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8400发布日期:2020-06-20 16:05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石油焦经过罐式煅烧炉煅烧后,此时料体温度在1000℃以上,直接向下排料温度太高,且不易收集,目前多为利用循环水通过夹套式换热器,冷却物料,使物料接近常温后排出并收集,水加热后再通过凉水塔或凉水池降温,得以循环使用,这样大量热量直排到大气了,现也有少部分企业采用水管换热器吸收物料这部分热量产生蒸汽,加以利用,但存在许多技术问题,设备焊口质量不易保证,目前设计的水管式换热器,管子与集箱连接形式为斜向插入接口,集箱所钻管孔直径要比管子大很多,才能保证管子插入集箱,管孔与管子的间隙较大,焊接较困难,从而焊接质量难于保证,以致运行时焊口有泄露,设备换热效果不佳;目前设计的水管式换热器产蒸汽换热后,由于换热温差较水冷换热时小了,换热效率降低,以至于最终排料温度偏高,不利于收集;设备更换不方便,此设备安装在空间很小的范围内,且在高温区工作,目前设计的水管式换热器上法兰直接与煅烧炉炉底法兰通过螺栓连接,如需拆卸时,由于空间的限制,需用专用加长工具拆卸,拆卸极其不方便,影响煅烧焦排料;目前设计的水管式换热器有的为了增强换热,在设备中部增加管束换热面,但这样阻挡了煅烧焦下料,影响产量;有的为了设备加工方便把换热管上下垂直布置,成为桶装结构,但这样容易使煅烧焦冷却时蓬料,更影响煅烧焦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上可以保证焊接质量,换热效率更高,排料顺畅,避免排料受冷蓬料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包括上法兰、下法兰、上集箱、多组换热管和下集箱,所述上集箱包括四组第一90度弯头和四组第一直管,所述下集箱包括四组第二90度弯头和四组第二直管,所述四组第一90度弯头和四组第一直管焊接成方形环状,所述四组第二90度弯头和四组第二直管焊接成方形环状,所述上集箱的底端设置有多组均匀设置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多组换热管的顶端和底端端部均为直管段,所述下集箱的顶端设置有多组均匀设置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多组换热管的顶端分别自上集箱的底端插入至第一安装孔内,所述多组换热管的顶端均与上集箱固定焊接,所述多组换热管的底端均与下集箱固定焊接,所述多组换热管与上集箱和下集箱内部均连通,所述多组换热管围绕成长方体形笼状体,所述长方体形笼状体的前端和后端自下而上成渐缩状,所述长方形笼状体的左端和右端自下而上成渐括状,所述上法兰的底端与上集箱的顶端固定焊接,所述下法兰的顶端与下集箱的顶端固定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所述多组换热管的上部设置有中法兰,所述上法兰和中法兰之间设置有多组紧固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有竖肋片。

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所述下集箱的右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输出端与下集箱内部连通,所述上集箱的左端设置有水汽排出管,所述水汽排出管的输入端与上集箱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所述下集箱的底端左部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输入端与下集箱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所述上法兰和中法兰之间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加强连接片。

