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液体燃烧炉

文档序号:26055367发布日期:2021-07-27 15:3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安全液体燃烧炉

本发明涉及燃烧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安全液体燃烧炉。



背景技术:

传统的对于外出游玩、野炊的活动场景,需要携带炊事炉灶,如小型液化燃气罐搭配燃气灶、传统柴火炉架等,大多都体积笨重、结构复杂,难以外出出游携带;对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加液酒精炉,其主要包括炉体及设置在炉体的锅架,炉体内具有敞口设计的燃烧腔,使用时,点燃燃烧腔内的燃料后,便可对锅架上的锅具进行加热,其虽然可以便于携带,但其存在的问题在于:1)、使用过程中,如若炉体翻倒,那么燃烧腔内的燃料随即会大量流出,致使燃料损失,同时又容易引起失火;2)、其燃烧腔无法存储燃料,为使用前才加入燃料,导致使用后剩余未使用完的燃料难以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加液酒精炉无法储存燃料,且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倾倒,会发生燃料大量流出的现象,导致燃料出现损失及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安全液体燃烧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液体燃烧炉,包括炉体及固定在炉体内的环形隔板,所述环形隔板的内周壁围合成上端开口的燃烧腔,所述炉体的内壁和环形隔板的外周壁之间形成密闭的储液腔,所述环形隔板的底端贯穿有进液孔,所述燃烧腔通过进液孔和储液腔连通,所述燃烧腔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第一密封盖,所述燃烧腔内填充有与其相匹配的内芯,所述内芯的材质为耐火棉。

本方案中通过储液腔、燃烧腔及燃烧腔内填充内芯的设计,能够将大部分的燃料存储在储液腔内,只留小部分的燃料在燃烧腔,如若炉体翻倒,那么储液腔内的液体不会立刻溢出,既保留了大部分的燃料用以之后的燃烧,又减小了失火情况下的风险大小,同时,燃烧腔内的内芯可避免燃烧腔内的液体燃料与空气直接接触,增加了安全性能,亦可在炉体翻倒时减缓液体燃料的流出速度,降低燃料损失,从而实现具有存储燃料的量大及安全性能高的优点,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为了防止炉体内液体燃料长期沉淀所产生的杂质将进液孔堵住,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孔有多个,且沿环形隔板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通过多个进液孔的设计,可实现如若个别进液孔被杂质堵住,其他进液孔依旧可以将储液腔和燃烧腔导通,不影响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腔的上端设有调火固定盘,所述调火固定盘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与燃烧腔连通的调火孔,所述调火固定盘的上表面转动安装有用于调节调火孔开度的调火活动盘,所述调火固定盘及调火活动盘均位于第一密封盖的下方;通过转动调火活动盘,使其将调火孔全部封堵,此时,燃烧腔处于熄灭状态;调火活动盘打开调火孔时,调火孔露出调火活动盘的位置,能够燃烧产生火焰,此时,通过转动调火活动盘,可调节调火孔露出位置的大小,以此调节燃烧火焰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调火活动盘上铰接安装有手柄;通过拨动手柄,能够便捷、安全的带动调火活动盘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盖和环形隔板的上端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盖与环形隔板的顶端端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盖与环形隔板的外周面之间设于第一密封圈;通过双重密封的设计,可在闲置状态下,防止液体燃料从燃烧腔的上端开口处发生泄漏。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向上凸出有加液口,所述加液口内具有与储液腔连通的加液通道,所述加液通道的上端开口处盖设有第二密封盖;从加液口处可将液体燃料加入到储液腔,便于加注液体燃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盖与加液口的顶端端部之间设定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盖与加液口的外周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通过双重密封的设计,可在闲置状态下,防止液体燃料从加液口处发生泄漏。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的内周壁呈环形,且炉体内周壁的轴线和环形隔板的轴线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安全液体燃烧炉通过储液腔、燃烧腔及燃烧腔内填充内芯的设计,能够将大部分的燃料存储在储液腔内,只留小部分的燃料在燃烧腔,如若炉体翻倒,那么储液腔内的液体不会立刻溢出,既保留了大部分的燃料用以之后的燃烧,又减小了失火情况下的风险大小,同时,燃烧腔内的内芯可避免燃烧腔内的液体燃料与空气直接接触,增加了安全性能,亦可在炉体翻倒时减缓液体燃料的流出速度,降低燃料损失,从而实现具有存储燃料的量大及安全性能高的优点,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安全液体燃烧炉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安全液体燃烧炉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炉体,101、加液口,102、加液通道,2、环形隔板,201、进液孔,3、燃烧腔,4、储液腔,5、第一密封盖,6、内芯,7、调火固定盘,701、调火孔,8、调火活动盘,9、手柄,10、第一密封垫,11、第一密封圈,12、第二密封盖,13、第二密封垫,14、第二密封圈,15、锅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安全液体燃烧炉,包括炉体1及固定在炉体1内的环形隔板2,所述环形隔板2的内周壁围合成上端开口的燃烧腔3,所述炉体1的内壁和环形隔板2的外周壁之间形成密闭的储液腔4,所述环形隔板2的底端贯穿有进液孔201,所述燃烧腔3通过进液孔201和储液腔4连通,所述燃烧腔3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第一密封盖5,所述燃烧腔3内填充有与其相匹配的内芯6,所述内芯6的材质为耐火棉。

