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恒温恒湿空调顶送侧回送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8935发布日期:2020-11-13 12:24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实验室恒温恒湿空调顶送侧回送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送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实验室恒温恒湿空调顶送侧回送风系统。



背景技术:

实验室中的检测仪器在进行物质检测时,为降低温度、湿度对检测仪器精度的影响,通常要求实验室内保持恒温恒湿的状态,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的具体手段是通过空调送风实现的。

空调送风过程中,通过在实验室顶部均布多个出风口进行送风,由于此种送风方式是顶上送风,温度扩散速度慢,且不易短时间经过房间所有工作区,易影响空调送风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实验室恒温恒湿空调顶送侧回送风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实验室采用顶上送风时,气流不稳、空调送风均衡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实验室恒温恒湿空调顶送侧回送风系统,包括送风管道,送风管道上连接有多个送风支管,送风支管与实验室顶部相通,还包括排风管道,排风管道内设有排风装置,其中排风管道连接有多个排风支管,排风支管与实验室侧壁相通设置;每个排风支管进口端还设有通过风力带动变向导风的变向引风组件。

进一步,所述变向引风组件包括变向组件与风力组件,所述变向组件包括与排风支管相通设置的安装腔,安装腔设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内设有多个叠层设置的遮挡片,每个遮挡片均通过转动连接的轴销与进风通道连接,多个遮挡片通过与轴销垂直设置的连接杆连接;

风力组件带动连接杆往复运动,从动带动多个遮挡片同时往复摆动设置。

进一步,所述风力组件包括设置的进风通道内安装杆,安装杆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盘,转动盘环向设有多个风力叶片;

转动盘上同轴设有凸轮,凸轮设有相互接触连接的移位杆,移位杆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杆与进风通道之间设有弹簧。

进一步,所述遮挡片靠近进风通道进风端设置,所述安装杆靠近进风通道出料端设置。

进一步,所述安装腔沿气流方向呈缩口结构,小端与排风支管相接设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实验室顶部送风的前提下,增加了实验室侧壁的排风管道,排风装置与空调送风同时工作,加快实验室内气流流动速度,能在短时间内使实验室达到恒温恒湿的送风效果。

2、排气支管进料端设置的变向引风组件能在风力的带动下变向导风,使排风支管进料端的空气多角度导入排风支管内,减少实验室内的角落产生的空气紊流效果,进而将实验室内角落处的空气进行均衡换流,提高降低实验室整个空间的换气效果,确保实验室内检测仪器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盘、安装杆的水平段、凸轮配合安装主视图;

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中,送风管道1、送风支管101、排风管道2、排风支管21、安装腔3、进风通道4、安装杆5、竖直段51、水平段52、转动盘6、风力叶片7、连接杆8、弹簧9、轴销10、遮挡片11、凸轮12、移位杆13、实验室1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了实验室恒温恒湿空调顶送侧回送风系统,包括送风管道1,送风管道1上连接有多个送风支管101,送风支管101与实验室14顶部相通,还包括排风管道2,排风管道2内设有排风装置,其中排风管道2连接有多个排风支管21,排风支管21与实验室14侧壁相通设置;每个排风支管21进口端还设有通过风力带动变向导风的变向引风组件。排风装置可为现有技术中的排风扇。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实验室14顶部送风的前提下,增加了实验室14侧壁的排风管道2,排风装置与空调送风同时工作,加快实验室14内气流流动速度,能在短时间内使实验室14达到恒温恒湿的送风效果。排气支管进料端设置的变向引风组件能在风力的带动下变向导风,使排风支管21进料端的空气多角度导入排风支管21内,减少实验室14内的角落产生的空气紊流效果,进而将实验室14内角落处的空气进行均衡换流,提高降低实验室14整个空间的换气效果,确保实验室14内检测仪器的检测精度。

