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5490发布日期:2021-07-23 21:09阅读:53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部分空调器室内机,尤其是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仅具有顶部进风口,然而,由于机壳顶部整体较为平坦,位于室内机顶部的进风口处极易积聚灰尘,影响进风效果。但是,若变换进风口位置,必然还需要调整室内机的内部结构,否则,很可能导致进风-出风路径受阻。

因此,如何改进进风口的设置位置,并相应改进室内机的进风-出风路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空调器室内机。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改进进风口的设置位置,并且使得室内机具有良好的进风-出风效果,以减少或避免进风口处积聚灰尘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室内机的进风量。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室内机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减少或避免室内机背板产生滴水或凝露。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壳,其具有位于机壳横向两端板上的第一进风口、以及位于机壳前板靠近两端位置处的送风口;换热器,设置于机壳内;双吸离心风机,设置于机壳内,配置成促使从第一进风口进入机壳的自然空气流向换热器、并促使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换热空气从送风口向前送出。

可选地,换热器包括:两个平板状的第一换热器,分别与一侧的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

可选地,机壳上还具有位于机壳中部部分周面上的多个第二进风口;换热器还包括:第二换热器,其具有与多个第二进风口分别相对的多个区段。

可选地,第二进风口分别位于机壳的顶板、底板和前板上;第二换热器的多个区段包括:两个第一区段,分别设置于机壳的顶板和底板上的第二进风口内侧;第二区段,设置于机壳前板上的第二进风口内侧;并且第二区段连接于两个第一区段之间。

可选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大小分别与对应的第二进风口的大小相适配,以提高第二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双吸离心风机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二换热器的两侧。

可选地,双吸离心风机的转轴平行于机壳的横向延伸方向,使得双吸离心风机的吸风端与第一进风口相对;双吸离心风机还配置成促使第二进风口的内侧产生负压,以促使外部空气从第二进风口进入机壳,从而提高室内机的进风量

可选地,室内机还包括:安装架,设置于机壳内,并配置成与第二换热器固定连接。

可选地,安装架包括:隔板,贴靠设置于机壳背板的内侧,以将第二换热器与背板间隔开;连接件,从隔板的横向两端向前延伸形成,以与隔板围合出第二换热器的安装空间;连接件上开设有朝向双吸离心风机的连通口。

可选地,双吸离心风机的出风端朝向送风口

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机,其机壳上具有位于机壳横向两端板上的第一进风口以及位于机壳前板靠近两端位置处的送风口,双吸离心风机配置成促使从第一进风口进入机壳的自然空气流向换热器、并促使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换热空气从送风口向前送出。由于机壳的横向两端板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面板,通过在机壳的横向两端板上开设第一进风口,减少或避免了进风口处积聚灰尘。利用双吸离心风机从位于机壳两侧的第一进风口吸入进风气流,并将换热气流送至机壳前板上的送风口,使得本发明的采用“侧向进风”的室内机具有良好的进风-出风效果。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机,其机壳上还具有位于机壳中部的多个第二进风口,双吸离心风机还配置成促使第二进风口的内侧产生负压,以促使外部空气从第二进风口进入机壳。通过在机壳上的不同位置开设多个进风口,并利用双吸离心风机从位于不同位置的进风口吸入进风气流,实现了空调器室内机的多面吸风功能,增大了室内机的进风量,为提高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量提供了结构基础。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机,换热器包括第二换热器和两个第一换热器,其中,两个第一换热器分别与一侧的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第二换热器具有与多个第二进风口分别相对的多个区段,从而使得从进风口进入机壳的大量空气,几乎全部都能流经换热器,提高了室内机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机,利用隔板将第二换热器与背板间隔开,能够阻隔第二换热器与背板之间直接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减少或避免背板因与周围外部环境温差过大而导致的凝露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示出气流流动方向。

图3是图2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分解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中内部结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10也可以为立式空调器室内机10,但不限于此。空调器室内机10和室外机通过有效的配合运转,完成空调的制冷和制热循环,从而实现居室内温度的冷热调节。

