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五恒空调净化一体机的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1532发布日期:2020-06-12 14:53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五恒空调净化一体机的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配件与空调供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种适用于五恒空调净化一体机的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是现代生活中比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之一,现有技术中的空调,仅具备制冷、制热的功效,且单向出风,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尤其是是在空调使用过程中空气干燥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机都未给出良好地处理措施,因此,对于空调的改良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空调加湿方法及空调加湿系统,【申请号:201610624481.2】,包括制热模式下加湿、制冷模式下加湿以及空气加湿模式,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是使部分空气经过密封水槽,增加湿度,空气加湿模式是使抽入的所有空气经过密封水槽加湿。空调加湿系统其包括主控制器、空调压缩机、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密封水槽以及密封水槽液位传感器,通过主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通断以及开度,使部分或全部的空气经过密封水槽,以增加空调出风的湿度。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加湿方法及系统能使空调在制冷模式、制热模式以及加湿模式下运行时都能够有效提高室内空气湿度,并能够滤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物,使室内空气清新。

上述方案中的一种空调加湿方法及空调加湿系统,虽然能够有效提高室内空气湿度,并能够滤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物,但无法满足多角度出风,且密封水槽内的水储蓄时间过长,易造成细菌的滋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五恒空调净化一体机的供水系统,利用蒸汽分流装置使得经过加湿的空气能够均匀的从两侧吹向环境中,且排水装置的设置能够定时对供水箱内的水进行清理,避免供水箱内滋生细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五恒空调净化一体机的供水系统,包括设置于壳体下端的供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箱下端固定安装有加湿器,所述的供水箱上端连接有蒸汽分流装置,且所述的蒸汽分流装置两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的壳体上,所述的供水箱下端连接有排水装置,所述的排水装置上方还设有进水装置,且所述的进水装置与所述的排水装置的一端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的壳体下端设置的安装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蒸汽分流装置包括通过第一支管与所述的供水箱相连的分流箱,所述的分流箱上方设有对称设置的进气管,每根所述的进气管上端均设有侧出风口,且所述的侧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的壳体上,所述的侧出风口位置铰接有若干导风板;所述的蒸汽分流装置还包括通过设有过滤网的第二支管连接所述的分流箱的风机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风机装置包括导风扇,所述的导风扇上端设有臭氧发生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风板包括设置于所述的进气管外侧的外导风板,所述的导风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的进气管内侧的内导风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水装置包括与所述的供水箱底面固定连接的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且所述的排水阀安装于所述的安装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水阀上设有定时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水装置包括与所述的供水箱一侧固定连接的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所述的进水阀与设置于所述的供水箱上端的液位计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供水箱上端设有注水口,注水口上安装有可拆卸阻塞块。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的蒸汽分流装置一侧连接的风机装置,一方面能够加速气流运转速度,增加供水系统对环境中空气处理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带到分流箱内,实现加湿的过程中同步对供水箱内产生的水蒸气进行除菌,使得从侧风口吹出的空气更加洁净。

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进水装置,利用进水阀与液位计电性连接,可实现自动加水,避免供水箱中水位不足时,消费者不能及时发现,导致加湿效果较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五恒空调净化一体机的供水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五恒空调净化一体机的供水系统的主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五恒空调净化一体机的供水系统a-a面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d位置的放大图。

图中,壳体1、供水箱11、注水口11a、阻塞块11b、加湿器12、安装孔13、蒸汽分流装置2、第一支管21、分流箱22、进气管23、侧出风口24、导风板25、过滤网26、第二支管27、风机装置f、导风扇f1、臭氧发生器f2、排水装置3、排水管31、排水阀32、进水装置4、进水管41、进水阀42、液位计4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适用于五恒空调净化一体机的供水系统,包括设置于壳体1下端的供水箱11,其特征在于:供水箱11下端固定安装有加湿器12,供水箱11上端连接有蒸汽分流装置2,且蒸汽分流装置2两端固定安装于壳体1上,供水箱11下端连接有排水装置3,排水装置3上方还设有进水装置4,且进水装置4与排水装置3的一端均固定安装于壳体1下端设置的安装孔13内,在本装置中,供水箱11一侧可采用透明的亚克力板或玻璃进行制做,便于对供水箱11的监测,加湿器12可采用超声波加湿器,供水箱11的底面靠近加湿器12的位置可设置若干丝带或悬浮球,便于加湿器12上端震动时,带动丝带或悬浮球运动,促进供水箱11内水运动,使得加湿效果更佳,此外,本装置中的安装孔13设置于壳体1下端,便于管路的连接及检修。