所述变向引风组件包括变向组件与风力组件,所述变向组件包括与排风支管21相通设置的安装腔3,安装腔3设有进风通道4,进风通道4内设有多个叠层设置的遮挡片11,每个遮挡片11均通过转动连接的轴销10与进风通道4连接,多个遮挡片11通过与轴销10垂直设置的连接杆8连接;风力组件带动连接杆8往复运动,从动带动多个遮挡片11同时往复摆动设置。多个遮挡片11在连接杆8的作用下可往复摆动,遮挡片11摆动可以使实验室14内的空气从不同角度进入进风通道4内,便于将实验室14内各个角度的空气都快速导出,结合实验室14顶部导入的进风,能快速将实验室14内进行气流交换,提高实验室14内的送风效果,而连接杆8的往复移动是通过风力带动,无需外加动力系统驱动,更加节约资源。

为便于对风力的利用,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对应的风力组件,具体的,所述风力组件包括设置的进风通道4内安装杆5,安装杆5呈“├”形结构,安装杆5的竖直段51与进风通道4固定安装,安装杆5的水平段52上开设有径向延伸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转动连接有转动盘6,转动盘6与安装杆5的水平段52转动连接。

转动盘6环向设有多个风力叶片7,排风扇转动产生气流动力,气流动力作用带动风力叶片7及转动盘6在安装杆5的水平段52上转动,为使转动盘6转动能有效带动连接杆8往复运动,所述转动盘6上同轴设有凸轮12,凸轮12设有相互接触连接的移位杆13,移位杆13与连接杆8固定,连接杆8与进风通道4之间设有弹簧9。

转动盘6转动带动凸轮12转动,凸轮12转动与弹簧9配合作用带动连接杆8在如图3所示的状态上下往复移动,连接杆8往复移动带动多个遮挡片11沿各自的轴销10摆动,实现多方向导风。

同时,当排风扇停止工作时,连接杆8能在弹簧9的作用下下移至最低位置,连接杆8下移至最低位置时,多个遮挡板之间相对间距最小,且上方位置的遮挡片11可将下一位置的遮挡片11进行遮挡,使相邻两遮挡片11之间的缝隙最小,降低实验室14内空气的散失,尽可能长时间保存实验室14内的温湿度。

安装杆5可设置在进风通道4的进风端也可设置在进风通道4的出风端,排风扇工作均能有效带动转动盘6转动,但为了增加安装杆5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遮挡片11靠近进风通道4进风端设置,所述安装杆5靠近进风通道4出料端设置。

为增加排风支管21的排风效果,增加流速,所述安装腔3沿气流方向呈缩口结构,小端与排风支管21相接设置。缩口结构的安全腔内有效加快排气支管中的空气流速,加快实验室14内的空气流速,提高实验室14内的送风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实验室恒温恒湿空调顶送侧回送风系统,包括送风管道,送风管道上连接有多个送风支管,送风支管与实验室顶部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风管道,排风管道内设有排风装置,其中排风管道连接有多个排风支管,排风支管与实验室侧壁相通设置;每个排风支管进口端还设有通过风力带动变向导风的变向引风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恒温恒湿空调顶送侧回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引风组件包括变向组件与风力组件,所述变向组件包括与排风支管相通设置的安装腔,安装腔设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内设有多个叠层设置的遮挡片,每个遮挡片均通过转动连接的轴销与进风通道连接,多个遮挡片通过与轴销垂直设置的连接杆连接;

风力组件带动连接杆往复运动,从动带动多个遮挡片同时往复摆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室恒温恒湿空调顶送侧回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组件包括设置的进风通道内安装杆,安装杆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盘,转动盘环向设有多个风力叶片;

转动盘上同轴设有凸轮,凸轮设有相互接触连接的移位杆,移位杆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杆与进风通道之间设有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室恒温恒湿空调顶送侧回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片靠近进风通道进风端设置,所述安装杆靠近进风通道出料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室恒温恒湿空调顶送侧回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沿气流方向呈缩口结构,小端与排风支管相接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实验室恒温恒湿空调顶送侧回送风系统,包括送风管道,送风管道上连接有多个送风支管,送风支管与实验室顶部相通,还包括排风管道,排风管道内设有排风装置,其中排风管道连接有多个排风支管,排风支管与实验室侧壁相通设置;每个排风支管进口端还设有通过风力带动变向导风的变向引风组件。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实验室顶部送风的前提下,增加了实验室侧壁的排风管道,排风装置与空调送风同时工作,加快实验室内气流流动速度,能在短时间内使实验室达到恒温恒湿的送风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朱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太和空调自控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5
技术公布日:2020.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