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潮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9991发布日期:2020-11-19 19:1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地下室防潮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室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潮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逐渐发展时,地下室的利用和开发也在逐渐的扩展,地下室的施工相对于地上建筑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出现渗水和潮湿的问题,严重影响地下室的使用。地下室处于阴暗的环境中,无法接触到阳光照射,又通风不畅,因此室内的潮气很难消散。地下室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大,土壤中的水分也容易地下室,造成墙体和地板不同程度的受潮,现在还需要避免地下室墙体和墙面受潮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地下室防潮通风装置,保证地下室内的通风,减少地下室内的潮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地下室防潮通风装置,包括墙体,其中,所述墙体内侧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弧形槽,在所述墙体拐角处的所述弧形槽相连通,所述弧形槽内设有横管,相邻的所述横管在所述墙体拐角处通过弧形弯管相连通;所述横管和所述墙体之间设置有卡箍件,所述卡箍件呈“ω”字型,所述卡箍件卡设在所述横管上,所述卡箍件的两侧设有两耳板,两所述耳板通过水泥钉固定在所述墙体上;所述横管的侧壁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口,若干所述通口上均密封连接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所述通风管的径向截面呈圆环状,所述通风管的前端与所述通口密封连接,所述通风管的后端朝向室内;所述墙体外侧设置有送风管道,所述送风管道的一端贯穿所述墙体与所述横管相连通,所述送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外界,所述送风管道内安装有风机。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管道靠近所述横管的一端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送风管道通过合页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送风管道靠近于所述横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横管的内部,所述隔板呈圆形,所述隔板与所述送风管道靠近于所述横管的一端贴合。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沿所述通风管的轴向方向,所述通风管的内径由所述后端向所述前端逐渐减小。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管道内设置有防尘网和防虫网,所述防虫网位于所述风机远离所述横管的一侧,所述防尘网位于所述防虫网和所述风机之间。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防虫网和所述防尘网均呈圆形,所述防虫网和所述防尘网的圆形的周边均与所述送风管道的内壁切合。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槽的开口端固定有装饰格栅。

优选地,所述装饰格栅的整体长度方向与所述弧形槽的纵向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槽和所述横管的间隙内填充有吸湿材料。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防潮通风装置,外界的空气通过送风管道和横管进入室内,横管布置在墙体底部一周,可以在大面积空间内的空气流通,保证地下室空气洁净、干燥。

2、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防潮通风装置通过卡箍件将横管嵌设在弧形槽内,遇到维修及更换时,便于横管的拆卸。

3、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防潮通风装置的通风管设计呈喇叭形,可以增加吹出空气的覆盖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防潮通风装置的墙体和横管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防潮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防潮通风装置的卡箍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墙体;11、弧形槽;2、横管;21、弧形弯管;22、通风管;3、卡箍件;31、耳板;32、水泥钉;4、送风管道;41、风机;42、防尘网;43、防虫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室防潮通风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防潮通风装置的墙体和横管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防潮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防潮通风装置的卡箍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室防潮通风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墙体1,墙体1内侧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弧形槽11,弧形槽11与地下室地面的距离有10cm,弧形槽11环绕墙体1的内部一周,弧形槽11内做防水处理,在墙体1拐角处的弧形槽11相连通,弧形槽11内设有横管2,相邻的横管2在墙体1拐角处通过弧形弯管21相连通。横管2和墙体1之间设置有卡箍件3,卡箍件3呈“ω”字型,卡箍件3卡设在横管2上,卡箍件3的两侧设有两耳板31,两耳板31在卡箍件3上对称设置,两耳板31通过水泥钉32固定在墙体1上,在需要维修时,将水泥钉32从墙体1上拔出,即可从弧形槽11内取出横管2。

在横管2的侧壁间隔开设有若干通口,若干通口上均密封连接有通风管22,通关管和横管2之间可以设置密封橡胶圈来密封,通风管22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通风管22的径向截面呈圆环状,通风管22的前端与通口密封连接,通风管22的后端朝向室内,横管2内的空气通过通风管22向室内流通,多个通风管22朝向不同的方向,可以扩大空气的流通区域,增强地下室的通风能力。

墙体1外侧设置有送风管道4,送风管道4的一端贯穿墙体1与横管2相连通,送风管道4与墙体1之间的缝隙填充混凝土进行密封,送风管道4的另一端连通外界,送风管道4内安装有风机41,风机41启动时,将外界的空气送入横管2内。

进一步地,送风管道4靠近横管2的一端设置有隔板(图中未示出),隔板与送风管道4通过合页可转动连接,隔板呈圆形,隔板与送风管道4靠近横管2的端口相贴合,当风机41启动时,送风管道4内的空气将隔板顶开,保证空气可以流动至横管2内,当风机41停机时,隔板靠重力将送风管道4封堵住,送风管道4和横管2隔断,避免横管2内的水或空气流动至送风管道4内。

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沿通风管22的轴向方向,通风管22的内径由后端向前端逐渐减小,通风管22设计呈喇叭形,可以增加吹出空气的覆盖范围,增加地下室的地面空气流动范围。

进一步地,送风管道4内设置有防尘网42和防虫网43,防虫网43位于风机41远离横管2的一侧,防尘网42位于防虫网43和风机41之间,防虫网43和防尘网42均呈圆形,防虫网43和防尘网42的圆形的周边均与送风管道4的内壁切合,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的灰尘及昆虫进入地下室内。

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弧形槽11的开口端固定有装饰格栅(图中未示出),装饰格栅将横管2保护起来,既增加了墙体1的美观,又不容易使外部因素对横管2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弧形槽11和横管2的间隙内填充有吸湿材料,吸湿材料可以吸收地下室内及周围墙体1的湿气,避免墙体1和地面受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