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自动检测净化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22346发布日期:2020-11-13 16:1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基于健康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自动检测净化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健康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健康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自动检测净化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健康建筑是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为建筑使用者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设施和服务,促进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实现健康性能提升的建筑。

t/asc02-2016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中对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均有详细要求,为达到标准要求,并明确指出,设置有具有空气净化调节功能的新风系统或室内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的建筑会有加分。

现有空气调节装置使用的是过滤网式清理装置,会因为过滤网拦截灰尘较多而影响循环风量,因此迫切需要一个清理灰尘彻底且不会影响通风量的自动检测净化调节的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空气调节装置会因为过滤网拦截灰尘较多而影响循环风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健康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自动检测净化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健康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自动检测净化调节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长方体状的蓄电池,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风扇、灰尘传感器、负离子发生器、雾化水槽和混合器;

所述壳体是横截面为正方形的中空柱体,壳体左右侧壁的上部均设置有进风口,壳体内壁上部连接有置于进风口下方的风扇,所述灰尘传感器和负离子发生器分别安装在风扇下方的壳体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上,所述蓄电池正极经导线连接开关,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灰尘传感器的vcc端,灰尘传感器的gnd端经导线连接蓄电池负极,灰尘传感器的继电器正极与负极之间经导线并联有负离子发生器和风扇,所述壳体上部有置于负离子发生器和灰尘传感器下方的雾化水槽,所述雾化水槽是上端开口的中空正方体状的槽体,所述雾化水槽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有间距,雾化水槽经多个支撑杆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雾化水槽内部装有水,水中有上端露出水面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经导线并联在灰尘传感器的两端,所述混合器为位于雾化水槽下方的由上到下排列的多排桨叶构成,所述每排桨叶均由多个水平间隔设置的桨叶构成,每个桨叶均为中间向上拱起呈“∧”形的板体,每个桨叶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上,所述混合器下方设置有倾斜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为由左下到右上倾斜,挡水板的上端与壳体右侧内壁连接,挡水板的前后两端与壳体的前后内壁连接,挡水板的下端位于壳体竖直中心线上,所述壳体下部有贯穿壳体右侧壁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上端低于挡水板的上端,出风口的下端高于挡水板的下端,所述壳体周壁下端设置有放水口,所述壳体经放水口连接排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钢化玻璃制成的中空柱体。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水槽和负离子发生器之间有置于壳体右侧壁上的长方形的加水口,所述加水口外侧有铰接在壳体外壁上的可开合的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放置于地面上或埋设在墙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放置于地面上时,所述壳体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放置于地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自由端设置有挂勾,所述挂勾挂在置于壳体上的挂环上,所述挂环高于出风口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埋设在墙体内部时,墙体的左侧为室外,墙体右侧为室内,所述排水管置于室外,排水管的自由端向下连通室外的下水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左右侧壁的进风口均设置有上端铰接在壳体内壁上的封板,所述两个封板的下端之间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长度小于壳体左右侧壁的距离,两个封板和壳体的左右侧壁的进风口边缘均设置有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位于右侧的封板朝向室内的表面设置有把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开关控制雾化器和灰尘传感器,当开关开启时,雾化器处于开启状态,将雾化水槽内的水雾化,由于雾化后的水雾比空气重,雾化后的水雾由雾化水槽和壳体之间的缝隙向下转移,带动雾化水槽上方的空气向下流动,带动室内(或室外)空气进入进风口,为室内空气进行更新,当灰尘传感器检测到灰尘浓度超过设定值后,灰尘传感器控制风扇和负离子发生器开启,增大空气流通量,同时配合负离子发生器和雾化水槽去除可吸入颗粒和细颗粒,打开开关后本申请自动运行,自动检测、净化空气。

本发明可放置于室内,为室内循环净化空气,也可以埋设于墙体内,不仅有室内循环,还可以作为通风换气的空气净化装置。

本发明采用负离子和水雾除尘,除尘彻底,相较于过滤网除尘设备没有被堵塞的风险,不会降低通风量,也不会降低除尘效果。

本发明设置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不仅可以加速负离子、水雾和灰尘颗粒的混合,还拦截混合后的液滴,并收集滴落到壳体底部,统一排放,不会使室内湿度过大。

本发明在埋设在墙体内部时,进风口上设置有封板,并且壳体左右侧壁上的封板可以通过手动调节室内循环或室外通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话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话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话例二的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雾化器和灰尘传感器的连接关系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壳体,2为蓄电池,3为风扇,4为底座,5为雾化水槽,6为桨叶,7为挡水板,8为排水管,9为门,11为进风口,12为出风口,13为挂环,41为负离子发生器,42为灰尘传感器,51为支撑杆,52为雾化器,81为挂勾,111为封板,112为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6所示,基于健康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自动检测净化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部设置有长方体状的蓄电池2,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风扇3、灰尘传感器42、负离子发生器41、雾化水槽5和混合器;

