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窗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7562发布日期:2021-09-29 03:5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变频窗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频窗式空调。


背景技术:

2.现有侧出风窗机结构外形尺寸受市场消费习惯影响,宽度、高度尺寸为标准尺寸,对于小壳体机型,高度350mm,宽度450mm,壳体尺寸小,结构紧凑。
3.现有的侧出风窗机,基于现有窗机结构尺寸的惯性设计,整机结构布局将电器盒与压缩机设置于整机同一侧,导致结构尺寸叠加,使得整机在电机轴向方向尺寸增加,整机深度比较深,整机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变频窗式空调,能够减小变频窗式空调在电机轴向方向上的尺寸,提高结构紧凑性,降低成本。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频窗式空调,包括外罩、室内部分、室外部分和电机轴,室内部分、室外部分和电机轴均安装在外罩内,室外部分包括压缩机和变频电器盒,外罩的底部设置有底盘,压缩机和变频电器盒均设置在底盘上,压缩机和变频电器盒分布在电机轴的两侧。
6.优选地,电机轴位于整机宽度尺寸方向的中间部位。
7.优选地,电机轴相对于整机宽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偏移距离在15mm以内。
8.优选地,室外部分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为u形。
9.优选地,外罩包括进风格栅和出风格栅,进风格栅采用翻边结构,出风格栅采用折边结构。
10.优选地,折边结构与外罩上的出风口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80
°