空调器室内机10一般性地可包括:机壳100,换热器,和双吸离心风机300,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安装架400。其中,机壳100具有容纳和固定作用,换热器和双吸离心风机300设置于机壳100内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机壳100整体可以呈圆柱形,或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其他任意形状。

机壳100,其具有位于机壳100横向两端板150上的第一进风口110、以及位于机壳100前板靠近两端位置处的送风口130。换热器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改变流经其的空气的温度。双吸离心风机300促使从第一进风口110进入机壳100的自然空气流向换热器、并促使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换热空气从送风口130向前送出,从而排向室内机10的工作环境。

改进进风口的位置,并非仅仅为进风口“挪位置”,还需要对室内机10内部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例如换热器和风机的结构和相对位置,否则,进风口的位置变换将降低室内机10进出风效果。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其机壳100上具有位于机壳100横向两端板150上的第一进风口110以及位于机壳100前板靠近两端位置处的送风口130,双吸离心风机300配置成促使从第一进风口110进入机壳100的自然空气流向换热器、并促使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换热空气从送风口130向前送出。由于机壳100的横向两端板150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面板,通过在机壳100的横向两端板150上开设第一进风口110,减少或避免了进风口处积聚灰尘。利用双吸离心风机300从位于机壳100两侧的第一进风口110吸入进风气流,并将换热气流送至机壳100前板上的送风口130,使得本实施例的采用“侧向进风”的室内机10具有良好的进风-出风效果。

本实施例的室内机10,通过对进风口、送风口130以及机壳100内部结构进行合理布置,使得室内机10从机壳100两侧吸风,向机壳100前侧送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进风-出风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00整体可以呈长方体状,具有六个面,包括:分别位于机壳100横向两端的两个端板150,和四个面板。四个面板即,分别位于机壳100顶部、底部、前部和背部的顶板、底板、前板和背板。

第一进风口110可以为两个,分别位于机壳100横向一端板150上。也就是说,两个第一进风口110分别位于机壳100的两侧。机壳100两侧的外部空气可以从第一进风口110进入机壳100,从而实现侧向进风。每个第一进风口110可以为长方形,也可以为圆形。每个第一进风口110的大小可以相同,并且两个进风口的中心可以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示出气流流动方向。

机壳100上还具有位于机壳100中部部分周面上的多个第二进风口120。机壳100中部部分周面是指以机壳100横向延伸方向为基准,位于机壳100中部的机壳100的顶板、底板、前板、背板中的部分。第二进风口120分别位于机壳100的顶板、底板和前板上。也就是说,第二进风口120可以为三个,分别开设于位于机壳100中部的顶板、底板和前板上。每个第二进风口120可以为长方形,也可以为圆形。每个第二进风口120的大小可以相同,并且每个第二进风口120的中心距离所在面板横向两端的距离可以相同。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室内机10,机壳100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口,多个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110和第二进风口120。其中,第一进风口110为两个,设置于机壳100横向两端板150上;第二进风口120为三个,分别设置于机壳100中部的顶板、底板和前板上。

在本实施例中,“横向”“竖直方向”是相对于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10的实际使用状态而言的。使用状态下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10,其机壳100被平放于一定高度处,其中“横向”是指与机壳100的端板150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大体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是指与机壳100的顶板或底板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可以设置为网格结构。进风口处还可以设置有过滤网和/或净化模块,以对进风气流进行过滤。

通过增设进风口,使进风口分布于机壳100顶板、底板、前板和端板150上,既增大了机壳100的进风面积,从而提高了室内机10的进风量,又使外部气流能够同时从机壳100顶板、底板、前板和端板150沿不同的方向进入机壳100,从而使得室内机10具备多面吸风功能。与仅在一个面板开设进风口的单面吸风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具备多面吸风功能的室内机10具备更优的进风效果。

送风口130可以为两个,分别位于机壳100的前板的靠近两端位置处。送风口130处还可以设置有摆叶,用于调节送风气流的送风方向。由于摆叶的设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在此不做赘述。

图3是图2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10的分解图。图4是图2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10中内部结构的分解图,图中隐去了机壳100,图中虚线示出双吸离心风机300的转轴。