所述进液孔201有多个,且沿环形隔板2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通过多个进液孔201的设计,可实现如若个别进液孔201被杂质堵住,其他进液孔201依旧可以将储液腔4和燃烧腔3导通,不影响使用。

所述燃烧腔3的上端设有调火固定盘7,所述调火固定盘7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与燃烧腔3连通的调火孔701,所述调火固定盘7的上表面转动安装有用于调节调火孔701开度的调火活动盘8,所述调火固定盘7及调火活动盘8均位于第一密封盖5的下方;通过转动调火活动盘8,使其将调火孔701全部封堵,此时,燃烧腔3处于熄灭状态;调火活动盘8打开调火孔701时,调火孔701露出调火活动盘8的位置,能够燃烧产生火焰,此时,通过转动调火活动盘8,可调节调火孔701露出位置的大小,以此调节燃烧火焰的大小。

所述调火活动盘8上铰接安装有手柄9;通过拨动手柄9,能够便捷、安全的带动调火活动盘8转动;使用时将手柄9沿其铰接点向外侧翻折打开,沿调火活动盘8的圆周方向拨动以调节火势大小,使用完成后将手柄9翻折回初始状态,以便于第一密封盖5拧紧在炉体1上,封堵住燃烧腔3的上端开口。

所述第一密封盖5和环形隔板2的上端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密封盖5与环形隔板2的顶端端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10,所述第一密封盖5与环形隔板2的外周面之间设于第一密封圈11;通过双重密封的设计,可在闲置状态下,防止液体燃料从燃烧腔3的上端开口处发生泄漏。

所述炉体1向上凸出有加液口101,所述加液口101内具有与储液腔4连通的加液通道102,所述加液通道102的上端开口处盖设有第二密封盖12;从加液口101处可将液体燃料加入到储液腔4,便于加注液体燃料。

所述第二密封盖12与加液口101的顶端端部之间设定第二密封垫13,所述第二密封盖12与加液口101的外周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4;通过双重密封的设计,可在闲置状态下,防止液体燃料从加液口101处发生泄漏。

所述炉体1的内周壁呈环形,且炉体1内周壁的轴线和环形隔板2的轴线重合。

本方案安全液体燃烧炉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前,将燃烧炉搬放到平稳的平台上,第一密封盖5和第二密封盖12处于旋紧状态;先将第一密封盖5拧开,放置好锅架15;打开调火活动盘8,露出调火孔701,点燃燃烧腔3的液体燃料,使其燃烧;最后在锅架15上放好锅具进行烹饪活动;加注液体燃料时,首先确保火焰熄灭,将第二密封盖12打开,并通过加液口101加注液体燃料,直至液体燃料的液面高度接近调火固定盘7,亦可根据需要添加,本实施例中的液体燃料具体可以采用酒精;

本实施例中储液腔4用于安全的储存多余燃料并在燃烧腔3液体燃料持续燃烧减少时,连续不断地向燃烧腔3提供燃料,液体燃料通过炉体1底部燃烧腔3与储液腔4之间的进液口连通,进液口设计不宜过大,可让燃料顺畅及时的供向燃烧腔3即可;同时储液腔4能够将大部分的燃料存储在储液腔4内,只留小部分的燃料在燃烧腔3,如若炉体1翻倒,那么储液腔4内的液体不会立刻溢出,既保留了大部分的燃料用以之后的燃烧,又减小了失火情况下的风险大小。

本实施例中燃烧腔3中的液体燃料在燃烧时,材质为纤维棉的内芯6被固定在燃烧腔3中,液体燃料通过毛细作用力缓慢的从燃烧腔3的底部流动至内芯6的上表面以供燃烧,此措施既能避免液体燃料与空气直接接触,增加了安全性能,另外,在有需求的场合,例如旅游房车的行驶过程中可以使用,避免燃料洒出;在闲置状态下,可以完全密封,运输安全性能高;

本方案中通过储液腔4、燃烧腔3及燃烧腔3内填充内芯6的设计,能够将大部分的燃料存储在储液腔4内,只留小部分的燃料在燃烧腔3,如若炉体1翻倒,那么储液腔4内的液体不会立刻溢出,既保留了大部分的燃料用以之后的燃烧,又减小了失火情况下的风险大小,同时,燃烧腔3内的内芯6可避免燃烧腔3内的液体燃料与空气直接接触,增加了安全性能,亦可在炉体1翻倒时减缓液体燃料的流出速度,降低燃料损失,从而实现具有存储燃料的量大及安全性能高的优点,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