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无干扰防爆型精密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4254发布日期:2021-03-30 21:2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无干扰防爆型精密烘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烘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安全无干扰防爆型精密烘箱。



背景技术:

精密烘箱可以用来测试产品在高温的连续环境下所能忍受的程度,得以在最短时间内检测产品试样因高温膨胀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测试后,通过检测来判断产品试样的性能,是否仍然能够符合预定要求,以便对产品进行下一步的设计、改进。

但是现有的精密烘箱大多都是由一个鼓风机将加热后的风导入工作室内,这样不仅温度不准,而且会造成工作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不相同,影响烘箱正常的测试结果;此外,工作室内密封性差,易受到电磁场的干扰,热源与鼓风机直接接触实验对象,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无干扰防爆型精密烘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无干扰防爆型精密烘箱,包括主箱以及装设在主箱内的工作室;所述主箱的顶部安装有智能温控仪,主箱的一侧通过铰链安装有箱门,箱门内设有门板循环风道;所述主箱与工作室之间具有循环风道,循环风道包括顶部循环风道、底部循环风道、后背循环风道、左侧循环风道以及右侧循环风道;所述顶部循环风道、底部循环风道、后背循环风道、左侧循环风道以及右侧循环风道分别位于工作室的顶部、底部、后侧、左侧以及右侧;所述门板循环风道、顶部循环风道、底部循环风道、后背循环风道、左侧循环风道以及右侧循环风道内均安装有加热管、离心叶轮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主箱以及箱门的外部与离心叶轮的对应处均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与离心叶轮连接,其中,主箱以及箱门的外壳一般采用薄钢板制作,表面烤漆,工作室采用优质的结构钢板制作,关闭之后,可以减少电磁场干扰。

优选的,所述箱门的外侧铺设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箱体两侧底部对称安装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支脚,支脚的底部开设有容纳槽,支脚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容纳槽连通的升降槽;所述容纳槽内活动设有升降板,升降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移动轮,升降板的两侧均延伸穿过升降槽并贯穿有丝杆,丝杆的底端固接有旋转钮,丝杆的顶端与主箱底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板上设有用于丝杆贯穿的穿孔,且穿孔内设有与丝杆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升降板与升降槽的宽度一致,且升降板在升降槽内能够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主箱的底部设有用于与丝杆进行连接的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以及温度传感器均与智能温控仪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门的外侧安装有门把手。

优选的,所述箱门的内侧固接有“口”字型密封框,所述主箱的前侧开设有密封槽,且密封框与密封槽对应设置且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安全无干扰防爆型精密烘箱,通过在工作室的顶部、底部、后侧、前侧、左侧以及右侧均设有风道,且风道内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加热管以及离心叶轮,而离心叶轮均与电机连接,通过智能温控仪设定每个循环风道的温度,通过加热管进行加热,每个风道都是独立运行,相互无干扰,保证每个风道内的温度可以独立修正,使6面四周都是同一温度,进而达到了无偏差的温度均匀度;此外工作室内无强制风循环,而且工作室与加热源完全隔离,提高了烘箱使用时的安全性。

