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放式多层加热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4224发布日期:2020-10-30 21:1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放式多层加热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家电,尤其涉及一种开放式多层加热取暖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取暖器一般都是设置单套加热和送风机构,例如中国专利号为201920130662.9号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立式可调取暖器,包括外壳,外壳上部设有上盖,下部设有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发热组件,其中发热组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支架、电机和风叶,以及环绕设置在风叶下方的若干发热体;外壳外表面设有控制发热组件运行的调节组件;上盖表面设有出风口,底座处设有进风口。上述结构中仅设置有单套加热和送风机构,其加热速度慢,出风也是从顶部送出,热风扩散也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发热快、散热效果好的开放式多层加热取暖器。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开放式多层加热取暖器,包括一底座、叠合在所述底座上的多层加热单元和顶部模块,每层所述加热单元包括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发热元件和离心风扇,所述底座中设置有电机和环形电路板,所述电机与所述离心风扇中的转轴相连接。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开放式多层加热取暖器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进一步包括,所述电机通过减震结构安装在所述底座中。

进一步包括,所述底座中还设置有倾倒断电开关。

进一步包括,每层所述加热单元的下部形成四周进风的进风结构,每层所述加热单元的上部形成四周出风的出风结构,在所述取暖器的周围形成多个进风层和多个出风层,位于下一层的所述加热单元中的部分出风层气流再次进入上一层的所述加热单元中。

进一步包括,所述支架包括加热支架和导风支架,所述加热支架与所述发热元件相连接,所述离心风扇安装在所述导风支架上,所述导风支架的下部形成喇叭形集风罩,所述离心风扇安装在所述导风支架的顶部。

进一步包括,所述加热支架和所述导风支架通过多个支柱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包括,各层所述加热单元中的所述支架通过多个连接柱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包括,所述发热元件包括发热管和套装在所述发热管周壁上的螺旋翅片,所述支架的侧面设置有发热管固定座,所述发热管安装在所述发热管固定座上。

进一步包括,各层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强电走线管和弱点走线管。

进一步包括,所述顶部模块包括支座和位于所述支座上的面板,所述面板包括操作单元和显示单元。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开放式多层加热取暖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加热单元,这些加热单元叠合在一起,因此,加热功率更高,加热速度更快。其次,设置多个加热单元可以根据不同功率的产品灵活组合,方便加工。再次,进风和出风都是从四周360度进风和出风,散热效果更好,也更加均匀。最后,部分出风气流会被逐层加热,可以产生更高温度的气流,提高加热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网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局部剖视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单元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导风支架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给出优选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应用或用途。应当理解的是,在全部的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件和特征。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开放式多层加热取暖器,包括一底座1和叠合在所述底座1上的多层加热单元2,每层所述加热单元2包括支架21、安装在所述支架21上的发热元件22和离心风扇23。本实用新型中的单个加热单元2为独立的加热模块,可以将任意数量的加热单元2组合在一起,满足不同加热环境的要求。上述结构可以实现订单式加工需求,根据客户要求,完成不同高度,不同功率的取暖器。

参见图1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每层所述加热单元2的下部形成四周进风的进风结构24,每层所述加热单元2的上部形成四周出风的出风结构25,在所述取暖器的周围形成多个进风层10和多个出风层20,位于下一层的所述加热单元2中的部分出风层20气流再次进入上一层的所述加热单元2中。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热单元2为一开放式结构,其不具有外壳,所述进风结构24和出风结构25都为圆形结构,从而实现360度进风或出风。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以取暖器为中心形成一个大面积加热区域,环境升温速度快。另外,由于所述加热单元2为多层式结构,在高度方向上,形成多个加热层,提高了加热体积。在本实用新型中,最底层的部分冷气流会被多次反复加热,提高了加热速度。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通过周向出风,使得气流更加柔和,多层加热单元构成的多层加热结构,使得加热面积更大,加热速度更快。

参见图1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还包括一均风网筒3,所述加热单元2套装在所述网筒3中。所述均风网筒3对进风和出风气流起到阻滞的作用,使得进风时,气流更加平缓均匀。出风时,由于阻滞作用,提高了气流的加热温度,同时出风更加均匀,形成出风层。所述均风网筒3的周壁上密布网孔31。所述网孔31的尺寸和密度可以根据进风或出风量来确定,使得气流进出更加平稳,利于气流均匀扩散。所述均风网筒3的底部套装在所述底座1上,其顶部形成折边,所述折边卡在取暖器的顶部。

