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1668发布日期:2021-04-13 22:1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炉,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取暖炉。


背景技术:

2.取暖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取暖设备,其被广泛的用于取暖、加热等日常生活,因此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取暖炉除了被应用室内外,在室外如野外作业、露营等场合也被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取暖炉结构笨重、不易携带、安装,因此并不适用于室外使用。
3.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9205231284)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炉子,包括底板、两个侧板、后板、前门板、上盖板和烟囱;两个侧板分别转动连接于底板的左右两端,侧板能收于底板的上方;后板转动连接于底板的后端,后板能收于侧板上方;前门板转动连接于底板的前端,前门板能够收于侧板上方,前门板上设置有门洞,门洞上设置有灶门;上盖板扣于两个侧板、前门板和后板的上沿,上盖板上设置有烟筒座;烟筒包括金属薄片和绑环,金属薄片能够卷绕形成烟囱,绑环套设于烟囱的外侧,烟囱插于烟筒座上,折叠时,金属薄片从短边处卷起成圆筒。这种炉子在不使用可以进行折叠,折叠之后体积比较小,便于放置和携带,比较适合野营和探险等野外活动使用。
4.但这种炉子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炉子四周的挡板都是可转动的与底板连接,由于空间限制,侧板与前后挡板之间位置会相互干涉,因此折叠起来并不是非常方便,而且折叠后由于空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折叠后的厚度也相对较厚,携带起来也不是非常方便,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炉子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折叠、体积小、便于携带的取暖炉。
6.一种可折叠取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底板组件;前挡板组件,所述前挡板组件与所述底板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前挡板组件上设有炉门,所述炉门与所述前挡板组件可转动连接;后挡板组件,所述后挡板组件与所述底板组件可转动连接;两块侧板,所述侧板可插拔的设置在所述前挡板组件与后挡板组件之间;顶板组件,所述顶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前挡板组件、后挡板组件及两块侧板上端,所述顶板组件与所述底板组件位置相对;所述底板组件、前挡板组件、后挡板组件、侧板及顶板组件围成所述炉体的炉腔。
7.优选的,所述炉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炉体可旋转连接。
8.优选的,所述炉体上设有出烟孔,所述出烟孔处设有烟筒连接座,所述烟筒连接座上安装有烟筒。
9.优选的,所述烟筒连接座内设置有可调节风门。
10.优选的,所述烟筒连接座通过三个定位螺丝与所述炉体连接,三个定位螺丝呈三角形方式分布。
11.优选的,所述底板组件、顶板组件、前挡板组件、后挡板组件与所述侧板接触处设有边框,所述边框上设有插槽,所述侧板可插拔的插在所述插槽内。
12.优选的,至少一个侧板和\或所述炉门上设置有观察窗。
13.优选的,所述顶板组件与所述前挡板组件、后挡板组件之间设有锁扣结构。
14.优选的,所述炉门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可调节风门。
15.优选的,所述顶板组件的顶板由至少两块支撑板拼接而成,相邻两块支撑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16.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折叠取暖炉的两个侧板可插拔的设置在前挡板组件、后挡板组件之间,在进行折叠时可将两个侧板直接拔出使侧板与底板组件分离,这样只需向内翻转前挡板组件、后挡板组件,而侧板则可之间放置在底板组件上,这样就不会出现在折叠时相互干涉的状况,折叠起来更加的方便,而且能更有效的利用空间,使炉体折叠后体积更小,更加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19.图3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烟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元件标号说明: 1、底板组件;11、底板;12、边框;2、前挡板组件;21、炉门;22、边框;23、进风口;24、炉门锁扣件;25、观察窗;26、锁扣件;3、后挡板组件;31、边框;4、侧板;41、观察窗;5、顶板组件;51、边框;52、支撑板;53、出烟孔;6、支撑腿;7、烟筒连接座;71、定位螺丝;8、烟筒;81、烟筒主体;82、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23.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24.如图1、2所示,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取暖炉,包括炉体,炉体包括底板组件1、前挡板组件2、后挡板组件3、两块侧板4及顶板组件5,底板组件1与顶板组件5位置相对,两块侧板4位置相对,前挡板组件2、后挡板组件3位置相对,底板组件1、前挡板组件2、后挡板组件3、两块侧板4及顶板组件5围成该炉体的炉腔。
