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3712发布日期:2020-05-22 21:4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当空调器的室外机采用微通道换热器、室内机采用翅片管换热器时,会有以下问题:首先,由于室外机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容积小于室内机的翅片管换热器的容积,导致制冷时少量的冷媒就容易造成微通道换热器的高压,但是制热时冷媒不足,使得换热效果较差,此时便需要增加一个高压储液器,来实现制冷和制热时冷媒的平衡。其次,微通道换热器底部易结冰,导致排水困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层高度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解决了制冷和制热时冷媒不平衡,且微通道换热器底部易结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微通道换热器可以包括:集流管、分流管、集流管和分流管之间的至少两个扁管、每相邻两个扁管之间的翅片、与集流管连接的分流毛细管、与分流毛细管连接的分流器,以及过冷段;其中,过冷段的上部紧靠微通道换热器的最底部扁管;分流器用于连接室外膨胀阀的第一端,过冷段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室外膨胀阀的第二端,过冷段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液侧截止阀的一端。

在制冷时,冷媒经由分流器和室外膨胀阀后,进入过冷段,然后冷媒经由液侧截止阀进入室内机;

在制热时,冷媒经由液侧截止阀后,进入过冷段,此时过冷段中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对最底部扁管进行加热,然后冷媒经由室外膨胀阀后进入分流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过冷段包括对折焊接的钢管,以及铜管;其中,铜管与对折焊接的钢管焊接,钢管的直径大于铜管的直径。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折焊接的钢管上不带有翅片。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过冷段的下部有隔热橡胶。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外机包括:室外膨胀阀,以及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项的微通道换热器。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室外机还包括:两个过滤器;其中,分流器和室外膨胀阀的第一端之间的支路上设置有一个过滤器,室外膨胀阀的第二端与过冷段的第一端之间的支路上设置有另一个过滤器。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室内机采用翅片管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在该微通道换热器底部增加了过冷段,这样在制冷时,冷媒从室外膨胀阀流出后进入过冷段,然后才经由液侧截止阀进入室内机,此时的过冷段起到了储液的作用,实现了制冷制热时冷媒的平衡。且在制热时,冷媒从液侧截止阀流出后进入过冷段,然后才经由室外膨胀阀进入分流器,此时过冷段中的高温高压的冷媒会对最底部扁管进行加热,使得微通道换热器底部不会结霜,解决了排水困难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过冷段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微通道换热器可以包括:集流管11、分流管12、扁管13、翅片14、分流毛细管15、气管16和分流器17。

其中,至少两个扁管13位于集流管11和分流管12之间,每相邻两个扁管13之间有翅片14。每条分流毛细管15的一端与集流管11连接,另一端与分流器17连接。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空调器可以包括:室内机21和室外机22。

其中,室内机21包括:翅片管换热器211。

室外机22包括:压缩机221、单向阀222、四通换向阀223、图1的微通道换热器224、室外膨胀阀225、气液分离器226、两个过滤器227、液侧截止阀228和气侧截止阀229。两个过滤器227中,其中一个设置在室外膨胀阀225的一端与液侧截止阀228之间的支路上,另一个设置在室外膨胀阀225的另一端与分流器17之间的支路上。

基于图2,在制冷时,压缩机221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经由单向阀222,至四通换向阀223,进入微通道换热器224。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微通道换热器224的分流器17流出后,经由室外膨胀阀225、两个过滤器227和液侧截止阀228,进入室内机21的翅片管换热器211。自翅片管换热器211回到气侧截止阀229,然后经由四通换向阀223回到气液分离器226,自气液分离器226回到压缩机221。但是,由于室外机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容积小于室内机的翅片管换热器的容积,导致制冷时少量的冷媒就容易造成微通道换热器的高压,但是制热时冷媒不足,使得换热效果较差。

基于图2,在制热时,压缩机221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经由单向阀222,至四通换向阀223。然后经由气侧截止阀229进入室内机21的翅片管换热器211,自翅片管换热器211回到液侧截止阀228。然后经由室外膨胀阀225的节流,从分流器17进入微通道换热器224,自微通道换热器224的气管16流出后,至四通换向阀223。然后回到气液分离器226,自气液分离器226回到压缩机221。但是,冷媒经由室外膨胀阀的节流,从分流器进入分流毛细管后,会进入不同的流程实现冷媒在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吸热,在该过程中,由于风场或冷媒分配的问题,导致微通道换热器的底部极易结冰,从而造成底部排水不畅。

