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风机构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3977发布日期:2021-04-14 02:1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扫风机构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扫风机构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器出风口处一般设置有左右扫风驱动电机、防电轴、扫风组件、扫风连杆等部件。上述空调器部件的常规安装顺序为先固定左右扫风驱动电机,其次将扫风组件固定在底座位置处,其后将防电轴安装在左右扫风驱动电机上,再将扫风连杆固定在防电轴上,最后再将扫风连杆与扫风组件上单个扫风叶片配合安装在一起。上述空调器的安装顺序为串联安装顺序,因而需在生产线上进行整体安装,既消耗时长又耗费人力,使得生产效率较低。
3.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风机构和空调器,以解决空调器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扫风机构,所述扫风机构包括:
7.扫风卡板;
8.从动扫风叶片,所述从动扫风叶片设置在所述扫风卡板上;
9.主动扫风叶片组件,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组件设置在所述扫风卡板上并与所述扫风卡板转动连接;以及
10.扫风连杆,所述扫风连杆分别与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组件和所述从动扫风叶片组件可拆卸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组件包括:
12.主动扫风叶片;
13.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一端与所述主动扫风叶片连接,所述定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扫风卡板转动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扫风机构还包括:
15.驱动电机和,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扫风卡板上;
16.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上,且与所述定位件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相对于所述扫风卡板转动。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件包括:
18.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主动扫风叶片连接;
19.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第一柱体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柱体远离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的一端并用于连接所述转轴;
20.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定位部之
间,所述第二限位部垂直设置在所述定位部的侧面,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用于与所述扫风卡板卡扣连接的卡扣结构;以及
21.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垂直设置在所述定位部的侧面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对侧。
2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扫风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件适配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边缘设置有第四限位部;
23.在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组件与所述扫风卡板装配时,所述定位件通过所述通孔穿设于所述扫风卡板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于所述扫风卡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于所述扫风卡板的下端面;所述第三限位部旋转一定角度后与所述四限位部抵接。
2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部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内壁为内六面导向斜面,所述转轴与所述凹槽结构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结构的内六面导向斜面适配的外六面导向斜面;所述转轴容置于所述凹槽结构中并与所述凹槽结构间隙配合。
2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扫风连杆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卡槽,所述从动扫风叶片和所述主动扫风叶片上均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槽对应所述第一卡扣卡扣连接以将所述主动扫风叶片和所述从动扫风叶片连接在一起。
2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从动扫风叶片与所述扫风卡板一体设置。
27.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室外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器室外机连接,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28.底座以及所述的扫风机构,所述扫风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卡扣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扫风卡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扣,且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卡扣,所述扫风机构通过所述扫风卡板上的所述第二卡扣、所述第三卡扣分别与所述底座上的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卡扣连接。
2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卡扣两侧和所述第三卡扣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筋条,扫风卡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筋条;所述第一限位筋条和所述第二限位筋条均与所述底座间隙配合;所述第一限位筋条和所述第二限位筋条均与所述底座间隙配合。
3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扫风机构和空调器,所述扫风机构包括:扫风卡板;从动扫风叶片,所述从动扫风叶片设置在所述扫风卡板上;主动扫风叶片组件,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组件设置在所述扫风卡板上并与所述扫风卡板转动连接;以及扫风连杆,所述扫风连杆分别与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组件和所述从动扫风叶片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扫风机构独立出来,使得扫风机构能够提前预装,因而能够将空调器常规串联生产的工序改进为并行生产,使得扫风机构的安装以及扫风机构与底座的安装可以同步进行,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器室内机的分解图。
3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扫风机构与底座的装配示意图。
