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入式新风补气空间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2365发布日期:2020-07-07 14:2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入式新风补气空间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入式新风补气空间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加热器是一种能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设备,用于对流动的液态、气态介质的升温、保温、加热。当加热介质在压力作用下套管电加热器的加热腔,采用流体热力学原理带走电加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使被加热介质温度达到用户工艺要求。风道式电加热器主要用于加热空气、粉末烘干、热处理以及二氧化硫加热等,被广泛的应用到化工工业、粮食烘干、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

目前,风道电加热器用于空调风道内对空气的加热,提高输出空气的温度,一般在风道横向开口插入。但是由于管道内的空气的流速经常会发生变化,会产生加热不均的情况,导致输出的空气温度会出现忽冷忽热、加热不均匀的问题。而且现有的电加热器一般不具有保温能力或者保温能力较差、加热系统热量流式较多,设备在断电后,热量散失过快导致热利用率降低,增加生产成本以及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的电加热器加热不均匀、保温能力较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吸入式新风补气空间加热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设有风道主体,风道主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设置在风道主体的下侧,出风口设置在风道主体的左侧,风道主体右侧设置有新风口;风道主体内腔设置有若干个加热管,加热管为u型结构,加热管通过端部设置的加热管固定槽固定,加热管固定槽固定设置在风道主体的内侧;风道主体的上端和下端内侧分别设有镀锌钢板,镀锌钢板两端通过自攻丝连接方式与加热管固定槽固定连接,风道主体内腔还固定设置有导流板,风道主体的内侧设置有保温层,风道主体的底部设有槽钢支架,风道主体通过槽钢支架固定。

优选的,风道主体内加热管设有十八个,加热管相邻平行设置。

优选的,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设置在靠近进风口的端口处,第二导流板固定设置在风道主体内腔,第二导流板设有多个。

优选的,槽钢支架上设有连接角钢,连接角钢通过固定夹与风道主体连接,固定夹固定设置在风道主体的外侧,固定夹设有两个。

优选的,保温层材质为岩棉板。

优选的,新风口和出风口平行设置。

优选的,新风口设有密封圈底座和蝶阀手柄,出风口设置有连接法兰,连接法兰上设有橡胶垫。

优选的,加热管上还设有温控器和熔断器。

优选的,风道主体上设有上封盖和下封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合金材料,结构坚固,机械性能和强度高,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风道内壁岩棉保温层的设置,岩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保温效果好,减少了整个通道的对外散热。通过导流板的设置,使风道内风阻小,无高、低温死角,使风道主体内的风速保持在稳定的流速,从而使气体充分加热,使气体加热均匀,提高热交换效率。而且本实用新型安全性好,在电加热器上安装了温控器和熔断器,可以用来控制风道空气温度超温和无风的情况下工作,确保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槽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上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下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标记说明:

1.风道主体;2.进风口;3.出风口;4.新风口;5.加热管;6.加热管固定槽;7.镀锌钢板;8.自攻丝;9.保温层;10.第一导流板;11.第二导流板;12.槽钢支架;13.连接角钢;14.固定夹;15.上封盖;16.下封盖;17.加强板;18.密封圈底座;19.蝶阀手柄;20.连接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如无特殊规定,均为行业内常规术语。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入式新风补气空间加热系统,其设有风道主体1,风道主体1上设有进风口2、出风口3及新风口4,通过新风口4可以向风道内补充新风。进风口2设置在风道主体1的下侧,出风口3设置在风道主体1的左侧,新风口4设置在风道主体1的右侧,新风口4和出风口3平行设置,便于风道内气流的流通。

风道主体1的内腔设置有加热管5,风道内的空气通过加热管5进行加热;加热管5为u型结构,风道内腔加热管5设置有十八个,加热管5相邻平行设置。加热管5通过设置在风道主体1内腔端部的加热管固定槽6固定,加热管固定槽6固定设置在风道主体1的前侧壁的内侧,采用钢板支撑加热管5以减少风机停止时加热管6的振动。

风道主体1的上端和下端内侧分别设有镀锌钢板7,镀锌钢板7一端通过自攻丝8连接方式与加热管固定槽6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自攻丝8连接方式与风道主体1的后侧壁内侧连接。风道主体1的内侧壁还设置有保温层9,保温层9设置在风道主体1外壁内侧至镀锌钢板7间;保温层9材质为岩棉板,岩棉板作为理想的保温材料,符合低碳、节能、减排的要求,不仅质量轻、导热系数小、保温效果好,还可以阻燃、吸声,降低设备噪音的产生。

风道主体1的内腔固定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10和第二导流板11,第一导流板10设置在靠近进风口2的端口处,第一导流板10与进风口2垂直设置;第二导流板11固定设置在风道主体1内腔,第二导流板12设有多个,均与风道主体1内壁垂直设置。通过第一导流板10和第二导流板11的设置,不仅可以降低进入风道主体1内气体较高的流速,引导气体流向;还可以延长气体在风道主体1内腔的滞留时间,使风道主体1内的风速保持在稳定的流速,从而使气体充分加热,使气体加热均匀,提高热交换效率。

如图2、图3所示,风道主体1的下侧底部设有槽钢支架12,风道主体1通过槽钢支架12支撑固定。槽钢支架12上设有连接角钢13,连接角钢13通过固定夹14与风道主体1外侧连接,固定夹14固定设置在风道主体1的外侧,风道主体1上固定夹14设有两个。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风道主体1上设有上封盖15和下封盖16,如图6、图7所示,下封盖16上设有加强板17,当风道主体1内腔零部件需要保养维修或者更换,取下上封盖15,就可以进行维修。

进一步的,新风口设有密封圈底座18和蝶阀手柄19,出风口3设置有连接法兰20,连接法兰20上设有橡胶垫。

进一步的,加热管5的端口上还设有温控器和熔断器,安全性好,可以用来控制风道空气温度超温或在无风的情况下工作,确保电加热器的安全性。

当需要对空气进行加热时,加热管5通电,将从进风口2进入风道主体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在导流板的作用下,风道内空气流速保持在稳定的状态,加热的空气温度均匀。本实用新型升温降温速率快,调节快而稳定,结构坚固,使用寿命长。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