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干烧探头支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5288发布日期:2020-05-15 17:2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干烧探头支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干烧探头支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的烹饪灶具有燃气灶和电磁炉等,传统的燃气灶其炉头通常分为内圈与外圈,而防干烧探头通常设置于内圈与外圈之间,但是在烹饪时,锅具与炉头中心相对的位置才是锅具温度最高的位置,将防干烧探头设置于炉头的中心位置附近可对锅具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目前并没有一种将防干烧探头设置于炉头中心的燃烧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防干烧探头支架的燃烧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防干烧探头支架的燃烧器,包括底壳、炉头、固定支架与防干烧温度传感器,所述底壳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安装容腔,所述炉头设置于所述安装容腔内;所述炉头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设有固定孔,所述防干烧温度传感器的下端安装在所述固定孔内。

所述炉头的底部设有多个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安装柱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安装容腔的底部;所述固定支架为圆柱状,所述固定支架的内部中空,所述固定支架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凸缘,所述凸缘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安装容腔的底部中心。

还包括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至少相对两侧向下延伸形成安装边,所述安装边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容腔的底部;所述炉头的底部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安装柱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固定台的顶部;所述固定支架为圆柱状,所述固定支架的内部中空,所述固定支架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凸缘,所述凸缘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凸缘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安装容腔的底部中心。

还包括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至少相对两侧向下延伸形成安装边,所述安装边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容腔的底部;所述炉头的底部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安装柱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固定台的顶部;所述固定支架为z型,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设有所述固定孔,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炉头的底部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三螺纹孔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还包括第一分火器与第二分火器;所述炉头具有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所述炉头设有第一燃气混合腔与第二燃气混合腔,所述第一燃气混合腔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二燃气混合腔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三侧壁的中间围成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分火器为环状,所述第一分火器设置于所述炉头上,且所述第一分火器盖在第一燃气混合腔上;所述第一分火器的内环与所述通孔对应;所述第一分火器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一出火孔,所述第一出火孔与所述第一燃气混合腔连通;所述第二分火器为环状,所述第二分火器的内环底部设有凸环,所述第二分火器盖在所述第一分火器的上方,所述第二分火器的内环与所述通孔对应;所述第一分火器顶部、所述第二分火器的底部以及所述凸环围成第三燃气混合腔,所述第三燃气混合腔与所述第二燃气混合腔连通,所述第二分火器的侧壁设有第二出火孔,所述第二出火孔与所述第三燃气混合腔连通。

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二分火器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第一分火器上设有定位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二侧壁的上端设有第二台阶;

所述第一分火器在靠近其底面外缘处设有环状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分火器的内侧向下延伸弯折形成环状的第二定位部;

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台阶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配合;所述凸环的底部压在所述第三侧壁的顶面。

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所述定位柱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第四螺纹孔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分火器的侧壁下端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分火器的顶部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出火孔。

所述固定支架的侧壁设有线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防干烧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通孔内,即固定孔位于炉头的中心处附近,防干烧温度传感器竖直的安装所述固定孔中,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到燃烧器或锅具的最高温度,从而对燃烧器和锅具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底壳、11-安装容腔、2-炉头、21-通孔、22-安装柱、221-第一螺纹孔、23-第三螺纹孔、24-第一侧壁、241-第一台阶、25-第二侧壁、251-第二台阶、26-第三侧壁、27-第一燃气混合腔、28-第二燃气混合腔、3-固定支架、31-固定孔、32-凸缘、321-第二螺纹孔、33-安装孔、34-线槽、4-防干烧温度传感器、5-固定台、51-安装边、6-第一分火器、61-第一出火孔、62-定位孔、63-第一定位部、64-第二定位部、7-第二分火器、71-凸环、72-第二出火孔、73-定位柱、731-第四螺纹孔、8-第三燃气混合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防干烧探头支架的燃烧器,如图1-3所示,包括底壳1、炉头2、固定支架3与防干烧温度传感器4,所述底壳1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安装容腔11,所述炉头2设置于所述安装容腔11内;所述炉头2的中心设有通孔21,所述固定支架3设置于所述通孔21内,所述固定支架3的顶部设有固定孔31,所述防干烧温度传感器4的下端安装在所述固定孔31内。

防干烧温度传感器4在现有的市面上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其在目前的燃烧器中也有广泛应用,其原理为:防干烧温度传感器4可检测环境温度或锅具底部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防干烧温度传感器4可切断气源,以保护燃烧器和锅具,同时也防止由于燃烧器空载而导致的火灾,提高燃烧器的安全性;由于燃烧器的不同位置,其温度并不相同,由于燃烧器的中部为火力的交汇位置,因此燃烧器的中部为热量最集中的位置,将防干烧温度传感器4设置于通孔21内,即固定孔31位于炉头2的中心处附近,防干烧温度传感器4竖直的安装所述固定孔31中,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到燃烧器或锅具的最高温度,从而对燃烧器和锅具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炉头2的底部设有多个安装柱22,所述安装柱22设有第一螺纹孔221,所述安装柱22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安装容腔11的底部;所述固定支架3为圆柱状,所述固定支架3的内部中空,所述固定支架3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凸缘32,所述凸缘32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安装容腔11的底部中心。

安装柱22对炉头2起到支撑作用,以提升炉头2的高度,使炉头2更加接近锅具,加热效果更好;使用螺丝来固定可以使炉头2固定在底壳1的安装容腔11内,且螺丝易于安装和拆卸,便于后期维修。