参见图1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支架21包括加热支架211和导风支架212,所述加热支架211与所述发热元件22相连接,所述离心风扇23安装在所述导风支架212上。所述加热支架211和所述导风支架212通过多个支柱213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支架211用于安装发热元件22,所述导风支架212的下部形成进风结构24,上部形成出风结构25。所述支柱213成形在所述加热支架211上,所述支柱213的顶部设置有插头,所述导风支架212上成形有凹孔,所述插头插入所述凹孔中,方便连接。所述支柱213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加热支架211和所述导风支架212形成进风间隙。

参见图1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导风支架212的下部形成集风罩214,所述离心风扇23安装在所述导风支架212的顶部。所述集风罩214为向下垂直的环形挡板结构,所述集风罩214上形成多条开缝。所述加热支架211上设置有一圈挡圈217,所述挡圈217和所述集风罩214之间形成折弯进风通道。外部气流被吸入时,首先绕过所述挡圈,再撞击所述集风罩214折弯,经过所述集风罩214与所述加热支架211形成的间隙,进入到导风支架212的内部,最后从所述离心风扇的四周排出。在此过程中,所述发热元件22对进入气流进行加热。所述导风支架212的顶部形成导风弧面215,所述导风弧面215的角度为20度至40度。本实施例为29度。所述导风弧面215利于出风,使得气流更为顺畅的通过。上述角度能够更好的使气流沿水平方向排出。

参见图1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各层所述加热单元2中的所述支架21通过多个连接柱26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柱26是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连接柱设置在所述加热支架211,另外一部分连接柱设置在所述导风支架212上。连接时,所述导风支架212上的连接柱插入所述加热支架212上的连接柱中。方便各层加热单元2的连接,也利于形成进风层和出风层结构。

参见图1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各层所述离心风扇23中的转轴231通过联轴器连接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中,离心风扇23的转轴231可以为通轴结构,也可以是多段式结构,当多段式结构时,各段转轴231通过联轴器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为通轴结构,在转轴上设置多个支撑轴承。

参见图1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底座1中设置有电机11和环形电路板12,所述电机11与所述离心风扇23中的转轴231相连接。所述环形电路板12围绕所述电机11,方便电路板设计和安装,充分利用所述底座1空间。由于所述电机11设置在底座1的中心位置,使得底座1更加平稳。所述电机11驱动所述离心风扇23旋转。

参见图1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电机11通过减震结构111安装在所述底座1中,所述底座1中还设置有倾倒断电开关13。所述减震结构111为减震垫,能够有效的降低电机11产生的震动,减少噪音。所述倾倒断电开关13起到保护的作用,提高安全。所述底座1的下部设置有绕线凹槽,电源线缠绕在所述绕线凹槽中。

参见图1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发热元件22包括发热管221和套装在所述发热管221周壁上的螺旋翅片222,所述支架21的侧面设置有发热管固定座223,所述发热管221安装在所述发热管固定座223上。所述加热支架211上成形有多个安装座216,所述发热元件22由所述安装座216顶起,并使所述发热元件22位于所述进风结构24中,从而对进入的气流进行加热。所述螺旋翅片222增大了散热面积,对流经的气流能够有效的进行加热,提高了加热速度。本实用新型通过侧面的固定座对所述发热管221的端部进行固定,从而方便安装,也利于走线。所述发热管221的中部设置有感温元件28和过热保护元件29,利于感温和热保护,提高安全性。所述加热支架211上成形有元件安装座218,所述感温元件和过热保护元件安装在所述元件安装座218上,并紧靠在所述发热管221的中部,能够有效的感温和热保护。

参见图1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各层所述支架21上设置有强电走线管6和弱点走线管7。本实用新型将强电和弱电分开,提高了安全可靠性,通过走线管方便走线,利于安装。

参见图1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还包括一位于顶端的顶部模块4,所述顶部模块4包括支座41和位于所述支座41上的面板42,所述面板42包括操作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均风网罩的顶部折边固定在所述支座41上,所述面板42为触摸显示板,可以实现多种灯光显示。所述显示单元可以显示温度,风速等工作状态信息。所述操作单元采用环形条状操作界面。

参见图1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顶部模块4中还设置有负离子模块。所述负离子模块为市售产品,进行提高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以上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