2.本发明中通过在箱门的内侧设有密封框,且密封框与主箱前侧的密封槽相适配,可以提高主箱的密封性,进而可以使工作室内不易受到电磁场干扰。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安全无干扰防爆型精密烘箱,通过在主箱的两侧底部均安装有移动机构,便于对烘箱进行移动和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箱;2、工作室;3、智能温控仪;4、箱门;5、门板循环风道;6、循环风道;61、顶部循环风道;62、底部循环风道;63、后背循环风道;64、左侧循环风道;65、右侧循环风道;7、加热管;8、离心叶轮;9、电机;10、保温层;11、移动机构;110、支脚;111、容纳槽;112、升降槽;113、升降板;114、移动轮;115、丝杆;116、旋转钮;12、穿孔;13、螺纹孔;14、温度传感器;15、门把手;16、密封框;17、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安全无干扰防爆型精密烘箱,包括主箱1以及装设在主箱1内的工作室2;所述主箱1的顶部安装有智能温控仪3,主箱1的一侧通过铰链安装有箱门4,箱门4内设有门板循环风道5;所述主箱1与工作室2之间具有循环风道6,循环风道6包括顶部循环风道61、底部循环风道62、后背循环风道63、左侧循环风道64以及右侧循环风道65;所述顶部循环风道61、底部循环风道62、后背循环风道63、左侧循环风道64以及右侧循环风道65分别位于工作室2的顶部、底部、后侧、左侧以及右侧;所述门板循环风道5、顶部循环风道61、底部循环风道62、后背循环风道63、左侧循环风道64以及右侧循环风道65内均安装有加热管7、离心叶轮8以及温度传感器14;所述主箱1以及箱门4的外部与离心叶轮8的对应处均安装有电机9,且电机9的输出端与离心叶轮8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箱门4的外侧铺设有保温层10,具有保温效果,防止工作室2内热量的散失。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两侧底部对称安装有移动机构11,移动机构11包括支脚110,支脚110的底部开设有容纳槽111,支脚110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容纳槽111连通的升降槽112;所述容纳槽111内活动设有升降板113,升降板1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移动轮114,升降板113的两侧均延伸穿过升降槽112并贯穿有丝杆115,丝杆115的底端固接有旋转钮116,丝杆115的顶端与主箱1底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113上设有用于丝杆115贯穿的穿孔12,且穿孔12内设有与丝杆115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113与升降槽112的宽度一致,且升降板113在升降槽112内能够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主箱1的底部设有用于与丝杆115进行连接的螺纹孔13。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7以及温度传感器14均与智能温控仪3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箱门4的外侧安装有门把手15,便于打开箱门4。

进一步的,所述箱门4的内侧固接有“口”字型密封框16,所述主箱1的前侧开设有密封槽17,且密封框16与密封槽17相适配。

工作原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安全无干扰防爆型精密烘箱,使用时,通过智能温控仪3设定门板循环风道5、顶部循环风道61、底部循环风道62、后背循环风道63、左侧循环风道64以及右侧循环风道65内的温度,通过加热管7进行加热,通过电机9以及离心叶轮8的作用,可将热风布满各自的循环风道,温度传感器14用于检测所在风道内的温度,并传递给智能温控仪3,达到设定值时,智能温控仪3控制对应风道内的加热管7关闭,没有达到设定值的,则继续加热,门板循环风道5、顶部循环风道61、底部循环风道62、后背循环风道63、左侧循环风道64以及右侧循环风道65都是独立运行,相互无干扰,保证门板循环风道5、顶部循环风道61、底部循环风道62、后背循环风道63、左侧循环风道64以及右侧循环风道65内的温度可以独立修正,使6面四周都是同一温度,进而达到了无偏差的温度均匀度,使得工作室无强制风循环,又达到了无偏差的温度均匀度,而且工作室2与加热源完全隔离,无强制风循环,提高了烘箱使用时的安全性;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的行业,比如易燃易爆,电子芯片,军工炸药,航空航天器材传感器等等;

加热前,关闭箱门4,箱门4上的密封框16嵌入到密封槽17内,可以提高了主箱1的密封性,进而可以使工作室2内不易受到电磁场的干扰;

对烘箱进行移动时,通过旋转钮116带动丝杆115转动,使丝杆115从主箱1底部的螺纹孔13内抽出,可以解除对升降板113的固定,之后,将升降板113向下移动,升降板113带动底部移动轮114向下移动,并使移动轮114穿出容纳槽111置于支脚110下方,之后,再次转动旋转钮116,使丝杆115与螺纹孔13连接,即可对升降板113进行固定,此时便可对烘箱进行移动,移动方便;

对烘箱进行固定时,通过旋转钮116带动丝杆115转动,使丝杆115与螺纹孔13分离,分离后,将升降板113向上移动,升降板113带动底部移动轮114向上移动,移动轮114收回道容纳槽111内,使支脚110与台面接触,之后,再次转动旋转钮116,使丝杆115与螺纹孔13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装置通过总控制按钮对其实现控制,由于控制按钮匹配的设备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