换热器包括:第二换热器220和两个平板状的第一换热器210。

两个平板状的第一换热器210,分别与一侧的第一进风口110相对设置。每一第一换热器210与一第一进风口110相对设置。第一换热器210的大小可以与第一进风口110的大小相适配,使得从第一进风口110进入机壳100的外部空气,几乎全部都能流经第一换热器210并与第一换热器210进行换热,以提高换热效率。第一换热器210与第一进风口110相对设置是指:每一第一换热器210设置于一第一进风口110内侧,第一换热器210可以紧邻第一进风口110。其中“内侧”是相对于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10的实际使用状态而言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室内机10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两个隔热框500,分别设置于一第一进风口110内侧,并且设置于第一进风口110与第一换热器210之间。每个隔热框500大体呈方框形状,隔热框500上开设有长方形开口,开口的外形和大小可以与第一进风口110的外形和大小相适配。隔热框500的材质可以为隔热材料。

利用隔热框500将第一换热器210与第一进风口110的周缘间隔开,能够阻隔第一换热器210与第一进风口110的周缘之间直接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减少或避免第一进风口110的周缘因与周围外部环境温差过大而导致的凝露问题。

第二换热器220,其具有与多个第二进风口120分别相对的多个区段。第二换热器220的多个区段包括:第二区段222和两个第一区段221。其中,两个第一区段221,分别设置于机壳100的顶板和底板上的第二进风口120内侧。第二区段222,设置于机壳100前板上的第二进风口120内侧,并且第二区段222连接于两个第一区段22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220的整体外形可以呈折弯形状,例如可以呈u型,其开口朝向机壳100背板。第一区段221可以为板状区段,两个第一区段221分别与机壳100顶板和底板平行,并且紧邻对应的第二进风口120设置。第二区段222可以为弧状区段。两个第一区段221和第二区段222之间围合出换热腔,经与第二换热器220发生热交换的换热气流可以流入换热腔内,并从换热腔内向送风口130流动。

第一区段221和第二区段222的大小分别与对应的第二进风口120的大小相适配,以提高第二换热器220的换热效率。第一区段221和第二区段222的大小可以稍大于或等于对应的第二进风口120的大小,使得从第二进风口120进风口进入机壳100的外部空气,几乎全部都能流经第二换热器220并与第二换热器220进行换热,提高了第二换热器220的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的室内机10,机壳100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口,每个进风口内侧均对应设置有换热器,既提高了室内机10的进风量,又提高了室内机10的换热效率,从而能够产生大量的换热气流,保证了室内机10的送风量,提高了室内机10的制冷/制热效果。

安装架400,设置于机壳100内,并配置成与第二换热器220固定连接。安装架400包括:隔板410和连接件420。

隔板410,贴靠设置于机壳100背板的内侧,以将第二换热器220与背板间隔开。在本实施例中,隔板410可以与第二换热器220对应设置,并位于第二换热器220后侧。隔板410的材质可以为隔热材料。隔板410的沿机壳100横向延伸方向的长度可以稍大于第二换热器220的沿机壳100横向延伸方向的长度。

利用隔板410将第二换热器220与背板间隔开,能够阻隔第二换热器220与背板之间直接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减少或避免背板因与周围外部环境温差过大而导致的凝露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

连接件420,从隔板410的横向两端向前延伸形成,以与隔板410围合出第二换热器220的安装空间,连接件420上开设有朝向双吸离心风机300的连通口421。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20可以呈方框状。连接件420可以为两个,并且可以与隔板410一体成型。连接件420与隔板410围合出开口朝向机壳100前板的u形安装空间。连接件420上的连通口421可以使换热腔与双吸离心风机300所在空间连通,使得换热腔内的换热气流能够在双吸离心风机300的作用下送至送风口130。将第二换热器220设置于安装空间内后,可以将隔板410与背板固定连接,或者可以将连接件420与机壳100内的其他风道结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二换热器220的固定安装。

