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用进风控制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8772发布日期:2021-07-27 13:3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塔用进风控制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冷却塔用进风控制帘。



背景技术:

冷却塔运行时,进入冷却塔的空气与冷却水在塔内进行热湿交换,冷却水的温度降低,并由于蒸发现象丧失部分水分;空气温度升高并吸收蒸发的水蒸气,达到或接近饱和状态,排出到空气中,在冬季这种表象最明显,冷却塔发生羽雾现象。一方面是大量的水资源排出到空气中,另一方面是羽雾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干扰,比如附近的环境被烟雾笼罩,周围地面结冰、周围空气的湿度增加。横流式冷却塔作为一般民用冷却塔,普遍应用于居民社区、医院、酒店、商场等,相对而言它是离人们的生活更近的一类冷却塔,不论在节约水资源还是环境改善方面任何一点点的进步对人们的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目前冷却塔的填料进风口为敞开式,也即填料片之间的进风通道的进风量无法调节,风量过于分散,从而导致从填料片之间的进风通道之间下落的水流的冷却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塔用进风控制帘,它实现冷却塔在消雾工况下尽可能的提高冷却效率,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却塔用进风控制帘,设置在冷却塔的填料的进风口位置;它包括相互平行安装在冷却塔上的卷轴和转轴;所述转轴位于卷轴下方;所述卷轴上缠绕设置有多组用于遮挡填料片之间的进风通道的帘布;每组帘布之间呈间距设置,形成间隔缝;所述帘布下垂后的末端共同连接用于定位的底梁;所述卷轴和转轴两端均设置有槽轮,同一侧的上下两个槽轮之间通过驱动绳缠绕连接;所述转轴端头设置有手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组帘布之间至少保留一道所述进风通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料两侧设置有滑轨,所述底梁两端通过滑轮设置在滑轨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两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冷却塔上;所述手轮上设置有可伸缩的手柄;所述手柄端头设置有销杆;所述销杆穿过手轮安装孔设置;所述安装孔内设置弹簧;所述轴承座侧边设置有与销杆配合的定位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控制帘上设置有用于压住帘布的导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卷轴和导杆上均设置有分隔片;每组帘布位于对应的两个分隔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旋转手轮可以引导帘布将填料进风口呈间隔遮挡,以减小该进风口的进风量,从而使有水流经过的填料之间风量增大,在消雾工况下尽可能的提高冷却效率,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进风控制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风控制帘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进风控制帘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手轮与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手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61、卷轴;62、分隔片;63、帘布;64、底梁;65、转轴;67、滑轨;69、槽轮;70、导杆;71、驱动绳;72、手轮;73、间隔缝;74、轴承座;75、定位孔;76、手柄;77、弹簧;78、销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请参阅图1至图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一种冷却塔用进风控制帘,设置在冷却塔的填料的进风口位置;它包括相互平行安装在冷却塔上的卷轴61和转轴65;所述转轴65位于卷轴61下方;所述卷轴61上缠绕设置有多组用于遮挡填料片之间的进风通道的帘布63;每组帘布63之间呈间距设置,形成间隔缝73;所述帘布63下垂后的末端共同连接用于定位的底梁64;所述卷轴61和转轴65两端均设置有槽轮69,同一侧的上下两个槽轮69之间通过驱动绳71缠绕连接;所述转轴65端头设置有手轮72。

驱动绳71两端分别缠绕在上下两个槽轮69上;当通过手轮72操作转轴65旋转时,带动驱动绳71拉动,从而带动卷轴61旋转。

优选的一个实施例,相邻两组帘布63之间至少保留一道所述进风通道。

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填料两侧设置有滑轨67,所述底梁64两端通过滑轮设置在滑轨67内。滑轨67设置在冷却塔塔体上,底梁64两端设置有滑轮,滑轮设置在滑轨67内。

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轴65两端通过轴承座74安装在冷却塔上;所述手轮72上设置有可伸缩的手柄76;所述手柄76端头设置有销杆78;所述销杆78穿过手轮72安装孔设置;所述安装孔内设置弹簧77;所述轴承座74侧边设置有与销杆78配合的定位孔75。

为了提高帘布对填料进风口的遮挡效果,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风控制帘上设置有用于压住帘布63的导杆70。

为了使得帘布在卷轴上的缠绕位置一致,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卷轴61和导杆70上均设置有分隔片62;每组帘布63位于对应的两个分隔片62之间。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当底梁下降时,帘布63将填料片之间的进风口遮挡住,遮挡量可以根据底梁的下降位置来确定,通过帘布63以减小该进风口的进风量,从而使有水流经过的填料之间风量增大,在消雾工况下尽可能的提高冷却效率,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向外拔出手柄76,使得销杆78脱离轴承座74侧边的定位孔,反向旋转手轮72,带动转轴65反向旋转,转轴65通过驱动绳71带动卷轴61反向旋转,从而使得帘布63下降,将填料上部遮挡住;帘布63在底梁64的重力作用下拉直。当下降到预定位置后,将手柄76前端的销杆78插入到定位孔75内即可固定住帘布63的位置。

当需要收起帘布63时,反向操作手轮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塔用进风控制帘,设置在冷却塔的填料的进风口位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互平行安装在冷却塔上的卷轴(61)和转轴(65);所述转轴(65)位于卷轴(61)下方;所述卷轴(61)上缠绕设置有多组用于遮挡填料片之间的进风通道的帘布(63);每组帘布(63)之间呈间距设置,形成间隔缝(73);所述帘布(63)下垂后的末端共同连接用于定位的底梁(64);所述卷轴(61)和转轴(65)两端均设置有槽轮(69),同一侧的上下两个槽轮(69)之间通过驱动绳(71)缠绕连接;所述转轴(65)端头设置有手轮(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用进风控制帘,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帘布(63)之间至少保留一道所述进风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用进风控制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两侧设置有滑轨(67),所述底梁(64)两端通过滑轮设置在滑轨(67)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用进风控制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5)两端通过轴承座(74)安装在冷却塔上;所述手轮(72)上设置有可伸缩的手柄(76);所述手柄(76)端头设置有销杆(78);所述销杆(78)穿过手轮(72)安装孔设置;所述安装孔内设置弹簧(77);所述轴承座(74)侧边设置有与销杆(78)配合的定位孔(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用进风控制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控制帘上设置有用于压住帘布(63)的导杆(7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却塔用进风控制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61)和导杆(70)上均设置有分隔片(62);每组帘布(63)位于对应的两个分隔片(62)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冷却塔用进风控制帘,属于冷却塔设备技术领域,设置在冷却塔的填料的进风口位置;它包括相互平行安装在冷却塔上的卷轴和转轴;所述转轴位于卷轴下方;所述卷轴上缠绕设置有多组用于遮挡填料片之间的进风通道的帘布;每组帘布之间呈间距设置,形成间隔缝;所述帘布下垂后的末端共同连接用于定位的底梁;所述卷轴和转轴两端均设置有槽轮,同一侧的上下两个槽轮之间通过驱动绳缠绕连接;所述转轴端头设置有手轮。它实现冷却塔在消雾工况下尽可能的提高冷却效率,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汪迪文;吴加胜;陈善齐;戴聪;采振东;彭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元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0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