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4664发布日期:2020-07-29 03:08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传统的燃烧器火盖大部分都是一槽铣通,即在火盖本体的顶部铣通有一条引火槽,这种燃烧器火盖由于火盖本体在引火槽处被断开,因而容易造成火盖本体变形,从而影响引火效果。为此,现有的燃烧器火盖也采用隐藏式传火结构,如一专利号为zl2018206663176.9(公告号为cn20831237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燃气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混气室、具有环形的火盖本体的外环火盖以及内环火盖,上述混气室的顶部由内之外依次设有朝上开口的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上述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盖设在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上,上述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之间设置有二次空气环道,而混气室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上述二次空气环道相通的二次空气补充孔,所述火盖本体上沿径向贯设有传火通道,该传火通道与对应的二次空气补充孔连通。通过二次空气补充孔向传火通道补充空气,从而促进传火通道中的传火火焰的高效燃烧,进而提升传火速度,虽然该传火通道解决了隐藏式传火通道的空气问题,而未解决隐藏式传火通道内的空气与燃气的混合均匀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促进燃气和空气混合均匀、以保证传火性能的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该火盖本体的环状顶壁与自该环状顶壁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外环壁之间形成有混气腔,在所述火盖本体的内部沿径向开有横向引火孔,所述横向引火孔的内侧开口位于所述内环壁,所述横向引火孔的外侧开口位于所述外环壁,所述横向引火孔的孔壁开设有连通所述混气腔的入气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呈螺旋结构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能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横向引火孔中,并用于混合横向引火孔中的燃气和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包括有与所述横向引火孔的内侧开口对应的内侧边以及与所述横向引火的外侧开口对应的外侧边,所述内侧边相对所述横向引火孔的内侧开口为水平设置,所述外侧边相对所述横向引火孔的外侧开口为垂直设置,所述导流板由其内侧边逐渐螺旋过渡至外侧边。导流板由其内侧边逐渐螺旋过渡至外侧边,由此保证燃气的出气速度与空气的混合速度能良好的进行匹配,传火更快。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引火孔的内侧开口朝所述火盖本体的中心径向向内延伸有引火凸圈,所述引火凸圈开设有连通外界空气与横向引火孔的空气部。该横向引火孔于引火凸圈处还设有能给予横向引火孔来自于外界的二次空气的补充的空气部,以促使横向引火孔的内侧开口的燃气“被点着火”,为此能对横向引火孔起到引火的作用,避免因燃气的压力过低而出现点不着火的现象。

优选地,所述空气部为呈u形的空气缝。

为了便于实现导流板的能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的内侧边沿周向延伸有第一插边和第二插边,对应地所述横向引火孔的引火凸圈具有供第一插边插设的第一插槽以及供第二插边插设的第二插槽。

由于横向引火孔为隐藏在火盖本体内并与混气室相对隔离的隐藏式传火通道,这样能将风门开大,使得进入横向引火孔的一次空气量增大同时速度变大,从而能更多将二次空气卷吸进入横向引火孔中,为此,为了实现横向引火孔内更多的空气和燃气的混合速度更好地进行匹配,优选地,所述入气部包括沿所述横向引火孔的孔壁径向地自内向外间隔开设的至少两个环形缝。这样空气和燃气的混合速度能良好的进行匹配,传火更快。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呈双螺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横向引火孔隐藏在火盖本体内,可有效避免溢液进入横向引火孔内,能保证隐藏在火盖本体内的横向引火孔的传火,即保证横向引火孔内的火焰燃烧,又能有效防止汤水的堵塞;通过在横向引火孔内设置用于加快混合燃气和空气的呈螺旋状的导流板,能使横向引火孔中的燃气和空气于导流板上混合得更加均匀,并从横向引火孔的内侧开口平滑地过渡至横向引火孔的外侧开口,确保传火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火盖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火盖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用于燃气灶的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1,该火盖本体1的环状顶壁11与自该环状顶壁1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12、外环壁13之间形成有混气腔14,在火盖本体1的内部沿径向开有横向引火孔2,横向引火孔2的内侧开口22位于内环壁12,横向引火孔2的外侧开口23位于外环壁13,横向引火孔2的孔壁开设有连通混气腔14的入气部21,由于横向引火孔2为隐藏在火盖本体1内并与混气室14相对隔离的隐藏式传火通道,这样能将风门开大,使得进入横向引火孔2的一次空气量增大同时速度变大,从而能更多将二次空气卷吸进入横向引火孔2中,为此,为了实现横向引火孔2内更多的空气和燃气的混合速度更好地进行匹配,优选地,入气部21包括沿横向引火孔2的孔壁径向地自内向外间隔开设的至少两个环形缝,这样空气和燃气的混合速度能良好的进行匹配,传火更快。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火盖还包括有呈螺旋结构的导流板3,如双螺旋结构,导流板3能拆卸地连接于横向引火孔2中,并用于混合横向引火孔2中的燃气和空气。横向引火孔2为隐藏在火盖本体1内并与混气室相对隔离的隐藏式传火通道,可有效避免溢液进入横向引火孔2内,能保证隐藏在火盖本体1内的横向引火孔2的传火,即保证横向引火孔2内的火焰燃烧,又能有效防止汤水的堵塞;并且通过在横向引火孔2内设置用于加快混合燃气和空气的呈双螺旋状的导流板3,能使横向引火孔2中的燃气和空气于导流板3上混合得更加均匀,并从横向引火孔2的内侧开口22平滑地过渡至横向引火孔2的外侧开口23,确保传火成功率。

具体地,导流板3包括有与横向引火孔2的内侧开口22对应的内侧边31以及与横向引火2的外侧开口23对应的外侧边32,内侧边31相对横向引火孔2的内侧开口22为水平设置,外侧边32相对横向引火孔2的外侧开口23为垂直设置,导流板3由其内侧边31逐渐螺旋过渡至外侧边32。导流板3由其内侧边31逐渐螺旋过渡至外侧边32,由此保证燃气的出气速度与空气的混合速度能良好的进行匹配,传火更快。进一步地,横向引火孔2的内侧开口22朝火盖本体1的中心径向向内延伸有引火凸圈20,引火凸圈20开设有连通外界空气与横向引火孔2的空气部201,该空气部201能促使横向引火孔的内侧开口的燃气“被点着火”,为此能对横向引火孔2起到引火的作用,避免因燃气的压力过低而出现点不着火的现象。为了最大程度地增加外界二次空气经空气部201进入横向引火孔2,该空气部201为呈u形的空气缝。最后,为了便于实现导流板3的能拆卸连接,导流板3的内侧边31沿周向延伸有第一插边311和第二插边312,对应地横向引火孔2的引火凸圈20具有供第一插边311插设的第一插槽202以及供第二插边312插设的第二插槽20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