具体地说,蒸汽分流装置2包括通过第一支管21与供水箱11相连的分流箱22,分流箱22上方设有对称设置的进气管23,每根进气管23上端均设有侧出风口24,且侧出风口24设置于壳体1上,侧出风口24位置铰接有若干导风板25;蒸汽分流装置2还包括通过设有过滤网26的第二支管27连接分流箱22的风机装置f,在本装置中分流箱22的设置有利于将气流分向两侧,便于均匀对环境空气进行加湿,风机装置f可固定安装在空调的为外机内,导风板25的设置有利于控制加湿空气的运行方向。

进一步地说,风机装置f包括导风扇f1,导风扇f1上端设有臭氧发生器f2。

进一步地说,导风板25包括设置于进气管23外侧的外导风板25a,导风板25还包括设置于进气管23内侧的内导风板25b,在本装置中,外导风板25a与内导风板25b通过不同的电机进行驱动,使得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经过加湿的空气的运行方向,当加湿后的空气需要制热时,可开启内导风板25b,关闭外导风板25a,使得加湿空气向内侧流动,经过蒸发器后排出,当需要快速对空气进行加湿时,可开启外导风板25a,关闭内导风板25b,使得加湿后的空气直接从侧出风口24流向环境中。

具体地说,排水装置3包括与供水箱11底面固定连接的排水管31,排水管31上设有排水阀32,且排水阀32安装于安装孔13内。

进一步地说,排水阀32上设有定时模块t,定时模块t的设置可控制排水阀32的启闭,便于定期(用户设定时间)清理供水箱11内的水,避免供水箱11内的水积压时间过久导致细菌滋生,在本装置中,定时模块t的预设时间可设置为48小时。

具体地说,进水装置4包括与供水箱11一侧固定连接的进水管41,进水管41上设有进水阀42,进水阀42与设置于供水箱11上端的液位计43电性连接,在本装置中,进水阀42可采用设置有中央处理器的电磁阀,通过进水阀42的中央处理器检测液位计43的数值与预设值进行对比,并将对比信号反馈给进水阀42,控制进水阀42的启闭,且液位计43与加湿器12错位安装(即两者中心轴线不重合),避免加湿器12运行时对液位计产生影响。

具体地说,供水箱11上端设有注水口11a,注水口11a上安装有可拆卸阻塞块11b,供水箱11上端设计注水口11a与阻塞块11b进行配合,可在供水箱11不方便连接进水装置4时,可以人工手动自注水口11a加水,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且注水口11a的设置也便于用户对供水箱11进行清洁。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空气进行加湿时,开启加湿器12,供水箱11内的水变成蒸汽后经第一直管21流向分流箱22,与此同时,开启风机装置f,在导风扇f1的作用下,风机装置f经过第二支管27向分流箱22送风,使得分流箱22内的蒸汽经进气管23流向侧出风口24,此时,若是空调处于制热状态时,开启内导风板25b,关闭外导风板25a,则加湿空气向内侧流动,经过空调的蒸发器后排出,使加热后的风更加舒适,若是需要实现快速加湿,则可开启外导风板25a,关闭内导风板25b,则加湿后的空气直接从侧出风口24流向环境中,实现快速加湿,当需要对空气进行加湿的同时需要除菌时,可开启臭氧发生器f2,使得风机装置f中吹出的风中含有臭氧,经过分流箱22混合后送到空气中,实现同时除菌、加湿;本装置中的进水阀42的中央处理器检测液位计43的数值,并与预设值进行对比,再将对比信号反馈给进水阀42,控制进水阀42的启闭,避免供水箱11内水过少影响加湿效果,此外,当供水箱11内的水滞留48小时后,空调的控制系统控制排水阀32开启,排出供水箱11内的废水,此时液位计43检测到水位较低,进水阀42开启,使得干净的水注入供水箱11内,直至供水箱11内的水到达上限(液位计43预设的上极限值)时,进水阀42关闭。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供水箱11、注水口11a、阻塞块11b、加湿器12、安装孔13、蒸汽分流装置2、第一支管21、分流箱22、进气管23、侧出风口24、导风板25、过滤网26、第二支管27、风机装置f、导风扇f1、臭氧发生器f2、排水装置3、排水管31、排水阀32、进水装置4、进水管41、进水阀42、液位计4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