11.优选地,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之间通过隔板隔开,隔板固定设置在底盘上,变频电器盒固定安装在隔板上。
12.优选地,压缩机和变频电器盒的接线的出线口位于压缩机所在侧。
13.优选地,室内部分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的进出管路与压缩机位于电机轴的同侧。
14.优选地,外罩内还设置有电机支架,电机支架上设置有过线槽,压缩机和/或变频电器盒的接线通过过线槽固定。
15.优选地,室内部分包括换热器感温包、环境感温包和/或wifi盒子,外罩朝向室内的开口处设置有面板体,换热器感温包、环境感温包和/或wifi盒子的走线设置在面板体的背侧。
16.优选地,面板体的背侧设置有卡接结构,wifi盒子通过卡接结构卡接固定在面板体上。
17.优选地,面板体的背侧设置有卡线槽和卡勾,换热器感温包、环境感温包和/或
wifi盒子的走线通过卡线槽限位,并通过卡勾固定。
18.本技术提供的变频窗式空调,包括外罩、室内部分、室外部分和电机轴,室内部分、室外部分和电机轴均安装在外罩内,室外部分包括压缩机和变频电器盒,外罩的底部设置有底盘,压缩机和变频电器盒均设置在底盘上,压缩机和变频电器盒分布在电机轴的两侧。变频窗式空调将压缩机和变频电器盒均设置在底盘上,且使得压缩机和变频电器盒分布在电机轴的两侧,使得压缩机和变频电器盒在电机轴向上平行设计,不会形成轴向方向上尺寸的叠加,能够充分利用电机轴两侧的空间,实现压缩机和变频电器盒的合理布局,释放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和风道空间,缩短整机沿电机轴向上的尺寸,提高整机结构紧凑型,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频窗式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频窗式空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频窗式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频窗式空调的电机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频窗式空调的外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频窗式空调的外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频窗式空调的室外部分气流流动结构图;
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频窗式空调的剖视结构图;
2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频窗式空调的面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表示为:
29.1、外罩;2、电机轴;3、压缩机;4、变频电器盒;5、室外换热器;6、进风格栅;7、出风格栅;8、翻边结构;9、折边结构;10、室内换热器;11、电机支架;12、过线槽;13、面板体;14、卡接结构;15、卡线槽;16、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30.现有技术中的变频窗式空调,采用压缩机和变频电器盒设置在电机轴的同一侧的方案,申请人分析原因如下:
31.1、现有技术中的窗式空调,内侧离心风叶的蜗壳型线设计未做优化,主要是出风口尺寸大,按常规的设计,电机的中心就是偏心的,由于变频电器盒与压缩机位于电机轴的同一侧,因此变频电器盒会占用风道空间,为了保证出风量,现有技术中无法减小出风口尺寸,因此也无法使电机轴心向整机中心移动。
32.2、受传统走管影响,蒸发器进出管从蜗壳的上方进出管,压缩机在对侧,从定频机考虑,该结构空间布局相对合理,而开发变频机受传统定频机结构方式影响,形成惯性思维,也阻碍了技术人员对此进行改进。
33.申请人基于变频电器盒的引入对变频窗式空调内部结构所造成的影响,对整机布局的合理性重新进行通盘考虑,并据此提出改进方案。
34.结合参见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变频窗式空调包括外罩1、室内部分、室外部分和电机轴2,室内部分、室外部分和电机轴2均安装在外罩1内,室外部分包括压
缩机3和变频电器盒4,外罩1的底部设置有底盘16,压缩机3和变频电器盒4均设置在底盘16上,压缩机3和变频电器盒4分布在电机轴2的两侧。
35.变频窗式空调将压缩机3和变频电器盒4均设置在底盘16上,且使得压缩机3和变频电器盒4分布在电机轴2的两侧,使得压缩机3和变频电器盒4在电机轴向上平行设计,不会形成轴向方向上尺寸的叠加,能够充分利用电机轴2两侧的空间,实现压缩机3和变频电器盒4的合理布局,释放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和风道空间,缩短整机沿电机轴向上的尺寸,提高整机结构紧凑型,降低成本。
36.在采用上述的方案后,相比于传统的变频窗式空调,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频窗式空调在电机轴向上的长度尺寸缩减约80mm,长度尺寸得到明显改善,结构紧凑性明显提升,成本明显降低。
37.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之间通过隔板17隔开,隔板17固定设置在底盘16上,变频电器盒4固定安装在隔板17上。
38.电机轴2位于整机宽度尺寸方向的中间部位,可以使得设置在电机轴2上的风机也能够位于整机的中间部位,从而使得室外换热器5两侧的进风均匀,不会由于进风不均导致换热不均的问题。同时,由于压缩机3和变频电器盒4位于电机轴2的两侧,变频电器盒4不会占用室内侧风道的空间,因此可以增大室内侧风道的体积,即使减小室内侧风道的宽度,也能够保证室内侧风道的出风量。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减小室内侧风道的宽度,使得室内换热器10的宽度尺寸从247.5mm提升到了266.5mm,大幅度提高了室内换热器10的换热面积。
39.室外部分包括室外换热器5,室外换热器5为u形。当电机轴2位于整机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后,由于室外换热器5两侧进风均匀,换热也更加均匀,因此可以将室外换热器5设计为u形结构,在增大室外换热器5的换热面积的基础上,不会导致室外换热器5两侧的换热不均衡的问题,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40.以某一型变频窗式空调为例,室外换热器5在采用本技术实施例的u形结构之后,室外换热器5的展开尺寸相对于同等宽度壳体下的传统室外换热器展开尺寸,从364mm提高到594mm,室外换热器5的换热面积也提升为传统结构的594/364=1.631倍,即换热面积大幅增加了63%,显著提升了整机能效。
41.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机轴2相对于整机的中心轴线偏移距离在15mm以内,可以保证电机轴2能够始终位于整机的中心轴线附近,也即位于整机的中间部位,不会产生太大偏移。
42.在一个实施例中,外罩1包括进风格栅6和出风格栅7,进风格栅6采用翻边结构8,出风格栅7采用折边结构9。
43.传统的格栅结构,基于加工便利性考虑,基本上全部采用同种结构,即,要么全部采用折边结构,要么全部采用翻边结构。
44.当全部采用折边结构时,为了保证机体能够顺利推入外罩1内,机体高度需要避让外罩1顶部的折边高度,机体的宽度需要避让外罩1两侧的折边宽度,因此现有外罩折边结构因折边高度尺寸大的问题,占用了整机空间,限制了整机内部零件尺寸,导致整机空间利用率低。
45.当全部采用翻边结构时,又使得出风口处无法起到导流作用,容易出现热风汇流问题。
46.而本技术的实施例,外罩1上的格栅采用翻边与折边的组合结构,各取所长,从而充分发挥翻边与折边各自的优势。在本实施例中,进风格栅6采用翻边结构8,出风格栅7采用折边结构9,可以在出风区域对排出的热风进行导向,防止热风回流。
47.在进风区域,对外罩1进行优化,采用翻边结构8,翻边结构8的高度较小,一般为3mm,可以减小格栅对室内部分内部空间的占用,从而释放室内部分内侧风道蜗壳以及室内换热器10的空间,提高室内换热器10的高度以及风道高度,相对于传统同高度、同宽度的机型,室内换热器10的高度更高,换热面积更大,更有利于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风道腔体也因此得到进一步释放,风道腔体更大,使得室内侧风道可以选用更大直径的离心风叶,从而使室内侧风量得到提高,室内侧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整机能效。
48.在本实施例中,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均安装在底盘16内,之后将底盘16推入到外罩1内固定,完成窗式空调的组装。
49.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对外罩1采用顶部开口结构,并将外罩1的底部改造为底盘结构,然后可以直接将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安装在外罩1的底盘结构上,并在外罩1的顶部开口结构处设置顶盖,完成窗式空调的组装。
50.在一个实施例中,折边结构9与外罩1上的出风口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80
°

