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拆卸的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7018发布日期:2020-06-02 20:28阅读:7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拆卸的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拆卸的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环境污染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空气中的雾霾、装修时候的甲醛等等都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元凶。普通家庭基本上是使用新风系统进行空气的过滤,由于长时间开着新风系统,新风系统的有些部件容易损坏,更换的时候非常费时、费力。

而且目前的新风系统不论是中央式还是墙式的,都做不到系统内部全方位清洗,不能全方位清洗的新风系统一方面是风口堵塞,管道积尘;另外一方面长期不清洗管道,其内部会滋生细菌,对人体健康产生隐患。

且目前的新风系统的安装都是要在墙上或梁上打洞,给建筑安全留下了安全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更换部件、容易组装、尤其是可以做到全方位无死角清洗、安装的时候不破坏装修,只要更换一块玻璃就能完成安装的装置。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方便拆卸的新风系统,包括风机装置、具有一开口的外壳体、控制板,所述外壳体上设置通风孔,用于换气;其中所述控制板与风机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板控制风机装置的启闭,其中,所述风机装置和控制板放置在外壳体内,所述风机装置用于产生换气气流;

靠近开口的方向、在外壳体上设置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上适配的安装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和连接结构配合将外壳体固定在固定物上;同时所述外壳体的开口上安装室内风盖,所述室内风盖将风机装置、控制板封装在外壳体内。

优选的,所述风机装置包括风机、具有开口的内壳体;其中所述风机放置在内壳体内,并且风机与内壳体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位置、在内壳体上开设插口,所述插口内插入有过滤盒;

同时所述内壳体的开口上安装风机护栏,所述风机护栏将风机封装在内壳体内,所述风机与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控制风机的启闭。

优选的,所述内壳体的内壁上设置凸边,所述风机的机壳顶抵在凸边上;

和/或所述内壳体的底部外侧设置灯带,所述灯带上安装灯珠,所述灯珠与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控制灯珠的启闭。

优选的,所述风机护栏包括圆形的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的中部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柱,所述凸柱上挖设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内用于放置控制板。

优选的,所述风机护栏的外圆周上设置至少一道l型滑槽;内壳体开口方向的外圆周上设置至少一根定位柱,当风机护栏安装在内壳体的开口上时、所述定位柱能够插入l型滑槽内,并且所述定位柱能够沿着l型滑槽滑动,将风机护栏定位在内壳体上。

优选的,外壳体开口的方向、在外壳体的内壁上设置凹槽三,凹槽三的内径大于外壳体的内径,所述风机护栏坐落在凹槽三内。

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为螺纹,所述紧固件为法兰。

优选的,所述室内风盖具有一u型开口,室内风盖的侧壁上设置数个间隔排列的风孔一,所述风孔一与u型开口连通,所述风孔一用于换气,同时所述室内风盖的侧壁上还设置滑槽一;

还包括防风逆止阀,所述防风逆止阀也具有一u型的开口,同时防风逆止阀的侧壁上设置数个间隔排列的风孔二,所述风孔二与u型开口连通;同时,所述防风逆止阀的侧壁上设置推扭;其中,所述防风逆止阀容置在室内风盖的u型开口内,并且所述推扭能够穿过滑槽一,在推扭的带动下,所述防风逆止阀能够在室内风盖的u型开口内进行旋转,旋转的时候,所述室内风盖的风孔一与防风逆止阀的风孔二能够叠合。

优选的,所述室内风盖的中心设置一芯轴,所述防风逆止阀的中心设置一轴孔,所述芯轴能够适配的插入轴孔内。

优选的,其中,所述防风逆止阀与风机护栏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安装有空气清新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以做到全方位无死角清洗,安装的时候不破坏装修,只要更换一块玻璃就能完成安装,安全省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外壳体示意图;

图3为外壳体立体示意图;

图4为风机护栏示意图;

图5为风机护栏示意图;

图6为室内风盖示意图;

图7为防风逆止阀示意图;

图8为风机装置分体示意图;

图9为风机示意图;

图10为风机装置装配示意图;

图11为本装置半装配示意图;

图12为本装置整体示意图;

附图序号说明:风机装置1、风机11、内壳体12、定位柱121、插口13、风机护栏14、凸柱141、凹槽二142、滑道一143、滑道二144、外壳体2、头部21、尾部22、通风孔23、凹槽三底壁24、卡扣25、控制板3、法兰4、室内风盖5、风孔一51、滑槽一52、卡扣孔53、过滤盒6、防风逆止阀7、风孔二71、推扭72、空气清新剂盒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图中,方便拆卸的新风系统包括风机装置1、具有一开口的外壳体2、控制板3,所述外壳体2上设置通风孔23,用于换气;其中所述控制板3与风机装置1电连接,所述控制板3控制风机装置1的启闭,所述风机装置1和控制板3放置在外壳体2内,所述风机装置1用于产生换气气流,气流通过通风孔进入进出,产生换气的效果;