如图2所示,还包括固定台5,所述固定台5的至少相对两侧向下延伸形成安装边51,所述安装边51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容腔11的底部;所述炉头2的底部设有安装柱22,所述安装柱22设有第一螺纹孔221,所述安装柱22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固定台5的顶部;所述固定支架3为圆柱状,所述固定支架3的内部中空,所述固定支架3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凸缘32,所述凸缘32设有第二螺纹孔321,所述凸缘32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安装容腔11的底部中心。

固定台5可以将炉头2支撑起来,同时也在炉头2的底部围成一个空间,可以在固定台5所围成的空间内布置气管、电线和其他的部件,使燃烧器的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安装边51的下端可通过螺钉或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安装容腔11的底部。

如图3所示,还包括固定台5,所述固定台5的至少相对两侧向下延伸形成安装边51,所述安装边51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容腔11的底部;所述炉头2的底部设有安装柱22,所述安装柱22设有第一螺纹孔221,所述安装柱22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固定台5的顶部;所述固定支架3为z型,所述固定支架3的顶部设有所述固定孔31,所述固定支架3的底部设有安装孔33;所述炉头2的底部设有第三螺纹孔23,所述安装孔33与所述第三螺纹孔23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这样设置可以使固定支架3相对于炉头2固定,防干烧温度传感器4可更好地固定到炉头2的中心位置。

如图1-3所示,还包括第一分火器6与第二分火器7;所述炉头2具有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第一侧壁24、第二侧壁25与第三侧壁26,所述炉头2设有第一燃气混合腔27与第二燃气混合腔28,所述第一燃气混合腔27位于所述第一侧壁24与所述第二侧壁25之间,所述第二燃气混合腔28位于所述第二侧壁25与所述第三侧壁26之间,所述第三侧壁26的中间围成所述通孔21;所述第一分火器6为环状,所述第一分火器6设置于所述炉头2上,且所述第一分火器6盖在第一燃气混合腔27上;所述第一分火器6的内环与所述通孔21对应;所述第一分火器6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一出火孔61,所述第一出火孔61与所述第一燃气混合腔27连通;所述第二分火器7为环状,所述第二分火器7的内环底部设有凸环71,所述第二分火器7盖在所述第一分火器6的上方,所述第二分火器7的内环与所述通孔21对应;所述第一分火器6顶部、所述第二分火器7的底部以及所述凸环71围成第三燃气混合腔8,所述第三燃气混合腔8与所述第二燃气混合腔28连通,所述第二分火器7的侧壁设有第二出火孔72,所述第二出火孔72与所述第三燃气混合腔8连通。

燃气从炉头2的第一引射管进入到第一燃气混合腔27,然后从第一出火孔61流出;相应的,燃气从炉头2的第二引向管进入到第二燃气管进入到第二燃气混合腔28内,由于第二燃气混合腔28与第三燃气腔连通,所以第二燃气混合腔28中的燃气会进入到第三燃气混合腔8内,最后从第二出火孔72流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分火器6与第二分火器7均采用环状的结构,故第一分火器6与第二分火器7的尺寸更加接近,这样可以使得燃烧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燃烧器的整体尺寸更小,因此,在锅具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加热面积内的热吸收率更高,热效率相比于传统的热效率更高,更加节能;此外,第一出火孔61的位置与第二出火孔72的位置相近,在调整火力时,燃烧器的整体火力共同变小,解决了传统燃烧器存在的外环火力变小而内环火力依旧很很大的问题,可以给用户更佳的烹饪体验;不仅如此,由于炉头2中部设有通孔21,这样有利于空气的流动,使燃气的燃烧效率更高,可以有效地节约燃气,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还包括紧固件(附图中未示出),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分火器7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定位柱73,所述第一分火器6上设有定位孔62,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定位孔62与所述定位柱73固定连接。

紧固件可以对第一分火器6和第二分火器7进行固定,使第二分火器7相对于第一分火器6固定,防止第二分火器7在第一分火器6上移动,保证燃烧器稳定工作。

所述第一侧壁24的上端设有第一台阶241,所述第二侧壁25的上端设有第二台阶251;

所述第一分火器6在靠近其底面外缘处设有环状的第一定位部63,所述第一分火器6的内侧向下延伸弯折形成环状的第二定位部64;

所述第一定位部63与所述第一台阶241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部64与所述第二台阶251配合;所述凸环71的底部压在所述第三侧壁26的顶面。

第一分火器6的底部通过第一定位部63与第一台阶241的配合以及第二定位部64与第二台阶251的配合来实现定位,使第一分火器6安装到炉头2上之后,第一分火器6在水平方向上不可移动,保证燃烧器稳定工作。第二定位部64与第二侧壁25配合,将第一燃气混合腔27与第二燃气混合腔28分隔开,第二燃气混合腔28的上方直接与第三第三燃气混合腔8连通,从而使第二燃气混合腔28中的燃气可顺利地流到第三燃气混合腔8内。

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所述定位柱73设有第四螺纹孔731,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定位孔62与所述第四螺纹孔731螺纹连接。

第一分火器6与第二分火器7采用螺钉连接具有便于安装和拆卸的优点,且螺钉连接相对牢固,在长期的使用下也不容易出现松动。

所述第二分火器7的侧壁下端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分火器6的顶部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出火孔72。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支架3的侧壁设有线槽34。

这样可以方便防干烧温度传感器4穿过固定支架3的侧壁走线,便于安装。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