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所述多组换热管之间均设置有膜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上法兰与煅烧炉炉体下口连接,使煅烧炉炉体内煅烧后的石油焦排放入上集箱内,并落入至多组换热管形成的长方体形笼状体内,此时将冷水通入至下集箱,并经多组管热管进入至上集箱内,对排出物料进行冷却,长方体形笼状体前端和后端自上而下成渐缩状,长方体形笼状体左端和右端成渐括状,长方体形笼状体前端和后端自上而下的渐缩设置可使物料在装置内进行压缩,延长物料在装置内停留时间,从而能更好的进行热交换,有利于物料在冷却时突然出现坍缩趋势时,通过长方体形笼状体左端和右端自上而下渐括设置,能迅速使物料蓬松开来,有效防止物料蓬料,同时将冷水进行换热后进行利用,更为节能环保,通过多组换热管的顶端和底端端部均为直管段设置,可使多组换热管的顶端垂直插入上集箱上的第一安装孔内,使多组换热管的底端垂直插入下集箱上的第二安装孔内,减少换热管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之间的间隙,从结构设计上保证了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a处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b俯视剖面上集箱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集箱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上法兰;2、下法兰;3、上集箱;4、换热管;5、下集箱;6、第一90度弯头;7、第一直管;8、第二90度弯头;9、第二直管;10、直管段;11、中法兰;12、紧固螺栓;13、竖肋片;14、进水管;15、水汽排出管;16、排污管;17、加强连接片;18、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包括上法兰1、下法兰2、上集箱3、多组换热管4和下集箱5,上集箱3包括四组第一90度弯头6和四组第一直管7,下集箱5包括四组第二90度弯头8和四组第二直管9,四组第一90度弯头6和四组第一直管7焊接成方形环状,四组第二90度弯头8和四组第二直管9焊接成方形环状,上集箱3的底端设置有多组均匀设置的第一安装孔,多组换热管4的顶端和底端端部均为直管段10,下集箱5的顶端设置有多组均匀设置的第二安装孔,多组换热管4的顶端分别自上集箱3的底端插入至第一安装孔内,多组换热管4的顶端均与上集箱3固定焊接,多组换热管4的底端均与下集箱5固定焊接,多组换热管4与上集箱3和下集箱5内部均连通,多组换热管4围绕成长方体形笼状体,长方体形笼状体的前端和后端自下而上成渐缩状,长方形笼状体的左端和右端自下而上成渐括状,上法兰1的底端与上集箱3的顶端固定焊接,下法兰2的顶端与下集箱5的顶端固定焊接;通过将上法兰与煅烧炉炉体下口连接,使煅烧炉炉体内煅烧后的石油焦排放入上集箱内,并落入至多组换热管形成的长方体形笼状体内,此时将冷水通入至下集箱,并经多组管热管进入至上集箱内,对排出物料进行冷却,长方体形笼状体前端和后端自上而下成渐缩状,长方体形笼状体左端和右端成渐括状,长方体形笼状体前端和后端自上而下的渐缩设置可使物料在装置内进行压缩,延长物料在装置内停留时间,从而能更好的进行热交换,有利于物料在冷却时突然出现坍缩趋势时,通过长方体形笼状体左端和右端自上而下渐括设置,能迅速使物料蓬松开来,有效防止物料蓬料,同时将冷水进行换热后进行利用,更为节能环保,通过多组换热管的顶端和底端端部均为直管段设置,可使多组换热管的顶端垂直插入上集箱上的第一安装孔内,使多组换热管的底端垂直插入下集箱上的第二安装孔内,减少换热管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之间的间隙,从结构设计上保证了焊接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多组换热管4的上部设置有中法兰11,上法兰1和中法兰11之间设置有多组紧固螺栓12;把本应在换热器上法兰与炉底法兰连接处紧固螺栓,引到设备中部紧固,避免上法兰的高温区和操作空间狭小操作不便的情况发生,方便设备的拆卸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换热管4上设置有竖肋片13;通过竖肋片的设置可增加延展受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下集箱5的右端设置有进水管14,进水管14的输出端与下集箱5内部连通,上集箱3的左端设置有水汽排出管15,水汽排出管15的输入端与上集箱3内部连通;通过进水管可将冷水通入至下集箱内,通过水汽排出管可将吸热后的水汽通过水汽排出管排出,将外接冷水水源管与进水管连通,将外接回收热源管与水汽排出管连通,将余热进行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下集箱5的底端左部设置有排污管16,排污管16的输入端与下集箱5内部连通;通过排污管可将装置内脏污进行排放,防止脏污在装置内聚集而将换热管等堵塞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上法兰1和中法兰11之间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加强连接片17;通过加强连接片的设置可使上法兰和与中法兰连接结构更为坚固。

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多组换热管4之间均设置有膜片18;通过膜片的设置可防止物料在多组换热管之间外溢。

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其在工作时,在完成上述动作之前,首先将其移动到用户需要的位置,通过将上法兰与煅烧炉炉体下口连接,使煅烧炉炉体内煅烧后的石油焦排放入上集箱内,并落入至多组换热管形成的长方体形笼状体内,此时将冷水通入至下集箱,并经多组管热管进入至上集箱内,对排出物料进行冷却,长方体形笼状体前端和后端自上而下成渐缩状,长方体形笼状体左端和右端成渐括状,长方体形笼状体前端和后端自上而下的渐缩设置可使物料在装置内进行压缩,延长物料在装置内停留时间,从而能更好的进行热交换,有利于物料在冷却时突然出现坍缩趋势时,通过长方体形笼状体左端和右端自上而下渐括设置,能迅速使物料蓬松开来,有效防止物料蓬料,同时将冷水进行换热后进行利用,更为节能环保,通过多组换热管的顶端和底端端部均为直管段设置,可使多组换热管的顶端垂直插入上集箱上的第一安装孔内,使多组换热管的底端垂直插入下集箱上的第二安装孔内,减少换热管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之间的间隙,从结构设计上保证了焊接质量;把本应在换热器上法兰与炉底法兰连接处紧固螺栓,引到设备中部紧固,避免上法兰的高温区和操作空间狭小操作不便的情况发生,方便设备的拆卸更换;通过竖肋片的设置可增加延展受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通过进水管可将冷水通入至下集箱内,通过水汽排出管可将吸热后的水汽通过水汽排出管排出,将外接冷水水源管与进水管连通,将外接回收热源管与水汽排出管连通,将余热进行利用;通过排污管可将装置内脏污进行排放,防止脏污在装置内聚集而将换热管等堵塞的情况发生;通过加强连接片的设置可使上法兰和与中法兰连接结构更为坚固;通过膜片的设置可防止物料在多组换热管之间外溢。

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故不在多加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煅烧焦料斗蒸汽发生器,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数列名词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