-6所示,具体地,凸起组ⅰ21至少包括沿金属带料1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镂空凸起211和第二镂空凸起212,第一镂空凸起211和第二镂空凸起212的上下两端具有开口,其中上端的开口为出气口201,下端的开口为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口202,出气口201形成孔隙3以供燃气或烟气通过,第一镂空凸起211的长度大于第二镂空凸起212的长度,如此进气口202和出气口201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蜂窝发热体的整体孔隙率。

优选地,第一镂空凸起211设置在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的中段,第二镂空凸起212设置在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的下半段。由此,第一镂空凸起211的中心线下端与相邻第二镂空凸起212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小,第一镂空凸起211中心线的上端与相邻第一镂空凸起211中心线的上端之间的间距大,从而保证凸起组ⅰ21下端的凸起密度大于凸起组ⅰ21上端的凸起密度。

优选地,第一镂空凸起211与第二镂空凸起212的凸起高度相同,第二镂空凸起212的下端与第一镂空凸起211的下端相平齐,如此可保证具有凸起组ⅰ21的盘绕圈能够形成稳定、均匀的孔隙3。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高度具体指镂空凸起的最高点与金属带料具有镂空凸起一面的平带区域之间的高度差。

更优选地,第一镂空凸起211和第二镂空凸起212为对金属带料1冲压形成,且第一镂空凸起211和第二镂空凸起212的上端和下端与金属带料1切割分离,分别形成出气口201和进气口202,如此在无需增加耗材的情况下,利于第一镂空凸起211和第二镂空凸起212快速加工成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还有利于提高蜂窝发热体的整体孔隙率。

如图3-6所示,具体地,凸起组ⅱ22包括分别在水平方向上排成一排的复数个第三镂空凸起221和复数个第四镂空凸起222,第三镂空凸起221位于第四镂空凸起222的上方,第三镂空凸起221和第四镂空凸起222的上下两端具有开口,其中上端的开口为出气口201,下端的开口为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口202,出气口201形成孔隙3以供燃气或烟气通过,相邻第三镂空凸起221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l1大于相邻第四镂空凸起222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l2。由此,通过在第三镂空凸起221和第四镂空凸起22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开口,使得第三镂空凸起221和第四镂空凸起222不仅可以起到可靠地支撑作用,还可以作为孔隙3的一部分,进一步提高了蜂窝发热体的整体孔隙率,有利于前端喷嘴的一次空气引射,使燃气燃烧更充分。

优选地,第三镂空凸起221和第四镂空凸起222在同一凸起组ⅱ22中均匀设置,且距离l1不小于距离l2的两倍,以保证凸起组ⅱ22的上端凸起密度大于凸起组ⅱ22的下端凸起密度。本实施例中,距离l1等于距离l2的两倍,并且第三镂空凸起221同轴设置在相邻第四镂空凸起222的上方。

具体地,第三镂空凸起221和第四镂空凸起222分别设置在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的上半段和下半段,如此第三镂空凸起221与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的上半段共同围合形成的孔隙3更大更疏,从而使蜂窝发热体上端的孔隙率更高;同时第四镂空凸起222与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的下半段共同围合形成的孔隙3更小更密,进而实现降低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孔隙率,提高火焰稳定性。

更具体地,第一镂空凸起211的顶部位于第三镂空凸起221的底部与顶部之间,且第一镂空凸起211的底部位于第四镂空凸起222的底部与顶部之间(参见图3),如此实现了将任意两个相邻盘绕圈的相邻镂空凸起相错开而不会发生互相凹陷,使各盘绕圈之间形成更稳定的孔隙3。

优选地,第三镂空凸起221和第四镂空凸起222的凸起高度相同,以保证具有凸起组ⅱ22的盘绕圈能够形成均匀的孔隙3。另外,第三镂空凸起221、第四镂空凸起222和第二镂空凸起212的凸起高度相同,以保证各盘绕圈之间的孔隙3稳定且均匀。

优选地,第三镂空凸起221和第四镂空凸起222为对金属带料1冲压形成,且第三镂空凸起221和第四镂空凸起222的上端和下端与金属带料1切割分离,分别形成出气口201和进气口202,以简化加工工序,降低制造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镂空凸起211和第二镂空凸起212的下端设计为封闭端,并将第四镂空凸起222的下端或者上下两端设计为封闭端,这样,可进一步降低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孔隙率,使蜂窝发热体下端供燃气通过的有效横截面积更小,有利于加快蜂窝发热体下端的燃气流速,便于燃气通过时更好地对蜂窝发热体下端进行冷却,使火焰更难于向蜂窝发热体下端传播,火焰稳定性更高,更加不容易发生回火。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