34.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3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主动扫风叶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主动扫风叶片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扫风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图。
39.图8是图6中c处的放大图。
40.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从动扫风叶片与扫风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主动扫风叶片组件与扫风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扫风连杆与从动扫风叶片、主动扫风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扫风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44.附图中各标记:1、底座;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2、扫风卡板;21、通孔;211、第二缺口;212、第三缺口;22、第四限位部;221、导向面;222、隔挡部;23、第二卡扣;24、第三卡扣;25、第一限位筋条;26、第二限位筋条;3、从动扫风叶片;4、主动扫风叶片组件;41、主动扫风叶片;42、定位件;421、第一柱体;422、定位部;423、第一限位部;424、第二限位部;425、第三限位部;5、扫风连杆;51、第一卡槽;6、驱动电机;7、转轴;8、第一缺口;9、第一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4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风机构和空调器,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6.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
47.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8.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较佳实施例。
4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室外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器室外机连接,具体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器室外机通过管路连接。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所述扫风机构。具体地,所述扫风机构包括:扫风卡板2、从动扫风叶片3、主动扫风叶片组件4以及扫风连杆5。所述从动扫风叶片3设置在所述扫风卡板2上,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组件4设置在所述扫风卡板2上并与所述扫风卡板2转动连接,所述扫风连杆5设置在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组件4和所述从动扫风叶片3上并分别与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组件4和所述从动扫风叶片3组件可拆卸连接。
51.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更具体地,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所述扫风卡板2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1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扣23,且对应所述第二凹槽12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卡扣24,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1为安装凹槽,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凹槽12为定位凹槽,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卡扣23为安装卡扣,所述第三卡扣24为定位卡扣,所述第二卡扣23对应所述第一凹槽11卡扣连接,所述第三卡扣24对应所述第二凹槽12卡扣连接,使得所述扫风机构通过所述扫风卡板2上的所述第二卡扣23、所述第三卡扣24分别与所述底座1上的所述第一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12卡扣连接,以将所述扫风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
52.请参阅图6、图7与图8,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卡扣23两侧和所述第三卡扣24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筋条25,扫风卡板2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筋条26,所述第一限位筋条25和所述第二限位筋条26均与所述底座1间隙配合。
53.具体地,所述第二卡扣23和所述第三卡扣2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筋条25,所述第一限位筋条25与所述底座1间隙配合,在所述导风机构与所述底座1装配完成后能够限制所述扫风卡板2回弹,从而能够约束所述扫风机构在底座1的x轴、z轴方向的位移,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筋条25与所述底座1的间隙设计在0.05-0.2mm,例如,可以设置为0.1mm。同时,所述扫风卡板2左右两侧各设置有第二限位筋条26,所述第二限位筋条26与所述底座1间隙配合,在所述扫风机构与所述底座1装配完成后以约束所述扫风机构在底座1的y轴方向上的位移,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筋条26与所述底座1的间隙设计在0.05-0.2mm,例如,可以设置为0.1mm。需要说明的是,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为相互垂直的方向。
5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限位筋条25与所述底座1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二限位筋条26与所述底座1的间隙依据零件大小及精度要求来具体设置,不限于上述数据范围。
55.具体安装时,即将所述扫风机构单独装配完成后,再将装配好的扫风机构安装在底座1上时,具体为首先可以人为或者机械将扫风机构放入底座1出风口下部的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12处,然后将扫风卡板2内侧边自然定位在底座1上,此时再将扫风机构整体逆时针旋转运动,扫风卡板2上的第二卡扣23与第三卡扣24将分别跟随旋入底座1的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内,通过所述第二卡扣23和第三卡扣24将所述扫风卡板2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以完成所述扫风机构的安装。当扫风卡板2上的第二卡扣23与第三卡扣24将分别跟随旋入底座1的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后,所述第一限位筋条25能够限制所述扫风卡板2回弹,约束所述扫风机构在底座1的x轴、z轴方向的位移,所述第二限位筋条26能够约束所述扫风机构在底座1的y轴方向上的位移,以保证所述扫风机构的装配可靠性。
5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卡扣23与所述第一凹槽11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凹槽12与所述第三卡扣24也为间隙配合,两者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三卡扣24与所述第二凹槽12之
间的间隙相对于所述第二卡扣23与所述第一凹槽11之间的间隙要小一些。
