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84131发布日期:2021-02-20 11:2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
[0001]
分案信息
[0002]
本申请是基于“2017年9月30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710929625.x、名称为“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的中国专利申请所进行的分案,并将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4]
为了避免空调器室内机制冷模式下的冷气流直吹用户,使得用户患上空调病,现有技术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板上设有散风孔,散风孔的作用是减弱气流,进而降低风感。然而,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仅通过降低开孔率的方式提高无风感,如此,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风量损耗较多,送风性能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挡风板,旨在同时改善出风气流的无风感效果和送风效果。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挡风板包括:
[0007]
板体,所述板体上贯设有多个安装孔;
[0008]
每个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多个自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朝向所述安装孔的中心延伸的挡风叶片,相邻两挡风叶片之间形成有散风间隙。
[0009]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挡风叶片朝向所述安装孔的同一孔面同向倾斜。
[0010]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挡风叶片呈辐射状分布。
[0011]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挡风叶片沿圆形轨迹同向弯曲。
[0012]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挡风叶片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连接,每个所述挡风叶片的另一端相连接。
[001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孔中部的连接部,所述挡风叶片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0014]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中心设有通孔。
[001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具有出风侧和进风侧,在所述进风侧朝向所述出风侧的方向上,所述挡风叶片呈沿顺时针方向外凸的弧形设置。
[0016]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叶片的厚度在远离所述安装孔中心的方向上呈递增设置。
[0017]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叶片与所述安装孔轴向夹角范围为0
°
至60
°

[0018]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周围的板体上还贯设有多个散风孔。
[0019]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风孔沿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倾斜延伸。
[002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周围的板体上还贯设有多个散风孔,述散风孔沿所述
板体的厚度方向倾斜延伸,所述散风孔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散风间隙的倾斜方向呈相交设置。
[0021]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空调室内机主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主体上设有出风口;以及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挡风板包括:
[0022]
板体,所述板体上贯设有多个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多个自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朝向所述安装孔的中心延伸的挡风叶片,相邻两挡风叶片之间形成有散风间隙。
[0023]
本发明提出的挡风板通过在板体上贯设多个安装孔,并在安装孔内设有多个自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朝向所述安装孔的中心延伸的挡风叶片,多个所述挡风叶片沿圆形轨迹偏转设置,且多个所述挡风叶片均朝向所述安装孔的同一孔面同向倾斜,如此,能够同时改善出风气流的无风感效果和送风效果,其原理如下:
[0024]
首先,由于多个所述挡风叶片均朝向所述安装孔的同一孔面同向倾斜,相邻两挡风叶片之间形成有散风间隙,因此,经过呈倾斜设置的散风间隙流出的气体,其气体流向会发生改变,如此,使得挡风板正面吹出气流的强度有所减弱,从而改善出风气流的无风感效果;此外,由于多个挡风叶片沿圆形轨迹同向偏转设置,因此,经多个散风间隙流出的气体能够形成旋转气流,多个旋转气流之间相互作用,互相打散,因此,当气流经过本专利提出的挡风板吹至人体时,气流强度减弱,气流舒适度更高,能够避免用户患空调病。
[0025]
更重要的是,由于本专利提出的挡风板主要通过旋转气流间的相互作用而降低气流强度,实现无风感,因此,本专利在改善空调室内机出风气流无风感的同时,不需要降低挡风板的开孔率,即:不需要提高挡风板的挡风面积,因此,本专利提出的挡风板能够避免送风气流大量损耗,从而能够改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效果。
附图说明
[002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
图1为本发明挡风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为本发明挡风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
附图标号说明:
[0032]
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空调室内机300散风间隙20挡风板400连接部100板体500散风孔200挡风叶片
ꢀꢀ
[0033]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6]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7]
本发明提出一种挡风板,该挡风板主要应用于空调室内机等空气调节设备,旨在同时改善空调室内机出风气流的无风感效果和送风效果。
[0038]
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立式空调室内机、移动式空调器等,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风道组件和换热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本专利提出的挡风板主要设置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以降低出风气流的气流强度,实现空调室内机出风气流的无风感效果。