靠近开口的方向、在外壳体2上设置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上适配的安装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和连接结构配合将外壳体固定在固定物上,所述固定物可以是墙体、玻璃等;优选连接结构为螺纹,紧固件为法兰4,法兰4通过内螺纹与外壳体2上的螺纹适配的连接在一起。

外壳体2的开口上安装室内风盖5,所述室内风盖5将风机装置、控制板3封装在外壳体2内(更具体的控制板3是封装在内壳体12内,后续会详细描述),风机装置1工作的时候不会被甩出来。

下面具体的描述每个部件的详细结构:

外壳体2结构:优选外壳体2为台阶式结构,具有头部21和尾部22;其中头部21设置在靠近开口的方向,所述螺纹设置在尾部22上,并且所述螺纹靠近头部21设置;采用台阶式的结构,靠近螺纹的方向、头部21的端面可以很好地贴合在玻璃或者墙上;所述室内风盖5扣合在头部21上,将开口封闭;通风口23设置在尾部22的后部位置。

当然头部21与室内风盖5的结合还可以是其他连接结构。

当需要将本装置安装在玻璃或者墙上的时候,需要先在墙上或者玻璃上开设安装孔,外壳体2的尾部22从安装孔内穿过,之后头部21的端面顶抵在玻璃上,再使用法兰4与尾部22的螺纹连接,利用法兰4将外壳体2固定在玻璃上。

风机装置的结构:所述风机装置包括风机11、具有开口的内壳体12;其中所述风机11放置在内壳体12内,现有的风机11都有一个外壳体110,风机11的机壳110直径略小于内壳体12的内径,如此方便将风机11放入内壳体12内,并且风机11工作的时候,由于风机机壳110与内壳体12的直径适配,风机11工作的时候不会在内壳体12内随便晃动,从而避免噪音的产生;

内壳体12的底部设置通风孔,利于空气的交换。

风机11放入内壳体12内之后,风机机壳110与内壳体12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位置、在内壳体12上开设插口13,所述插口13内插入过滤盒6,过滤盒6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杂质。

同时所述内壳体12的开口上安装风机护栏14,所述风机护栏14将风机11封装在内壳体12内,避免风机11工作的时候被甩出;所述风机11与控制板3电连接,所述控制板3控制风机11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利用一个内壳体12将过滤盒6、风机11设置在了一起,节约了空间,整体装置体积可以更小,尤其是方便部件的安装与更换。

为了方便控制风机11放入内壳体12的位置、在所述内壳体12的内壁上设置凸边,所述风机11的机壳110顶抵在凸边上;安装的时候,直接把风机11放入内壳体12内,当风机11下落受限,不再继续下落的时候,风机11的安装位置即达到合适的位置。

优选内壳体12的底部外端面上还设置有灯带15,所述灯带15上安装灯珠,所述灯珠与控制板3电连接,所述控制板3控制灯珠的启闭,晚上的时候,可以通过灯带15的光亮提示本装置的位置。

风机护栏:所述风机护栏14包括圆形的板状本体;靠近板状本体的外圆周、在板状本体的端面上挖设凹槽一,所述内壳体12的开口边缘插入凹槽一内,从而将内壳体12与风机护栏14连接在一起;

同时所述板状本体的中部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柱141,所述凸柱141上挖设凹槽二142,所述凹槽二142内用于放置控制板3,保护控制板3不受损害,并节约安装控件。

凸柱141上设置插电口,所述电源线穿过插电口之后与控制板3连接,为本装置提供能源。

更加优选的是所述风机护栏14的外圆周上设置至少一道l型的滑槽;l型滑槽具有两根滑道,分别为滑道一143、滑道二144;所述滑道一143大体与水平线平行,滑道二144垂直滑道一143设置;

内壳体12开口方向的外圆周上设置至少一根定位柱121,当风机护栏14安装在内壳体12的开口上时、所述定位柱121能够插入l型滑槽内,并且所述定位柱121能够沿着l型滑槽滑动,将风机护栏14定位在内壳体12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槽一、l型滑槽(和与之配合的定位柱)结构可以都设置在风机护栏14上,也可以只选择其一结构,例如本装置上使用l型滑槽和定位柱121的配合将风机护栏14扣合在内壳体12的开口上。

安装的时候,如果上述两种连接结构都有,按照下述方法安装:首先将定位柱121与滑道一的位置对准,之后将内壳体12的边缘插入凹槽一内,此时定位柱121也滑入滑道一143内,直至定位柱121滑入滑道一143的底部,之后转动风机护栏14,定位柱121滑入滑道二144,如此将风机护栏14固定在了内壳体12上,拆卸的时候再转动风机护栏14,使定位柱121对转滑道一143的位置,位置对准后向外施力,将风机护栏14从内壳体12上分离,即完成拆卸的工作,简单方便。

