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供热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7097发布日期:2020-07-04 01:20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基于物联网的供热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为基于物联网的供热传输系统,属于供热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暖气,指我国北方以及年均气温低的国家地区冬季用来御寒的设施;是通过热源加热热媒再加热空气形成热交换后增加环境温度的产品;在进行暖气供热的过程中,供暖热水需要通过供暖管道进程流动,再通过供热传输系统从而将供暖热水中的热量进行传输利用;现有技术中的供热传输系统,供暖热水在管道内流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散发,从而导致供暖热水的温度可能达不到使用需求,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水流流动会使得管道内的水垢脱落,随着水流的流动,使得水垢容易堵塞管道,导致保暖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设计基于物联网的供热传输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基于物联网的供热传输系统,结构简单,在使用时,能够将需要加热的供暖热水进行加热,从而能够补充供暖热水在管道中流动时损失的热量,同时,在供暖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供暖效果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物联网的供热传输系统,包括保温箱、物联网显示器、第一绝热保温板、保温组件、保温套、进水管、供热组件和出水管,所述保温箱的内部设置有保温组件;所述保温箱的前端端面中央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一绝热保温板,所述保温箱的一侧插接安装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安装有供热组件;所述供热组件的外侧插接安装有出水管;

所述保温组件包括保温罐、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压力表、水温表、加热铜管、加热基座、导电端、蓄电池和导流管,所述保温罐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保温箱的内部,所述保温罐的一侧端面中央位置处插接导流管,且导流管的一端穿过保温箱与外界连通,所述保温罐的内壁顶部分别插接安装有压力表和水温表,所述保温罐的内壁一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内壁另一侧插接安装有加热铜管,所述加热铜管的底部连接安装有加热基座,且加热基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保温罐的底部外壁位置处,所述加热基座的底部连接安装有导电端,所述蓄电池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保温箱的内侧底部,且蓄电池的顶部与导电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箱的底部四周均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底部贴合安装有防滑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箱的前端端面顶部位置处通过螺钉安装有物联网显示器,且压力表和水温表均与物联网显示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管的外侧套接安装有保温套,且进水管的一端穿过保温箱与保温罐的内部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热组件包括供热箱、第二绝热保温板、第三绝热保温板、安装底座、取暖箱、供热循环管、导热板、散热孔和固定架,所述供热箱位于进水管的另一端外侧,所述供热箱的背部一侧通过螺钉安装有固定架,所述供热箱的内部一侧端面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三绝热保温板,所述供热箱的内侧顶部和底部内壁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第二绝热保温板,所述第三绝热保温板的一侧端面通过螺钉安装有安装底座,且安装底座的一侧端面通过螺栓安装有取暖箱,所述取暖箱的内部设置有供热循环管,所述供热箱前端端面的顶部和底部一侧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供热箱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处通过螺钉安装有导热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水管的一端穿过供热箱、取暖箱与供热循环管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的一端穿过供热箱、取暖箱与供热循环管的进水口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物联网的供热传输系统,结构简单,在使用时,通过保温组件,不仅能够将管道中携带的水垢颗粒进行过滤除去,而且也能够将供暖热水进行加热,能够提高供暖热水的温度,从而能够补充供暖热水在管道中流动时损失的热量,同时,加热后的供暖热水通过供热组件能够散发到使用环境内,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供暖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热组件的侧视图。

图中:1为保温箱;2为物联网显示器;3为第一绝热保温板;4为保温组件;5为保温套;6为进水管;7为供热组件;8为出水管;41为保温罐;42为第一过滤板;43为第二过滤板;44为压力表;45为水温表;46为加热铜管;47为加热基座;48为导电端;49为蓄电池;410、导流管;71为供热箱;72为第二绝热保温板;73为第三绝热保温板;74为安装底座;75为取暖箱;76为供热循环管;77为导热板;78为散热孔;79为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基于物联网的供热传输系统,包括保温箱1、物联网显示器2、第一绝热保温板3、保温组件4、保温套5、进水管6、供热组件7和出水管8,保温箱1的底部四周均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底部贴合安装有防滑板,便于将保温箱1支撑;保温箱1的内部设置有保温组件4;保温组件4包括保温罐41、第一过滤板42、第二过滤板43、压力表44、水温表45、加热铜管46、加热基座47、导电端48、蓄电池49和导流管410,保温罐4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保温箱1的内部,保温罐41的一侧端面中央位置处插接导流管410,且导流管410一端穿过保温箱1与外界连通,保温罐41的内壁顶部分别插接安装有压力表44和水温表45,保温罐41的内壁一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板42和第二过滤板43,内壁另一侧插接安装有加热铜管46,加热铜管46的底部连接安装有加热基座47,且加热基座47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保温罐41的底部外壁位置处,加热基座47的底部连接安装有导电端48,蓄电池49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保温箱1的内侧底部,且蓄电池49的顶部与导电端48固定连接;保温箱1的前端端面顶部位置处通过螺钉安装有物联网显示器2,且压力表44和水温表45均与物联网显示器2电性连接,通过物联网显示器2与物联网连接,能够便于显示供暖热水的水温和压力;保温箱1的前端端面中央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一绝热保温板3,保温箱1的一侧插接安装有进水管6,且进水管6的另一端连接安装有供热组件7;进水管6的外侧套接安装有保温套5,且进水管6的一端穿过保温箱1与保温罐41的内部连通,提高保温效果,降低热量的散失;供热组件7的外侧插接安装有出水管8;供热组件7包括供热箱71、第二绝热保温板72、第三绝热保温板73、安装底座74、取暖箱75、供热循环管76、导热板77、散热孔78和固定架79,供热箱71位于进水管6的另一端外侧,供热箱71的背部一侧通过螺钉安装有固定架79,供热箱71的内部一侧端面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三绝热保温板73,供热箱71的内侧顶部和底部内壁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第二绝热保温板72,第三绝热保温板73的一侧端面通过螺钉安装有安装底座74,且安装底座74的一侧端面通过螺栓安装有取暖箱75,取暖箱75的内部设置有供热循环管76,供热箱71前端端面的顶部和底部一侧均开设有散热孔78,供热箱71前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处通过螺钉安装有导热板77;具有良好的供热采暖效果;出水管8的一端穿过供热箱71、取暖箱75与供热循环管76的出水口固定连接,进水管6的一端穿过供热箱71、取暖箱75与供热循环管76的进水口固定连接,便于供暖热水的流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外界供暖热水管道与保温箱1内部保温组件4的导流管410连接固定,使得外界供暖热水管道内的供暖热水经导流管410流入到保温罐41内,供暖热水流过第一过滤板42和第二过滤板43能够将供暖热水中携带的管道水垢进行过滤,通过压力表44和水温表45能够将热水的水温和压力通过物联网显示器2进行显示,当水温较低时,通过蓄电池49通过导电端48为加热基座47供电,使得加热铜管46能够为供暖热水进行加热,从而能够提高水温,第一绝热保温板3能够提高保温箱1的保温效果,加热后的热水经过进水管6流入到供热组件7,保温套5能够提高进水管6的保温效果,取暖箱75固定安装在安装底座74的一侧,供暖热水经过进水管6流入到供热循环管76的进水口,再经进水口流入供热循环管76的内部,通过供热循环管76能够将热量散发,散发的热量经过导热板77和散热孔78散发到外界,供热箱71通过固定架79能够安装固定在墙壁上,第二绝热保温板72和第三绝热保温板73能够有效避免热量从底部和两端散发,降低热量的损耗,供暖热水经过供热循环管76的出水口流入出水管8从而流向外界。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