[0039]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挡风板20包括板体100和多个挡风叶片200,其中,所述板体100上贯设有多个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多个自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朝向所述安装孔的中心延伸的挡风叶片200,每个所述挡风叶片200的一端均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连接,每个所述挡风叶片200的另一端相连接;多个所述挡风叶片200沿圆形轨迹偏转设置,且多个所述挡风叶片200均朝向所述安装孔的同一孔面同向倾斜。
[0040]
具体地,本专利实现无风感的原理如下,首先,由于多个挡风叶片200均朝向所述安装孔的同一孔面同向倾斜,相邻两挡风叶片200之间形成有散风间隙300,因此,相较于垂直贯穿板体100的散风孔而言,气体经过倾斜设置的散风间隙300时,气体流动的距离更长,动能损耗更多,无风感效果更好;其次,多个所述挡风叶片200沿圆形轨迹偏转设置,经过偏转设置的散风间隙300流出的气体,其气体流向会发生改变,如此,使得挡风板20正面吹出气流的强度有所减弱,从而改善出风气流的无风感效果;最后,经多个散风间隙300流出的气体能够形成旋转气流,多个旋转气流之间相互作用,互相打散,因此,当气流经过本专利提出的挡风板20吹至人体时,气流强度减弱,气流舒适度更高,能够避免用户患空调病。
[0041]
更重要的是,由于本专利提出的挡风板20主要通过旋转气流间的相互作用而降低气流强度,实现无风感,因此,本专利在改善空调室内机出风气流无风感的同时,不需要降低挡风板20的开孔率,即:不需要提高挡风板20的挡风面积(挡风面积为挡风板20的面积与散风间隙300面积之差),因此,本专利提出的挡风板20能够避免送风气流大量损耗,从而能够改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效果。
[0042]
现结合图3和图4对本专利挡风板2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所述挡风板20的形状与
出风口的形状相适配,对于空调壁挂机来说,由于其出风口大多为呈长条形,因此,本实施例中挡风板20的形状为长条形。挡风叶片200沿挡风板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组,每组挡风叶片200包括沿圆周方向呈辐射状态分布的多个挡风叶片200,多个挡风叶片200长度方向的内端靠近圆形的圆心设置,多个挡风叶片200长度方向的外端靠近圆形的圆周设置。
[0043]
请参照图1,考虑到多个挡风叶片200的内端固定在一起,为了增大挡风叶片200固定连接的面积,进而提高多个挡风叶片200之间的结合强度,所述挡风板20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孔中部的连接部400,所述挡风叶片200的内端均与所述连接部400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部400呈圆形,多个所述挡风叶片200的内端间隔固定于所述连接部400的周侧壁,由于连接部400周侧壁的面积远大于挡风叶片200内端的面积,因此,多个挡风叶片200内端分别与连接部400固定的结构强度大于多个挡风叶片200的内端相互固定连接的结构强度。
[0044]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部400呈圆形设置且所述连接部400的中心设有通孔,由于多个挡风叶片200在靠近其内端一侧的间距较小,形成的散风间隙的面积小,因此气流通过量较少,本专利在连接部400的中心设有通孔能够弥补上述缺陷,设置通孔后,多个挡风叶片200的中部能够供气体流通,因此能够使得经过挡风板20流出的气体更为均匀。
[0045]
现结合图1对本专利挡风叶片2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为了提高挡风叶片200的结构强度,将所述挡风叶片200设置为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外凸的弧形叶片,由于弧形叶片相较于平面结构的叶片的材料使用量更多,因此能够提高挡风叶片200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挡风叶片200的使用寿命。
[0046]
进一步地,所述挡风叶片200的厚度在远离所述安装孔中心的方向上呈递增设置,如此,挡风叶片200与安装孔内孔壁固定连接的面积更大,从而能够提高挡风叶片200与挡风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挡风叶片200的使用寿命。
[0047]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考虑到将挡风叶片200倾斜一定角度后可以使得经相邻挡风叶片200流出的气流能够实现旋转,不同的旋转气流之间能够相互碰撞而将气流彻底打散,本专利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叶片200与所述安装孔轴向的夹角的范围为0
°
至60
°
,由于挡风叶片200与安装孔的轴向(即气体的流入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因此能够使得气流实现偏转,当挡风叶片200的倾斜角度为0
°
至60
°
时,气体流过挡风叶片200之间的散风间隙300后,气流的偏转程度适中,从而能够使得不同散风间隙300流出的气流实现充分碰撞,从而改善混风效果、最终实现空调室内机10出风气流的无风感。
[0048]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无风感是指出风气流的强度适中,能够使得用户感觉舒适;0
°
至60
°
是经多个散风间隙300流出的气流够现良好相互作用时挡风叶片200倾斜角度的最大范围,在本专利另一实施例中,挡风叶片200倾斜角度的范围优选为0
°
至45
°
,当且仅当挡风叶片200与安装孔轴向的夹角为20
°
时,无风感效果最好。
[0049]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挡风叶片200的厚度自板体100厚度方向的中部向厚度方向的两侧呈递减设置,具体地,所述挡风板2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面和出风面,由于挡风叶片200与进风面和出风面接触位置的厚度小于其他位置的厚度,因此,挡风叶片200与所述进风面和出风面处连接的位置能够形成扩口,从而降低气体流入及流出散风间隙300时的噪声。
[0050]
请参照图3和图4,为了进一步地增加空调室内机10的送风风量,所述散风间隙300
周围的板体100上还贯设有多个散风孔500,所述散风孔500可以被配置为圆形、长条形、椭圆形等,由于圆形的散风孔500便于加工成型,因此,本实施例中,该散风孔500呈圆形设置。由于本实施例在设置了多个散风间隙300的同时还设有多个圆形散风孔500,因此,本专利能够在实现无风感的同时,增大空调室内机10的送风风量,改善空调室内机10的送风效果。
[0051]
此外,由于经过散风间隙300流出的气流能够与经过散风孔500流出的气流实现相互作用,从而能够将气流混合,实现更好的无风感效果。
[0052]
为了改变出风气流的出风方向,所述散风孔500沿所述板体100的厚度方向倾斜延伸(未图示),如此,气体流向会发生改变,挡风板20正面吹出气流的强度会有所减弱;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散风孔500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散风间隙300的倾斜方向呈相交设置,如此,经过散风间隙300流出的气流能够与经过散风孔500流出的气流相交汇,从而将气流打散,形成散流,进而改善空调室内机10出风气流的无风感效果。
[0053]
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散风孔500还可以朝向其他方向倾斜设置,例如朝向挡风板20宽度方向的外侧倾斜设置,如此,能够扩大出风气流的辐射面积,进而改善空调室内机10的温度调节效果。
[0054]
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0,该空调室内机10包括空调室内机主体和挡风板20,所述空调室内机主体上设有出风口,所述挡风板20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该挡风板2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室内机1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