25.底板组件1包括底板11及底板两侧的边框12。前挡板组件2包括炉门21及两侧的边
框22,炉门2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边框22铰接,这样可实现炉门的打开及关闭,炉门21上还设有炉门锁扣件24,炉门锁扣件24与边框22上的锁扣配合可用于关紧炉门。为了便于观察炉腔内的情况,可在炉门21上设置观察窗25。前挡板组件2的边框22底部与底板组件1的边框12之间可转动连接,前挡板组件2可转动折叠在底板组件1上。后挡板组件3主要包括后挡板及设置在后挡板两侧的边框31。后挡板组件3的边框31底部与底板组件1的边框12之间可转动连接,后挡板组件3可转动折叠在底板组件1上。前挡板组件2、后挡板组件3的长度应小于、等于底板组件1长度的一半,这样可保证前挡板组件2、后挡板组件3在折叠时不相互干涉。顶板组件5包括顶板及设置在顶板两侧的边框51。
26.两块侧板4设置在前挡板组件2与后挡板组件3之间,两块侧板4可插拔的与前挡板组件2、后挡板组件3连接,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与侧板4接触的边框12、22、31、51上可设置相应的插槽,这样就可将侧板4沿插槽入到对应的组件上,同时插槽能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在进行组装时,可首先将前挡板组件2、后挡板组件3立起设置在垂直方向,然后将两个侧板分别沿前挡板组件2、后挡板组件3两侧的边框上的插槽插入,侧板可以对前挡板组件2、后挡板组件3进行支撑,然后再盖上顶板组件5,使顶板组件5边框上的插槽插入侧板,这样炉体的主体结构就组装完成,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为了方便观察,也可在侧板4上设置观察窗41。
27.为了能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可在顶板组件5与前挡板组件2、后挡板组件3之间设有锁扣结构,如在前挡板组件2、后挡板组件3上设置锁扣件26,在顶板组件5上设置凸起,将锁扣件26卡在凸起上,这样能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
28.为了方便排烟,在炉体上还设有出烟孔53,出烟孔53一般设置在顶板组件5的顶板上,出烟,53处设有烟筒连接座7,烟筒连接座7上安装有烟筒8。为了能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烟筒连接座7通过三个定位螺丝71与炉体连接,三个定位螺丝71呈三角形方式分布。烟筒8的烟筒主体81采用金属薄片卷绕而成,再通过套环82进行固定(如图3所示)。出烟孔53处还设有可调节风门,通过调节风门的大小能够控制炉体内炉火的大小。为了方便进风,在炉门21上还设有进风口23,进风口23处也设置有可调节风门,通过该风门可调节进风量的大小,进而达到控制炉火大小的目的。
29.该取暖炉除了进行取暖外,其顶板组件的顶板还可作为加热板来加热物品,在使用时只需将物品放置在顶板的上表面即可。为了方便因顶板过长在使用过程中变形,可将顶板设置为由多个支撑板52拼接而成的结构,相邻两块支撑板5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这样可防止顶板变形。为了方便使用,炉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6,支撑架6与炉体可旋转连接,这样支撑架6也可进行折叠。
30.如图4所示,该取暖炉进行折叠时,首先拆卸烟筒8,将顶板组件5取下,然后将两块侧板4从前挡板组件2与后挡板组件3之间抽出,现将两块侧板放置在底板11上,然后分别向内旋转前挡板组件2与后挡板组件3,使其折叠在底板11上,然后再将顶板组件5放置在前挡板组件2与后挡板组件3上,同时折叠支撑架6,这样就完成了整个炉体的折叠。
31.该折叠取暖炉的两个侧板可插拔的设置在前挡板组件、后挡板组件之间,在进行折叠时可将两个侧板直接拔出使侧板与底板组件分离,这样只需向内翻转前挡板组件、后挡板组件,而侧板则可之间放置在底板组件上,这样就不会出现在折叠时相互干涉的状况,折叠起来更加的方便,而且能更有效的利用空间,使炉体折叠后体积更小,更加方便携带。
32.该取暖炉可放置在室外的帐篷中使用,在使用时,炉体内木材燃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通过烟筒直接排出帐篷外。该取暖炉除了可以在帐篷中取暖外,还可作为烹饪用的热源使用,可直接将平底锅、水壶等厨具放置在炉面上顶板组件的顶板上进行烹饪、烧水,很大程度上方便的野外露营、野外作业人员的使用。
33.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