所述壳体1是横截面为正方形的中空柱体,壳体1左右侧壁的上部均设置有进风口11,壳体1内壁上部连接有置于进风口11下方的风扇3,所述灰尘传感器42和负离子发生器41分别安装在风扇3下方的壳体1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上,所述蓄电池2正极经导线连接开关,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灰尘传感器42的vcc端,灰尘传感器42的gnd端经导线连接蓄电池2负极,灰尘传感器42的继电器正极与负极之间经导线并联有负离子发生器41和风扇3,所述壳体1上部有置于负离子发生器41和灰尘传感器42下方的雾化水槽5,所述雾化水槽5是上端开口的中空正方体状的槽体,所述雾化水槽5的外壁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有间距,雾化水槽5经多个支撑杆51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雾化水槽5内部装有水,水中有上端露出水面的雾化器52,所述雾化器52经导线并联在灰尘传感器42的两端,所述混合器为位于雾化水槽5下方的由上到下排列的多排桨叶6构成,所述每排桨叶6均由多个水平间隔设置的桨叶6构成,每个桨叶6均为中间向上拱起呈“∧”形的板体,每个桨叶6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上,所述混合器下方设置有倾斜的挡水板7,所述挡水板7为由左下到右上倾斜,挡水板7的上端与壳体1右侧内壁连接,挡水板7的前后两端与壳体1的前后内壁连接,挡水板7的下端位于壳体竖直中心线上,所述壳体1下部有贯穿壳体1右侧壁的出风口12,所述出风口12的上端低于挡水板7的上端,出风口12的下端高于挡水板7的下端,所述壳体1周壁下端设置有放水口,所述壳体1经放水口连接排水管8。

所述壳体1为钢化玻璃制成的中空柱体。

所述雾化水槽5和负离子发生器41之间有置于壳体1右侧壁上的长方形的加水口,所述加水口外侧有铰接在壳体1外壁上的可开合的门9。

所述壳体1放置于地面上或埋设在墙体内部。

所述壳体1放置于地面上时,所述壳体1底部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放置于地面上。

所述排水管8自由端设置有挂勾81,所述挂勾81挂在置于壳体1上的挂环13上,所述挂环13高于出风口12下端。

所述壳体1埋设在墙体内部时,墙体的左侧为室外,墙体右侧为室内,所述排水管8置于室外,排水管8的自由端向下连通室外的下水管道。

所述壳体1左右侧壁的进风口11均设置有上端铰接在壳体1内壁上的封板111,所述两个封板111的下端之间铰接有连杆112,所述连杆112长度小于壳体1左右侧壁的距离,两个封板111和壳体1的左右侧壁的进风口11边缘均设置有磁铁。

所述位于右侧的封板111朝向室内的表面设置有把手。

所述蓄电池2采用锂电池逆变器一体机,雾化器52采用sb-25型机械式超声波雾化器,灰尘传感器42采用深圳市源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pm2.5粉尘传感开关控制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41采用hyf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的开关控制雾化器52和灰尘传感器42,当开关开启时,雾化器52处于开启状态,将雾化水槽5内的水雾化,由于雾化后的水雾比空气重,雾化后的水雾由雾化水槽5和壳体1之间的缝隙向下转移,带动雾化水槽5上方的空气向下流动,带动室内(或室外)空气进入进风口,为室内空气进行更新,当灰尘传感器42检测到灰尘浓度超过设定值后,灰尘传感器42控制风扇3和负离子发生器41开启,增大空气流通量,同时配合负离子发生器41和雾化水槽5去除可吸入颗粒和细颗粒,打开开关后本申请自动运行,自动检测、净化空气。

本发明可放置于室内,为室内循环净化空气,也可以埋设于墙体内,不仅有室内循环,还可以作为通风换气的空气净化装置。

本发明采用负离子和水雾除尘,除尘彻底,相较于过滤网除尘没有被堵塞的风险,不会降低通风量,也不会降低除尘效果。

本发明设置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不仅可以加速负离子、水雾和灰尘颗粒的混合,还拦截混合后的液滴,并收集滴落到壳体1底部,统一排放,不会使室内湿度过大。

本发明在埋设在墙体内部时,进风口11上设置有封板111,并且壳体1左右侧壁上的封板111可以通过手动调节室内循环或室外通风。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