如果没有凹槽一的设置,定位柱121直接对准滑道一143,对风机护栏14施力,将定位柱121滑入滑道一143的底部,之后转动风机护栏14,定位柱121滑入滑道二144,如此将风机护栏14固定在了内壳体12上。

同时优选在头部21的内壁上还设置凹槽三,凹槽三的内径大于尾部的内径,凹槽三的底壁24形成阻挡风机护栏14继续下行的限位结构,当风机装置装配好后,从开口内把风机装置送入外壳体2内,当风机护栏14的端面与凹槽三的底壁24贴合的时候,风机装置的安装位置到达需要的地方,完成风机装置的安装;风机护栏14的外圆周与凹槽三的内径适配,当需要拿出风机装置的时候,手拿住风机护栏14的凸柱141,向外施力即可,操作非常简单。

室内风盖结构:所述室内风盖5具有一u型开口,室内风盖5的侧壁上设置数个间隔排列的风孔一51,所述风孔一51与u型开口连通,所述风孔一51用于换气,同时所述室内风盖5的侧壁上还设置滑槽一52;使用的时候,头部21的开口边缘直接插入室内风盖5的u型开口。

当然也可以在头部21外圆周上设置外螺纹,而头部21的外圆周上设置外螺纹,利用螺纹的配合将室内风盖5安装在外壳体2上,或者在室内风盖u型开口上开设一个或者数个卡扣孔53,头部21上设置一个或者数个卡扣25,卡扣25的位置与卡扣孔53的位置对应,室内风盖5与头部连接的时候,头部插入u型开口内,之后将卡扣25卡入卡扣孔53内,完成室内风盖5与外壳体2的扣合。

本装置中还包括防风逆止阀7,所述防风逆止阀7也具有一u型的开口,同时防风逆止阀7的侧壁上设置数个间隔排列的风孔二71,所述风孔二71与u型开口连通;同时,所述防风逆止阀7的侧壁上设置推扭72;其中,所述防风逆止阀7容置在室内风盖5的u型开口内,并且所述推扭72能够穿过滑槽一52,在推扭72的带动下,所述防风逆止阀7能够在室内风盖5的u型开口内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以滑槽一52的长度为限;旋转的时候,所述室内风盖5的风孔一51与防风逆止阀7的风孔二71能够完全叠合、部分重合;风孔一51和风孔二71的重合程度根据需要进行操作,如果外界风力过大,需要减小进入外壳体2内的风力,滑动推钮72,使防风逆止阀7本身的侧壁遮蔽风孔一51或者部分遮蔽风孔一51。

更加优选的是,所述室内风盖5的中心设置一芯轴,所述防风逆止阀的中心设置一轴孔,所述芯轴能够适配的插入轴孔内,芯轴的长度长于轴孔的长度,当芯轴插入轴孔后,可以在芯轴的自由端设置螺帽,其中防风逆止阀7旋转的时候,所述轴孔可以以芯轴为轴心进行旋转。

优选所述防风逆止阀7与风机护栏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安装空气清新剂盒8,空气清新剂盒8内可以装满各种香味的清新剂,通过风机将空气清新剂的香味吹送出去。

下面再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首先过滤盒6插入风机装置的插口13内,之后将风机装置放置进入外壳体2内,之后扣合室内风盖5;接着外壳体2的尾部22从玻璃的安装孔伸出,使头部21顶抵在玻璃上,最后安装法兰4,使法兰4与玻璃紧密接触,通过法兰4和外壳体头部的配合将本装置固定在玻璃上,完成本装置的安装;

拆卸的时候,先旋下法兰4,之后将外壳体尾部从安装孔中抽出,将本装置拿下,接着拆卸室内风盖5,防风止逆,7会跟随室内风盖5一块拆卸,之后握住凸柱141,将风机装置1从外壳体2内抽出,接着从内壳体12上抽出过滤盒6,之后旋钮风机护栏14,使定位柱121对准滑道一,将风机护栏14拆下,接着手指扣住风机的叶片,将其从内壳体12内抽出,控制板跟随风机一块拿出,如此本装置中最主要的部件基本被拆卸下来;

因为每个部件都被拆卸下来,因此清洗的时候会很方便,每个部件可以定期被清洗一遍,保持部件的清洁;如果本装置的那个部件坏了,例如风机和/或控制板是更换率比较高的部件,当其需要更换的时候、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拆卸、之后更换即可,非常简单、方便;即使女生自己也能够轻松的完成安装盒拆卸的工作。

本装置可以配置遥控器控制风机的开启,至于如何遥控、以及遥控的具体电路等内容使用现有技术即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