51.翻边结构8和/或折边结构9采用冲压成型,可以提高外罩1与翻边结构8以及折边结构9之间的一体化程度,降低翻边结构8以及折边结构9的成形难度,提高成型效率。
52.本技术的翻边结构也可以采用通孔、通孔叠边、通孔压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代替。
53.出风格栅也可以采用翻边结构、通孔叠边,通孔压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代替。
54.通过上述的结构优化,可以在更小的壳体上实现同等的冷量及能效,通过包装装柜量计算,相对于同冷量同等级变频窗式空调,40尺高柜装柜量从312提升至487,提高超50%。
55.在一个实施例中,压缩机3和变频电器盒4的接线的出线口位于压缩机3所在侧,外罩1内还设置有电机支架11,电机支架11上设置有过线槽12,压缩机3和/或变频电器盒4的接线通过过线槽12固定。在进行压缩机3的接线以及变频电器盒4的接线走线时,可以将压缩机3的接线以及变频电器盒4的接线均通过电机支架11上的过线槽12进行卡接固定,使得走线稳定牢固,克服了压缩机的接线与变频电器盒的接线连接时要跨越电机轴2,容易与电机轴2触碰引起安全隐患的难点。
56.室内部分包括室内换热器10,室内换热器10的进出管路与压缩机3位于电机轴2的同侧,室内换热器10的进出管路从底部出管,从而能够有效减小室内换热器10的走管长度,降低管路成本。
57.室内部分包括换热器感温包、环境感温包和/或wifi盒子,外罩1朝向室内的开口处设置有面板体13,换热器感温包、环境感温包和/或wifi盒子的走线设置在面板体13的背侧,能够使得上述结构的走线不外露,实现隐蔽式电气走线设计,人手不能触摸到,因此电气安全性更高,美观性也更好。
58.面板体13的背侧设置有卡接结构14,wifi盒子通过卡接结构14卡接固定在面板体13上,可以节省wifi盒子的安装支架,简化wifi盒子的安装结构。
59.面板体13的背侧设置有卡线槽15,换热器感温包、环境感温包和/或wifi盒子的走线通过卡线槽15限位。
60.在本实施例中,wifi盒子的接线从显示板出来,放置在面板体13的进风区域处,朝向室外的一侧,通过面板体13上设置的筋条支撑,通过卡扣及螺钉柱固定。
61.环境感温包通过位于底盘拉手区域设置的卡勾18固定,通过卡线槽15将感温包探头固定,感温包线截面为扁方形状,长度为a、宽度为b,卡线槽15的宽度为a
±
0.2mm,深度为b+(2

4)mm。
62.换热器管温包走线同样经过卡勾18固定,后经过卡线槽15,再通过卡勾18固定,管温包线截面也为扁方形状,长度为c,宽度为d,卡线槽15宽度为c
±
0.2mm,深度为d+(2

4)mm。
63.通过采用本技术的上述方案,能够对变频窗式空调的结构进行优化,使得整机装配效率大大提高,材料成本大幅降低,装配效率提升近20%,成本降低近200元。
6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65.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