5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扫风机构独立出来,使得扫风机构能够提前预装,因而能够将空调器常规串联生产的工序改进为并行生产,使得扫风机构的安装以及扫风机构与底座1的安装可以同步进行,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所述扫风机构与底座1接触的三个方向(x轴、y轴、z轴)均为间隙配合,且装配结构简单,即通过卡扣连接即可,因而既能够保证装配的可靠性,又能够提升生产效率。
58.请参阅图1、图4与图5,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组件4包括:主动扫风叶片41和定位件42,所述定位件42的一端与所述主动扫风叶片41连接,所述定位件42的另一端与所述扫风卡板2转动连接,所述扫风连杆5与所述主动扫风叶片41卡扣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扫风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6和转轴7,所述驱动电机6设置在所述扫风卡板2上,所述转轴7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6上,且与所述定位件42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扫风叶片41相对于所述扫风卡板2转动。其中,所述转轴7可以是防电转轴。
59.请参阅图4、图9、图11与图12,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扫风连杆5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卡槽51,所述从动扫风叶片3和所述主动扫风叶片41上均设置有第一缺口8,所述第一缺口8上设置有第一卡扣9,所述第一卡槽51对应所述第一卡扣9卡扣连接以将所述主动扫风叶片41和所述从动扫风叶片3连接在一起。
60.具体地,所述定位件42安装在所述扫风卡板2一侧,所述主动扫风叶片41安装在所述定位件42上,所述驱动电机6安装在所述扫风卡板2背离所述主动扫风叶片41的一面上,所述转轴7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6上并与所述定位件42连接,当所述驱动电机6驱动所述转轴7转动时,所述转轴7带动所述定位件4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主动扫风叶片41转动,因所述扫风连杆5同时连接所述主动扫风叶片41和所述从动扫风叶片3,故在所述驱动电机6驱动所述主动扫风叶片41转动的同时,也能够带动所述从动扫风叶片3同步转动。
61.需要说明的是,扫风卡板2上可以设置多个主动扫风叶片41与驱动电机6连接,以提升驱动效果,而从动扫风叶片3则与所述扫风卡板2一体设置,具体实施时,可以使所述从动扫风叶片3在所述扫风卡板2上同步出模,因而在装配时可以减少从动扫风叶片3的装配时间,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62.请参阅图4、图5与图10,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42包括:第一柱体421、定位部422、第一限位部423、第二限位部424以及第三限位部425。具体地,所述第一柱体421与所述主动扫风叶片41连接,所述定位部422与所述第一柱体421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柱体421远离所述主动扫风叶片41的一端并用于连接所述转轴7,所述第一限位部423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421与所述定位部422之间,所述第二限位部424垂直设置在所述定位部422的侧面,所述第一限位部423与所述第二限位部424之间形成用于与所述扫风卡板2卡扣连接的卡扣结构,所述第三限位部425垂直设置在所述定位部422的侧面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424的对侧。
63.请参阅图4、图8与图10,更进一步地,所述扫风卡板2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件42适配的通孔21,所述通孔21的内壁边缘设置有第四限位部22。在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组件4与所述扫风卡板2装配时,所述定位件42通过所述通孔21穿设于所述扫风卡板2后,所述第一限位部423抵接于所述扫风卡板2的上端面,所述第二限位部424抵接于所述扫风卡板2的下端面,所述第三限位部425旋转一定角度后与所述四限位部抵接。
64.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部423呈环状并包围所述定位部422,所述第二限位部424和所述第三限位部425均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状的凸台,所述第四限位部22上设置有凸台结构,所述第三限位部425的一端具有一导向面221,另一端具有一隔挡部222,所述通孔21上相对设置有第二缺口211和第三缺口212。
65.安装时,所述定位件42上的第二限位部424和第三限位部425分别对准所述第二缺口211和所述第三缺口212后穿过所述通孔21,其后旋转所述定位件42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423与所述扫风卡板2的上端面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424与所述扫风卡板2的下端面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部423和所述第二限位部424形成的卡扣结构将所述扫风卡板2夹持在一起,以限制所述主动扫风组件在所述扫风卡板2纵向方向上的位移。当所述定位件42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所述第三限位部425从所述第四限位部22具有导向面221的一端滑入,并进一步旋转后抵接与所述第四限位部22的隔挡部222,以限制所述定位件42进一步转动,当所述限位件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所述第三限位部425抵接于所述第四限位部22的隔挡部222,以限制所述定位件42进一步转动,因而在所述第三限位部425和所述第四限位部22的配合下,能够实现限制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组件4在所述扫风卡板2上的左右旋转的角度。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组件4通过所述定位件42旋入所述扫风卡板2中并与所述扫风卡板2卡扣连接,安装方式简单,操作性高,且配合稳定、可靠性好。
66.请参阅图10,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部422设置有凹槽结构(图中未示出),所述转轴7容置于所述凹槽结构中并与所述凹槽结构间隙配合。
67.具体地,所述凹槽结构内壁为内六面导向斜面,所述转轴7与所述凹槽结构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结构的内六面导向斜面适配的外六面导向斜面(图中未示出),所述转轴7与所述凹槽结构间隙配合。
68.通过在所述定位部422的凹槽结构上设置六面导向斜面,相应地,在所述转轴7的顶部也设置六面导向斜面,以便于所述转轴7进入所述定位部422中,提高了装配效率。其中,所述定位部422与所述转轴7之间的配合结构为六面间隙配合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单面配合间隙可以设置为0.05-0.075mm,例如,可以设置为0.06mm。
6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一种扫风机构和空调器,所述扫风机构包括:扫风卡板;从动扫风叶片,所述从动扫风叶片设置在所述扫风卡板上;主动扫风叶片组件,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组件设置在所述扫风卡板上并与所述扫风卡板转动连接;以及扫风连杆,所述扫风连杆分别与所述主动扫风叶片组件和所述从动扫风叶片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扫风机构独立出来,使得扫风机构能够提前预装,因而能够将空调器常规串联生产的工序改进为并行生产,使得扫风机构的安装以及扫风机构与底座的安装可以同步进行,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70.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