为了解决制冷和制热时冷媒不平衡,且微通道换热器底部易结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如图3所示,该微通道换热器可以包括:集流管31、分流管32、集流管31和分流管32之间的至少两个扁管33、每相邻两个扁管之间的翅片34、与集流管31连接的分流毛细管35、与分流毛细管35连接的分流器36、气管37,以及过冷段38。

其中,过冷段38位于微通道换热器的底部,其上部紧靠微通道换热器的最底部扁管33,便于热量向上传导。分流器36用于连接室外膨胀阀的第一端,过冷段38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室外膨胀阀的第二端,过冷段38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液侧截止阀的一端。

在制冷时,冷媒经由分流器36和室外膨胀阀后,进入过冷段38,然后冷媒经由液侧截止阀进入室内机。

在制热时,冷媒经由液侧截止阀后,进入过冷段38,此时过冷段38中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对最底部扁管33进行加热,然后冷媒经由室外膨胀阀后进入分流器3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在该微通道换热器底部增加了过冷段,这样在制冷时,冷媒从室外膨胀阀流出后进入过冷段,然后才经由液侧截止阀进入室内机,此时的过冷段起到了储液的作用,实现了制冷制热时冷媒的平衡。且在制热时,冷媒从液侧截止阀流出后进入过冷段,然后才经由室外膨胀阀进入分流器,此时过冷段中的高温高压的冷媒会对最底部扁管进行加热,使得微通道换热器底部不会结霜,解决了排水困难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过冷段38的下部有隔热橡胶。该隔热橡胶能够防止漏风,减少冷媒热量的损失,使得更多的热量用于扁管的加热。且该隔热橡胶能够避免过冷段与室外机底部的接触摩擦。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过冷段38可以包括对折焊接的钢管,以及铜管。其中,钢管的直径大于铜管的直径,且铜管与对折焊接的钢管焊接在一起。由于室外机大都使用铜管,因此过冷段包括的铜管一端与钢管焊接,另一端与过滤器,以及液侧截止阀连接。如图4所示,为焊接好的过冷段的截面示意图。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对折焊接的钢管上不带有翅片,这样方便工艺实现,便于微通道换热器的加工。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空调器可以包括:室内机41和室外机42。

其中,室内机41包括:翅片管换热器411。

室外机42包括:压缩机421、单向阀422、四通换向阀423、图3的微通道换热器424、室外膨胀阀425、气液分离器426、两个过滤器427、液侧截止阀428和气侧截止阀429。两个过滤器427中,其中一个设置在分流器36和室外膨胀阀425的第一端之间的支路上,另一个设置在室外膨胀阀425的第二端与过冷段38的第一端之间的支路上。

基于图5,在制冷时,压缩机421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经由单向阀422,至四通换向阀423,进入微通道换热器424。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微通道换热器424的分流器36流出后,经由室外膨胀阀425和过滤器427,进入微通道换热器424底部的过冷段38。自过冷段38流出后,经由液侧截止阀428,进入室内机41的翅片管换热器411,蒸发吸热后,自翅片管换热器411回到气侧截止阀429。然后经由四通换向阀423回到气液分离器426,自气液分离器426回到压缩机421。在此期间,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室外膨胀阀流出后,是经由过冷段才至液侧截止阀的,该过冷段起到了储液的作用,使得制热时的冷媒足够,能够实现制冷制热时冷媒的平衡。

基于图5,在制热时,压缩机421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经由单向阀422,至四通换向阀423。然后经由气侧截止阀429进入室内机41的翅片管换热器411,自翅片管换热器411回到液侧截止阀428。然后高温高压的冷媒进入过冷段38,自过冷段38回到室外膨胀阀425。经过室外膨胀阀425的节流,从分流器36进入分流毛细管35,自微通道换热器424的气管37流出后,至四通换向阀423。然后回到气液分离器426,自气液分离器426回到压缩机421。在此期间,由于过冷段中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可以对微通道换热器的最底部扁管进行加热,从而不会在微通道换热器的底部结霜,解决了排水困难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