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建筑顶部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2711发布日期:2021-03-16 22:2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建筑顶部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建筑顶部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通风是借助换气稀释或通风排除等手段,控制空气污染物的传播与危害,实现室内外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的一种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通风系统就是实现通风这一功能,包括进风口、排风口、送风管道、风机、降温及采暖、过滤器、控制系统以及其他附属设备在内的一整套装置。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1060212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层建筑房屋通风结构,其技术方案的要点在于:包括固定在建筑房屋外侧的立管及用于连通立管与建筑房屋内部的支管,所述支管的进风端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进风端内壁上固定有通风扇。在分流管的进风端固定通风扇,且分流管与支管连通,开启通风扇可加快室内空气流通的速度,进而快速地提高通风结构的通风速度,以此提高了通风结构的通风效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通风结构通过在分流管内设置通风扇来增强通风效果,但是通风扇使得分流管内的风速变快,使得通风口下方区域的风速明显的快过建筑的其它区域,导致通入的空气分布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建筑顶部通风结构,具有使得通入建筑物内部的空气分布较为均匀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节能建筑顶部通风结构,包括设置在建筑物上的建筑吊顶,所述建筑吊顶的上表面设置有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进风管和进风机,所述进风机连接在进风管的端部开口处,所述进风管上连接有多条分流管,多条所述分流管远离进风管的一端均连通设置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固定设置在建筑吊顶上,所述建筑吊顶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位置与出风管的管口位置一一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吊顶上的通风组件能够将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机送入进风管,通入进风管的空气被分流管输送多个出风管处,完成对建筑物内部的通风,通入建筑物内部的空气从多个出风管涌出,多个通风管分别设置在建筑物不同的区域,使得通入的空气能够均匀的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通风孔设置有两行,每行所述通风孔分别位于进风管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通风孔作为通风组件和建筑物内部交换空气的通道,通风孔排列分布在建筑吊顶上,使得从出风口流入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被均匀的分布在建筑物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风管与分流管之间通过l形管连接,所述出风管的底端插设在通风孔中,所述出风管的长度方向与建筑吊顶的上表面相垂直,所述出风管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通过多根支杆与出风管相连接,所述挡风板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挡风板与出风管的开口之间留有供空气流通的间隙,所述挡风板沿自身的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锥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分流管流出的空气被l形管导入到了出风管中,出风管底端设置的挡风板能够为从出风管输出的空气提供一定的缓冲效果,使得从出风管中喷出的空气不会直接的喷到通风孔下方,对下方的人造成困扰;空气在被挡风板缓冲后,从设置在挡风板上的多个锥型槽内向四方流动,均匀的分布在建筑物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建筑吊顶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进风机固定设置在通孔内,所述建筑物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阻止雨水流入通孔中的遮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风机设置在通孔内,能够对进风机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得进风机不易被损坏,遮雨板能够在下雨天对雨水进行一定的遮挡,进一步地保护了进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管与进风机之间设置有u形卡箍,所述u形卡箍的两端均设置有耳板,其中一个所述耳板上设置有固定螺栓,另一个所述耳板上设置有与固定螺栓螺纹配合的固定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风管与进风机通过u形卡箍连接在一起,在进风机需要更换或是添加润滑油时,能够比较方便的进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建筑吊顶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u形安装座,所述u形安装座的底端设置有沉头螺栓,所述建筑吊顶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与沉头螺栓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进风管与分流管均与u形安装座的u形槽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u形安装座来对进风管和分流管,进风管和分流管的下表面能够紧紧的贴合在u形安装座的u形槽上,使得整个通风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机远离进风管的一端设置有防尘滤网,所述防尘滤网包括粗滤网和细滤网,所述防尘滤网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防尘滤网的圆形框体,所述圆形框体的直径与进风机进风口的直径相同,所述圆形框体与进风机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进风机外侧的防尘滤网能够过滤一些杂物,在一定程度上对进风机的扇叶进行保护,使得进风机不易受到外界杂物的影响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的出风口朝向进风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流风机的具有低功耗和散热快的效果,使用轴流风机作为进风机可以一直开启,使得建筑物内部一直有空气流入,改善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通风组件的设置,使得通过进风机输入到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整个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增强了通风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u形卡箍u形安装槽,使得整个通风装置在装卸时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展示内部结构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u形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建筑物;2、建筑吊顶;21、通风孔;22、通风组件;221、进风管;222、分流管;223、出风管;224、l形管;225、挡风板;226、支杆;227、锥形槽;23、通孔;231、进风机;232、遮雨板;233、u形卡箍;234、耳板;235、固定螺栓;236、固定螺母;24、u形安装座;241、沉头螺栓;25、防尘滤网;251、圆形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节能建筑顶部通风结构,包括设置在建筑物1上的建筑吊顶2,建筑吊顶2的上表面设置有通风组件22,将通风组件22设置在建筑吊顶2上,安装时比较方便,如果有损坏的地方,能够进行更换或者维修。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吊顶2设置在建筑物1的屋顶与建筑物1居住空间之间的位置,并且这也是普通建筑的一个常规设置方式。通风组件22包括进风管221和进风机231,进风机231为轴流风机,轴流风机的出风口朝向进风管221,使用轴流风机作为进风机231,减少了通风组件22的消耗。进风机231连接在进风管221的端部开口处,进风管221上连接有多条分流管222,多条分流管222远离进风管221的一端均连通设置有出风管223,出风管223固定设置在建筑吊顶2上,建筑吊顶2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21,多个通风孔21设置有两行,每行通风孔21分别位于进风管221的两侧,通风孔21的位置与出风管223的管口位置一一对应,使用多条分流管222将输入的空气分流到不同的出风管223中,然后通过通风孔21将分流管222中的空气输送到建筑物1的内部,完成对建筑物1的通风,也使得通入的空气均匀的分布在建筑物1的各个地方。

