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4457发布日期:2021-07-13 15:1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电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石墨在大自然中非常普遍,并且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但科学家可能仍然需要花费数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找到一种将石墨转变成大片高质量石墨烯"薄膜"的方法,从而可以用它们来为人类制造各种有用的物质,通常在石墨电极生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余热回收系统,目前,一般的余热回收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没有设置余热的再处理功能,还有些余热回收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没有设置过滤净化功能,甚至有些余热回收系统在使用时没有存储功能,从而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困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炉体、灰尘过滤框、炉盖、分隔板和加热器,所述炉体的顶端设有炉盖,炉盖底端的炉体内部安装有拢气罩,拢气罩外侧的炉体内部镶嵌有耐热管,且耐热管的顶端安装有耐热阀,所述炉盖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输送机壳,输送机壳的输入端贯穿炉盖并与拢气罩相连通,所述炉体一侧的外壁上焊接有回收壳体,回收壳体的内部皆设有分隔板,且分隔板的两端皆设有单向阀,所述回收壳体内部的顶端设有过滤室,且输送机壳的输出端与过滤室相连通,所述过滤室下方的回收壳体内部设有处理室,且处理室内侧壁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温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两侧的处理室内侧壁上皆固定有加热器,所述处理室远离过滤室一端的回收壳体内部设有存储室,存储室的内部固定有存气罐,且单向阀的底端与存气罐相连通,所述回收壳体顶部的外侧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加热器的输入端以及单向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入端与温度检测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下方的回收壳体表面安装有显示器,且显示器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拢气罩的顶端套装有灰尘过滤框。

优选的,所述输送机壳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引风机,且引风机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回收壳体底部的一端设有电磁阀,且电磁阀输入端通过管道皆与存气罐相连通,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室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细质滤板,细质滤板下方的过滤室内部设有活性碳层。

优选的,所述显示器下方的回收壳体表面皆安装有报警器,且报警器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该石墨电极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通过在过滤室下方的回收壳体内部设处理室,处理室内侧壁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温度检测器,并通过在温度检测器两侧的处理室内侧壁上固定加热器,控制面板下方的回收壳体表面安装显示器,实现了余热的再处理功能,从而提高了余热回收系统的使用范围,通过在处理室远离过滤室一端的回收壳体内部设存储室,并通过在存储室的内部固定存气罐,回收壳体底部的两端设电磁阀,实现了余热的储存功能,从而提高了余热回收系统使用时的便利程度,同时通过在回收壳体内部的顶端设过滤室,过滤室内部的顶端安装细质滤板,并通过在细质滤板下方的过滤室内部设活性碳层,实现了余热回收时的过滤净化功能,从而提高了余热回收系统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余热回收时的过滤净化功能,实现了余热的再处理功能,而且提高了余热回收系统使用时的便利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收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101、耐热管;102、耐热阀;2、灰尘过滤框;3、炉盖;4、拢气罩;5、引风机;6、输送机壳;7、回收壳体;8、过滤室;9、处理室;10、分隔板;11、存储室;12、控制面板;13、显示器;14、报警器;15、加热器;16、活性碳层;17、细质滤板;18、单向阀;19、温度检测器;20、存气罐;21、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炉体1、灰尘过滤框2、炉盖3、分隔板10和加热器15,炉体1的顶端设有炉盖3,炉盖3底端的炉体1内部安装有拢气罩4,拢气罩4外侧的炉体1内部镶嵌有耐热管101,且耐热管101的顶端安装有耐热阀102,拢气罩4的顶端套装有灰尘过滤框2,用于过滤工作;

炉盖3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输送机壳6,输送机壳6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引风机5,该引风机5的型号可为ywf4e-300s,且引风机5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2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用于输送工作,输送机壳6的输入端贯穿炉盖3并与拢气罩4相连通,炉体1一侧的外壁上焊接有回收壳体7;

回收壳体7底部的一端设有电磁阀21,该电磁阀21的型号可为4v210-08,且电磁阀21输入端通过管道皆与存气罐20相连通,电磁阀21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2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用于输送工作,回收壳体7的内部皆设有分隔板10,且分隔板10的两端皆设有单向阀18,回收壳体7内部的顶端设有过滤室8,且输送机壳6的输出端与过滤室8相连通;

过滤室8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细质滤板17,细质滤板17下方的过滤室8内部设有活性碳层16,用于过滤工作,过滤室8下方的回收壳体7内部设有处理室9,且处理室9内侧壁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温度检测器19,该温度检测器19的型号可为m344830,温度检测器19两侧的处理室9内侧壁上皆固定有加热器15,该加热器15的型号可为dkal,处理室9远离过滤室8一端的回收壳体7内部设有存储室11,存储室11的内部固定有存气罐20,且单向阀18的底端与存气罐20相连通;

回收壳体7顶部的外侧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12,该控制面板12的型号可为ktp600,且控制面板12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加热器15的输入端以及单向阀1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面板12内部单片机的输入端与温度检测器19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面板12下方的回收壳体7表面安装有显示器13,该显示器13的型号可为lksc021,且显示器13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2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显示器13下方的回收壳体7表面皆安装有报警器14,该报警器14的型号可为fu-js001,且报警器14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2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用于报警工作。

工作原理:余热回收时,炉体1会停止燃烧,首先余热通过控制面板12控制耐热管101顶端的耐热阀102开启,再通过操作控制面板12,使其控制输送机壳6内部的引风机5工作,将炉体1内部的余热经拢气罩4吸收至回收壳体7内部,再此过程中通过灰尘过滤框2进行过滤,处理后的余热会进入过滤室8内部,由过滤室8内部的细质滤板17与活性碳层16相互配合工作进行过滤处理,该灰尘过滤框2、细质滤板17和活性碳层16是对石墨电极煅烧中产生的烟尘进行过滤处理,该过滤方式均是物理过滤法,根据烟尘颗粒大小即可完成过滤操作,之后通过控制面板12控制单向阀18的开启,将热气排至处理室9内部,通过处理室9内侧壁中心位置处的温度检测器19进行温度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输送至控制面板12内部,由控制面板12控制处理室9内侧壁上的加热器15进行加热,此加热是为了提升余热的温度,以便于后续余热的利用工作,同时控制面板12控制回收壳体7表面的显示器13进行显示,处理后的气体经控制面板12控制单向阀18的开启将热气输送至存储室11内部的存气罐20内,排出时只需在电磁阀21的一端外接输送管道即可排至所需使用热量的任意位置处,最后通过控制面板12控制回收壳体7底部电磁阀21的开启将余热排出,完成余热回收系统的使用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