双吸离心风机300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三个、或四个,优选地,可以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二换热器220的两侧,例如,双吸离心风机300可以位于第二换热器220沿机壳100的横向延伸方向的两侧,每个双吸离心风机300可以分别位于第一换热器210与一第二换热器220之间。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双吸离心风机300也可以位于第二换热器220沿机壳100的前后延伸方向的两侧。

双吸离心风机300的转轴平行于机壳100的横向延伸方向,使得双吸离心风机300的吸风端311与第一进风口110相对。双吸离心风机300的出风端321朝向送风口130。每一双吸离心风机30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吸风端311、和一个出风端321,其中,一吸风端311正对机壳100横向两端的一端板150,另一吸风端311正对机壳100横向两端的另一端板150。双吸离心风机300可以为两个,送风口130可以为两个,每个双吸离心风机300的出风端321朝向一送风口130。双吸离心风机300运行时,其吸风端311产生负压,使得外部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10进入机壳100,并与流经的换热器进行换热。

两个双吸离心风机300的吸风端311可以设置为朝向相同,从而能够产生强大的负压,提高室内机10的吸风效果。

双吸离心风机300还配置成促使第二进风口120的内侧产生负压,以促使外部空气从第二进风口120进入机壳100,从而提高室内机10的进风量。虽然双吸离心风机300的吸风端311未直接朝向第二进风口120,但是,双吸离心风机300运行时能够在第二进风口120内侧产生较大的负压,从而促使外部空气经由第二进风口120进入机壳100。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能够促使外部空气从多个进风口进入机壳100,大幅提高了室内机10的进风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双吸离心风机300可以为多个,送风口130可以为多个,每个双吸离心风机300与一送风口130相对。送风口130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任意位置,例如,可以选择性地设置于机壳100的底板、顶板、前板、背板或端板150上。由于每一双吸离心风机300具有两个吸风端311,其运行时能够促使机壳100内产生强大负压,能够促使外部空气沿多个不同的方向进入机壳100,双吸离心风机300还能够促使换热气流沿预设的方向送至送风口130并排至周围环境。因此,通过对双吸离心风机300进行合理布置,仅需要调节双吸离心风机300的出风端321的朝向,利用特定数量、特定位置和特定朝向的双吸离心风机300相互配合,既能够利用双吸离心风机300实现多面进风、增大进风量,还能实现多角度送风、并产生“全方位无死角”的辐射式送风效果。

在双吸离心风机300的作用下,外部空气可以沿双吸离心风机300的吸风方向进入机壳100,换热腔内的换热气流可以沿双吸离心风机300的出风端321的出风方向吹至送风口130处。由于双吸离心风机300能够为换热气流导向,提高了换热气流的输送效率,保证了换热气流的输出量。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双吸离心风机30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地部分启动运行,使得具有指定位置和指定朝向的双吸离心风机300启动运行,能够灵活地调节送风气流的吹出位置和吹送方向,从而使得室内机10满足多样化的送风需求。

双吸离心风机300可以包括风机本体310和蜗壳320,风机本体310可以设置于蜗壳320内。

在双吸离心风机300的作用下,换热腔内的换热气流可以经由双吸离心风机300的出风端321吹至送风口130处,并从机壳100的前板的靠近两端位置处向前送出,使得室内机10实现前向出风,与现有技术中的“上进风下出风”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10相比,能够避免室内机10的送风气流从机壳100底部向下送出,直吹人体,提高了室内机10的送风舒适性,而且有利于实现远距离送风。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其机壳100上具有位于机壳100横向两端板150上的第一进风口110以及位于机壳100前板靠近两端位置处的送风口130,双吸离心风机300配置成促使从第一进风口110进入机壳100的自然空气流向换热器、并促使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换热空气从送风口130向前送出。由于机壳100的横向两端板150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面板,通过在机壳100的横向两端板150上开设第一进风口110,减少或避免了进风口处积聚灰尘。利用双吸离心风机300从位于机壳100两侧的第一进风口110吸入进风气流,并将换热气流送至机壳100前板上的送风口130,使得本实施例的采用“侧向进风”的室内机10具有良好的进风-出风效果。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不仅适用于传统空调器,也可以适用于智能空调器。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