如图1、图2所示,出风管223与分流管222之间通过l形管224连接,出风管223的底端插设在通风孔21中,出风管223的长度方向与建筑吊顶2的上表面相垂直,出风管223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挡风板225,挡风板225通过多根支杆226与出风管223相连接,挡风板225的形状为圆形,挡风板225与出风管223的开口之间留有供空气流通的间隙,空气被挡风板225阻挡后,通过间隙向周围流动。挡风板225沿自身的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锥形槽227,设置在出风管223下方的挡风板225能够使得通入的空气不会直接灌入建筑物1的内部,挡风板225能够对空气进行一定的缓冲,使得输入的空气被缓冲后通过锥型槽227导流,平缓的分布在室内。

如图1、图3所示,建筑吊顶2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23,进风机231固定设置在通孔23内,将进风机231嵌入式的安装在通孔23内,能够对进风机231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建筑物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阻止雨水流入通孔23中的遮雨板232,进风机231远离进风管221的一端设置有防尘滤网25,防尘滤网25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防尘滤网25的圆形框体251,防尘滤网25能够防止砂石和树枝之类的杂物进入进风机231,对进风机231的扇叶造成损坏。圆形框体251的直径与进风机231进风口的直径相同,圆形框体251与进风机231固定连接,使用圆形框体251来连接防尘滤网25和进风机231,能够比较方便的对防尘滤网25进行拆装。

如图4所示,进风管221与进风机231之间设置有u形卡箍233,u形卡箍233的两端均设置有耳板234,其中一个耳板234上设置有固定螺栓235,另一个耳板234上设置有与固定螺栓235螺纹配合的固定螺母236,使用u形卡箍233来对进风管221和进风机231进行连接,在需要对进风机231拆装时,只需对u形卡箍233进行操作就能够完成拆装。

如图2所示,建筑吊顶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u形安装座24,u形安装座24的底端设置有沉头螺栓241,建筑吊顶2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与沉头螺栓241螺纹配合的螺纹孔,进风管221与分流管222均与u形安装座24的u形槽贴合,u形安装座24上有u形槽,u形槽能够紧紧的与进风管221和分流管222的下表面贴合,使得进风管221和分流管222能够稳固的设置在建筑吊顶2的上表面,也增强了通风组件22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对建筑物1进行吊顶时,首先将u形安装座24安装在建筑吊顶2的上表面,然后在建筑物1的外壁开设通孔23,在通孔23内安装进风机231,然后进行将建筑吊顶2安装在建筑物1的居住空间的上方,再使用u形卡箍233连接进风机231与进风管221。进行建筑通风时,首先打开进风机231,进风机231就建筑物1外的空气鼓入进风管221中,空气再通过分流管222分流到多个出风管223处,从出风管223输出的空气会在挡风板225处被分散,然后由锥形槽227导流到室内,从而均匀的分布。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